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常见原因及护理

张文嫒

关键词: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术后膀胱痉挛, 前列腺增生, 继发性出血, 治疗方法, 术后恢复, 阵发性, 经尿道, 发生率, 膀胱区, 压升, 损伤, 尿液, 返流, 冲洗, 病人, 安全
摘要: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的腔内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高达50%[1],主要表现为膀胱区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有急迫的尿意、便意感,膀胱内压升高,尿管周围血性尿液外溢,冲洗不畅,严重时可出现返流现象,不仅病人非常痛苦,而且易发生继发性出血,影响术后恢复.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肢异物显微镜下取出术

    目的 探讨四肢异物伤的特点并介绍显微镜下异物取出术.方法 对四肢异物伤122例,通过X线摄片检查、采集病史和查体等明确诊断,分别采用直接取出术、切开取出术和显微镜下异物取出术三种方法治疗.结果 122例153个异物均顺利取出,用时5~220 min,平均用时58 min.3例同时行断指再植术,再植指均成活.显微镜下异物弹道及周围组织分为弹道口、弹道区和异物区,由中心向外周弹道区可见组织断裂带、出血区、充血区和正常组织;异物区可见异物、出血区、充血区和正常组织.结论 四肢异物伤经诊断明确均应考虑取出;非陈旧性和未探查过的四肢异物适用显微镜下异物取出术.

    作者:叶震海;陆志方;刘建文;黄显军;熊敏;黄清雨;张咸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鼻内窥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在鼻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该术式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方式,在直视下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改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重建鼻腔结构,尽可能保留鼻腔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鼻内窥镜手术的疗效与手术前后的护理有密切关系,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可致手术失败.现将176例鼻内窥镜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闻菊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管内覆膜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附4例报告)

    主动脉夹层是常见的侵及主动脉的致命急症,其发病率是破裂主动脉瘤的2倍.主动脉夹层也可隐匿发生,发病年龄在60~70岁,男性更易罹患,高血压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近年来介入放射学治疗主动脉夹层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血管内覆膜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巩曰红;李洪福;刘少恒;裴维芳;张永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护理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幼儿凶险的急症之一,临床上表现为阵发性呛咳、喉喘鸣、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等,多数患者要在支气管镜下行异物取出术.我科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共为103例气管异物者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手术均成功,患儿治愈出院.现将手术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文素芳;袁世民;郭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有许多优点,如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因而目前的妇科良性疾病广泛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但是有相当多的患者诉术后两侧季肋部及肩部疼痛,而且有时疼痛相当明显,甚至超过切口疼痛,成为腹腔镜手术后患者主要的不适.

    作者:莫兰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传统阑尾切除术(CA)的优缺点.方法 将2006年7月至12月50例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2006年1月至6月50例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治疗各种类型的阑尾炎中,LA与CA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LA在术后肠功能恢复、切口感染、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方面均较传统术式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 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明显的诸多优点,操作简单,尤其适用于初学者.

    作者:唐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异丙酚静脉注射后起效迅速,快速分布到外周组织,且清除快、停药后病人苏醒快[1].近年来对异丙酚在小儿的药代学和药效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证实.异丙酚靶控输注(TCI)能维持效应室或血异丙酚浓度在有效的范围,可避免有效浓度的波动而带来的麻醉不全、术中知晓,减轻循环抑制、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但因小儿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与成人不同,限制了它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随着麻醉学的快速发展,近年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重新受到了重视,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陈序;刘敬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老年人反复发病而多次住院,血管很难穿刺.如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尽量做到无痛、微痛,避免对血管机械性、化学性损伤,使静脉穿刺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的课题.现就我院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失败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刘文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钝挫伤脉络膜破裂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 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脉络膜破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23眼钝挫伤后脉络膜破裂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23例23眼患者中11眼板层脉络膜破裂,5眼全层破裂,7眼单纯色素上皮层破裂.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显示脉络膜破裂的大小、形状、数目、受损层次,并能以此判断预后.

    作者:谢怀林;王善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腹腔镜技术是近20年来外科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1987年法国医师Mouret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手术迅速风靡全球.1990年腹腔镜技术首次应用于大肠良性疾病手术,1993年英国医生Guillon等[1]报道了5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Laparoscopic colorectal-carcinoma surgery,LCS)的初步经验,并证明了其技术上的可行性.随后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地得到拓展和深入.

    作者:刘圣文;陈建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直接气管插管的临床体会

    近几年来,我科对17例特殊气管插管困难的全麻手术病人,直接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气管插管,均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17例病人,男12例,女5例,年龄11~56 岁.颌面部严重烧伤后疤痕挛缩、头后仰受限同时张口困难者4例;先天性下颌发育畸形2例;颈椎骨折颈椎不能后仰4例;鼻咽癌放疗术后头后仰受限2例;后颅窝第Ⅳ脑室及枕后区占位不能后仰1例;交通事故直接碰撞颌面部致嘴唇及舌体等组织严重损伤,只能在俯卧位才能保证呼吸通畅2例;被他人用刀插入脊椎旁,只能取坐位麻醉1例;喉癌行半喉切除手术后声门及气管解剖改变1例.以上病例均须气管插管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

    作者:倪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8例角膜移植术的护理体会

    角膜移植手术是解除各种角膜病所致角膜白斑、久治不愈的局限性角膜炎症和先天性圆锥角膜等疾患以使患者重见光明的一种现代手术方法.我院于2006年1 月~6 月对8例患者施行了角膜移植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蔡敏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常因失血休克危及生命,死亡率约为10%[1].很多患者初诊时出血原因及部位难以确定,内科及内窥镜治疗很难达到有效止血,传统的外科手术对很多患者来说虽然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但对于出血原因和部位并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不但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风险性,术后的并发症也不少.

    作者:陆建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外涂2%山莨菪碱在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

    用桡动脉穿刺引血,头静脉、肱静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回路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因其操作简单,血透后活动不受限制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误穿破静脉造成皮下血肿、渗血等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血肿的形成,笔者从2005年8月起,对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采用2%山莨菪碱外涂桡动脉搏动点周围皮肤使浅静脉怒张的方法,取得较好的穿刺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男性病人导尿方法的改进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治疗安全系数大、治疗效果可靠、成功率高的特点,为冠心病的治疗开辟了崭新的途径[1].由于经典介入治疗术需要穿刺股动脉,术后为了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常需卧床休息及术侧肢体制动,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平卧排尿,床上排尿困难导致尿潴留是病人常见并发症.

    作者:周丽珍;李旭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食管内支架治疗67例食管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和评价国产钛镍记忆合金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疾病的利弊,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方法 67例食管狭窄和食管瘘患者在胃镜直视下放置食管支架,对食管狭窄者先行探条扩张.结果 经治患者吞咽困难和呛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并发症有肿瘤生长再梗阻3例、肉芽生长再梗阻1例、食物堵塞1例、支架边缘蚀穿食管2例、支架脱落1例.结论 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狭窄和食管瘘具有很好的近期疗效,但应注意避免和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漩漩;刘立义;葛莲英;陈桂言;耿芳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7.2%,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个月死亡率达36%,严重致残率达18%[1].宽颈动脉瘤是动脉瘤栓塞治疗的难点,单纯使用可脱弹簧圈栓塞的完全闭塞率很低[2].我科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应用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2例,疗效良好,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卢桂花;林叶;张超元;肖绍文;罗昱;唐景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ERCP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2例患者均进行ERCP和B超检查,部分患者做CT检查及胆汁超高倍显微镜检查;并将ERCP与B超、CT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RCP对结石的诊断正确率为97.7%,明显高于CT的71.4%和B超的61.6%;ERCP、B超和CT对胰头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3%、77.8%和88.9%,差异无显著性(P>0.05);ERCP对壶腹部癌和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正确率为95%,而CT和B超分别为55.6%和45%,差异有显著性(P<0.01);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炎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正确率为100%,而CT和B超分别为21.4%和11.1%,差异有显著性(P<0.01);17例胆汁超高倍显微镜检查中70.6%发现微胆石;而ERCP、B超和CT检查均未能发现微胆石.结论 ERCP可清晰地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周围及整个胰胆管形态,对胆道及壶腹部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等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不明原因的胆管扩张,行ERCP时取胆汁做超高倍显微镜检查有助于微胆石的诊断.

    作者:李运泽;赵景松;覃秀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进展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婴儿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鞘膜腔在出生后短期内未能自行闭塞退化,6个月以内部分婴儿可逐渐闭合,但是6个月以后能自行闭合的可能性就很小.现将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廖桂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妇科腹腔镜术前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对比研究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大多数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等过去须开腹的手术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1].肠道清洁是腹腔镜手术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直接影响术中操作.

    作者:黄一华;曾进;王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