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汁潴留性囊肿的高频彩超诊断

陈彦红;黄向红;王小燕;许春梅

关键词:乳汁潴留性囊肿, 高频彩超, 超声诊断, 病理组织学, 乳腺肿块, 良性肿块, 良恶性, 治疗, 应用, 断水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超的应用,对乳腺肿块及其良恶性以及相应的病理组织学研究日趋深入,但对良性肿块中的乳汁潴留性囊肿的报道较少,由于该病在治疗上有一定特殊要求,为此本文将近年超声诊断的24例乳汁潴留性囊肿作一总结,旨在提高超声诊断水平.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治疗出现颅底大出血的临床分析(附1例报告)

    脑外伤病人恢复期给予高压氧治疗是目前加快病人康复的一种常用手段之一.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出现颅底大出血实属罕见,但一旦发生,来势凶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病人生命危险.近年来我院用高压氧治疗一例颅脑外伤病人的过程中出现颅底大出血、休克,经过多方面的抢救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出血的原因、部位、抢救措施等等进行分析、总结,以供同行们借鉴,报告如下.

    作者:庞进军;秦坤明;龙凤娟;潘桂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食桃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31岁.家族性过敏体质,平素不食水果.2001年某月某日食桃1粒后,即感喉头不适,舌发麻,随即气紧,喉头哮鸣,双眼充血,球结膜轻度水肿,眼脸及全身皮疹.频繁呕吐伴腹痛腹泻.自发病起未用任何药物.即来我院急诊科.查体:BP106/56mmHg,P141次/分,SO296%,急性病容,全身皮肤充血,皮肤多处皮疹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园,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粗,哮鸣音不明显,心率142次/分,律齐,无杂音.

    作者:肖有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简易血液透析治疗联合肝肾移植后多器官衰竭中的急性肾衰

    目的观察简易血液透析(HD)对联合肝肾移植后多器官衰竭(MOF) 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效果.方法用简易HD治疗联合肝肾移植后MOF中ARF11例次,观察其治疗前后肾功能(Urea、SCr、UA、HCO3-)和电解质(K+、Na+、Cl-、Ca++)的变化.结果 11例次治疗后电解质平衡,肾功能改善,其中K+、Urea、SCr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Na+、Cl-、Ca++、UA、HCO3-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简易HD可满足联合肝肾移植后MOF中ARF的肾代替治疗,且方法简单.

    作者:米存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应用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方法对34例资料完整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诊18个月,除1例股骨中段粉碎骨折术后2年拆钢板后数天复骨折外,其余33例骨折均愈合,患肢功能优良.经此方法治疗骨折可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病人可早期作功能锻炼.结论对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包括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动力加压钢板有较强的适应症和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72例的临床分析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青光眼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常为双侧性,两眼可同时或先后发病,对视功能损害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视功能损害常为不可逆性.我院自1985年至2001年,共收治PACG72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凌焕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脐血IgE与特应性疾病的关系

    IgE介导的特异性疾病早已被人们认识,血IgE检测也广泛应用于特应性疾病的诊断.新近有人提出,通过监测脐血IgE水平的变化,探索在婴儿期对过敏性疾病进行早期的防治.本文就脐血IgE与特应性疾病的关系作简要介绍.

    作者:于波;吴曙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38例临床分析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由于其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不明显,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确诊的38例老年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作者:杨小兰;韩建明;孟云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恩丹西酮与胃复安配伍地塞米松控制非顺铂化疗致呕吐的比较

    肿瘤化疗中,恶心呕吐是降低患者化疗顺应性的主要原因.笔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使用非顺铂化疗方案时恩丹西酮与胃复安+地塞米松控制急性、延迟性恶心呕吐的效果比较.

    作者:余发春;邓成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下肢长骨多段骨折

    下肢多段骨折是下肢长骨骨折中较复杂的一种.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致残率较高.我院近4年来共收治23例下肢多段骨折,均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海浪;杨文彬;罗克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X线诊断(附15例报告)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umber posteriorintrao sseous cartilaginous node,LPMN)于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后缘局部骨质缺损,常被误诊为椎体外伤性骨折、永存骨骼及椎间骨等[1],并常导致不必要手术治疗.本文收集我院1995年5月至2001年8月经CT确认为LPMN者15例,并摄有腰椎正侧位平片,回顾性分析总结X线平片表现及征象,旨在提高X线平片诊断水平.

    作者:黄成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内高频电泪道成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近年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好疗效.自2000年8月以来,我科采用王智崇等研制的WZC-1型泪道治疗仪对58例(7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高频电泪道成形术治疗,经随访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献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综合性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门诊600例临床分析

    研究表明,有10%~30%的青少年儿童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1].探讨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院1998年1月~2000年1月期间心理门诊的记录,我们对600例青少年儿童病例作临床统计分析,旨在了解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中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的临床特点.

    作者:梁红英;赵玮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特点(附46例报告)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溃疡(HU),其发病率较高,为正常人群的2~3倍[1].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收治HU患者46例,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讨论如下.

    作者:林国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玉屏风颗粒、转移因子口服液合用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转移因子口服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方法将5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7例给予常规治疗加口服玉屏风颗粒、转移因子口服液;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即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IgA、IgG、IgM、C3和C4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37%,与对照组36%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IgG、C3和C4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屏风颗粒、转移因子口服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的辅助用药.

    作者:张晓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的肺癌5例误诊分析

    肺癌是常见的肺部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上升,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其症状大体上可分为肺内症状、邻近胸廓组织受累症状及肺外症状,前两者医生尚易于考虑到肺癌的可能,但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者易导致误诊和漏诊,现将我院近5年来所遇到的5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未雄;崔小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遗传性家族性多发性骨软骨瘤(附一家族5例)

    本文报告一家族5例三代遗传性家族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其中1例伴有恶变,本病例由恶变的这一患者追踪病史而获得,报告如下.

    作者:赵云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常规药物加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改善心衰患者症状,延长寿命和改善生活质量,已被临床研究所证实[1].我院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β-洛克)治疗CHF,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钟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临床输液中的问题浅析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见效快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在医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如输液给药的适应症、静滴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输液操作环境、器具质量等,忽视这些问题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医源性疾病.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讨论,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梅林;赵日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磨牙折裂的保存治疗(附87例临床分析)

    在门诊工作中,经常可遇到因各种原因所致的牙冠折裂,以上下第一磨牙多见,第二磨牙次之,双尖牙也时有发生.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拔除纵裂牙或纵裂牙的活动部分.随着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日益提高,保存病牙的要求也越来越强,我们自1995年以来对87例磨牙折裂的患者进行了病牙保存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名仁;王少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X-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78例报告

    目的探讨X-刀对体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78例体部恶性肿瘤(原发癌61例,转移癌17例),先给予常规外照射DT40~50Gy/20~25F/4~5W,体息7~10天后行体部X-刀补量治疗,分次治疗方法为DT4~8Gy/F,隔日1次,4~6次为1个疗程,平均治疗剂量为DT30Gy(24~40Gy).结果治疗后3~6个月,CT及MRI复查示:61例原发癌中,53例肿瘤缩小或消失,8例无明显变化;17例转移癌中有14例肿块明显缩小.全部病例中治疗后12个月死亡14例.71例病人KPS评分有提高,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放疗并发症.结论 X-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疗效肯定,X-刀结合常规放疗对于改善病人预后是有益的.

    作者:邹颖;彭勇;顾松;陈洪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