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静脉置管采血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周敏;史清秀

关键词:浅静脉置管, 采血方法, 儿科临床, 血标本质量, 新生儿疾病, 诊疗过程, 标本检测, 比较观察, 准确性, 早诊断, 溶血, 凝血, 处理, 采集
摘要:在新生儿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常需要采集血标本检测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处理的目的,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血标本质量密切相关.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标本质量的影响很大,临床上多见溶血、凝血等现象.为了寻求合理的采血方法,提高血标本质量,对248例新生儿作比较观察,报道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研究进展

    儿童肥胖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广州、上海、北京三城市的调查,7~17岁儿童的超重率是12%,肥胖率是11%.12~16岁是上海市男童超重率的高峰,可达51%,是女童的2倍.台湾城市小学儿童1974年肥胖者仅为2%,1990年其青少年肥胖率已达17.4[1].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形态、功能的发育,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心理行为,小儿肥胖也易发展为成人肥胖[2],成为成年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病的诱因之一.本文就我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生理机能、社会心理行为和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潘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静脉置管采血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在新生儿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常需要采集血标本检测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处理的目的,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血标本质量密切相关.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标本质量的影响很大,临床上多见溶血、凝血等现象.为了寻求合理的采血方法,提高血标本质量,对248例新生儿作比较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周敏;史清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腹部创伤130例诊治分析

    腹部脏器较多,损伤后诊治较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现将我科1992~2000年收治的130例腹部脏器创伤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庆彦;梅桂色;李光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左心室假腱索20例临床分析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展,左心室假腱索的检出率逐年提高,但临床仍易误诊.我科于1988~1999年检出左心室假腱索患者20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任永林;刘锦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征兵体检皮肤科的情况分析

    为了国防事业的发展,每年的冬季,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全国各地都要选送一批身体素质好、文化水平较高的有志青年入伍.我县是桂北的一个农业大县,应征青年积极性很高,但有很多青年体检不合格而落选.现将2001年在皮肤科落选的情况与1999年的情况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鲍大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头皮式静脉留置针在综合内科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置管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同行的关注.我科自2001年3~12月,对80例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全封闭式静脉留置针,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过程概述如下.

    作者:蓝林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呼吸道反复感染发病机制

    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RRI)是小儿常见病之一,据报道呼吸道感染占小儿科门诊患儿的80%,其中30%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危害小儿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大量研究发现,除与先天性因素,免疫功能缺陷、遗传因素等有关外,还与微量元素、胃食管返流等有密切关系,现综述如下:

    作者:黎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3例临床报道

    乌拉地尔(商品名:压宁定)是一种苯哌嗪取代的尿嘧啶衍生物,作为选择性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具有外周和中枢的双重作用.我们通过静脉使用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3例,临床观察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环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静脉穿刺方法的研究进展

    静脉穿刺(venous puncture)是临床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抢救与治疗.为了提高穿刺的成功率,近年来同道们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方法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务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严重瓦斯烧伤病人的救护体会

    瓦斯烧伤具有突发性、成批性、烧伤面积大、创面污染严重等特点,而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有限,对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较为困难.我院于1979年1月至2000年11月共收治严重瓦斯烧伤病人87例.现将救护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蒋春清;韦春燕;饶秋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初治和治疗后完全缓解(CR)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例正常人和2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sICAM-1含量.结果初治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sICAM-1含量高于正常人(P<0.01)和CR期恶性淋巴瘤患者(P<0.05),而CR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也高于正常人,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sICAM-1的含量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病情观察及疗效判断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凌;张新华;吕成韦;周天红;蔡丽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碘造影剂CT增强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附975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碘造影剂大量应用,使广大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但在CT增强检查时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多,严重危及生命,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回顾我院近十年来使用离子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建华;刘聪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头颅多用摄影架的制作与使用

    头颅颞骨许氏(Schülller)位、伦氏(Runstrom)位、梅氏(Mayer)位、斯氏(Stenvers)位、颞颌关节侧位、茎突前后位、视神经孔瑞氏(Rhees)位、蝶鞍后前位、舌下神经孔位、眶上裂位与眶下裂位等,在临床应用虽多,但解剖位置特殊,附近结构影像干扰大,在没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不容易照好,影响诊断,笔者根据上述位置的摄影原理,制作投照辅助工具--头颅多用摄影架(下称摄影架),经多年应用,效果满意好,兹介绍如下.

    作者:农俊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肾活检检查,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病理多为Ⅳ型,急性肾炎综合征者为Ⅱ型,慢性肾炎综合征者为Ⅱ型或Ⅳ型.Ⅱ、Ⅲ、Ⅳ型者临床常现狼疮活动,Ⅴ型呈临床非活动状态,临床活动指数与病理活动指数无相关性.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肾脏是主要受累器官,狼疮性肾炎临床与病理之间有一定关系.

    作者:谢勇;李雪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1例临床观察

    本科自2001年11月至2002年3月对3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α-干扰素(INFa)静脉滴注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亚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和血清微量元素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我国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在我国死于胃癌的患者估计多达16万,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因此必须对胃癌的病因、诊断、预防等方面作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作者:孙淑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提高《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教学效果方法的探索

    中等卫校的<劳动卫生职业病学>是预防专业中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但由于内容多,且涉及范围广,需要有工厂环境和医学临床的综合知识,使缺乏具体体验的学生倍感抽象、繁锁、枯燥而难以理解掌握,导致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缺乏而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以下就此谈些粗浅体会.

    作者:梁惠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多虑平与雷尼替丁、吗丁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疗效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itional dyspepsia,FD)发病率较高,有部分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1].我们将120例伴有抑郁、焦虑、失眠、情绪波动症状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多虑平与雷尼替丁合用及单用雷尼替丁治疗FD的疗效.

    作者:张卓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胆囊内隆起样病变的声像图分析

    病理学将胆囊内隆起样病变分为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胆囊腺瘤(包括管状腺瘤和乳头状腺瘤、腺肌增生)症、胆囊肌腺瘤.自2000年9月~2001年12月我们应用B超诊断胆囊内隆起样病变58例,现结合病理报告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廖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阑尾术后美克尔憩室扭转致肠梗阻1例报告

    成人美克尔憩室扭转致肠梗阻临床较少见,阑尾切除术后诱发美克尔憩室扭转肠梗阻更少见,现将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