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静脉穿刺置管在抢救小儿特重烧伤中的应用

陈成丽;毛德莲

关键词:股静脉穿刺置管, 抢救时机, 特重烧伤, 低血容量性休克, 快速补液, 小儿烧伤, 毛细血管, 扩容治疗, 病人, 循环血, 多管道, 补液量, 针头, 通透, 体液, 死亡, 生命, 措施, 创面
摘要:小儿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增高,大量体液外渗,血容量锐减,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是烧伤早期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扩容治疗,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的重要措施是多管道快速补液纠正休克.由于烧伤补液量多,时间长,使用普通针头穿刺,因创面及病情的影响,穿刺较困难,经常不能有效保证补液的需要,延误抢救时机,影响病人生命.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9例痰菌阳性肺结核合并肝损害的诊治体会

    痰菌阳性肺结核治疗本身就比较困难,在此基础上如再有肝功能异常就会更加困难.我们近年来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临床探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移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婴幼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价值

    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6均符合1988年婴幼儿川崎病(KD)16例,本文着重观测其冠状动脉改变情况,探讨其诊断及治疗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王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婴儿维生素K缺乏的临床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K1对广西婴儿VKD的控制效果.方法3607例活产婴随机分为干预组1655例(出生~3月龄口服维生素K12.5mg共10次),对照组1952例(不用维生素K1),观察生后4个月内两组发生VKDB情况.对住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儿随机抽样分别口服维生素K12.5mg、5mg及不服药各60例,生后3天测定G-6-PD酶活性及观察黄疸、消化道、皮肤等反应.结果干预组无1例发生出血,对照组发生VKDB 11例(5.63%,P<0.01).口服维生素K的足月新生儿对G-6-PD酶活性均无影响(P>0.05),无黄疸加重、过敏及胃肠道不良等反应.结论婴儿小剂量10次口服维生素K1预防VKDB是简便、易行、经济、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林超琼;梁友玲;王勇;谭晓亮;梁必启;黄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芬太尼伍用普鲁卡因用于PCIA疗效观察

    目前,吗啡和芬太尼作为术后镇痛主要药物,无论是经静脉或硬膜外给药,在剂量足够的条件下,可使90%左右的病人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1].硬膜外给药,用药相对少而镇痛完善,但尿潴留机会增多;静脉给药,常伍用一些镇静药以加强芬太尼的作用,减少用药量,但随之而来的中枢副作用增加.我院在不改变芬太尼浓度情况下配伍应用0.25%普鲁卡因应用于PCIA,效果满意,减少了并发病症和副作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雪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23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生殖器炎症占43.2%,非器质性病变占28.4%,恶性肿瘤占9.3%.结论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生殖器炎症,但随着年龄增长、绝经时间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大.

    作者:莫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临床观察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pneumonia,MPP)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可引起肺外多系统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目前主导观点为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作用,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引起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在MP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

    作者:宁怀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血压患者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分析

    目的利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肌灌注的情况.方法对47例高血压患者、16例对照组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分析其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结果高血压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66%)显著高于对照组12.5%(P<0.005);高血压组心梗发生率2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内心肌缺血患者中吸烟者的比例为71%,显著高于不吸烟者的25%,(P<0.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较易并发心肌缺血和心梗,吸烟是其危险因素.

    作者:陈江林;唐淑萍;林兆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甲亢治愈后β受体过敏综合征69例诊治分析

    甲亢治愈后β受体过敏综合征,也有称为亢进综合征,临床并非少见,个别未重视延误治疗而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使本来预后较佳者造成不良后果.本文69例资料提示甲亢治疗同时应并用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较为安全有效),可避免或降低心肌病的发生.

    作者:钟宇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术式,其优点在于颈部无切口,有极佳的美容效果,深受广大病人特别是青年女性欢迎[1].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以胸部入路方式,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130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雷春芳;吴小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保留贲门的近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15例报告

    目的探讨M区、MC区进展期胃癌行保留贲门的近全胃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进展期胃癌行保留贲门的根治性近全胃切除术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病人无手术后死亡,无贲门空肠吻合口瘘、倾倒综合征、严重贫血发生,仅2例(13.3%)出现返流性食管炎症状.结论保留贲门的近全胃切除术符合根治要求,能有效防止吻合口瘘和倾倒综合征,减少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机会.

    作者:廖丹;韦向京;兰祖秀;韦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胰岛素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伴有高血糖急性期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胰岛素治疗伴有高血糖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进行血糖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高血糖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并且治愈率高,死亡率低.结论胰岛素治疗伴有高血糖的急性期脑出血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梁盛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的护理体会

    人工关节是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来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消除疼痛,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功能,目前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已成为严重膝关节病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杨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妊娠糖尿病(GDM)系指以往未诊断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的妇女于孕期首次查出不耐糖的患者,通常发生于妊娠中期,因孕妇碳水化物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改变所致[1].

    作者:包小娟;戴霞;黄秋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进展

    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绝大多数都存在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近来研究发现,交感神经系统长期激活具有不良的生物学效应,在心衰进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1].

    作者:邵宏华;李德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痰液常见病原菌培养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呼吸道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肉汤稀释法测MIC,通过Sceptor数码分析系统完成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在1260份痰标本中,培养出444株致病菌,其中G-杆菌160株,G+球菌196株,真菌88株.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6.3%;G+球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71.4%;金葡萄球占总检出率的31.5%.由此推测下呼吸道感染以感染葡萄球菌为主.结论抗生素敏感率下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该引起医药学界重视.

    作者:李国豪;雷秀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肝囊腺癌的CT诊断(附6例报告)

    肝囊腺癌是肝内罕见的占位性病变,文献报道很少.笔者搜集本院2001年7月至2003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6例肝囊腺症患者,就CT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曾以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脐周皮下注射氏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4~5d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对经过系统治疗1周后仍未有效者应首选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作者:冼庆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手术配合

    1病历摘要患者男,32岁,工人.因右手拇指被机器绞断,伤口流血50min于2002年7月29日下午4时40分急诊人院.

    作者:农红妹;言南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降纤酶治疗,第1天10U,第3、5、7、10天各用5U,每次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60min内静脉滴注,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1次/d,10d为1个疗程.两组同时服用相同剂量的消心痛、小剂量肠溶型阿斯匹林、倍他乐克,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1%,心电图总有效为83.3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学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苏文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治疗性沟通技巧在肿瘤患者和家属中的应用

    随着健康概念的更新及疾病谱的改变,疾病的原因不仅是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当机体受到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时,同样可以致病[1].

    作者:周翠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