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肾穿刺超声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研究

甘宏斌;陈志健;黄俊祥;黄志红

关键词:肾铸型结石, 经皮肾穿刺, 超声弹道碎石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超声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瑞士第四代EMS超声弹道碎石系统配合经皮肾穿刺超声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200例.对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54例侧成功行一期取石术,140例侧二期手术取净结石,16例侧三期手术取净结石,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8~16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L,平均300 mL;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3~5 d,术后平均住院8 d,常见并发症为术中出血.结论 经皮肾穿刺超声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可明显提高碎石、清石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充分体现出其高效、微创、安全的特点.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早期及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早期及即刻联合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拟行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早期使用组55例和介入治疗前即刻使用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30 d内出血并发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和术后30 d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即刻使用组比较,早期使用组介入治疗前TIMI 3级血流和TMPG 3级比例明显升高(30.9 % VS 12.7%、34.5% VS 12.7 %,P<0.05);早期使用组介入治疗后TMPG 3级明显升高( 80% VS 52.7 %,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重度出血并发症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早期使用组和即刻使用组术后30 d MACE发生率分别为 7.2% VS 16.4 %(P>0.05);术后30 d早期使用组的LVEDD显著小于即刻使用组,而LVEF则显著大于即刻使用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比介入治疗前即刻应用能及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改善TIMI及TMPG分级,从而有效保护心功能,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卢志红;陆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开放式与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开放式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1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分成两组各56例,分别进行开放式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开放式组)和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疝复发率、学习曲线、住院费用等.结果 开放式组除术后住院时间比TEP组延长外(P<0.001),其手术时间、学习曲线和住院费用均比TEP组明显减少(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式组和TEP组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同样安全有效.TEP组住院费用高,学习曲线长;开放式弥补了TEP的缺点,住院费用低,学习曲线短,只要常规手术器械,易于学习和掌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谢桂生;董保国;梁驰;李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成人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28例报告

    小儿大肠息肉是大肠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便血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儿童结肠镜价格较昂贵,很多综合医院不具备,这给便血患儿的诊治带来一些困难.我院于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使用成人电子结肠镜对反复便血患儿行结肠镜检查,共发现结肠息肉28例,同时予高频电凝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树理;何咖鲒;陈秀秉;饶官华;邹尤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周围静脉压测定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血流动力学监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诊室、手术室及ICU,成为危重病人抢救所必备的方法之一[1].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是判断机体容量和心功能的极佳参数,因此成为临床上危重病人抢救治疗常用的监测方法[2].

    作者:唐梅宗;吴国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皮微创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经皮微创技术是一种运用特殊的新型设备,如内镜、特殊穿刺针以及高分辨X线机等,从而达到非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先进医疗技术[1].此方法具有切口小、精确率高、治疗效果满意、术后恢复较快及组织创伤较少等优点[2].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比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本院应用经皮微创技术治疗17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韦谋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冠状动脉疾病中作用的研究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为LDL经氧化修饰而形成的脂蛋白,其水平升高是人体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x-LDL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冠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血管内皮损伤的过程,本文就ox-LDL在这些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何文军;黄家平;莫翔;梁伟东;梁少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多时段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转归及与TNF-α和IGF-1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时段血糖控制在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76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每月进行多时段血糖监测,并根据结果进行降糖药物调整使血糖稳定;而对照组的35例患者则根据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物.所有病人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HbA1c、心电图、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等;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受试前后TNF-α和IGF-1的检测.结果 多时段血糖控制组其心血管病变改善及稳定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而发生心血管病变加重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多时段血糖监测与控制的糖尿病病人2年后 TNF-α和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时段血糖控制可延缓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并对心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能降低TNF-α和IGF-1的表达.

    作者:钟立新;李必迅;秦志琳;甘文玉;刘晓梅;吴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子宫≥12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大子宫(12~20周)切除术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3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3~128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80~300 mL,平均120 mL;术后住院3~5 d,平均3.5 d;术后膀胱瘘1例,无切口感染,无输尿管、直肠损伤.结论 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作者:甘精华;农文政;陈晓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肾穿刺活检术的带教体会

    目前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已在大型医院广泛开展,穿刺技术的改进、免疫荧光技术和电镜的应用使其成为肾脏病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1].肾活检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活检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临床实习医生在实习前理论课学习时对肾穿刺活检术的了解比较肤浅,进入临床实习以后才真正接触此项操作.

    作者:霍冬梅;杨桢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改良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加综合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提高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LD)加综合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经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三组:常规组60例,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选择病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单纯PLD手术治疗;综合组60例,采用常规PLD术+综合治疗;改良组60例,采用改进PLD术+综合治疗.改良组适应证为除外合并椎体滑脱、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性肿瘤等疾病的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病例.改进的手术方法为:①穿刺针尖端位于椎间盘中央偏后1/3处;②切吸过程中采取间断式切吸;③术毕将椎间盘内吸为负压.综合治疗方法为:药物、水针刀、骶疗、椎管内O3及胶原酶注射、牵引、针灸、红外线热疗等,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取不同方法对症治疗.结果 三组术后7 d的优良率分别为51.7%、75%、91.7%;经6个月至2年的随访,优良率分别为73.3%、76.7%、96.7%.结论 与常规PLD治疗相比,通过改进手术方法及辅以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作者:王雪;陈彦;钟先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确诊为急性左心衰且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在继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无不耐受患者.经过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2 h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也有明显改善.未发生与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彬;谢逢春;刘凤鸣;易文枫;陈远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单针缝合网膜填塞修补上消化道穿孔7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单针缝合网膜填塞法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病人进行穿孔修补.腹腔镜下沿纵轴全层缝合一针,将游离网膜填塞穿孔后,应用单器械打结法打结修补穿孔.结果 76例顺利完成修补手术,溃疡穿孔直径0.3~1.5(平均0.54)cm,手术时间35~105(平均46)min.死亡1例,溃疡穿孔复发1例,伤口甲级愈合率90.7%,平均住院日6 d.无腹腔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有4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至5年,其中有48例进行了胃镜检,显示溃疡愈合.结论 腹腔镜单针缝合网膜填塞修补上消化道穿孔,微创、安全,操作相对简单,疗效可靠.

    作者:黄欣;毛志森;唐从耀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对160例老年需行TURP的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给予应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对照组80例,应用硬膜外麻醉(EA组).结果 两组病人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下降(P<0.05),但心率(HR)变化不明显.CSEA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明显比EA组快,CSEA无痛率为100%,EA组无痛率为73.75%,CSEA组不必应用辅助用药,而EA组辅助用药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应用于老年前列腺电切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纪卫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方法 全组17例患者,年龄7~56岁.ASD直径14~36 mm.均在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隙胸骨旁2~3 cm小切口进胸,在经食管心脏彩超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7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4.3±16.3)min,术中失血量(33.6±9.5)mL,全组无死亡.术后3~6 d恢复后出院.随诊3~16个月,B超示封堵伞没有残余漏,没有移位,心功能较术前改善显著,肺动脉压下降明显.结论 经胸壁微创非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简单、难度小、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军;罗玉忠;杨小平;莫安胜;莫绍雄;韦懿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行宫腔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准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1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80例作为研究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并做相应治疗,随后进入IVF-ET周期;另外80例患者未行宫腔镜检查而直接行IVF-ET,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的宫腔镜检查结果及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经宫腔镜检查,异常宫腔占61.2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新鲜周期移植种植率分别为27.96%、15.06%,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55%、22.86%;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冻融胚胎移植种植率分别为27.69%、13.79%,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42%、20.00%,研究组新鲜周期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有重要的临床诊疗价值,对于女方输卵管因素性不孕、原发性不孕同时不孕年限>5年以上,或继发性不孕同时不孕年限>3年以上准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术前常规做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胡肖玲;马海兰;李美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茂康复合碘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观察

    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一直是护理人员探索与研究的问题,为减少患者痛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选择好穿刺血管是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的先决条件.在临床选择静脉过程中,困难穿刺时通常采用热毛巾湿敷、拍打血管、延长扎压脉带的时间;或使用药物涂敷法,有报道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敷皮肤[1]或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涂擦穿刺皮肤等[2],其目的是终让血管充盈,但对于皮肤表面的影响未做到密切的关注.

    作者:曾德兰;岑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诊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54例报告

    目的 探讨急诊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输尿管镜直视下钬激光治疗结石或狭窄所致急性上尿路梗阻54例.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梗阻均得到解除,肾功能恢复正常,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具有安全、疗效可靠、损伤小、诊断治疗兼用、同时可以处理双侧结石、狭窄、增生、息肉等特点,可作为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的首选方法.

    作者:吴永超;毛江平;曾又林;胡刚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微创诊疗

    目的 评价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微创诊疗效果.方法 对经膀胱镜检查确诊的48例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对其中11例合并尿道口处女膜伞畸形或处女膜融合者作成形术,对7例膀胱内广泛腺性病变患者术后以吡柔比星灌注.所有病例术后采取短期抗炎和α受体阻滞剂口服治疗,25例绝经患者补充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各作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一次.结果 48例患者均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其中29例(60.4%)疗效显著,12例(25.0%)中等,7例(14.6%)疗效差或无效,对其中6例再做膀胱镜检查提示腺性膀胱炎复发,但复发的范围和密度较术前减少.结论 对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患者,膀胱镜检查可提示诊断及诊断术后复发,经尿道电切病变腺体及膀胱颈部电切解除梗阻疗效满意.

    作者:钱余;丁志清;江河;曹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联合膀胱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以往治疗方法均采用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前列腺摘除术,其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出现伤口的感染机会大,住院时间长等.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传统术式逐渐被日益进步的腔内技术所代替.2006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联合膀胱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水原;曾隆桂;陈振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早期间断腹腔灌洗联合抗生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影响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初步评估早期间断腹腔灌洗(PL)联合抗生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的影响.方法 成年 Wistar大鼠5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组:假手术(SO)对照组、SAP无抗生素+未置管组(SNANT)、SAP无抗生素+置管组(SNAT)、SAP抗生素+置管组(SAT)、SAP抗生素+未置管组(SANT)、SAP-PL抗生素组(APL)和SAP-PL无抗生素组(NAPL);每组8只.采用胆胰管逆行性缓慢注射5%牛黄胆酸钠溶液(0.02 ml/100 g)建立大鼠SNANT和SANT模型;在SNANT模型的基础上于右下腹部放置腹腔引流管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NAT、SAT、APL和NAPL模型,引流管固定于鼠尾部.PL组在成功造模后12 h于麻醉状态下行腹腔灌洗,每12 h 1次,共4次.应用抗生素组则于造模之后12 h或灌洗结束时行腹腔内注射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0 mg/(kg·d)+甲硝唑注射液90 mg/(kg·d)],每12 h 1次,共4次.用药和(或)灌洗完成12 h后收集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内毒素即脂多糖(LPS)的含量变化,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评分.结果 ①与SO组相比,SAP组和PL组血中LPS、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SNANT组相比,SNAT组和NAPL组血中LPS、TNF-α、IL-6、IL-8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SANT组相比,SAT组和APL组血中LPS、TNF-α、IL-6、IL-8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SNANT组、SNAT组和NAPL组相比,SANT组、SAT组和APL组血中LPS、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NAPL组相比,APL组血中LPS、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②胰腺病理检查:SAP各组胰腺组织小叶间隙增大、粒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实质出血、小叶坏死或缺失;PL各组胰腺组织小叶间隙较SAP组明显增大、粒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实质出血、小叶坏死或缺失;SO组仅见散发胰腺小叶间区域水肿.SAP各组、PL各组胰腺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SO组(P<0.05);PL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总评分与SAP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总评分相比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间断腹腔灌洗联合抗生素治疗可显著降低SAP大鼠血中LPS、TNF-α、IL-6、IL-8水平(P<0.05),从而可能有助于降低SAP的全身损害,达到促进SAP好转和改善预后的目的.

    作者:吴裕林;卢榜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