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惠兰
目的:探讨万拉法新对持续性身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403例疼痛科病人中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2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万拉法新系统治疗,对照组予以疼痛科常规综合治疗,疗程4周;采用临床疗效评定和Zung抑郁量表(SDS)评分.结果:治疗的2、4周末SDS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末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对照均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疼痛科就诊患者中抑郁性神经症达70.2%,其中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占26.5%.万拉法新是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志明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重要性.方法:对4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有效观察、护理及卫生指导.结果:使产妇尽快恢复,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能确保母婴健康.
作者:彭淑兰;宋秀圣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容易造成自卑、沮丧、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障碍,不亚于躯体疾病的痛苦.很多患了心理障碍的人,对生活悲观和失望,对人生的绝望,超过一般身体疾病和伤痛,服药也解决不了心理上的痛苦.然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心理障碍的患者解除心理痛苦.
作者:杨秀芬;张士杰;张桂荣;赵宁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前,精神卫生与其他医学学科一样,其诊断标准日益与世界诊断标准接近,以求一致.本文将根据《中国精神神经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确定为精神分裂症、神经症[1]的病人,再用《精神与行为障碍》(ICD-10)的标准进行诊断,比较两者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产生差别的原因.
作者:刘殿国;李东 刊期: 2007年第22期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酒肝组)80例,男性76例,女性4例,年龄35~60岁,均系我院住院患者,根据饮酒史、体检、血清、酶学、影像学(CT或B超)、血脂质化验等综合判定,均符合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1],未使用影响脂代谢的药物.对照组60例,男56例,女4例,年龄32~58岁,为同期健康体检者,排除心、脑、肝器质性疾病.
作者:于程屏 刊期: 2007年第22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的调整、城乡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等,使得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医院办公室将如何开展工作[1~3]?
作者:张肆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complex partial status epilepticus,CPSE)的临床特点,探讨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CPSE患者的发病过程、脑电图、头颅CT及抗癫痫治疗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均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及行为异常,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周.发作期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基本电活动变慢,颞叶痫性放电.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全部控制发作.结论:意识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是CPSE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脑电图异常及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有助于CPSE的确诊.
作者:李竹梅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 ,HD)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我科近年来共收治年龄在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HD 38例,全部实施经肛门拖出根治术(Duhamel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沈菊香;蓝凤林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不良妊娠引产孕妇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6年全年收住院的60例不良妊娠导致引产的孕妇进行心理辅导,消除恐惧、依赖犹豫、情绪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结果:消除孕妇的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满意效果,同时,促进孕妇身心康复.结论:及时掌握不良妊娠引产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心理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麦炜碧 刊期: 2007年第22期
1 方法我院自2003年层流配液中心建立以来,科室内所有长期液体均由配液中心统一配制,输液贴也由配液中心统一查对后粘贴,但字迹较小.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字迹较小床号不能一目了然.于是待每天配液中心将配制好的液体送到科室,护士将液体与治疗单核对无误后,再用一根棉签蘸取碘伏,在液体标签上书写床号,字迹为黑色大而醒目.这看似很自然的做法,却有效保证了输液及换液的安全,也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速度.
作者:尹梦欣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opathie pulmonary hemosoderosis,IPH)是一种病因未明,肺内间歇出血的少见疾病[1].部份病人胃液中查到含铁血黄素细胞,视为IPH的确诊依据[2].现将我站于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2例儿童IPH的观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芬;赵和云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配合斯氏针内固定治疗高龄老人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内服配合斯氏针内固定治疗高龄老人顺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达到正常行走26例,优良率84.4%.结论:中药内服配合斯氏针内固定治疗高龄老人顺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身体条件较差、骨质疏松较严重的高龄老人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禹增;李春梅;牟世祥;侯岩柯;刘歆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与康复护理,坚持手术前后的功能训练,提高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减少复发.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1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矫正马蹄内翻足效果均很满意,1例仍有轻度内收.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治疗前后,应重视皮肤和关节的护理,坚持手术后的功能训练,这样才能提高手术的远期治疗效果.
作者:唐秀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青年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从正常体检队列人群(800例)中选择35~55岁高血压1~2级120例,与同期体检正常人群80例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并进行数据比较.结果:脑供血指标随着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而降低;反映血管弹性和调节功能的指标随着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而升高,两组间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患者随着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改变.随着血压的升高,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呈逐渐加重趋势.
作者:刘金玲;刘志远;张李向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 力复君安 )与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住院分裂症患者191例,采用随机对照,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同时,检测肝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催乳素等.结果:齐拉西酮与舒必利的总体疗效相当(P>0.05).舒必利较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EPS)及胆碱能系统不良反应.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与舒必利相比无显著差异,前者不良反应较小,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较好选择.
作者:董太新;郭光辉;李昱;阮江红;田建东 刊期: 2007年第2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2岁,农民.因感冒发热于2006年12月5日自行到诊所就医,测腋下体温38.5℃,给予氨基比林注射液1支肌肉注射,用药后无任何不适.约20分钟后离开诊所,随后到镇集市场买菜,顺便在镇药店自行购买(无医师处方)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胶囊一盒(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回家自用.午饭后自行口服阿莫西林胶囊2粒,约40分钟患者自感胸闷、烦躁,全身瘙痒,但患者及其家属对此并未在意,更没有及时咨询医师.当晚9时20分(未进食)再次口服阿莫西林胶囊2粒,随后卧床体息.因患者独处一室,家人也未及时探望其病情,于晚间10时其家属隐约听到患者呼喊,其妻随后到卧室探望,见患者面色发绀、大汗、烦躁、手脚冰凉、呼吸极度困难,呼唤无任何反应,立即送往诊所救治(离诊所较远).检查发现:呼吸、心跳已停止,经紧急救治无效死亡.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心脏病、高血压病史,之前也未用过其它药物,考虑为阿莫西林致重度过敏死亡.
作者:郭秋兰;汤海荣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评价内镜下支架置人并局部注射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39例病人均内镜及病理确诊,随机分成两组,局部注射化疗药物联合支架治疗19例(治疗组),先按内镜常规检查,在瘤体基底周边及其中央注射药物5-FU及顺铂,再放置内支架;20例为单纯内支架(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11.4个月(P<0.05),治疗组食管再狭窄发生率11%,对照组38%,两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联合支架置人治疗能有效防止食管再狭窄、延长生存期.
作者:孙士东;王淑芳;毕英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左氧氟沙星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和肠道等感染.本文仅将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观察护理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华玉婷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由于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不十分明确,临床缺乏特殊的体征或化验检查的阳性发现,精神科药物治疗只能对症治疗.同时,精神症状复杂、多样,使临床用药针对性不强.用精神活动在能量活动中的守恒即费氏能量守恒律,宏观指导精神科临床用药及心理治疗工娱疗活动,便能降低内部紧张水平,恢复神经系统内能量的相对稳定状态,起到把握整体、驭简于繁的作用.
作者:张晓桦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带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胫骨骨缺损,同时合并同侧腓动脉损伤的病人,做带腓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结果:两例带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与带腓动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的功能康复结果相近.明显优于单纯用腓骨移植.结论:胫骨大段骨缺损,同时合并同侧腓动脉损伤或同时合并胫前、胫后动脉损伤需保留腓动脉的病人,给予带腓静脉血管蒂的腓骨转移,是一个可行的手术新方法.
作者:王建 刊期: 200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