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2F-1及相关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周海霞;李燕辉;时志民;王蕾;司军英;吴彩花;范建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E2F-1, Ki-67,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转录因子E2F-1和Ki-67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和32名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Ki-67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35/60)和85.00%(51/6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和12.5%(4/32)(x2=27.71,x2=42.63;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有关(x2=5.79,x2=8.28,x2=11.77,x2=4.04;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Ki-67两者之间比较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2F-1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多媒体综合教学在乡村医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多媒体综合教学在乡村医生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作用,探讨提高乡村医生CPR培训的方法。方法:采用分组研究的方法,按随机分组原则设试验组和对照组,对62名乡村医生分别采用多媒体综合CPR电脑教学模拟人教学法与传统版书教学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考核中成绩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 P<0.01)。结论:多媒体综合CPR电脑教学模拟人教学在乡村医生CPR培训考核中具有显著效果,应予以推广。

    作者:孙秀荣;赵旭杰;戴振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聚焦超声在动物离体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融脂效应研究

    目的:探索高频聚焦超声和低频聚焦超声在不同辐照时间和功率的条件下,对离体动物猪的皮下脂肪不同层产生生物学融脂效应的规律。方法:将离体动物猪脂肪生物实验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工作频率为6.5 MHz和3 MHz的换能器。两组使用的超声功率为2~5 W,辐射时间为5 s、10 s、20 s、4 s、60 s和80 s;辐照后进行MTT检测脂肪细胞活性并计算融脂效应的面积。描述离体动物猪的皮下脂肪层生物学融脂效应,讨论不同条件下生物学融脂效应之间的区别。结果:随着超声功率和辐照时间的增加,脂肪组织形成融脂效应的程度呈规律性变化。辐照时间为5s时脂肪组织破坏不明显,辐照时间>10 s时脂肪组织则明显被破坏。相同超声功率和辐射时间条件下聚焦超声在深脂肪层的破坏程度比浅表脂肪层高。3 MHz聚焦超声在辐射时间≥40 s可穿过约5 mm的表皮并凝固性破坏皮下不同层次的脂肪组织。结论:高频和低频聚焦超声均可有效破坏脂肪组织。

    作者:Pranima Maharjan;惠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远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监测系统设计

    目的:基于移动通信技术,设计远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监测系统,实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动态预测,提高预测的准确率。方法:在原有便携式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监测设备的基础上,结合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无线通信模块,通过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发送和接收,实现对血流参数的远程监测,医生根据监测信息分析孕妇的健康状况及时反馈诊断信息。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对孕妇血流参数的动态监测,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及时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结论:该系统的研制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早期预测、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作者:江梅;马志庆;张魁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0T高场强核磁共振设备机房布局及施工准备

    目的:通过对3.0T核磁共振设备机房施工前期的合理布局、充分准备,缩短了施工时间,使得后期使用安全便捷,为医院节约了资金。方法:根据医院具体特点,在选址时充分考虑运输、配电、通风、承重及电磁干扰等问题,逐步进行落实、做好施工准备。结果:机房选址要求承重在10t以上、磁体中心点3 m内铁磁物质要做评估,周围移动的汽车及变压器必须在3G线以外,要求有专用变压器且容量>150 kVA。设备接地电阻<2Ω,屏蔽房对地绝缘>1000Ω。失超管高出地面3.8 m以上,周围不能有空调进风口。水冷机通风良好,北方地区还要做好室外机的冬季防冻。磁体间排风按每小时换气≥12次设计。结论:医院大型设备施工准备及辅助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匹配合理,同时注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协作。合理的设备布局和施工准备,是设备顺利安装的保证。

    作者:孙继江;何晓彬;步岩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医学院校计算机机房的安全管理

    目的:通过安全、有效地运用机房的各项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设备,达到安全防范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方法:健全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及安全措施,执行机房制度管理和环境管理办法,利用保护卡对系统软件进行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结果:通过使用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了医学院校计算机房工作效率,确保机房软件、硬件设备、网络设备及资料的安全使用与维护。结论:加强医学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搞好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谢艳;杜菁;潘清;刘文艳;王珂;沙飞;李宁;田欣;翟阳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音乐治疗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腺肌症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音乐治疗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腺肌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实验治疗组在常规消融治疗前1h至结束时持续听音乐;对照组则按常规方式进行超声消融治疗。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的焦虑程度,治疗中的血压、心率,治疗后的疼痛及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情况。结果:实验治疗组治疗前的焦虑程度、治疗中的血压、心率、治疗后的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音乐治疗可明显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HIFU治疗过程中的应激状态,稳定治疗中生理指标,减轻焦虑状态及治疗后疼痛和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吴莺;高悦;王燕;金志春;陈锦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病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疾病功能康复、引发卒中因素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卒中不同病期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卒中危险因素可控情况及TCD测定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结果:不同脑卒中分期中治疗组经治疗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3.26,P<0.05);且卒中引发因素血压、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显著(t=7.39, t=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血流与对照组相比其在左、右颈内A和左、右椎动脉部分的Vd、Vs、Vm的血流量增加。结论:脑卒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康复治疗更加便捷、经济、安全和有效,适用于脑卒中各期伴有高血压、胆固醇增高的患者。

    作者:王辉;张晓阳;李秀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E2F-1及相关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转录因子E2F-1和Ki-67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和32名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Ki-67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35/60)和85.00%(51/6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和12.5%(4/32)(x2=27.71,x2=42.63;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有关(x2=5.79,x2=8.28,x2=11.77,x2=4.04;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Ki-67两者之间比较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2F-1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周海霞;李燕辉;时志民;王蕾;司军英;吴彩花;范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管理

    目的:研究探讨医院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管理方法。方法: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和总结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保养、计量检测及淘汰报废等方面的实践和做法。结果:总结医院医疗设备全程质量管理的经验及做法。结论:通过对医院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管理,确保其发挥良好效益,促进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孙凤国;蒋琨;陈军伟;赵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于Matlab CT密度分辨力自动检测的研究

    目的:采用matlab语言,运用统计学方法实现CT密度分辨力的自动检测,并将其结果与目测法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图像数据通过扫描美国体模实验室Catphan 500体模获得,并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完成密度分辨力的自动检测,采用pearson系数与目测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T密度分辨力的自动检测系统简单实用,人工干预少,客观性强,与目测法结果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结论:CT密度分辨力自动检测方法的研制成功证明了数字化检测方法的可行性,为CT远程质量控制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李涛;李怡勇;米永巍;郭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皮微创内固定对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内固定对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42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1.0%,并发症发生率为9.5%;对照组优良率为61.9%,并发症发生率为28.6%,观察组术后踝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观察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6±3.2)月,对照组为(17.1±4.6)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能够有效改善胫骨Pilon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缩短骨愈合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白立榜;刘荣;马张稳;张民泽;刘志斌;董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与多种方法配合使用减少辐射剂量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与多种方法配合使用以减少辐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检查床上,使用3块倒U形有机铅玻璃罩和垂直铅挡板组成相对独立的空间,通过调节有机铅玻璃罩和垂直铅挡板不同位置以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并与婴幼儿体位固定支具,采用监控摄像头、调节照射野、靶-片距及室内温度等方法采取低剂量方法,大限度降低患儿辐射剂量。结果:通过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与辅助设备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在CT扫描、DR摄影等各种患儿检查时的成功率,确保影像质量,避免重复检查,减少了患儿辐射剂量。结论:有效减少患儿辐射剂量和其他人群的照射,遵循X射线检查的正规化和辐射防护优化原则,在获得必要诊断信息的同时使受检儿童受照剂量保持在合理的低水平。

    作者:王兴宏;杜金明;陈金栋;郭志军;雷华;陈艳芳;李云;汤玉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动充气滴速可调式双囊气压输液器的研制

    目的:设计一种野战环境下手动充气滴速可调式双囊气压输液装置,对液体输入进行非重力、滴速可调式的输注,以达到适应战场恶劣救治条件、满足不同救治需求的目的。方法:通过介绍手动充气滴速可调式双囊气压输液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讨论该种输液器的优缺点。结果:手动充气滴速可调式双囊气压输液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合理,使用维护方便。结论:该设计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及便捷性特点,适用于野战条件或其他恶劣条件下的伤员救治。

    作者:刘育杰;丁小珩;龚伟;仲霄鹏;曹学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子胃镜常见故障的处理与预防

    介绍电子胃镜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经验。总结电子胃镜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做好电子胃镜常见故障预防性维护可保证电子胃镜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做好电子胃镜的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既能降低其维修费用,又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者:孟娟娟;王焱;肖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在临床使用中的故障分析研究

    目的: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器的故障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器的正确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上海4家三级甲等医院近3年百特Aquarius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器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报警故障及需由厂家工程师解决的故障进行统计,列出了高发故障分类、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通过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器的故障进行比对分析,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设备的操作使用提供临床指导,提高了机器工作的安全稳定状态。结论: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有助于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器工作的稳定性。

    作者:赵丽萍;张飞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学高校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根据医学高校物理化学实验室特点,结合实验教学提出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建议。方法:采用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实验室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以及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等方法,使物理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得到有效利用。结果:通过严格执行规范化的仪器管理制度及加强技术人员的学习,使实验室的管理得到有效改善,实验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结论:为提高医学高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有必要做好物理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工作。

    作者:闫淑莲;夏颖;石晨;何深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提高基层妇幼保健院药事管理水平的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妇幼保健院药事管理水平。方法:以县级妇幼保健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和意义为基础,分析药事管理工作的内涵、医改背景下加强县级妇幼保健院药事管理的意义以及现阶段药事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诸多要素,并就如何提升县级妇幼保健院药事管理工作水平阐述自己的观点。结果:县级妇幼保健院围绕医改的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改进,做好药事管理工作。结论:医改的新形势要求县级妇幼保健院须不断的完善自身建设,促进医院药事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张爱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胸部肿瘤斜野照射治疗首次摆位射野参数不符的探讨

    目的:对胸部肿瘤斜野照射治疗首次摆位射野参数不符进行探讨,通过患者体表标记和升床标记提高摆位精度。方法:选择加速器治疗的40例胸部肿瘤斜野照射的患者首次摆位核对升床,照射野与模拟定位时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患者首次摆位与模拟定位射野参数核准时升床高度误差为3~8 mm;按医嘱升床及射野参数摆位,射野边界误差为3~9 mm。结论:通过模拟定位射野参数摆位与体表标记不符的现象,寻找摆位误差的原因。

    作者:郭小琳;王小虎;高力英;赵林;刘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精确放疗技术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在总会的支持和批准下,于2013年9月13-15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了学组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精确放疗技术论坛。全国316名放疗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作者:赵向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肌痉挛康复护理的方法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肌肉痉挛的效果。方法:对98例PVS患者采取治疗与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被动运动、针刺疗法及按摩等康复护理方式,采用国际通用修订的MAS分级法对患者痉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经相关治疗和康复护理后,患者上、下肢的肌张力明显改善(x2=17.04,x2=14.04;P<0.01)。结论:良肢位的摆放及肢体运动康复护理训练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只需康复护理人员掌握训练方法和技巧,则可有效地减少和控制肌肉痉挛的发生,减少PVS患者痛苦。

    作者:车媛;蒋金鹏;曹樱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