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
目的:观察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38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分析其特点,并给予高压氧及药物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痊愈10例(占26.3%),总有效33例(占86.8%).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何建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提高肋骨骨折的X线平片诊断率.方法:对我院近年来200例肋骨骨折确诊病例平片诊断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例中,膈上肋骨骨折147例,膈下肋骨骨折53例;共有487处骨折,其中单发63例;正位显示142例,占71%;斜位显示184例,占92%;正斜位均显示152例,占76%;正斜位均不能显示仅透视下动态显示10例,占5%.结论:X线摄片体位应根据肋骨外伤的具体部位而定,多体位摄片结合透视下点片并注意复查能提高诊断率,可减少误漏诊.
作者:崔海龙;刘英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小儿腹泻是夏秋季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酶的活性低,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作者:朱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痰液诱导的方法对治疗前后痰液的嗜酸性细胞进行计数,并记录呼气峰流速(PEFR).结果:六味地黄丸不但可以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还可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孙京惠;许鹏飞;王效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卫校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效果,为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流行,科学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卫校2005级新生进行匿名、随机、整群抽样问卷测试,然后由教师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教育结束后以同样的问卷测试,并将健康教育前后的答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艾滋病健康教育,增加了新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但性观念在短时间内转变不明显.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重点加强性观念法制教育和艾滋病的防护技能教育.
作者:章传红;谢新民;袁尚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腹水是肝硬化、恶性肿瘤晚期的并发症,腹腔局部用利尿剂和多巴胺对肝硬化病人可减少蛋白丢失;对于恶性腹水者加用化疗药,可直接杀灭腹水中的肿瘤细胞,并具有消腹水作用,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文荣;赵新龙;张燕萍;贾爱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注射用头孢匹胺,商品名为迅尔奇,本品为白色和类白色结晶性粉未,其作用是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烧伤、手术切口等继发感染.将本药物加入0.9%氯化钠注射250m、50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500ml后放置0~8小时后无浑浊、无沉淀.
作者:梁泽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卫生检验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作者:周立波;夏海燕;周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临床用药经验,提高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之间门诊药房发生患者退换药现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退换药占总处方数的0.2%.其原因分别为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划价错误、不合理用药、拒绝用药、开错医嘱、超范围用药、大处方、病情变化、死亡等.结论:查找退换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督促临床合理用药,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马新;何亚利;李静;王学军;杨静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在外伤性视神经挫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9例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患者行VEP检测,并与自体健侧眼和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169例患者(单眼155例,双眼14例)共183只眼,VEP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5例7眼VEP波幅明显降低(4%),125例133眼单纯波幅降低(73%),潜伏期延长者49例54眼(28%).受伤眼均与自体健侧眼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100波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49例P100峰潜伏期略延长,与正常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EP对外伤后视神经挫伤的检出敏感性较高,因此对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任铭奎;代丽丽;战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方法及效果.方法:KTS 12例均为静脉型,术前均行双下肢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通畅,无缺如或阻塞.4例下肢外侧单纯静脉曲张行曲张静脉剥脱术及分支结扎术,8例静脉弥漫扩张者行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切除及交通支结扎术.应用驱血带和止血带的方法.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曲张静脉全部消失,无复发,肢体酸胀、疼痛消失,无肢体肿胀及坏死.结论:深静脉功能正常或轻中度异常的静脉型KTS,行曲张静脉剥脱分支结扎术,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局部浅静脉切除交通支结扎,并应用驱血带和止血带方法可减轻症状,取得比较满意效果.
作者:王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世界医学领域正倡导一种新的现代医学模式--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循证实践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健康科学领域,我国护理界同仁也正在进行尝试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循证护理学的概念及其意义、我国开展循证护理学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一些困难等内容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揭示循证护理学在我国开展和实施的必要性,以期推动我国循证护理学的开展和实践研究.
作者:王振英;臧艳军;孙玉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慢性肥厚性咽喉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1].表现为咽喉不适、发痒、异物感、干嗽等[2].局部表现为黏膜充血增厚、黏膜下广泛结缔组织淋巴滤泡增生、黏液腺周围淋巴组织增生,颗粒状隆起,并常见咽侧索淋巴组织增生肥厚呈条索状.多见于成人,病程长,症状顽固,较难治愈.
作者:赵德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能力减退,出现烦躁或抑郁等心理变化.正确的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现将148例脑血管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荀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后重要的继发病变,主要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如颅内血肿较大,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急救护理要分秒必争,严密观察病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作者:孙惠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胃癌往往以上腹饱胀疼痛、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但也有因首发症状特殊,细胞学检查易忽视而误诊、误治.现报告3例临床表现特殊而经胃镜证实为胃癌的病例.
作者:王兴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煎煮方法与煎取量间的关系.方法:本文对中药煎剂中的茎、叶、花、根、根茎、子实、果皮、枝干、皮、藤、石、介、虫、甲5大类25种中药的重量、加水量、倒出量、吸蓄量进行实验探讨.结果:得出处方药重量、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和煎取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计算公式.结论:对中药煎剂加水量和达到预期煎药量的量化指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陈平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手是人类日常生活和劳动的重要器官,不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腕部离断,患者要求手术再植的愿望都非常迫切.所谓断腕再植是离断的腕部在尚未引起组织细胞不可逆变性前用显微外科的技巧吻合离断的动静脉及其它组织,使其成活并恢复功能[1].
作者:朱雪辉;刘宝娟;钱焕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24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点滴作为治疗组,同期18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给予红霉素30mg/(kg·d)静脉点滴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时间、肺部口罗音消失时间,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咳嗽症状明显轻减时间、肺部口罗音消失时间、X射线吸收消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4/24),对照组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9%(7/18).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在儿科应用是安全的.
作者:徐祗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人群的老龄化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老年病人护理需求的探讨和在医疗单位附设老人保健机构的可行性及发展现状的分析,为如何更好地做好老年病人的预防、保健和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要求和指导方法.目的是呼吁全社会来关心老年群体,发展老年保健事业,真正让他们享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静霞;焦学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