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定滨
目的 介绍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腋臭的方法.方法 在肿胀麻醉下,取与皮纹平行小切口,长约2 mm,用抽吸针接20 mL注射器形成负压后在皮下组织层反复搔刮抽吸,破坏和清除大部分大汗腺和毛囊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 .结果 本组462例中,439例明显有效,19例一般有效,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99%.术后并发血肿血清肿8例、局部表皮糜烂6例、血肿并发切口延迟愈合1例.结论 本术式治疗腋臭微创、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雁;韦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对385例(761眼)LASIK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进行记录、观察,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边缘出血、角膜瓣偏中心、角膜瓣下异物残留;术后并发症为角膜瓣皱褶、弥漫性层间角膜炎、屈光过矫、欠矫、屈光回退、眩光和干眼症.结论 LASIK手术治疗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其并发症应予以重视.提高手术技巧、完善手术方案、熟练掌握机器性能和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彭燕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的腔内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高达50%[1],主要表现为膀胱区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有急迫的尿意、便意感,膀胱内压升高,尿管周围血性尿液外溢,冲洗不畅,严重时可出现返流现象,不仅病人非常痛苦,而且易发生继发性出血,影响术后恢复.
作者:张文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济、有效、可减轻患者痛苦的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材料的选择应用.方法 将100例鼻窦鼻中隔同期鼻内镜手术进行比较,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0例应用s-100吸收性止血绫配合指套填塞,与单纯用碘仿纱条填塞的B组50例患者比较分析.结果 应用s-100吸收性止血绫配合指套填塞效果好,患者鼻腔疼痛及头痛较轻、术后鼻腔反应轻、术腔愈合较快、鼻腔通气改善快,两组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100吸收性止血绫配合填塞指套应用于鼻窦鼻中隔同期手术鼻腔填塞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术后填塞物,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腔愈合.
作者:袁弘;梁建平;李东云;覃扬达;李穗;王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微创、恢复快、美容等优点成为目前公认的胆囊切除首选方式,但其亦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胆总管横断伤等.我院自1996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出现胆总管横断伤2例,后经开腹手术处理治愈,随诊1~7 年无任何并发症,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李鸿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腓骨内固定结合胫骨单边支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1例胫骨开放性骨折使用胫骨外固定、腓骨1/3管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41例病人中39例正常愈合,2例因有骨缺损骨折愈合不良,予二期手术植骨后愈合.结论 胫骨外固定结合腓骨内固定符合现代生物学固定治疗理念,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唐艳平;李康杰;曾敏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几年来,我科对17例特殊气管插管困难的全麻手术病人,直接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气管插管,均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17例病人,男12例,女5例,年龄11~56 岁.颌面部严重烧伤后疤痕挛缩、头后仰受限同时张口困难者4例;先天性下颌发育畸形2例;颈椎骨折颈椎不能后仰4例;鼻咽癌放疗术后头后仰受限2例;后颅窝第Ⅳ脑室及枕后区占位不能后仰1例;交通事故直接碰撞颌面部致嘴唇及舌体等组织严重损伤,只能在俯卧位才能保证呼吸通畅2例;被他人用刀插入脊椎旁,只能取坐位麻醉1例;喉癌行半喉切除手术后声门及气管解剖改变1例.以上病例均须气管插管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
作者:倪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随着微创手术的普遍开展,腔镜手术量也与日俱增.为满足微创手术的要求,我科2001年3月至2005年开展了全开放的科内腔镜护士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丽娟;徐爱梅;林萌红;严文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早期滤过过强、浅前房及相关并发症;二是后期结膜滤过泡瘢痕化致手术失败.为此,我院对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36例患者在施行小梁切除术的同时,使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可调整缝线术,在预防浅前房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柏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5年8月至2006年11月,我们应用经尿道输尿管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62例肾结石患者,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18~65 岁,平均45岁.其中左侧29例,右侧33例.上盏结石16例,肾盂结石37例,上盏及肾盂结石9例.结石长径1.1~3.5 cm,平均2.6 cm.原发肾结石57例,原为输尿管结石、碎石过程中结石移位至肾盂5例.患者均无上尿路开放手术史,B超示前列腺无明显增大,静脉肾盂造影为非肾内型肾盂,肾下盏肾盂夹角≥90°.
作者:刘士贵;张峻;吴裕忠;肖茂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72 b以上的患者使用压力抗栓泵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对1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进行辅助治疗.两组均在术后相同时间检测凝血指标及双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 全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共计8例(7.41%,8/108),其中治疗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75%,1/57),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13.73%,7/5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7d凝血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黄颖;薛柏余;于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采用C臂X线定位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6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63例,其中男95例,女68例.年龄19~53 岁,平均37岁.肾结石13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4例.其中开放手术后复发性结石8例,合并肾积脓19例,合并肾功能不全37例.
作者:陆华;廖志武;陈凤坤;万良;吴明文;叶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异丙酚静脉注射后起效迅速,快速分布到外周组织,且清除快、停药后病人苏醒快[1].近年来对异丙酚在小儿的药代学和药效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证实.异丙酚靶控输注(TCI)能维持效应室或血异丙酚浓度在有效的范围,可避免有效浓度的波动而带来的麻醉不全、术中知晓,减轻循环抑制、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但因小儿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与成人不同,限制了它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随着麻醉学的快速发展,近年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重新受到了重视,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陈序;刘敬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应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76 岁,平均43岁.单发肾结石16例,其中并发肾积脓1例;多发肾结石20例;肾铸型结石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6例,其中合并肾积脓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结石2例.
作者:彭新庆;阮贤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手术麻醉过程的应激反应能引起心脑血管功能紊乱,不同的麻醉方法对减少应激反应的结论不一.本研究通过观察全麻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选择适宜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方式.
作者:何二宁;甘伟耀;黄景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5年8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应用OlympusGIFXP260超细胃镜共检查就诊者406例(经鼻插入86例,经口插入320例),与同期常规胃镜检查的112例对比,效果满意.现将具体检查方法、结果、护理等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方德娟;黄秀江;杨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有许多优点,如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因而目前的妇科良性疾病广泛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但是有相当多的患者诉术后两侧季肋部及肩部疼痛,而且有时疼痛相当明显,甚至超过切口疼痛,成为腹腔镜手术后患者主要的不适.
作者:莫兰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已取代开腹手术,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的常规术式.我科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选择性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4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翟美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腹腔镜技术是近20年来外科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1987年法国医师Mouret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手术迅速风靡全球.1990年腹腔镜技术首次应用于大肠良性疾病手术,1993年英国医生Guillon等[1]报道了5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Laparoscopic colorectal-carcinoma surgery,LCS)的初步经验,并证明了其技术上的可行性.随后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地得到拓展和深入.
作者:刘圣文;陈建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用桡动脉穿刺引血,头静脉、肱静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回路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因其操作简单,血透后活动不受限制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误穿破静脉造成皮下血肿、渗血等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血肿的形成,笔者从2005年8月起,对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采用2%山莨菪碱外涂桡动脉搏动点周围皮肤使浅静脉怒张的方法,取得较好的穿刺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