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
营养鸡蛋别乱吃——有些人喜欢买营养鸡蛋,认为吃含有微量元素的鸡蛋对身体有益.所谓的营养鸡蛋,就是用碘、锌、铁等微量元素制成特殊饲料,鸡吃此饲料生出来的蛋就是营养鸡蛋.专家指出,其实健康成人容易缺少的微量元素钙、铁和碘,通过每天吃1到2个普通鸡蛋就完全能够满足.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加替沙星与妥舒沙星、司帕沙星、吉米沙星、莫西沙星、帕珠沙星等同属于第4代喹诺酮类抗生素.给药途径包括口服和静脉滴注.据报道,每日1次口服与静脉滴注具有同等效应,因而尽量以口服给药为主,每次400mg,每日1次即可,简便易行.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银杏,为银杏科植物,其种仁、叶皆可入药入食,为药食两用药物.银杏,又名公孙树.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与动物界的恐龙一样称王称霸于世,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唯有我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科学家又称它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客厅:让家庭亲子关系更亲密客厅是一个家庭的休闲娱乐中心,全家一起在这里享用水果点心,观看一部精彩的剧集,商量一次旅行,为孩子生日准备的派对,客厅就是由这些温馨的生活小片断打造出让我们迷恋家的气场,客厅有多欢乐,就代表着家庭关系有多亲密.问题是,显然一个脏乱,布满灰尘,充斥着各种随手扔放的生活用品的客厅,会使我们不自觉地厌倦呆在家里,也就是,负面能量已经产生,我们需要动手扫除.
作者:张正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近日看《鲁豫有约》专题节目《身体的奇迹》,今年86岁的上海退休工程师沈维德,退休前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胆结石等疾病,大半世人生是在病魔缠身的痛苦中度过的.出于求生的欲望,他从62岁开始自学瑜伽,4年的时间,便练成了各种高难动作.节目中只见他身体四肢犹如婴儿一样柔软,随心所欲地做出各种不可思议的高难度瑜珈动作,看得主持人和现场观众目不暇接,大呼神奇.经上海中医药大学测试,其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年轻18岁.
作者:朱德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生活中,很多人常因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影响到日常饮食,下面的美食,能帮你解决消化不良.番茄排骨汤 小排500克、番茄250克、番茄酱40克.排骨汆烫后,加适量开水,放入姜片、排骨、料酒.待排骨烂熟时,再加入番茄、番茄酱、盐,再炖上一会就可以了.番茄含有丰富的营养,又有多种功用,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它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等人体代谢的重要营养素.这道汤水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调整胃肠功能.
作者:董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给予往往比索取更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给予的定义是“使别人获得;给”.也许有人要问了:“为别人付出,自己何谈快乐?”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指出,给予是一种利他行为,就是出于自愿、不计较外部利益去帮助他人.其实,给予别人帮助是人之本能,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同理心理论”.当目睹他人陷入困境时,旁观者能真切感受到他人的焦急、痛苦,以至于不假思索地伸出援手,这得归功于大脑中存在的一类神奇的神经元,它们不仅会在人有亲身体验时被激活,在看到他人喜怒哀乐时也能被激活,从而“感同身受”.
作者:张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抗生素后放效应是指某些抗生素经过与致病菌的短暂接触,而后停药,数日内仍然可使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也就是说,经过连续几天的应用抗生素,然后停药几天.在停药的几天内,药物的抗菌效应仍然存在,细菌的生长仍然被限制,在停药几天后再恢复用药,可使细菌生长逐渐被完全抑制或使细菌被彻底杀灭.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睡前泡脚20分钟——用热水泡脚20分钟,可以使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血管机能得到改善.泡脚还能使血液循环加快,缓解疲劳,促进睡眠.年轻人每天泡15~20分钟,老年人可延长至20~30分钟,水温不要超过40摄氏度.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老年患者用药安全问题突出“回去就把阿司匹林停了,您眼睛出血与同时服用银杏叶胶囊和和阿司匹林有直接关系.”在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主任王秋英对一名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说:“您的偏头痛可暂缓治疗,血压也基本正常,先治疗脑梗要紧.”中午时,王秋英已经接诊了40余名患者.她告诉记者,仅这一上午来看病的老年人就有11位,而像刚刚接诊的这名患者一样乱用药、用错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就占一半以上.
作者:张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有体质监测资料结果表明:20~59岁成年男性每5个人中就有2个超重,女性每4个人中就有1个超重.60~69岁老年男、女的肥胖率分别为14.1%和18.8%.看到这一数据,很“富态”的你也许会问:“那我算胖吗?需要去医院检查吗?”请别着急,有简单的方法,您自己就可以进行判断.
作者:李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春节过后,我的体重一下子窜到了121斤.试想一下,1米53的小个子,121斤的体重,身体臃肿到何种程度?望着镜子里那张双下巴颏的脸,沮丧、懊恼、无奈各种滋味像打翻了五味瓶.虽人到中年,可也不想自暴自弃.见不得女人到了某个年龄就彻底放松自己,体态臃肿,不修边幅.一直以为,女人在哪个年龄都应活出那个年龄段的精彩.瞧瞧现在的自己,不要说精彩,连起码的体面也没有了.恰逢这时单位例行体检,身体也亮起了红灯:血脂高、血压高,还时有头晕相伴.
作者:夏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前不久,笔者在门诊接待了一位中学生.”王医生,我儿子的近视眼看到现在,还是不行,怎么办呢?”中学生的妈妈焦灼地问.我给这位中学生做了检查.中学生个子不小,可就是有点弯腰弓背,人站不正,眼睛眯着.从专业的角度考虑,中学生患有脊柱侧弯症,同时患有颈椎病.“颈椎病?”中学生的妈妈将信将疑,“孩子的眼睛近视怎么会与颈椎病有关系?”
作者:王金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为了健康去素食现代生活中,吃素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爱美女士为减肥吃素;应酬繁多的商务人士通过吃素排毒;“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为控制病情吃素,国内“素食一族”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近日,香港、台湾地区相继有调查发布显示,吃素已然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香港一家调查公司于今年3月成功访问了1006名港人,当中12%受访者每周素食一天,8%受访者近半时间吃素,另外3%受访者为全时间素食者.
作者:张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二是长期的身心痛苦使他们慢慢对外界的事物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到其人际交往、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其他社会功能.处于体象认知偏差中的人,对外界的评价十分敏感,为了减少痛苦,他们往往减少与外界来往,少有知心朋友;他们回避到公众场合活动,偶尔出现在这些场合,对自己的外表也特别敏感;他们回避约会和其他社会交往,同时因缺乏社会交往,少了必要的情感支持,负面情绪往往得不到及时疏导,更易形成恶性循环,对其正常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和其他社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李艳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李老师由于患有高血压,家人平时做菜很淡,但是李老师却经常自己偷偷加盐,他说吃得没点味道,还不如不吃.于是口味成为影响李老师身体健康的大问题.目前市场上普通碘盐占有率非常高,而这类食盐氯化钠的含量高达95%以上,钠离子摄入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而中老年人由于味觉功能减退,比较偏好吃口味重的食物,这就是普通食盐过量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国成年人一天的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
作者:戴汉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类心脏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抗心衰药物直接关系到患者症状的缓解及预后的好坏,因此,能否合理应用抗心衰药物十分关键.目前用于抗心衰的药物主要有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等五大类,现将这几大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老年人用药时的注意事项简介如下.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生活中,很多风湿患者都有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风湿病的病因就是“风”和“湿”.其实,现代医学对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及免疫学的资料分析认为,该病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因此,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并非是“风”和“湿”引起的.恶劣的天气会影响到居住环境,如风寒湿或风湿热太重,有可能降低人体免疫力,会诱发关节炎症状加重或恶化;而且在这种环境下有利于链球菌的生长和传播,两者因素,导致更容易患风湿性疾病.
作者:张继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高血糖和糖尿病当血糖值高过规定的水平时(空腹血糖>6.0毫摩/升或餐后血糖>7.8毫摩/升)就会形成高血糖症.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高血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糖尿病一定是高血糖.糖尿病是因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糖代谢功能失调.高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糖尿病会导致高血糖.但可以肯定的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都比较高,这是二者的共性.
作者:张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同学聚会上,大家都感慨着彼此的变化.除了容颜上的改变,更多的是习惯,甚至气质、性格的改变.瞧,当年那个拒绝穿裙子的“假小子”如今一身裙装,显得窈窕妩媚,完全没有了中性色彩.还有当年那个总是躲在角落里安静地一言不发的女孩,如今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还有呢,当年那个不修边幅的男孩,如今穿着斯文得体,尽显儒雅.交流一番后,大家得出结论:所有的改变都是因为自己另一半的影响,“假小子”的老公喜欢她穿裙子的样子,安静女孩找了个特别健谈的老公,不修边幅的男孩找了个利索精细的老婆——他们都因为对方改变了.婚姻真的是个雕塑师,能够把人雕琢成不同的样子.
作者:马亚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