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华
我院急诊科在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共出诊接诊骨折病人86例,在转运过程中给予病人舒适护理以减轻疼痛及损伤,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怀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由于解剖复杂,手术时间长,创面大,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术后有延迟胃排空、胰瘘、伤口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我科2002年11月成功地进行了2例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现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治疗体会进行报道.
作者:陈永军;卢榜裕;蔡小勇;陆文奇;黄飞;黄玉斌;刘祖军;江文枢;靳小健;雷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酸碱失衡类型和三重酸碱失衡(TABD)的临床诊断指标.方法47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和血清电解质.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隙(AG)值和潜在HCO3-,进行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43例患者发生酸碱失衡,其中单纯酸碱失衡28例次,二重酸碱失衡21例次,三重酸碱失衡5例次.所有TABD患者均伴有多脏器衰竭,死亡率远高于其他患者(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多种类型酸碱失衡,临床诊断TABD必需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AG值和潜在HCO3-联合才更为可信.
作者:胡水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阔筋膜外裹移植静脉在预防移植静脉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股动脉断裂患者行外裹阔筋膜自体大隐静脉间置移植修复治疗,并对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无移植血管扭曲、受压、变形、退化及血栓、血管瘤形成,无钙化及硬化斑块,3例(13.63%)患者发生移植血管入口轻度狭窄及祸流.结论间置移植静脉外裹阔筋膜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有作用.
作者:李子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脾切除术13例,脾修补术5例,保脾手术2例,非手术治疗6例.全部治愈出院,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伍海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异位妊娠是我国育龄妇女的常见病,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在我国已普遍开展.我院于2002年开始对未破异位妊娠患者78例给予两种药物保守治疗,现将疗效总结比较如下.
作者:梁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病(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厄贝沙坦治疗35例具有LVH的EH患者,疗程为180 d,用超声心动图法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能反映LVH程度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D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DP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l).结果治疗后的LVDD、LVDST、LVDPWT和LVMI均比治疗前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逆转EH患者LVH.
作者:肖智谦;陈平姬;陈永坚;吴英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体外循环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2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在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中分别静脉注射FDP 200mg/kg,对照组不用FDP.于手术开始前1 h、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1 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结果外循环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无差异,体外循环后即刻及后1h,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CPB时静注FDP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中TNF-α、IL-6、IL-8的释放,表明FDP可减轻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作者:郭建极;何巍;罗玉忠;覃家锦;冼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护患纠纷诉诸于法律.这就给医护人员带来了较大的精神与工作压力,给医院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何防范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成了当今医院管理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此,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对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就此谈一谈新形势下,护理人员防范护患纠纷的对策.
作者:陈运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小儿肾病综合征常并发的危重症,若诊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现将我科收治的10例报告如下.
作者:何苑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普及,使透壁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有所降低.国内外研究表明再灌注后重新获氧的心肌受到活跃的氧代谢物的额外损伤即再灌注损伤,主要表现在心肌细胞的死亡、微血管的损伤、心肌顿抑及再灌注心律失常[1,2].本文旨在探究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类型、特点、预后及与溶栓心律失常的区别.
作者:黄君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外伤性脑脊液漏是颅脑损伤的合并症之一,多为颅底骨折或穿透开放损伤所致,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颅内感染危及生命.笔者采用腰穿持续引流治疗颅底骨折所致的脑脊液漏19例,效果良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朝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胸腹腔穿刺是解除胸腹水填塞的有力措施,又是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采用细导管闭式引流联合腔内灌注药物治疗良恶性胸腹水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德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心理护理是以护理学、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通过护理人员与病人的互动过程,帮助病人获得佳身心状态的一项带有科学性和技术性的措施.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肉体及心理上均承受着极大的痛苦,疾病所造成的躯体上的痛苦和不适的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导致躯体的不适,产生恶性循环.有针对性地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可以使其积极配合诊治,尽量消除由疾病带来的负性影响,以较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1].为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我们2003年4月至2004年9月对我院肿瘤科1 053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实施了针对性心理护理,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艳芳;胡敏芝;黄石群;龙碧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南宁市城市自备水源供水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饮水水质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进行样品的采集、保存、检测和评价.结果南宁市城市自备水源供水除几家大型自备水源供水设施较完善外,其余小型供水单位供水设施不完善,所检感官指标和细菌学指标总的合格率仅为12.5%.结论南宁市城市自备水源供水卫生质量较差,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居民饮用水的卫生质量.
作者:吕炜;钟格梅;陈莉;李裕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例1:男性,53岁,因发热、黄染、腹胀和厌油1个月于1994年8月4日入院.查体:T 39.3℃,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8.0 cm,表面光滑,触痛.化验检查:总胆红素86.952μmol/L,A/G12/3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8 U/L,血尿素氮(BUN)2 mmol/L,肌酐(Gr)448.6 μmol/L,肥达式反应1:160.X线胸片提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B超示肝肿大.入院后经护肝,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症状无缓解.17日出现无尿和呼吸困难,20日死亡.尸检报告:肝肿大程度及广泛坏死,肺门、纵隔及肠系膜淋巴结干酪样坏死,肝脏及淋巴结切片抗酸性染色大量抗酸杆菌存在,肝组织找到上皮样结节.
作者:覃永红;吴才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SASDH)在临床上少见,我科于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SASDH 8例,均予钻孔引流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志宇;黄纯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我校2000年建立了多个多媒体教室以来,笔者将多媒体技术用于组胚教学当中,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照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早期DN患者65例随机分成实验组(缬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35例,对照组(缬沙坦)30例,观察1个月,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平均动脉压、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血肌酐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显著降低早期DN患者24h尿蛋白,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李红艳;陈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为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鉴于患者本身的病情及手术特点,围术期处理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4例病人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唐培佳;梁勇升;岳海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