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72例的临床分析

凌焕勇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视功能损害, 临床分析, 及时治疗, 不可逆性, 双侧性, 发病
摘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青光眼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常为双侧性,两眼可同时或先后发病,对视功能损害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视功能损害常为不可逆性.我院自1985年至2001年,共收治PACG72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以静止性肌肉震颤、肌肉僵直、运动活动起动困难、姿势反射丧失为特征的中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消失,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递质浓度下降,多巴胺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对此部位的乙酰胆碱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造成丘脑腹外侧核(Vim)和苍白球内侧部(Gpi)过度兴奋,从而产生PD症状[1].

    作者:王光绿;吴全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乳汁潴留性囊肿的高频彩超诊断

    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超的应用,对乳腺肿块及其良恶性以及相应的病理组织学研究日趋深入,但对良性肿块中的乳汁潴留性囊肿的报道较少,由于该病在治疗上有一定特殊要求,为此本文将近年超声诊断的24例乳汁潴留性囊肿作一总结,旨在提高超声诊断水平.

    作者:陈彦红;黄向红;王小燕;许春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自制烧伤灵治疗水火烫伤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4年5月~2000年5月应用自制中药烧伤灵治疗Ⅱ°水火烫伤8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治疗组85例病人中,男60例,女25例,男∶女为2.4∶1,儿童21例,成人64例,浅Ⅱ°伤68例,深Ⅱ°伤17例,新鲜创面70例,污染创面5例,感染创面10例;对照组男65例,女30例,男∶女为2.16∶1,儿童35例,成人60例,浅Ⅱ°伤78例,深Ⅱ°伤17例,新鲜创面85例,污染创面4例,感染创面6例.

    作者:曾家耀;黄绍华;黄显实;兰碧洋;罗强;农文伟;朱坚;陈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抗结核药对肺结核HBsAg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肺结核和病毒性乙型肝炎均为临床常见传染病,而抗结核药物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毒性,为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HBsAg阳性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我们对1999~2000年39例肺结核HBsAg阳性患者和1078例肺结核HBsAg阴性患者抗痨治疗期间的肝功能变化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程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活性碳对诺氟沙星吸附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配制诺氟沙星注射液过程中,配制液浓度、温度、pH值、加入活性碳量、加入等渗调节剂对活性碳的吸附作用的影响.方法配制诺氟沙星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分别在pH3.0、pH5.0和60℃、80℃的温度条件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吸附平衡后过滤脱碳的滤液的药物含量;加入不同的活性碳量、加入不同的等渗调节剂和等量活性碳,待活性碳吸附平衡后,过滤脱碳,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滤液的药物含量.结果吸附平衡常数K值随溶液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加入活性碳量的增加,其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也增加,且呈线性上升;葡萄糖使活性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减少,而氯化钠使活性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增加.结论在生产制备诺氟沙星注射液过程中,应注意配制液浓度、温度、pH值、加入活性碳量、加入等渗调节剂对活性碳吸附作用的影响.

    作者:杨兴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疟疾伴血小板减少7例临床分析

    疟疾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传统认为疟疾破坏血液成分主要是溶血反应,破坏红细胞.我们在临床上发现疟疾常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我院近5年收治的疟疾病例中,伴有血小板减少者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凌;张新华;周天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Colles骨折

    1995~1999年间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olles骨折3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23~72岁;左腕12例,右腕24例,粉碎性骨折20例,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6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作者:李继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子宫下段伤口分离继发足月妊娠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7岁,于1999年10月27日5时以停经9个月,腹痛10小时来院就诊,拟诊:孕2产1孕40W臀位,收入试产.患者于1996年5月第1次分娩为妊娠足月,臀位,经剖腹产术分娩1死婴.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7.3/12.0kPa,一般状况良好,头颈部、胸部无异常,腹部妊娠晚期腹型,宫底剑下一指,触及胎头,先露部胎臀,半入盆,胎心弱,会阴未产型,阴道通畅,宫颈消失,宫口容一指,胎膜没破,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均正常,骶骨岬未触及.

    作者:孔庆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磨牙折裂的保存治疗(附87例临床分析)

    在门诊工作中,经常可遇到因各种原因所致的牙冠折裂,以上下第一磨牙多见,第二磨牙次之,双尖牙也时有发生.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拔除纵裂牙或纵裂牙的活动部分.随着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日益提高,保存病牙的要求也越来越强,我们自1995年以来对87例磨牙折裂的患者进行了病牙保存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名仁;王少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38例临床分析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由于其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不明显,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确诊的38例老年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作者:杨小兰;韩建明;孟云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C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疾患

    我院自1999年5月~2000年12月,采用CT导向立体定位、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脓肿、颅内囊性肿瘤共25例,取得良好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寿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异物影响肛瘘愈合1例报告

    我科1999年8月收治了1例异物性肛瘘患者,现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40岁,农民,因肛门左侧肿痛流脓3个月而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肛门疼痛,左侧形成肿块,行走、坐时痛甚,曾在当地卫生院就诊,按肛周脓肿行切开排脓治疗,给予青霉素、甲硝唑静滴,3个月伤口仍未愈,反复流脓,故来我院.

    作者:周旺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Tara粉口含制剂的工艺设计及质量评定

    Tara原产南美洲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国,系我国首次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珍贵经济植物,把它的豆壳破碎成粉在商品上称为Tara粉,用其提取物作药效学试验,证明其对治疗口腔炎、咽喉炎、牙龈炎和舌炎有明显疗效,且药理试验证明其安全、无毒副作用[1].Tara粉主要成分的提取工艺笔者业已优选过,本文主要研究将Tara粉或其提取物制成各种口含制剂,并对各制剂进行质量评定.

    作者:容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立复丁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变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47例的临床观察

    我们应用立复丁治疗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47例,并以雷尼替丁治疗的47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费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片引产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例简介女性,26岁,汉族,农场农民,以孕3产2孕24周,于2001年12月20日以中期引产收住本院产科.入院后经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B超、肾功、生化、心电图、X光盆腔摄片均无异常提示,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史,于当日由产科医生实施米索前列醇片引产术,于18.00时第一次阴道放入0.6毫克米索列醇片,半小时后孕妇出现不规律宫缩,两小时后无宫缩,复用0.6毫克米索前列醇片放入阴道内,半小时出现规律宫缩,自觉全身发冷,心悸、胸闷、气短,大汗,面色苍白,颈以下皮肤呈弥漫性花紫斑块,突然晕厥,测血压3.5/2.2kPa,脉细数、心率增快、呼吸困难,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毫克、中流量吸氧,肌注异丙嗪注射液50毫克,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静推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地塞米松10毫克分别+50%葡萄糖注射液40毫升,20分钟后患者神志恢复清醒,孕妇面色红润,大腿以下皮肤仍呈花紫斑,血压回升为8/5.3kPa,脉博仍快,呼吸困难减轻.

    作者:张久红;邵春华;丁江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青年心肌梗塞31例临床分析

    心肌梗塞多见于老年人发病,低于45岁者心肌梗塞发生率占2%~10%[1].现对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塞3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心电图衍变过程及心肌酶升高符合WHO诊断急性心梗标准,年龄18~45岁,平均38.9岁,均为男性.

    作者:石立纯;刘路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为于仲嘉教授于1990年研制成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力学稳定、功能较全、配套完善等优点,在治疗四肢骨折方面已被广泛认可并迅速发展[1].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我院施行单侧面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20例,现将手术配合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黄华夏;黄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闭锁综合征2例报告

    闭锁综合征较少见,近十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文献报道增多,现报告2例如下.1 病历简介例1:患者男,53岁.因头痛伴右侧肢体乏力3小时,言语不清1小时于1997年11月1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病史.查体:BP180/100mmHg,神志清楚,偏瘫步态,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右侧额纹浅,右侧瞳孔3mm,左侧瞳孔3.5mm,对光反射存在,右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右颊漏气,伸舌运动障碍,舌后坠,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上、下肢肌力4级,四肢深浅感觉不敏感,膝健反射和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存在,巴彬斯基氏征阳性;次日头颅CT未见异常,头颅MRI检查示桥脑2.2cm×2cm×2.1cm的异常信号,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经脱水、东菱克栓酶溶栓及金纳多等治疗,病情逐渐稳定好转出院.4年后随访,生活能基本自理,可说简单语句.

    作者:罗建春;何世安;江祖威;雷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骨髓穿刺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与血象之间的关系

    目的了解外周血血细胞数量的不同变化与骨髓细胞形态学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血球计数仪进行全血五分类计数,骨髓形态学检查采用瑞氏染色并做相应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观察493例外周血三系不同变化的骨髓象中,发现外周血三系、两系低下,或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及血小板降低,患血液系统恶性病的机会较多;感染性骨髓象不仅见于白细胞升高的病人,也见于白细胞偏低或正常,长时间发热的患者.结论对有发热、贫血、骨痛等临床症状而无法明确病因的患者,无论外周血三系发生变化与否,建议作骨髓穿刺行细胞学检查明确病因.

    作者:赖国健;谭春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长期发热被误诊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长期发热的误诊原因及后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长期发热诊断标准而误诊的42例患儿的病因及误诊原因.结果 6年来符合长期发热诊断标准的共89例,误诊42例,误诊率47.2%,42例中感染性疾病32例,其中EB病毒感染1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9例,其他感染11例;非感染性疾病10例.误诊原因主要是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样性及病原菌变迁等疾病本身原因,此外,尚有患者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结论对小儿长期发热,须综合分析临床经过及辅助检查,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注意某些疾病的不典型表现及并发症的出现.本组EB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感染为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玉玲;郭小玲;付四毛;张志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