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T高场强核磁共振设备机房布局及施工准备

孙继江;何晓彬;步岩生

关键词:核磁共振设备机房, 环境要求, 施工准备
摘要:目的:通过对3.0T核磁共振设备机房施工前期的合理布局、充分准备,缩短了施工时间,使得后期使用安全便捷,为医院节约了资金。方法:根据医院具体特点,在选址时充分考虑运输、配电、通风、承重及电磁干扰等问题,逐步进行落实、做好施工准备。结果:机房选址要求承重在10t以上、磁体中心点3 m内铁磁物质要做评估,周围移动的汽车及变压器必须在3G线以外,要求有专用变压器且容量>150 kVA。设备接地电阻<2Ω,屏蔽房对地绝缘>1000Ω。失超管高出地面3.8 m以上,周围不能有空调进风口。水冷机通风良好,北方地区还要做好室外机的冬季防冻。磁体间排风按每小时换气≥12次设计。结论:医院大型设备施工准备及辅助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匹配合理,同时注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协作。合理的设备布局和施工准备,是设备顺利安装的保证。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军队中小医院的融资发展模式

    目的:为提高部队中小医院的综合实力,在医改进程中,寻找一条适合其发展的模式。方法:通过引进地方资金,强强联合,完成共同发展。结果:2009年初,由医院提供场地,投资方投入900万元,修建8400 m2的体检中心;2010年追加投资8000万元,修建52000 m2、设置床位1000余张、新增30余个科室的外科综合大楼;2011年后,预计融资近2亿购置128排CT等高精尖大中型设备及配套设施3000余台(套),使医院建设更上一个台阶。结论:医院的发展受人才、技术以及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只有冲出瓶颈,引进地方资金,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使医院得以长促发展。

    作者:蒋功寿;徐淞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常规医疗设备的集中管理

    目的:讨论常规医疗设备通过科学的集中管理模式给医院及临床使用科室带来的使用效益及经济效益。方法:从医疗设备使用率、使用成本、维护保养、计量质控以及使用数据分析等方面阐述对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后所带来的优势与便利。结果:通过及时的预防性维护与计量质量控制,既能节省维修与计量人员的时间、便于进行经验的交流与共享以及有效提高设备的修复速度及修复率,又能保证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与运行的稳定性,保障患者的用械安全。结论:合理科学的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减少或杜绝常规医疗设备的闲置与浪费现象,减少使用科室的设备折旧费用,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作者:金鑫;龚纯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彩色超声多普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应用研究

    目的:讨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颈部超声多普勒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斑块特点与斑块类型。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96.23%,对照组检出率为1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673,P<0.05);观察组中49.5%的斑块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对照组中50%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73,P<0.05);观察组以软斑为主,对照组以硬斑为主,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28,P<0.05)。结论:在脑梗死检测中,超声能准确对斑块进行检测和定位,并对性质判定,可区分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为临床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莫建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医学院校计算机机房的安全管理

    目的:通过安全、有效地运用机房的各项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设备,达到安全防范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方法:健全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及安全措施,执行机房制度管理和环境管理办法,利用保护卡对系统软件进行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结果:通过使用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了医学院校计算机房工作效率,确保机房软件、硬件设备、网络设备及资料的安全使用与维护。结论:加强医学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搞好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谢艳;杜菁;潘清;刘文艳;王珂;沙飞;李宁;田欣;翟阳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子胃镜常见故障的处理与预防

    介绍电子胃镜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经验。总结电子胃镜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做好电子胃镜常见故障预防性维护可保证电子胃镜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做好电子胃镜的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既能降低其维修费用,又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者:孟娟娟;王焱;肖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学高校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根据医学高校物理化学实验室特点,结合实验教学提出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建议。方法:采用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实验室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以及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等方法,使物理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得到有效利用。结果:通过严格执行规范化的仪器管理制度及加强技术人员的学习,使实验室的管理得到有效改善,实验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结论:为提高医学高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有必要做好物理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工作。

    作者:闫淑莲;夏颖;石晨;何深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剑鞘气管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剑鞘气管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2年1-11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348例,行胸部轴位CT1 mm层厚连续扫描。在主动脉弓上方10 mm层面测量气管的内冠状径和内矢状径。剑鞘形状的程度用内冠状径与内矢状径的比率(气管指数)来表示。结果:剑鞘气管37例,均见于60岁以上气肿程度轻重不一的男性患者;气管内冠状径的长度范围在9~18 mm,平均13.5 mm;内矢状径的长度范围在19~32 mm,平均25.5 mm;气管指数的范围在0.38~0.66,平均0.52。结论:剑鞘气管与COPD患者年龄和性别密切相关,但与气肿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剑鞘气管的形成是由于长期慢性咳嗽所致气管软骨环的损伤、重塑型和营养不良性骨化。

    作者:龚碧云;丁旭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病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疾病功能康复、引发卒中因素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卒中不同病期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卒中危险因素可控情况及TCD测定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结果:不同脑卒中分期中治疗组经治疗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3.26,P<0.05);且卒中引发因素血压、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显著(t=7.39, t=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血流与对照组相比其在左、右颈内A和左、右椎动脉部分的Vd、Vs、Vm的血流量增加。结论:脑卒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康复治疗更加便捷、经济、安全和有效,适用于脑卒中各期伴有高血压、胆固醇增高的患者。

    作者:王辉;张晓阳;李秀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于LabVIEW2011的心音信号时变滤波的实现

    目的:消除杂波对整个系统的干扰,提高波形的辨识度,为下一步心音分析做好准备。方法:引进时变滤波的理论,以该理论为设计基础,将具体应用要求以实验指标的形式来定义,利用LabVIEW2011的高级工具包进行编程以实现。结果:成功利用时变滤波的方法对杂波进行了滤除,提高了信号波形所反映信息的准确性。结论:采用上述方法能够实现对于心音信号数据的优化处理,从源头上为系统的分析应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者:韦哲;辛迈;蔡亭亭;罗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大孔径螺旋CT在放疗模拟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大孔径16排螺旋CT在放疗模拟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大孔径16排螺旋CT进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乳腺切线野的CT模拟定位,并对CT模拟定位技术与传统X射线模拟定位技术进行比较,同时与单排螺旋CT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大孔径16排螺旋CT在放疗模拟定位中的应用避免了因患者体位受限而造成的误差;大孔径16排螺旋CT模拟机的定位验证误差均优于传统X射线模拟机;其图像质量优于单排螺旋CT。结论:大孔径16排螺旋CT模拟定位机的应用,使得放疗定位更加精确,计划和治疗更加准确。

    作者:李雪南;修霞;李高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抑郁症发病率,并根据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病特点,找出指导患者控制或消除抑郁症的对策。方法:随机将围绝经期妇女分为绝经组和绝经前组,采用Zung抑郁量表对724例患者进行评定和静脉血内分泌激素FSH、LH、E2测定。Zung量表总分为80分,评分≥40分可诊断为抑郁。结果:绝经前组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3.3%,绝经组抑郁症的发病率为5.6%。绝经前组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绝经后(x2=12.797,P<0.05)。结论: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常有某些躯体或精神因素作为诱因而发生精神、躯体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生理和心理改变。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需从生物、心理及社会诸方面进行综合护理。

    作者:齐久梅;卢永军;阮祥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管理

    目的:研究探讨医院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管理方法。方法: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和总结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保养、计量检测及淘汰报废等方面的实践和做法。结果:总结医院医疗设备全程质量管理的经验及做法。结论:通过对医院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管理,确保其发挥良好效益,促进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孙凤国;蒋琨;陈军伟;赵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年龄和体重对高血压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会科学统计(SPSS)软件分析患者的年龄和体重对高血压病的影响,研究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从而有效避免或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方法:应用数学基础中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借助数理统计软件中的SPSS软件,研究引起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体重和年龄对高血压的指标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显著影响,且与线性相关。结论: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是影响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风;马志庆;刘凌翀;季辉;段智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E2F-1及相关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转录因子E2F-1和Ki-67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和32名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Ki-67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35/60)和85.00%(51/6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和12.5%(4/32)(x2=27.71,x2=42.63;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有关(x2=5.79,x2=8.28,x2=11.77,x2=4.04;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Ki-67两者之间比较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2F-1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周海霞;李燕辉;时志民;王蕾;司军英;吴彩花;范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备用机使用管理的探讨

    目的:加强血液透析备用机的管理,降低血液透析备用机的使用风险。方法:通过对血液透析备用机性能进行检测评估,及对血液透析机预防性维护保养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对血液透析备用机的检测评估降低了血液透析备用机的故障率,避免了临床治疗的安全隐患。结论:对血液透析备用机检测评估和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花毅;赵丽萍;张飞鸿;樊晓红;胡静;杨国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聚焦超声在动物离体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融脂效应研究

    目的:探索高频聚焦超声和低频聚焦超声在不同辐照时间和功率的条件下,对离体动物猪的皮下脂肪不同层产生生物学融脂效应的规律。方法:将离体动物猪脂肪生物实验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工作频率为6.5 MHz和3 MHz的换能器。两组使用的超声功率为2~5 W,辐射时间为5 s、10 s、20 s、4 s、60 s和80 s;辐照后进行MTT检测脂肪细胞活性并计算融脂效应的面积。描述离体动物猪的皮下脂肪层生物学融脂效应,讨论不同条件下生物学融脂效应之间的区别。结果:随着超声功率和辐照时间的增加,脂肪组织形成融脂效应的程度呈规律性变化。辐照时间为5s时脂肪组织破坏不明显,辐照时间>10 s时脂肪组织则明显被破坏。相同超声功率和辐射时间条件下聚焦超声在深脂肪层的破坏程度比浅表脂肪层高。3 MHz聚焦超声在辐射时间≥40 s可穿过约5 mm的表皮并凝固性破坏皮下不同层次的脂肪组织。结论:高频和低频聚焦超声均可有效破坏脂肪组织。

    作者:Pranima Maharjan;惠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用消耗材料库房分库管理研究

    目的:医用消耗材料品种繁多,为了科学管理各类消耗材料,探索消耗材料分库管理,研究出科学管理医用耗材的新型模式。方法:将医用消耗材料库房分为普通消耗材料库房、体外诊断试剂库房和高值消耗材料库房,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结果:规范了各项管理流程,利于耗材的全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医用耗材新型管理模式具有普及性和实用性。

    作者:伍洪;韩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精确放疗技术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在总会的支持和批准下,于2013年9月13-15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了学组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精确放疗技术论坛。全国316名放疗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作者:赵向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初探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

    目的:针对目前医院在可加价医用耗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对可加价材料尤其是高值耗材定期进行全程监控管理的设想,完善和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及程序化的高值耗材管理模式。方法:从计划采购、入库验收、科室调拔和患者使用到财务结算等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结果:切实保证高值耗材领用量、使用登记数量与医院收费数量相符,降低医院的周转资金,减少积压,避免浪费。保证临床使用安全,杜绝差错的发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透明度和双方的责任心。结论:通过探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办法的实施,以达到提升医院的物资管理水平。

    作者:彭北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皮微创内固定对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内固定对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42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1.0%,并发症发生率为9.5%;对照组优良率为61.9%,并发症发生率为28.6%,观察组术后踝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观察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6±3.2)月,对照组为(17.1±4.6)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能够有效改善胫骨Pilon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缩短骨愈合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白立榜;刘荣;马张稳;张民泽;刘志斌;董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