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荣;石玉升;刘伟
目的:加强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的信息化建设,改善传统信息采集工具的局限性,以适应卫生应急工作需要.方法:使用个人数字助理(掌上电脑)(PDA)移动终端的卫生应急现场处置系统的设计,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卫生应急现场处置中需求分析.结果:着重从模块和功能两个层面介绍了基于PDA移动终端的卫生应急现场处置系统的设计,并分析了其在现场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具体作用.结论:PDA移动终端具有性能稳定、携带方便及功耗低的特点,在卫生应急现场处置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晓青;刘剑君;刘玮;汤晓勇;张必科;赵玉芹;张天琛;袁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选择在相同检测条件下比较不同传感器在实际检测中的输出信号.方法:对医用诊断X射线检测探头与传感器进行分类比较,包括电离室、半导体探测器、闪烁探测器,说明其原理与特点.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电离室剂量检测相对较好,但不能直接用于能量检测;半导体探测器由于信号强度较小,直接应用和开发有一定难度.结论:闪烁探测器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传感器,其在医用诊断X线检测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前景.
作者:刘文;徐涛;唐辉;韩海建;刘杰;李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医院,实现了医院制氧供氧的自主性,其制氧设备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对患者的抢救和治疗.通过对YSPO93-50型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空压机短暂停机故障现象的分析,从制氧机工作原理、结构入手,逐步排除,终确定其故障为CPU软故障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作者:刘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呼吸机是医院临床常用急救设备,且其品牌种类繁多,本文就我院使用的BIPAPSynchrony双水平无创呼吸机的日常工作原理、使用中应注意事项、日常维护以及在临床中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并提供故障处理方法.
作者:黄晓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引入PDCA循环的现代管理模式,建立新的医院物资配送模式.方法:建立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物资配送质量管理框架,结合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全院进行推广,对比采用PDCA循环管理框架前后各6个月的物资配送评价数据(包括平均配送时间、损耗、安全事故、差错率及临床满意度5个方面).结果:与原有配送制度相比,采用PDCA循环管理框架后的物资配送评价数据均得到改善和提升.结论:建立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物资配送质量管理体系对于现代化医院的管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丹;徐林霞;何光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注射液在两种模块合成中的对比,讨论其影响因素,提高合成效率.方法:对GE公司提供的Tracerlab FX-FDG专用模块及Tracerlab FX-FN多功能合成模块的主要特点和常见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结果:两种18F-FDG合成模块各具特点,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大致相同.结论:Tracerlab FX-FDG专用模块比Tracerlab FX-FN多功能合成模块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合成效率高.
作者:王永玲;王清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对泌尿系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在我科检查的泌尿系患者76例,采用常规B超、X射线平片、VIP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进行检查,并对其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B超、X射线平片及VIP联合临床检查确诊,上述泌尿系检查患者中,42例为泌尿系结石,26例为疑似结石需要进一步检查,8例未见异常.通过螺旋CT对泌尿系的平扫或泌尿系成像(CTU)检查,使用图像重建技术后共有63例患者被确诊为不同程度的肾、输尿管、膀胱结石;3例患者确诊泌尿系结核;2例为外伤引起的肾破裂损伤和膀胱破裂损伤;2例为输尿管扩张畸形;6例未见异常.结论:在泌尿系检查中有效运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泌尿系疾病的检出率和检查准确性,同时极大地降低X射线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家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对24例确诊为产后抑郁的患者开展系统心理治疗,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方式对其在接受系统心理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4例产后抑郁患者在接受系统心理治疗后,SCL-90各因子分数均呈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Q中N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1,P<0.05).结论:系统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产后抑郁患者的不良情绪.
作者:高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ET/CT中心建设中的放射防护.方法:根据我国放射防护相关的现行政策、PET/CT技术特点、辐射剂量的理论及工作经验积累,讨论PET/CT中心建设中放射防护的相关问题.结果:给出了PET/CT中心从放射性药物分装到PET/CT扫描各工作环节中的放射防护要求;导出了各环节中防护设施屏蔽厚度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放射防护的评价验收程序.结论:全面系统探讨了PET/CT中心建设各环节中的放射防护,为医疗机构建立PET/CT中心提供参考.
作者:耿建华;陈英茂;陈盛祖;田嘉禾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通过介绍汇日WAYWIN-2000型医用灭菌器的性能特点及临床用途,总结仪器常见故障,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检修方法,对漏水、水处理故障、电源主保险烧毁、电路板虚焊等故障进行分析,推断出可能的故障原因,逐一排查,直至检修完毕,灭菌器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作者:雷勋祖;刘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应用,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对13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包括穿刺前、中、后期的护理,观察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结果:13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患者中2例发生皮肤瘙痒,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的感染.结论:舒适护理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整个过程中起到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作者:王蔚;黄慧;林紫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体部伽马刀治疗肺转移瘤的安全性.方法:对52例肺转移瘤患者共计217个病灶进行体部伽马刀治疗,其1个疗程为1~6次,单次治疗病灶少1个,多12个,中位数4个;病灶体积为0.13~65.12 cm3.辐射源为γ射线.单次照射剂量为3~5 Gy,中位数为5 Gy,总剂量为30~51 Gy,中位数为40 Gy,等效生物剂量为39~86.4 Gy.结果:全组死亡24例,其中9例死于呼吸衰竭,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于肾衰、心衰、肺内病灶复发和脑转移各2例,2例死于大出血.急性辐射损伤主要表现在上消化道、肺和血液学毒性.晚期辐射损伤集中体现在肺组织损伤.不良反应均在RTOGⅡ级以下,急性辐射损伤和晚期辐射损伤III级各2例(占3.8%).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体部γ-刀治疗多发性肺转移瘤安全,同时为临床在安全范围内进一步提升照射剂量创造了条件.
作者:李宏奇;吴伟章;王颖杰;李晶;王轩;庞海峰;夏廷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患者主索引(EMPI)的概念和用途,掌握其在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方法:系统主要采用分块、对比和匹配算法对医院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建模,然后依照HL7 V3国际标准定义消息格式体,利用Web Service技术实现系统间的消息传递.结果:描述了系统所面临的诸如信息失真、信息不完整、数据欠缺标准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算法研究和技术优化来设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后综合医疗行业各方的需求对系统管理配置平台进行应用设计.结论:EMPI的主要用途是在一个复杂的医疗体系内,通过唯一的患者标识将多个医疗信息系统有效地关联在一起.以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保证分布在不同系统中同一个患者的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作者:潘宝宁;张恒;李登高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加强军队人员医疗费用的经济核算,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实现低消耗高保障的目标.方法:构建军队人员医疗费用审核系统,由军区和医院两级审核管理,控制军队人员医疗费用的结构和额度.结果:为军区机关、后方医院和体系部队提供了安全可靠、资源丰富及全程透明的军队人员医疗保障监督管理信息平台.结论:运用信息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促进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实现军队人员医疗费用统一审核、统一考评和统一管理的新模式.
作者:卢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为避免疲劳驾驶、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对疲劳驾驶的危害性、特征表现、产生原因及国内外疲劳检测技术现状的分析,采用心脑血管健康及疾病风险评估方法,利用脑电信号、心电信号、脉搏信号等生理信号的检测,对驾驶者的疲劳机理和表征进行研究,综述基于生理信号的疲劳检测方法能够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者:杨星星;张松;芦杨;杨琳;王薇薇;顾冠雄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为确保医疗卫生装备的临床应用质量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对医院48台呼吸机的质量控制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对呼吸机的后续使用和维护保养提供意见和建议.方法:通过对全院临床科室多品牌呼吸机质量控制结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维护保养及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的可操作性建议.结果:分析其中11台呼吸机不合格的原因,提出建议以保证呼吸机的临床使用质量.结论:可操作性建议的有效执行能确保医疗卫生装备质量可靠、安全有效.
作者:许敏光;闫伟;赵红;侯羿;蒋勇;李晓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共享,分析麻醉机故障代码信息,解决麻醉机维修中的疑难故障.方法:将远程维修(RSL)这一新技术应用到德尔格PRIMUS 麻醉机开机自检失败的故障检修.通过将设备的故障代码等信息经Internet传送到远程会诊中心会诊后回馈的提示,逐步查找故障点,终排除设备故障.结果:工程师根据经验并利用RSL工具进行综合分析,终通过对故障代码的分析判断找出其故障之处,并通过RSL技术的提示和标示,顺利排除故障.结论:利用RSL技术,可以力图突破传统维修技术的发展障碍和瓶颈,获得相关专家及厂家技术支持,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大限度地增强临床医学工程师现场修复设备的能力.
作者:童其荣;石玉升;刘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医疗设备应用质量,降低临床使用风险,探索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方法:从临床工程技术角度出发,结合医疗设备具体特性,使用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方法降低医疗设备风险.结果:通过拒绝不可接受风险和降低可接受风险达到降低医疗设备风险的目的.结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完善诸如医学计量、质控等医疗设备管理方法,促进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高磊;吕宏宇;陈爱华;杨树欣;詹宁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血透机是集水路、电路为一体的精密医疗设备,因其内部电路和水路复杂,并长期在酸、碱性液体环境中运行,易导致电路和水路遭受强腐蚀,而出现水路故障,直接影响血透患者透析效果及医疗安全.作为维修工程人员应了解设备原理,及时、准确的做好维修,保障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
作者:俞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脊髓损伤伴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伤后4周给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和对照组(伤后8周给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观察排尿功能指标,检测血清中神经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尿次数、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出现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时的膀胱容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3,t=6.352,t=7.214,t=6.896,t=6.752;P<0.05);血清NGF、NTF及BDNF含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1,t=5.273,t=8.832;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膀胱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苟会君;何小燕;张锦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