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复合瑞米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贺丙华;姜英

关键词:无痛胃镜, 丙泊酚, 瑞芬太尼
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米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ASAⅠ~Ⅱ级要求行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即丙泊酚瑞米芬太尼组(P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100例.P组以1.5~2.5 mg/kg异丙酚推注, PR组以1~1.5 mg/kg异丙酚推注,复合瑞芬太尼0.15 μg/(kg·min)泵入,待其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行胃镜检查.记录药物的总用药量、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及体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的体动及呼吸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R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瑞米芬太尼不但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而且能有效降低呼吸抑制、体动等副反应.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管理在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与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

    作者:李桂珍;曾锦霞;苏小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重度创伤的护理体会

    四肢重度创伤造成大面积皮肤或软组织缺损、骨和肌腱外露合并感染,甚至坏死.为了有效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生长,及时修复缺损组织,防止坏疽、骨髓炎的发生,我科自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四肢创伤、感染性软组织缺损5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尤福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临床上胸腔积液的治疗多采用反复胸腔内穿刺抽液,患者痛苦,治疗费用高,易感染,医务人员工作量大;积液量多时采用的传统闭式引流方法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患者疼痛明显[1].

    作者:卢仲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群.

    作者:罗发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

    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利用现代放射技术、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准确高效地采集、存储、归档、传送、显示和管理医学影像信息与病人入口信息的数字化影像系统.

    作者:凌寿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外伤性颅骨缺损后早期颅骨修补术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6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伤后3个月内即进行颅骨修补,而对照组则在伤后6个月以后才行颅骨修补,比较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颅骨修补术后神经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早期颅骨修补不仅能解除颅骨缺损带来的精神负担,而且可以改善颅骨缺损而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

    作者:韦立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单极电凝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单极电凝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将行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0例,开腹组使用缝合止血,腹腔镜组使用单极电凝(功率30~40W,时间2~4 s)止血,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抽血测定E2、FSH、LH水平.结果 两组病例在术后1个月均出现E2下降,FSH、LH增高,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E2、FSH、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各种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会引起卵巢功能的损害,但腹腔镜下单极电凝(功率30~40 W,时间2~4 s)止血不加重卵巢近期功能的损害.

    作者:黄澎;韦育红;马宝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

    在乳腺癌的治疗研究中,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即同一分期、同一病理类型、采用同一治疗方案的患者,其疗效有明显不同.目前,使用的乳腺癌TNM分期不能识别具有不同分子生物学行为的肿瘤群.

    作者:罗善山;陈俊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对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趋向年轻化.因此,寻找有效的宫颈细胞学普查方法以提高诊断敏感性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

    作者:黄川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单针、双针微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单针与双针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SDH患者随机分成单针组和双针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术治疗,而单针组只用单针在血肿中部进行穿刺冲洗引流,双针组则在血肿的前部和中部各穿刺一针进行冲洗引流.术后24~72 h复查头颅CT,对血肿清除量、平均冲洗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颅内血肿、颅内积气、蛛网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双针组与单针组比较,术后血肿清除更彻底,术后需冲洗平均次数明显少,而且平均住院日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结论 双针微创治疗CSDH效果更好,清除血肿更彻底,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费用负担.

    作者:邓元央;赵邦;黄海能;黄华东;符黄德;李传玉;罗起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MRI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1例不愿手术或不能手术的Ⅲ、Ⅳ期肺癌或肺转移癌病例进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途径为MRI引导经皮穿刺定位.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不良反应轻微,包括咳嗽、胸痛、咯血、发热、气胸等,经对症处理,均完全恢复,无手术相关性死亡.术后CT扫描提示CT值明显降低,部分病人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确切,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微,适合不接受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二松;罗业春;罗凤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0例,在C臂引导下于右颈总动脉与气管间隙穿刺至椎间盘中央,每个间盘盘内注射臭氧2~8 mL,其臭氧浓度为40 μg/mL.结果 随访时间1~6个月,优良率为70%以上.结论 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陈录平;张安生;刘孟江;李桂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门静脉化疗栓塞结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极易侵犯肝脏门静脉系统,在门静脉内形成癌栓.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发生率可高达62.2%~90.2%[1].

    作者:李健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EGP)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EGP患者分成A组(抑酸、保护胃黏膜、根除Hp药物治疗)和B组(抑酸、保护胃黏膜、根除Hp药物+高频电凝治疗同时进行)各30例,比较两种方法 的疗效.结果 A组单纯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P<0.05),但隆起病灶数消失不明显,仅有18.57%(47/253)的隆起病灶消失;B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P<0.05),97.15%(273/281),隆起病灶消失(P<0.05),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6例出现轻微上腹胀或上腹隐痛,均在术后5 d内消失.结论 EGP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欠佳,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根除Hp治疗EGP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安全简便.

    作者:韦良宏;陈凤坤;谭宗群;陈海东;黄毅;余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微创治疗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的死亡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的死亡原因,以期提高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以来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43例中的20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死亡原因.结果 脑疝形成占第一位40%,其后依次为术后再出血15%、脑积液15%、脑室内感染10%、肺部感染10%、消化道出血10%.结论 对巨大血肿应采用双针多针多点穿刺以加速血肿的清除,但也要控制好清除的速度;超早期手术再出血发生率高,尽量不用尿激酶冲洗;出血破入脑室者应及时行脑室穿刺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对有呕吐患者应及时清理口腔异物,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注意早期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加强术后呼吸、血压、心电、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监测,并及时处理.

    作者:马志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胃肠息肉169例临床分析

    胃息肉和肠息肉是消化系癌前病变,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病灶具有疗效好、创伤性小、创面易愈合等优点,对防止消化系恶性病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我科应用该技术治疗胃肠息肉的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凌霄;邓碧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在异位妊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方法 对160例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与同期100例开腹手术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1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腹腔镜手术组在术中失血量较开腹手术组低(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离床时间较开腹组短(P<0.05);术后输卵管复通妊娠率较开腹组高(P<0.05);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近(P>0.05).腹腔镜组保留患侧输卵管共78例,其中术中同时行输卵管系膜内注射MTX 30 mg者40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比术中未行MTX治疗者低(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微创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赵芳芳;蒋晓莉;覃桂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尽管手术方式几经改进,外科手术的优良率可达90%,但术后仍有30%的结石残留及70%的复发率,尤其是情况复杂的多发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使得肝叶、段切除手术难以彻底去除病灶.

    作者:李斌;王永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颅多普勒对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测分析

    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波对缺血性脑血管的检测技术国内外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我院体检中心2003年至2008年对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行TCD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黄春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69例食管细小异物的X线诊断

    食道异物在临床急诊工作中经常遇到,而异物种类较多,其中食管细小异物(如鱼刺等)占相当大一部分.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我们在检查细小食道异物时采用少量钡棉多次吞服法,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申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