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护理

文素芳;袁世民;郭军

关键词:支气管镜, 异物取出术, 支气管异物, 手术护理, 呼吸困难, 阵发性, 治愈, 幼儿, 呛咳, 临床, 急症, 患者, 患儿, 报告
摘要: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幼儿凶险的急症之一,临床上表现为阵发性呛咳、喉喘鸣、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等,多数患者要在支气管镜下行异物取出术.我科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共为103例气管异物者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手术均成功,患儿治愈出院.现将手术护理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涂2%山莨菪碱在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

    用桡动脉穿刺引血,头静脉、肱静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回路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因其操作简单,血透后活动不受限制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误穿破静脉造成皮下血肿、渗血等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血肿的形成,笔者从2005年8月起,对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采用2%山莨菪碱外涂桡动脉搏动点周围皮肤使浅静脉怒张的方法,取得较好的穿刺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辅治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0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加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对鼻腔通气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有效率100%,一次性治愈率98%.鼻塞VAS评分从术前的(77±10.4)%提高到术后的(2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患者在行鼻中隔矫正术的同时行下鼻甲射频消融术,不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且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正光;李冠环;温丽慧;吕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ERCP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2例患者均进行ERCP和B超检查,部分患者做CT检查及胆汁超高倍显微镜检查;并将ERCP与B超、CT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RCP对结石的诊断正确率为97.7%,明显高于CT的71.4%和B超的61.6%;ERCP、B超和CT对胰头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3%、77.8%和88.9%,差异无显著性(P>0.05);ERCP对壶腹部癌和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正确率为95%,而CT和B超分别为55.6%和45%,差异有显著性(P<0.01);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炎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正确率为100%,而CT和B超分别为21.4%和11.1%,差异有显著性(P<0.01);17例胆汁超高倍显微镜检查中70.6%发现微胆石;而ERCP、B超和CT检查均未能发现微胆石.结论 ERCP可清晰地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周围及整个胰胆管形态,对胆道及壶腹部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等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不明原因的胆管扩张,行ERCP时取胆汁做超高倍显微镜检查有助于微胆石的诊断.

    作者:李运泽;赵景松;覃秀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鼻内窥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在鼻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该术式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方式,在直视下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改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重建鼻腔结构,尽可能保留鼻腔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鼻内窥镜手术的疗效与手术前后的护理有密切关系,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可致手术失败.现将176例鼻内窥镜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闻菊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常因失血休克危及生命,死亡率约为10%[1].很多患者初诊时出血原因及部位难以确定,内科及内窥镜治疗很难达到有效止血,传统的外科手术对很多患者来说虽然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但对于出血原因和部位并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不但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风险性,术后的并发症也不少.

    作者:陆建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心室参考电极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心室电极作参考标测消融靶点,指导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室早)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将49例室速IVT及室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放心室电极指导标测,两组均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速及室早的起源部位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消融成功率、标测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即刻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6%(24/25)和95.8%(2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标测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中,放置心室参考电极作指导,可缩短靶点标测时间并提高准确性,从而缩短射频消融时间.

    作者:覃绍明;邓金龙;林英忠;覃丽萍;林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直接气管插管的临床体会

    近几年来,我科对17例特殊气管插管困难的全麻手术病人,直接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气管插管,均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17例病人,男12例,女5例,年龄11~56 岁.颌面部严重烧伤后疤痕挛缩、头后仰受限同时张口困难者4例;先天性下颌发育畸形2例;颈椎骨折颈椎不能后仰4例;鼻咽癌放疗术后头后仰受限2例;后颅窝第Ⅳ脑室及枕后区占位不能后仰1例;交通事故直接碰撞颌面部致嘴唇及舌体等组织严重损伤,只能在俯卧位才能保证呼吸通畅2例;被他人用刀插入脊椎旁,只能取坐位麻醉1例;喉癌行半喉切除手术后声门及气管解剖改变1例.以上病例均须气管插管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

    作者:倪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异丙酚静脉注射后起效迅速,快速分布到外周组织,且清除快、停药后病人苏醒快[1].近年来对异丙酚在小儿的药代学和药效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证实.异丙酚靶控输注(TCI)能维持效应室或血异丙酚浓度在有效的范围,可避免有效浓度的波动而带来的麻醉不全、术中知晓,减轻循环抑制、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但因小儿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与成人不同,限制了它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随着麻醉学的快速发展,近年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重新受到了重视,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陈序;刘敬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的应用及体会-附765例细胞学与组织学对照

    目的 探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方法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局限性.方法 对2 136例患者进行FNAC检查,其中765例获得组织病理学核对.结果 202例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6.5%,563例良性病变的特异性为97.9%,总准确率为97.5%,假阴性率为3.4%,潜在阳性率为2.1%,无1例假阳性,总误诊率为2.5%.结论 乳腺肿物FNAC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经济、诊断准确率高等特点,适宜推广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病理组织学诊断解决.

    作者:吴定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7.2%,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个月死亡率达36%,严重致残率达18%[1].宽颈动脉瘤是动脉瘤栓塞治疗的难点,单纯使用可脱弹簧圈栓塞的完全闭塞率很低[2].我科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应用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2例,疗效良好,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卢桂花;林叶;张超元;肖绍文;罗昱;唐景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无痛胃肠镜在儿童及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胃肠镜检查有一定的痛苦和创伤,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及高血压患者拒绝接受或不配合检查,使风险增加,影响了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无痛胃肠镜检查是通过静脉应用镇静、镇痛麻醉药,让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过程.患者无痛苦,对检查过程无记忆,成功率高.我院近2年将无痛胃肠镜应用于儿童及高血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廖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传统阑尾切除术(CA)的优缺点.方法 将2006年7月至12月50例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2006年1月至6月50例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治疗各种类型的阑尾炎中,LA与CA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LA在术后肠功能恢复、切口感染、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方面均较传统术式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 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明显的诸多优点,操作简单,尤其适用于初学者.

    作者:唐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预警价值

    目的 探讨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应用美兰染料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的60例早期乳腺癌的SLN和腋窝淋巴结(ALN)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HE染色),并对所有的SLN进行细胞角蛋白19(CK-19)免疫组化(IHC)检测,以检测SLN的微转移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40例SLN阴性者检出微转移10例,检出率提高了16.67%(10/60),其中1例1年半后出现肝、肺多发转移;1例2年后出现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结论 免疫组化检测可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并对预后判断、指导术后综合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庄亚强;刘薇;莫军扬;任占平;梁志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二氧化碳气腹对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手术时间越来越长,操作越来越复杂.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的研究也更深入和细致.

    作者:冯梅;蒋宗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式选择与手术经验

    目的 总结我院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经验,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经验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我中心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12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资料,其中腹腔内补片覆盖法18例,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法20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法174例,年龄18~91 岁,平均53岁,随访时间1~50个月.结果 IPOM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2例,复发2例,膀胱损伤1例;TAPP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1例、腹股沟区疼痛1例;TEP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阴囊血清肿或血肿,共18例(10.34%);术后腹股沟区疼痛4例,膀胱损伤1例,复发1例.TEP手术并发症多为早期开展的手术病例.结论 TAPP和TEP手术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在各种腹腔镜疝修补术中TEP手术优点更明显,应成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作者:蔡小勇;卢榜裕;陆文奇;黄飞;黄玉斌;江文枢;刘祖军;秦诚;QIN Cheng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46例临床分析

    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已取代开腹手术,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的常规术式.我科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选择性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4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翟美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8例角膜移植术的护理体会

    角膜移植手术是解除各种角膜病所致角膜白斑、久治不愈的局限性角膜炎症和先天性圆锥角膜等疾患以使患者重见光明的一种现代手术方法.我院于2006年1 月~6 月对8例患者施行了角膜移植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蔡敏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常见原因及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的腔内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高达50%[1],主要表现为膀胱区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有急迫的尿意、便意感,膀胱内压升高,尿管周围血性尿液外溢,冲洗不畅,严重时可出现返流现象,不仅病人非常痛苦,而且易发生继发性出血,影响术后恢复.

    作者:张文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压力抗栓泵辅助预防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72 b以上的患者使用压力抗栓泵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对1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进行辅助治疗.两组均在术后相同时间检测凝血指标及双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 全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共计8例(7.41%,8/108),其中治疗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75%,1/57),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13.73%,7/5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7d凝血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黄颖;薛柏余;于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B超定位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附408例分析)

    乳腺肿块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临床常需要手术切除,但传统手术常常在乳房表面留下较明显疤痕,给患者造成遗憾.应用麦默通乳腺抽吸旋切系统对乳腺肿块进行切除,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因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不影响乳房外观的特点而广受欢迎.我院是较早实施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的医院之一,至今已经完成408例乳腺微创术,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丹;黄梅;童彩玲;杨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