学术投稿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彬;谢逢春;刘凤鸣;易文枫;陈远鹏

关键词:机械通气, 无创, 左心衰竭
摘要:目的 观察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确诊为急性左心衰且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在继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无不耐受患者.经过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2 h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也有明显改善.未发生与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肾穿刺超声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超声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瑞士第四代EMS超声弹道碎石系统配合经皮肾穿刺超声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200例.对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54例侧成功行一期取石术,140例侧二期手术取净结石,16例侧三期手术取净结石,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8~16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L,平均300 mL;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3~5 d,术后平均住院8 d,常见并发症为术中出血.结论 经皮肾穿刺超声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可明显提高碎石、清石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充分体现出其高效、微创、安全的特点.

    作者:甘宏斌;陈志健;黄俊祥;黄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建立与实践

    静脉输液治疗中不仅要求护士熟练实施操作,而且要求有很高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三甲医院成立了静脉治疗小组,但二级医院成立静脉治疗小组的较少.为了规范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降低输液并发症,发挥静脉输液治疗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费用、获取效益等方面中应有的作用,我院2008年2月成立了静脉输液小组,目的在于通过培训和实践,不断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现将我院输液小组的建立与实践报告如下.

    作者:陈永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皮微创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经皮微创技术是一种运用特殊的新型设备,如内镜、特殊穿刺针以及高分辨X线机等,从而达到非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先进医疗技术[1].此方法具有切口小、精确率高、治疗效果满意、术后恢复较快及组织创伤较少等优点[2].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比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本院应用经皮微创技术治疗17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韦谋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动脉斑块造影剂增强超声显影与脑卒中关系的探讨

    目的 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探讨颈动脉斑块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130例患者,其中脑卒中组患者80例,对照组50例,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并发斑块者行实时造影剂增强超声造影,观察斑块显影情况.结果 ①脑卒中颈动脉硬化患者软斑(33/68,49%)及混合斑(22/68,32%)所占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1,9%;4/21,19%);②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内显影率(42/68,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超声造影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邬彩虹;郑艳芬;任海波;王觅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301例宫外孕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多见于输卵管妊娠.当输卵管妊娠发生破裂或流产时,容易导致患者腹腔内大出血,如果不及时抢救,患者会有生命危险.近年来,宫外孕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和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是首选,因其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1].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施行301例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取得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黎秋波;李群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开放式与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开放式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1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分成两组各56例,分别进行开放式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开放式组)和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疝复发率、学习曲线、住院费用等.结果 开放式组除术后住院时间比TEP组延长外(P<0.001),其手术时间、学习曲线和住院费用均比TEP组明显减少(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式组和TEP组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同样安全有效.TEP组住院费用高,学习曲线长;开放式弥补了TEP的缺点,住院费用低,学习曲线短,只要常规手术器械,易于学习和掌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谢桂生;董保国;梁驰;李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冠状动脉疾病中作用的研究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为LDL经氧化修饰而形成的脂蛋白,其水平升高是人体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x-LDL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冠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血管内皮损伤的过程,本文就ox-LDL在这些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何文军;黄家平;莫翔;梁伟东;梁少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方法 全组17例患者,年龄7~56岁.ASD直径14~36 mm.均在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隙胸骨旁2~3 cm小切口进胸,在经食管心脏彩超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7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4.3±16.3)min,术中失血量(33.6±9.5)mL,全组无死亡.术后3~6 d恢复后出院.随诊3~16个月,B超示封堵伞没有残余漏,没有移位,心功能较术前改善显著,肺动脉压下降明显.结论 经胸壁微创非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简单、难度小、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军;罗玉忠;杨小平;莫安胜;莫绍雄;韦懿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46例护理配合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出血原因主要有溃疡、食管-贲门大黏膜撕裂症、杜氏病等.临床经验表明,对该病予以单纯的药物治疗,不但疗程较长,还易引起副作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必要时须手术治疗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1].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以其创伤小、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逐渐成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的第一选择.

    作者:李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圆形颅骨磨钻在高血压脑出血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圆形颅骨磨钻在高血压脑出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制圆形颅骨磨钻进行小骨瓣开颅术超早期清除高血压脑出血病例38例.其中壳核出血22例,颞叶出血7例,顶叶出血9例.结果 完全清除血肿23例,残留少于10 mL 9例,残留10~20 mL 6例,死亡2例.根据APL分级:Ⅰ级11例,Ⅱ级9例,Ⅲ 10例,Ⅳ 3例,Ⅴ级2例,死亡3例.结论 圆形颅骨磨钻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快捷、创伤小、手术效果好.

    作者:李光;黄纯真;黄建荣;黄毅;周志宇;韦成聪;蓝欢;赵冠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采血后前臂伸展按压与屈肘按压止血效果的比较

    肘部静脉是常用的采血部位,但采血后引起穿刺点出血、皮下淤血、皮下血肿的情况却时有发生,给健康体检人员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不愉快.为了减少或避免采血拔针后穿刺点出血、皮下淤斑及血肿的发生,减轻健康体检人员的心理压力,我中心对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1 200名健康体检者在采血拔针后进行前臂伸展按压止血和屈肘按压止血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多时段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转归及与TNF-α和IGF-1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时段血糖控制在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76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每月进行多时段血糖监测,并根据结果进行降糖药物调整使血糖稳定;而对照组的35例患者则根据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物.所有病人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HbA1c、心电图、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等;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受试前后TNF-α和IGF-1的检测.结果 多时段血糖控制组其心血管病变改善及稳定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而发生心血管病变加重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多时段血糖监测与控制的糖尿病病人2年后 TNF-α和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时段血糖控制可延缓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并对心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能降低TNF-α和IGF-1的表达.

    作者:钟立新;李必迅;秦志琳;甘文玉;刘晓梅;吴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新型影像导航鼻内窥镜综合系统在鼻窦与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上个世纪70年代,奥地利科学家瓦尔特·麦塞克林格(WalteroMesserklinger)发明了鼻内窥镜并应用于临床治疗.随着鼻腔鼻窦应用解剖、生理学、病理学及影像诊断新技术等学科的介入和发展,新的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设备不断涌现,功能性鼻内窥镜系统一般配有LED冷光源、摄像机和显示器,可深入到鼻腔内,使深藏在鼻腔内的病理改变清晰显示,其亮度相当于无影灯的20倍,3.5 mm的小孔可将病变组织放大500倍,整个过程视野清晰,一目了然,使手术达到更精细的效果,并且可以到达以前不易到达的区域.

    作者:李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负压引流装置在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装置在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研发的纯钛金属引流管外连硅胶导尿管接负压袋,对12例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行开窗负压引流治疗,观察患者局部舒适度、开窗口通畅度、局部反应及疗效指标.结果 12例中除2例因患者未能坚持外接负压引流袋进行负压治疗,而直接改用钛金属引流管维持开窗口减压治疗外,其余10例均能维持佩戴6个月以上,未出现钛金属管脱落现象.开窗口管径及通畅度维持良好,患者主诉舒适度可,局部炎性反应轻,囊腔容积缩小明显,均已完成二期手术,疗效确切.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钛金属负压引流装置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局部异物反应轻、开窗口维持便利、疗程缩短等优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正武;陈进;王洁;郑灵;李冀樱;何晓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周围静脉压测定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血流动力学监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诊室、手术室及ICU,成为危重病人抢救所必备的方法之一[1].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是判断机体容量和心功能的极佳参数,因此成为临床上危重病人抢救治疗常用的监测方法[2].

    作者:唐梅宗;吴国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在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应用腹腔镜在急性上消化道穿孔诊治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腹腔镜诊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36例,幽门管穿孔2例,胃体部小弯侧穿孔1例.穿孔直径小于5 mm者32例,6~10 mm者7例.术中活检100%,37例为良性溃疡,2例为坏死组织,未发现肿瘤病倒.术后平均4 d拔除腹腔引流管和胃管,4.3 d恢复进食,7 d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发生.32例获得3个月规范抗溃疡治疗、随访并胃镜复查(随访率82.05%),修补后的溃疡表面平坦,其周围胃黏膜仍有不同程度的炎症表现,无出血.结论 腹腔镜在急性上消化道穿孔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效果肯定,安全可靠,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启荣;龙仁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早期及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早期及即刻联合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拟行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早期使用组55例和介入治疗前即刻使用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30 d内出血并发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和术后30 d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即刻使用组比较,早期使用组介入治疗前TIMI 3级血流和TMPG 3级比例明显升高(30.9 % VS 12.7%、34.5% VS 12.7 %,P<0.05);早期使用组介入治疗后TMPG 3级明显升高( 80% VS 52.7 %,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重度出血并发症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早期使用组和即刻使用组术后30 d MACE发生率分别为 7.2% VS 16.4 %(P>0.05);术后30 d早期使用组的LVEDD显著小于即刻使用组,而LVEF则显著大于即刻使用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比介入治疗前即刻应用能及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改善TIMI及TMPG分级,从而有效保护心功能,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卢志红;陆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比较分析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严重时可引起急性弥散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危及生命.外科手术仍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在胃肠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在操作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等方面逐渐得到认可.我们对2006年4月至2012年3月采用腹腔镜治疗4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并与同期行传统开腹手术的42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桂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改良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加综合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提高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LD)加综合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经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三组:常规组60例,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选择病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单纯PLD手术治疗;综合组60例,采用常规PLD术+综合治疗;改良组60例,采用改进PLD术+综合治疗.改良组适应证为除外合并椎体滑脱、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性肿瘤等疾病的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病例.改进的手术方法为:①穿刺针尖端位于椎间盘中央偏后1/3处;②切吸过程中采取间断式切吸;③术毕将椎间盘内吸为负压.综合治疗方法为:药物、水针刀、骶疗、椎管内O3及胶原酶注射、牵引、针灸、红外线热疗等,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取不同方法对症治疗.结果 三组术后7 d的优良率分别为51.7%、75%、91.7%;经6个月至2年的随访,优良率分别为73.3%、76.7%、96.7%.结论 与常规PLD治疗相比,通过改进手术方法及辅以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作者:王雪;陈彦;钟先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食管静脉曲张胃镜下聚桂醇治疗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随着内镜介入技术的发展,内镜下直视注射硬化剂预防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56例患者的治疗配合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欧雪群;满桂月;李小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