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华;廖志武;陈凤坤;万良;吴明文;叶雨
目的 探讨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应用美兰染料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的60例早期乳腺癌的SLN和腋窝淋巴结(ALN)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HE染色),并对所有的SLN进行细胞角蛋白19(CK-19)免疫组化(IHC)检测,以检测SLN的微转移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40例SLN阴性者检出微转移10例,检出率提高了16.67%(10/60),其中1例1年半后出现肝、肺多发转移;1例2年后出现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结论 免疫组化检测可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并对预后判断、指导术后综合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庄亚强;刘薇;莫军扬;任占平;梁志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陈旧性输卵管妊娠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长时间反复内出血所形成的盆腔血肿不消散,血肿机化,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盆腔肿块[1].由于病程长,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我院2004年2月至2005年11月收治8例陈旧性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前均误诊为卵巢肿瘤,经行腹腔镜手术得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雪峰;江红;苏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几年来,我科对17例特殊气管插管困难的全麻手术病人,直接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气管插管,均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17例病人,男12例,女5例,年龄11~56 岁.颌面部严重烧伤后疤痕挛缩、头后仰受限同时张口困难者4例;先天性下颌发育畸形2例;颈椎骨折颈椎不能后仰4例;鼻咽癌放疗术后头后仰受限2例;后颅窝第Ⅳ脑室及枕后区占位不能后仰1例;交通事故直接碰撞颌面部致嘴唇及舌体等组织严重损伤,只能在俯卧位才能保证呼吸通畅2例;被他人用刀插入脊椎旁,只能取坐位麻醉1例;喉癌行半喉切除手术后声门及气管解剖改变1例.以上病例均须气管插管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
作者:倪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前入路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10例胸椎结核患者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适当取6~7 cm胸部小切口,运用胸腔镜设备与常规手术器械相结合方式,经胸腔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结果 10例患者胸背疼痛及神经压迫症状、体征消失,术后随访12~24 月,胸部X线片显示病灶清除彻底,病灶清除部位骨质修复良好.结论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经前入路椎结核病灶清除术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廖勇;许建荣;韦鸣;罗福壮;韦永忠;陈修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四肢异物伤的特点并介绍显微镜下异物取出术.方法 对四肢异物伤122例,通过X线摄片检查、采集病史和查体等明确诊断,分别采用直接取出术、切开取出术和显微镜下异物取出术三种方法治疗.结果 122例153个异物均顺利取出,用时5~220 min,平均用时58 min.3例同时行断指再植术,再植指均成活.显微镜下异物弹道及周围组织分为弹道口、弹道区和异物区,由中心向外周弹道区可见组织断裂带、出血区、充血区和正常组织;异物区可见异物、出血区、充血区和正常组织.结论 四肢异物伤经诊断明确均应考虑取出;非陈旧性和未探查过的四肢异物适用显微镜下异物取出术.
作者:叶震海;陆志方;刘建文;黄显军;熊敏;黄清雨;张咸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5年8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应用OlympusGIFXP260超细胃镜共检查就诊者406例(经鼻插入86例,经口插入320例),与同期常规胃镜检查的112例对比,效果满意.现将具体检查方法、结果、护理等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方德娟;黄秀江;杨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主动脉夹层是常见的侵及主动脉的致命急症,其发病率是破裂主动脉瘤的2倍.主动脉夹层也可隐匿发生,发病年龄在60~70岁,男性更易罹患,高血压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近年来介入放射学治疗主动脉夹层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血管内覆膜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巩曰红;李洪福;刘少恒;裴维芳;张永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微创、恢复快、美容等优点成为目前公认的胆囊切除首选方式,但其亦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胆总管横断伤等.我院自1996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出现胆总管横断伤2例,后经开腹手术处理治愈,随诊1~7 年无任何并发症,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李鸿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我院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经验,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经验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我中心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12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资料,其中腹腔内补片覆盖法18例,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法20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法174例,年龄18~91 岁,平均53岁,随访时间1~50个月.结果 IPOM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2例,复发2例,膀胱损伤1例;TAPP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1例、腹股沟区疼痛1例;TEP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阴囊血清肿或血肿,共18例(10.34%);术后腹股沟区疼痛4例,膀胱损伤1例,复发1例.TEP手术并发症多为早期开展的手术病例.结论 TAPP和TEP手术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在各种腹腔镜疝修补术中TEP手术优点更明显,应成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作者:蔡小勇;卢榜裕;陆文奇;黄飞;黄玉斌;江文枢;刘祖军;秦诚;QIN Cheng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72 b以上的患者使用压力抗栓泵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对1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进行辅助治疗.两组均在术后相同时间检测凝血指标及双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 全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共计8例(7.41%,8/108),其中治疗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75%,1/57),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13.73%,7/5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7d凝血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黄颖;薛柏余;于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治疗安全系数大、治疗效果可靠、成功率高的特点,为冠心病的治疗开辟了崭新的途径[1].由于经典介入治疗术需要穿刺股动脉,术后为了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常需卧床休息及术侧肢体制动,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平卧排尿,床上排尿困难导致尿潴留是病人常见并发症.
作者:周丽珍;李旭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较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ASA Ⅰ~Ⅱ级肾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Ⅰ组)、椎管内麻醉组(Ⅱ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及手术15 min、30 min、1 h、2 h、术毕时的生命体征、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麻醉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各时点心率(HR)、动脉压(SBP、DBP)、手术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在麻醉及俯卧位后脉搏氧饱和度(SpO2)有所下降,与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术中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费用Ⅰ组较Ⅱ组高,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管内麻醉用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具有麻醉效果切实安全、操作简单、费用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远国;李洪;曾军;胡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腹腔镜技术是近20年来外科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1987年法国医师Mouret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手术迅速风靡全球.1990年腹腔镜技术首次应用于大肠良性疾病手术,1993年英国医生Guillon等[1]报道了5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Laparoscopic colorectal-carcinoma surgery,LCS)的初步经验,并证明了其技术上的可行性.随后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地得到拓展和深入.
作者:刘圣文;陈建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方法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局限性.方法 对2 136例患者进行FNAC检查,其中765例获得组织病理学核对.结果 202例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6.5%,563例良性病变的特异性为97.9%,总准确率为97.5%,假阴性率为3.4%,潜在阳性率为2.1%,无1例假阳性,总误诊率为2.5%.结论 乳腺肿物FNAC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经济、诊断准确率高等特点,适宜推广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病理组织学诊断解决.
作者:吴定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5年8月至2006年11月,我们应用经尿道输尿管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62例肾结石患者,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18~65 岁,平均45岁.其中左侧29例,右侧33例.上盏结石16例,肾盂结石37例,上盏及肾盂结石9例.结石长径1.1~3.5 cm,平均2.6 cm.原发肾结石57例,原为输尿管结石、碎石过程中结石移位至肾盂5例.患者均无上尿路开放手术史,B超示前列腺无明显增大,静脉肾盂造影为非肾内型肾盂,肾下盏肾盂夹角≥90°.
作者:刘士贵;张峻;吴裕忠;肖茂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异丙酚静脉注射后起效迅速,快速分布到外周组织,且清除快、停药后病人苏醒快[1].近年来对异丙酚在小儿的药代学和药效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证实.异丙酚靶控输注(TCI)能维持效应室或血异丙酚浓度在有效的范围,可避免有效浓度的波动而带来的麻醉不全、术中知晓,减轻循环抑制、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但因小儿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与成人不同,限制了它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随着麻醉学的快速发展,近年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重新受到了重视,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陈序;刘敬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老年人反复发病而多次住院,血管很难穿刺.如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尽量做到无痛、微痛,避免对血管机械性、化学性损伤,使静脉穿刺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的课题.现就我院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失败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刘文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经会阴B超(transperincal sonograghy,TPS)一直是作为腹部B超(transalr-dominal sonograghy,TAS)的辅助检查手段,相对于经阴道B超(Iransvagine sonography,TVS)、经直肠B超(transreclal sonography,TRS)其具有简单易行、无创痛、设备要求低等优点.本文对经会阴超声检查者224例进行分析,并与腹部超声检查对比,以探讨该检查方法在妇产科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韦德湛;卢海英;郭晓玲;刘正平;邓秀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含指神经背侧支的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带指神经背侧支的皮瓣修复26例(31指)伴肌腱或骨组织外露的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其中,对远端指腹缺损患者,术中将指神经背侧支与创面指神经残端吻合重建皮瓣感觉;而对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者,直接采用邻指或隔指侧方岛状带指神经背侧支皮瓣覆盖.结果 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获随访4~27 个月,修复后指腹饱满,色泽正常,感觉恢复,静止两点辨别觉达4~8 mm,手指功能按TAM法评定为优.结论 采用带有指神经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不仅能修复缺损皮肤,且能重建皮瓣感觉,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扈克治;甘干达;陶智刚;胡建方;张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外眼手术出现视网膜水肿,影响视功能较少见,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12岁,发现右眼有黑色小肿物逐渐增大12年.患者出生几个月家长即发现其右眼有一黑色小肿物,生长缓慢,右眼无红、痛等不适,为美容而就诊我院.患者过去史、个人史无特殊,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熊露;何剑峰;谭少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