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董玉军;任显峰;辛丽梅;党同梅;秦丽
直立性调节障碍是小儿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所引起,现将我所1992年至2006年门诊、住院患儿资料完整的40例报道如下.
作者:于桂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原因及抗反流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2 256例患者(A组)、胸内吻合组(B组)874例、胸腔胃组(C组)564例,并对其三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C组中胃食管反流比例高于A组(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后胃经纵隔行颈部吻合可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作者:魏俊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CD8+T淋巴细胞亚群CD28分子表达变化.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学意义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乙肝患者.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CD8+、CD28+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和重度患者CD4+、CD28+T淋巴细胞、CD8+、CD28+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CD28-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情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郝峰;方芳;李艳;时文艳;郝冰;宋玉国;毕胜利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交变磁场对紧张型头痛的治疗疗效.方法:将138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交变磁场治疗,40 min/日.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25~50 mg/日.治疗4周后,对疗效进行评定,并采用SDS、SAS、SCL-90、GQOL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42.34,P<0.001),且焦虑、抑郁、症状自评及生活质量量表两组均有改善.结论:交变磁场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琼;董玉军;任显峰;辛丽梅;党同梅;秦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阿霉素(Adriamycin,简称ADM)不论单药或联合用药,对乳腺癌、肺鳞癌、肝癌及非霍奇金病都有较高的疗效.我科自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在联合使用含ADM的方案化疗中,出现急性过敏反应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开春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状况问券调查,并对50例体检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在SCL-90量表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以及SAS、SDS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紧张、抑郁、恐惧,因此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作者:陈金玉;张莹;汤玉川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中心静脉置管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为保障患者的输液治疗、静脉高营养、急救、血液透析,纠正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等,具有明显的优势.面对临床需要长期保留导管或需多次穿刺置管的患者,如何提高中心静脉穿刺成功率,延长保留导管期限,减少感染、并发症,现将我院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周江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治疗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药物加健康教育治疗组(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每周一次,观察8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效果.结果:通过8周药物治疗加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AMD和SDS分数有显著下降,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疗效,促进康复.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雪荣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26例患者(A组),并与同期未发生肺栓塞5 316例患者(B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中高龄,恶性肿瘤的患者比例高(P<0.01),肥胖,术前伴糖尿病、房颤的患者居多(P<0.05).结论:高龄,恶性肿瘤,肥胖,糖尿病、房颤是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有效预防可减少发生率,及时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彦中;韩文周;候良宝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脾、肾等脏器的影像学状况,以便在治疗中减少易诱发的疾病.方法:对2 33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肝、胆、脾、双肾四脏器的B超检查,并行有关项目的比较.结果: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腹部四脏器B超检查结果的异常阳性率为37.9%,脂肪肝的发生率高(21.67%),占整个阳性率的57.18%.异常阳性率因年龄、病程的长短不同而具显著性差异(P<0.05),年老和病程长者阳性率较高;而阳性率与性别、精神分裂症的类型不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药物性内脏疾病,尤以肝脏显著,必须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做到及时防治.
作者:蚁丽芬;朱少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生物学过程, 通常认为是由进入伤口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和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的纤维化、新生血管长入伤口的血管化和表皮细胞增生覆盖创面的再上皮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程治强;李钰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抽吸硬化治疗卵巢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26例卵巢囊肿患者采用在CT下扫描定位,局麻后用21号细长带标尺及针芯的穿刺针穿刺囊腔,抽尽囊液,注入无水乙醇适量,保留20 min后再抽吸3次,后注入10 ml无水乙醇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囊肿缩水或消失,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该项操作的护理的关键在于术前作好患者及物品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焦利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发热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临床症状,据报道,恶性肿瘤病例发热占60.1%,其中47.4%病人的发热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1].而恶性肿瘤病人病程中发热,大多数为合并感染引起.因此,对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期间发热的观察以及发热的原因鉴别,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肿瘤病人的死亡率,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常爱琴;李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胸下段食管癌的理想术式.方法:回顾性收集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 058例,其中颈部吻合762例(A组),胸内吻合296例(B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存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 A组术后吻合瘘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但切缘癌发生率、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于B组(P<0.05).(2)两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5年生存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胸下段食管癌应行食管切除颈部吻合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刘彦中;韩文周;候良宝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影响广州市区更年期妇女保健态度、知识、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在本市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更年期保健知识讲座,并发放班前班后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班前班后对本市更年期妇女保健态度、知识、行为的相关知识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更年期妇女保健态度、知识、行为的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普及提高,以提高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
作者:徐国智;姚凌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前临床上应用新斯的明和阿托品拮抗肌松往往是两药同时应用,剂量为新斯的明0.05 mg/kg与阿托品0.02~0.03 mg/kg配伍[1,2].阿托品起效快,静脉注射后5~10 min发挥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约30~60 min.因此,产生了(HR)先快后慢的变化[2].本研究观察阿托品延时给药的作用.
作者:王悦之;刘凤春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滴眼液对流行性急性角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流行性急性角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与阿昔洛韦滴眼液进行治疗,8次/日,治疗8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82例完成本研究,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更昔洛韦滴眼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流行性急性角结膜炎的药物,同阿昔洛韦滴眼液相比,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流行性急性角结膜炎更有效.
作者:赵敏红;向保华;叶小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脱位、血管栓塞、疼痛、步态异常、无菌性松动等并发症仍是影响术后效果的主要原因.如何治疗和预防这些术后并发症是提高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轶博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克赛用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住院治疗的断指再植患者174例,观察记录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克赛治疗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x2 =8.470,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应用克赛进行抗凝溶栓治疗,根据再植血管条件,应用克赛进行术后抗凝溶栓治疗,可大限度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作者:高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间断使用BiPAP呼吸机对重度-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气分析、肺功能有无显著改善.方法:将60例重度-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氧疗、药物治疗等,治疗组每日间断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6个月以上.结果:COPD重度-极重度在稳定期使用BiPAP呼吸机可纠正低氧血症并减轻二氧化碳的潴留(P<0.05),肺功能有所改善.结论: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重度-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年限,降低死亡率.
作者:徐艳;魏启宏;崔园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