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孔法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腹腔镜, 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两孔法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37例两孔法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取得成功,13例改为三孔法,3例改为开放手术.两孔法手术时间平均30 min,平均住院时间3 d.结论腹腔镜两孔法阑尾切除术是安全的,更微创的阑尾炎治疗方法.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60例临床分析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利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新方法[1].我院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综合干预改善老年期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作用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期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作用.方法将64例老年期BPSD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内容包括记忆训练、行为矫正、文体活动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照组32例,仅作常规治疗.疗程为3月.应用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定.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PANSS总分显著下降;治疗组MMSE评分显著上升,但对照组上升不显著.结论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期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保守组38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开颅组38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开骨瓣或骨窗,清除血肿:微创组36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CT下定位法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三组治疗的有效率、死亡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保守组有效率42.1%,死亡率21.1%;开颅组有效率55.3%,死亡率10.5%;微创组有效率91.7%,死亡率2.8%,微创组与开颅组和保守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加快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0例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体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膜上,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本院1999~2003年共收治3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次高千伏摄影在小儿胸片上的应用

    目的探讨如何改进小儿胸片投照方法,提高照片质量、减少废片率、降低医患双方的受辐射剂量.方法用次高千伏(即100~120 KV)方法对1~6岁小儿进行正侧位照片共200张.同时收集常规千伏条件下的小儿胸片200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次高千伏甲级片率较常规千伏提高10%,废片率减少6%.结论次高千伏摄影应用于小儿胸部照片,与常规摄影方法相比,可以提高照片质量,大大减少废片率和重照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各项相关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各项相关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结合本院1995~2004年收治的98例甲状腺癌病例及有关文献,对甲状腺癌各项相关检查进行比较,分析各项相关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价值.结果本组甲状腺癌各项相关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普通B超42.9%、彩色B超67.9%、CT62.5%、MR66.7%、放射性核素显验(ECT)、X线、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88.9%、冰冻切片检查98.0%.结论甲状腺癌各项相关检查都有一定的优缺点,B超、FNAB及冰冻切片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现况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实践证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益、减轻广大患儿的痛苦,因此得到护理工作者及患儿家属的青睐,并且在护理工作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扩展,现将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胎盘早期剥离早期诊断探讨

    目的提高胎盘早期剥离(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胎盘早剥病例资料.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1.50%,产前确诊率41.18%,胎儿宫内窘迫率35.29%,胎死宫内率8.82%,失血性休克率11.76%;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1.18%)及胎膜早破(23.53%)为胎盘早剥的重要诱因;腰腹痛(92.65%)、阴道流血(51.47%)为常见临床表现.结论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但注意识别鉴别胎盘早剥的征象,且动态观察,重视病人的主诉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P选择素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p选择素属整合素家族成员之一,又称颗粒膜蛋白140(GMP 140)或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PADGEM),存在于静息血小板的α颗粒膜上与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中,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有研究表明[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其中合并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左房血栓更与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现状

    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是颈动脉海绵窦段本身或其分支断裂,造成动脉血经瘘道直接进入海绵窦,致颈动脉与海绵窦的异常交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白血病致红细胞A抗原减弱1例

    1病历资料患者,男,65岁,确诊为:AML(M2型).入院时HB 60 g/L,HCT 0.21,PLT 30×109/L,临床拟输O同型血.在输血前检查时发现,玻片法正、反定型不符,正定为O型,反定为A型.随即进行一系列血型血清学检查,后确证患者为A型,Rho(D)阳性.输注相配合的A同型红细胞2 U,无任何不良反应.6 d后因再次输注相配合的A同型红细胞2U、机采血小板1人份,过程均顺利.于入院第7天,患者自动出院,而无法进一步证实.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及治疗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在周期中以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种状态存在,即细胞外具有感染性的原体(EB)和细胞内无感染性的始体或网状体(RB).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微量元素和胎膜早破的关系

    胎膜早破(PROM)指临产前的胎膜破裂,其发生率国外5%~15%,国内2.7%~17%[1],是威胁母儿健康的一个常见产科并发症,因此PROM日益受到产科界重视.尽管对PROM发生的原因研究颇多,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近年认为胎膜破裂与胎膜本身的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类结构中含Zn2+和Ca2+的蛋白水解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所有蛋白成分,调控细胞外基质含量和胎膜结构.另外羊膜的弹性、脆性是由纤维母细胞层决定的,而铜参与赖氨酰氧化酶的生化过程,后者与弹性蛋白和胶原纤维的合成有关.本文就MMP-9、Cu2+和胎膜早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不同术式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的方法、经验与安全性.方法采取筋膜内、筋膜外、缝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同时及分别处理圆韧带及附件等方法对112例子宫病变患者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21.5±32.7)min,平均出血量(210.2±50.2)ml.术后随访患者均康复.结论缝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处理结扎圆韧带及附件,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紫外线(UV)治疗银屑病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近1个世纪,其疗效和安全性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辐射到人体皮肤,大部分为表皮吸收,仅小部分可达真皮乳头层;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小部分被表皮吸收,大部分可透入真皮,深可达真皮中部.311、312、313 nm的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皮肤病效果佳.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波长在300~313μm之间的UVB对银屑病有效,红斑效应相对较小,无明显副反应,且缓解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好.本文就NB-UVB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临床应用、副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上海浦江镇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上海浦江镇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帮助老年人了解并避免相关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以浦江镇15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及心理状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上海农村浦江镇老年人心理问题总均分及各因子分都高于中国正常成人,他们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明显高于中国正常成人水平.有心理问题者占17.3%,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健康状况,经济稳定性,医疗费支付方式,与家庭成员相处情况,生活有无伴侣及近期生活压力事件.结论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增强社会支持功能,尽快建立完善医疗保险及社会保障制度,鼓励丧偶老人再婚,大力培养心理工作者,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减轻生活压力,可减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输注机采血小板致急性肺损伤导致患者死亡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临床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甲亢、糖尿病.血红蛋白50 g/L,血小板8×109/I,白细胞2.6×109/L.入院后予输血等对症治疗,2 d后输注红细胞悬液4 U.由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5 d后输注机采血小板1人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变应性鼻炎的防治近况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为开端,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过去一直把抗组胺药作为治疗AR的主要手段,目前的治疗方法有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2].下面就近年来的防治AR的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钙粘素与脑胶质瘤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钙粘素(E-cadherin,E-cd)与脑胶质瘤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例脑胶质瘤组织中E-cd的表达,同时随访其2年的生存率.结果E-cd正常表达组死亡率6.8%,异常表达组死亡率50.0%,比较两组的2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X2=7.62,P<0.01).结论E-cd与脑胶质瘤预后之间关系密切,且呈正相关(P<0.0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肝切量对肝硬化大鼠肝细胞凋亡及肝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不同量的肝切与肝细胞凋亡、肝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采用复合因素(CCL4,乙醇)制备肝硬化模型,于模型制成后(15周)再将实验组大白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作15%、30%和45%肝组织量的切除.切除前后抽血作常规肝功能检测;对切除的肝组织进行石蜡包埋,连续切片作常规病理、细胞凋亡检测.结果A、B、C组大白鼠细胞凋亡指数(AI)肝切前后分别为15%组(25.94±7.24)和(34.17±11.8)、30%组(26.58±8.92)和(44.57±15.49)、45%组(27.16±5.94)和(49.71±19.98),肝切后均较肝切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肝细胞凋亡指数与肝切除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凋亡程度对了解其肝储备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