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光学性能定性质量控制检测装置的设计

姬军;蒋昌松;侯纯伟

关键词:医用内窥镜, 质量控制, 测试标靶, 光学性能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光学性能定性质量控制检测装置。方法:采取组装安装架、均匀光源和测试标靶等,将视觉分辨率、几何畸变、色彩还原能力、动态范围和像面亮度等性能参数的测试集成于一块测试标靶。结果:利用该装置可通过人眼或监视器观察测试标靶。结论:该装置用于临床,可实现快速、定性检测医用内窥镜光学性能参数的功能。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实用新型多功能股静脉置管管道装置的研制

    目的:研究一种实用新型的集输血、输液、采血、给药以及中心静脉压测定为一体的多功能股静脉置管管道装置,完成临床多项护理操作。方法:将股静脉置管导管、输血器及输液器的部分原件,用3个三通及三通延长管进行组装。第1个三通连接输液器用以采血、给药;第2个三通连接中心静脉压导管用以测量中心静脉压;第3个三通连接输血器或输液器用以输血、输液。并将该管道装置应用于31只实验用比格犬重创胸腹联合伤的模型制作及复苏抢救,观察其时效性及实用性。结果:比格犬重创胸腹联合伤动物实验过程中的532次上述各类护理技术操作,平均每项(次)时间为(19±5.1)s;31次5项技术操作全程顺序进行,平均每次时间为(80±12)s。该装置实现了短时间内迅速开通输血、输液、采血、给药以及中心静脉压测定5项功能。结论:实用新型多功能管道装置具备快速、便捷以及同步进行多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特点,节省了时间和人力,避免了静脉重复穿刺和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及临床疾病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谭莉;张爱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剑鞘气管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剑鞘气管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2年1-11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348例,行胸部轴位CT1 mm层厚连续扫描。在主动脉弓上方10 mm层面测量气管的内冠状径和内矢状径。剑鞘形状的程度用内冠状径与内矢状径的比率(气管指数)来表示。结果:剑鞘气管37例,均见于60岁以上气肿程度轻重不一的男性患者;气管内冠状径的长度范围在9~18 mm,平均13.5 mm;内矢状径的长度范围在19~32 mm,平均25.5 mm;气管指数的范围在0.38~0.66,平均0.52。结论:剑鞘气管与COPD患者年龄和性别密切相关,但与气肿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剑鞘气管的形成是由于长期慢性咳嗽所致气管软骨环的损伤、重塑型和营养不良性骨化。

    作者:龚碧云;丁旭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抑郁症发病率,并根据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病特点,找出指导患者控制或消除抑郁症的对策。方法:随机将围绝经期妇女分为绝经组和绝经前组,采用Zung抑郁量表对724例患者进行评定和静脉血内分泌激素FSH、LH、E2测定。Zung量表总分为80分,评分≥40分可诊断为抑郁。结果:绝经前组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3.3%,绝经组抑郁症的发病率为5.6%。绝经前组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绝经后(x2=12.797,P<0.05)。结论: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常有某些躯体或精神因素作为诱因而发生精神、躯体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生理和心理改变。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需从生物、心理及社会诸方面进行综合护理。

    作者:齐久梅;卢永军;阮祥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聚焦超声在动物离体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融脂效应研究

    目的:探索高频聚焦超声和低频聚焦超声在不同辐照时间和功率的条件下,对离体动物猪的皮下脂肪不同层产生生物学融脂效应的规律。方法:将离体动物猪脂肪生物实验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工作频率为6.5 MHz和3 MHz的换能器。两组使用的超声功率为2~5 W,辐射时间为5 s、10 s、20 s、4 s、60 s和80 s;辐照后进行MTT检测脂肪细胞活性并计算融脂效应的面积。描述离体动物猪的皮下脂肪层生物学融脂效应,讨论不同条件下生物学融脂效应之间的区别。结果:随着超声功率和辐照时间的增加,脂肪组织形成融脂效应的程度呈规律性变化。辐照时间为5s时脂肪组织破坏不明显,辐照时间>10 s时脂肪组织则明显被破坏。相同超声功率和辐射时间条件下聚焦超声在深脂肪层的破坏程度比浅表脂肪层高。3 MHz聚焦超声在辐射时间≥40 s可穿过约5 mm的表皮并凝固性破坏皮下不同层次的脂肪组织。结论:高频和低频聚焦超声均可有效破坏脂肪组织。

    作者:Pranima Maharjan;惠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用消耗材料库房分库管理研究

    目的:医用消耗材料品种繁多,为了科学管理各类消耗材料,探索消耗材料分库管理,研究出科学管理医用耗材的新型模式。方法:将医用消耗材料库房分为普通消耗材料库房、体外诊断试剂库房和高值消耗材料库房,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结果:规范了各项管理流程,利于耗材的全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医用耗材新型管理模式具有普及性和实用性。

    作者:伍洪;韩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医学院校计算机机房的安全管理

    目的:通过安全、有效地运用机房的各项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设备,达到安全防范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方法:健全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及安全措施,执行机房制度管理和环境管理办法,利用保护卡对系统软件进行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结果:通过使用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了医学院校计算机房工作效率,确保机房软件、硬件设备、网络设备及资料的安全使用与维护。结论:加强医学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搞好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谢艳;杜菁;潘清;刘文艳;王珂;沙飞;李宁;田欣;翟阳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信息化环境下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能力要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信息化环境下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应具备的能力要素。方法:查阅文献、结合实践经验,对其能力要素进行总结归纳。结果: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和较好的英语水平构成信息化环境下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的能力要素。结论:把握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的能力要素,提高信息化环境下医院管理水平。

    作者:何彩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子胃镜常见故障的处理与预防

    介绍电子胃镜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经验。总结电子胃镜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做好电子胃镜常见故障预防性维护可保证电子胃镜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做好电子胃镜的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既能降低其维修费用,又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者:孟娟娟;王焱;肖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大孔径螺旋CT在放疗模拟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大孔径16排螺旋CT在放疗模拟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大孔径16排螺旋CT进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乳腺切线野的CT模拟定位,并对CT模拟定位技术与传统X射线模拟定位技术进行比较,同时与单排螺旋CT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大孔径16排螺旋CT在放疗模拟定位中的应用避免了因患者体位受限而造成的误差;大孔径16排螺旋CT模拟机的定位验证误差均优于传统X射线模拟机;其图像质量优于单排螺旋CT。结论:大孔径16排螺旋CT模拟定位机的应用,使得放疗定位更加精确,计划和治疗更加准确。

    作者:李雪南;修霞;李高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白鼠死亡后腋静脉采血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小白鼠死亡后的腋静脉采血方法,并对其血液成分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小鼠腋静脉进行采血,用血红蛋白仪测出血红蛋白的部分指标。结果:既往实验中,由于小白鼠死亡后无较好的采血方法,在教学实验中无法进行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测定,使实验定量的科学性欠缺。该方法的建立有效弥补了实验教学的不足。结论:小鼠死亡后腋静脉采血方法操作简单、易学和实用,且采血速度快、成功率高,适合动物死亡时的采血,可有效提高实验的科学性。

    作者:芦玲巧;曾翔俊;马思明;丰平;郝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动态MRI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动态MRI扫描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影像学特点及其对女性盆低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30名产后正常女性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盆底动态MRI扫描,比较两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盆底肌面积、肛提肌裂孔宽度及盆底标志线长度等参数差异。结果:研究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髂尾肌、耻尾肌和耻直肌面积小于对照组,研究组动态MRI扫描髂尾肌、耻尾肌、耻直肌面积小于静态MRI扫描;研究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肛提肌裂孔宽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动态MRI扫描肛提肌裂孔宽度大于静态扫描;研究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H线及M线长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动态MRI扫描H线及M线长度大于静态扫描。结论:动态MRI扫描能够反映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盆底功能及形态变化,有助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筛选及诊断。

    作者:廖林森;唐贵超;陈希奎;杨玉琼;贺君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初探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

    目的:针对目前医院在可加价医用耗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对可加价材料尤其是高值耗材定期进行全程监控管理的设想,完善和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及程序化的高值耗材管理模式。方法:从计划采购、入库验收、科室调拔和患者使用到财务结算等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结果:切实保证高值耗材领用量、使用登记数量与医院收费数量相符,降低医院的周转资金,减少积压,避免浪费。保证临床使用安全,杜绝差错的发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透明度和双方的责任心。结论:通过探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办法的实施,以达到提升医院的物资管理水平。

    作者:彭北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常规医疗设备的集中管理

    目的:讨论常规医疗设备通过科学的集中管理模式给医院及临床使用科室带来的使用效益及经济效益。方法:从医疗设备使用率、使用成本、维护保养、计量质控以及使用数据分析等方面阐述对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后所带来的优势与便利。结果:通过及时的预防性维护与计量质量控制,既能节省维修与计量人员的时间、便于进行经验的交流与共享以及有效提高设备的修复速度及修复率,又能保证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与运行的稳定性,保障患者的用械安全。结论:合理科学的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减少或杜绝常规医疗设备的闲置与浪费现象,减少使用科室的设备折旧费用,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作者:金鑫;龚纯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年龄和体重对高血压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会科学统计(SPSS)软件分析患者的年龄和体重对高血压病的影响,研究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从而有效避免或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方法:应用数学基础中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借助数理统计软件中的SPSS软件,研究引起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体重和年龄对高血压的指标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显著影响,且与线性相关。结论: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是影响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风;马志庆;刘凌翀;季辉;段智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彩色超声多普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应用研究

    目的:讨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颈部超声多普勒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斑块特点与斑块类型。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96.23%,对照组检出率为1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673,P<0.05);观察组中49.5%的斑块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对照组中50%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73,P<0.05);观察组以软斑为主,对照组以硬斑为主,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28,P<0.05)。结论:在脑梗死检测中,超声能准确对斑块进行检测和定位,并对性质判定,可区分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为临床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莫建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动充气滴速可调式双囊气压输液器的研制

    目的:设计一种野战环境下手动充气滴速可调式双囊气压输液装置,对液体输入进行非重力、滴速可调式的输注,以达到适应战场恶劣救治条件、满足不同救治需求的目的。方法:通过介绍手动充气滴速可调式双囊气压输液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讨论该种输液器的优缺点。结果:手动充气滴速可调式双囊气压输液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合理,使用维护方便。结论:该设计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及便捷性特点,适用于野战条件或其他恶劣条件下的伤员救治。

    作者:刘育杰;丁小珩;龚伟;仲霄鹏;曹学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音乐治疗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腺肌症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音乐治疗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腺肌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实验治疗组在常规消融治疗前1h至结束时持续听音乐;对照组则按常规方式进行超声消融治疗。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的焦虑程度,治疗中的血压、心率,治疗后的疼痛及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情况。结果:实验治疗组治疗前的焦虑程度、治疗中的血压、心率、治疗后的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音乐治疗可明显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HIFU治疗过程中的应激状态,稳定治疗中生理指标,减轻焦虑状态及治疗后疼痛和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吴莺;高悦;王燕;金志春;陈锦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移动医护协同服务平台方案设计

    目的:建立移动医护协同服务平台,设计移动医护系统,使医疗护理工作流程得到优化,以实现病区医疗、护理工作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方法:基于无线动态环境,采用分层架构设计护理协同工作门户、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系统和消息引擎服务系统3个子系统。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模式,实现移动医护协同服务管理。结果:根据医院病区医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设的移动护理系统满足了医护核心工作阶段式服务,实现了基础医护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结论:移动医护协同服务系统的建立,可实现医护管理的全程信息化,通过接入健康服务、云服务中心,可做到资源共享,实现全方位覆盖的智能化医护管理。

    作者:张连强;许耀良;李国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在临床使用中的故障分析研究

    目的: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器的故障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器的正确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上海4家三级甲等医院近3年百特Aquarius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器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报警故障及需由厂家工程师解决的故障进行统计,列出了高发故障分类、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通过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器的故障进行比对分析,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设备的操作使用提供临床指导,提高了机器工作的安全稳定状态。结论: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有助于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器工作的稳定性。

    作者:赵丽萍;张飞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与多种方法配合使用减少辐射剂量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与多种方法配合使用以减少辐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检查床上,使用3块倒U形有机铅玻璃罩和垂直铅挡板组成相对独立的空间,通过调节有机铅玻璃罩和垂直铅挡板不同位置以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并与婴幼儿体位固定支具,采用监控摄像头、调节照射野、靶-片距及室内温度等方法采取低剂量方法,大限度降低患儿辐射剂量。结果:通过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与辅助设备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在CT扫描、DR摄影等各种患儿检查时的成功率,确保影像质量,避免重复检查,减少了患儿辐射剂量。结论:有效减少患儿辐射剂量和其他人群的照射,遵循X射线检查的正规化和辐射防护优化原则,在获得必要诊断信息的同时使受检儿童受照剂量保持在合理的低水平。

    作者:王兴宏;杜金明;陈金栋;郭志军;雷华;陈艳芳;李云;汤玉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