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米翔

关键词:冠心病, 介入治疗, 疗效, 适应证
摘要: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32年历史.世界上第一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简称PTCA)于1977年由德国医生Gruentzig完成,从此开辟了冠心病经皮介入治疗的新纪元;而1987年Sigwart首先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应用于临床,是冠心病治疗的第二个里程碑.中国的第一例PTCA完成于1984年,与世界第一例相比整整晚了7年,但是在此以后,从第一例PTCA到第一例支架置入,再到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时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并发肠坏死,故需要急诊处理.临床常用的处理方法为X线引导下灌肠复位术,但术式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医务人员及患者遭受X线的辐射.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术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有效方法之一.我科近年来对27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阳;黄芸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术中B超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

    术中B超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超声影像在当今临床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超声因具有实时、灵活、移动方便、无创等优点,已成为外科手术中极为重要的影像诊断工具之一,术中超声已发展为超声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术中B超在肝胆外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苏芬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85例.结果 手术时间18~60 min,平均35 min.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碎石取石率分别为85.7%(24/28)、96.5%(55/57).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1例为输尿管穿孔,1例为输尿管壁损伤,2例为假道形成.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安全高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仁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1].由于老年人体质弱、并发病多,胆囊水肿,胆囊三角解剖困难,老年急性胆囊炎一度成为LC的相对禁忌证.随着手术操作技能的不断进步,老年急性胆囊炎逐步纳入手术范围.本院2000年至2010年共行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52例,成功50例,中转开腹2例,均治愈出院,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改良前庭大腺脓肿造口引流术的疗效观察

    前庭大腺脓肿为妇科常见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传统治疗方法多以前庭大腺脓肿造口术较为常用,但术后存在高复发率等问题.为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良造口引流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现将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莫培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CSEA下择期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的高龄患者86例的麻醉效果,比较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麻醉后低血压、心率下降、头痛和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全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后全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经过扩容和应用麻黄碱后恢复正常平稳.结论 CESA起效快,麻醉完善,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可安全地应用于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

    作者:钟日胜;黄燕娟;冉雪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12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和对照组(开腹手术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从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方面比较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效果理想,较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继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体会 (附24例报告)

    甲状腺疾病是常见多发病,发病率约占我国人口的7%~10%,而且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比例大约为1 ∶7[1].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方法,但是传统手术后在患者颈前会留下瘢痕,影响美观.为了达到美容效果,颈部切口缝合方法由间断缝合发展到连续皮内美容缝合.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1996年Gagner[2]应用内镜技术完成世界首例腔镜甲状旁腺手术之后,腔镜甲状腺手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1997年Huscher等[3]施行了首例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并获得成功,美容效果满意.我院普外科完成了24例腔镜甲状腺手术,体会如下.

    作者:李天武;刘国生;殷耀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门冬酸钾镁配合131碘治疗甲亢性心脏病

    目的 观察门冬酸钾镁联合131碘(131I) 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对135例已确诊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在门冬酸钾镁口服控制心律失常配合下,行放射性131I治疗,定期随访并观察131I治疗后2年内甲亢性心脏病治愈率及转归.结果 经治疗2年后,各种心律失常复律122例,占90.4%,缓解13例(9.6%).结论 门冬酸钾镁配合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效果显著,可作为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唐武儒;刁丽娜;宋伟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阴式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阴式(TVH)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TLH)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院收治行全子宫切除术的住院患者394例,其中TVH和TLH分别为163例和188例,其他手术43例.对比TVH和TLH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和住院费用,并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术式选择及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H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恢复工作天数和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TLH组(P<0.05).结论 TVH创伤小、腹部无伤口或伤口小、术后病率低、粘连少、恢复快、住院天数短,此外,TVH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廉等优越性,而TLH可进一步扩大TVH手术的适用范围,使更多的患者显著地提高了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丽;刘素芹;金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烧伤病区心电监护仪消毒方法的探讨

    随着烧伤专业的发展,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心电监护仪是病原体传播的载体之一[1],也是导致烧伤病人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因为烧伤病人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失去了天然的屏障功能,并且烧伤创面有血液、体液的渗出,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加强心电监护仪的消毒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作者:何文娉;汪永莲;罗远风;李汉芬;李少丽;陈英凤;刘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术后出血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持续出血容易导致尿管堵塞,反复的注射器冲洗或更换尿管,对病人和医护人员都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压力,出血严重者甚至需要手术止血.杜传军[1]报道TURP中输血发生率高达11.8%.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2月至2011年2月的2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病人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建雄;黄桂平;吴定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唾液腺显像对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后腮腺功能的评价

    目的 探讨唾液腺显像对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IMRT)后腮腺功能的评价.方法 对30例鼻咽癌行IMRT的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5个月作口干程度的比较及唾液腺功能显像.结果 IMRT结束时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口干症状,IMRT后 5 个月时,部分患者口干症状有明显改善.IMRT结束时及放疗后5个月腮腺定量分析摄取指数(UI)及分泌指数(EI)均比放疗前的低(P<0.05).结论 唾液腺显像可用于观测鼻咽癌IMRT后腮腺功能变化.

    作者:黄秒;肖国有;李党生;姚忠强;邓李燕;覃伟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磷酸钠盐口服液在妇科腹腔镜术前肠道准备的应用价值

    肠道清洁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传统的清洁灌肠虽能有效地清除粪便,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但需要灌肠的次数较多,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患者也不易接受[1].我院2010年 10月至2011年5月采用口服磷酸钠盐溶液代替传统的清洁灌肠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内镜下负压套扎内痔治疗的术中配合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内镜下负压套扎治疗痔疮患者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术中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80例,女20例,年龄33~78岁,平均50.1岁.套扎1次治愈者80例,套扎2次治愈者15例,套扎3次治愈者5例.

    作者:谢明丽;陆小凡;钟巧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新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其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预后与抢救时间紧密相关[1].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使相关血管再闭塞以及复发缺血、再梗死等重大临床事件均显著减少[2],而急诊PCI介入治疗的护理关系到AMI患者手术的成功及疾病康复进程.现将有关AMI介入治疗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32年历史.世界上第一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简称PTCA)于1977年由德国医生Gruentzig完成,从此开辟了冠心病经皮介入治疗的新纪元;而1987年Sigwart首先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应用于临床,是冠心病治疗的第二个里程碑.中国的第一例PTCA完成于1984年,与世界第一例相比整整晚了7年,但是在此以后,从第一例PTCA到第一例支架置入,再到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时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作者:米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无痛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诊断分析

    目的 研究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通过电子结肠镜诊断的42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肠镜结果资料.结果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大肠癌77例(18.12%),其中发生在左半结肠及直肠52例,发生在横结肠至盲肠25例;结直肠息肉68例(包括幼年型息肉)(16.00 %);结直肠炎症改变117例(27.53%);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73例(17.18%);肛周疾病81例(19.06%);其他9例(2.12%)等.大肠癌及息肉者男性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 结直肠癌及息肉是下消化出血的主要原因,年龄、性别等与病因相关.

    作者:陈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内镜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比较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治疗后第30天记录并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综合临床疗效;治疗后3 d、7 d、14 d分别检测血浆ET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14 d和30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 d、7 d、14 d血浆E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采用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可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周元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53例指端缺损的病例,根据不同的缺损情况,分别选择不同的皮瓣进行移植修复.结果 50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坏死,短缩指骨后伤口愈合;2例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4~18个月,50例患指外形满意,皮瓣无臃肿,质地柔软,两点分辨觉达5~9 mm,手指活动基本正常.结论 正确选用皮瓣、严格手术操作及皮瓣的一期愈合,是手指外形重建的关键.

    作者:韦廷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