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少坚;任燕;孙华杰;李贻汉;蔡剑辉;何小媚;白江涛;阳帆;王金明
目的 观察脾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疗程均为3周.结果 心电图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相当(P>0.05);中医综合证候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0%,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单项证侯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脾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吴小翠;张永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并找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Deng(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ng,EPEC Deng)的全基因组序列特点.方法 EPEC Deng来源于我国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菌株采用诊断血清鉴定血清型,通过自动细菌鉴定仪,使用微量肉汤法进行药敏试验.进一步提取细菌总DNA,构建测序文库,通过Illumina 2000仪器测序,然后利用多引物PCR等方法进行补缺口及拼接,终获得完整的全基因组.采用相关软件获得基因序列,通过对比已知的蛋白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EPEC Deng菌株归属O119:H6,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及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对其余的抗菌药物均敏感.EPEC Deng基因组包含5 233 046 bp,GC含量50.48%.基因组通过注释后总共有5 347个编码蛋白序列,80个tRNA的编码基因,以及22个完整的rRNA基因编码的操纵子.EPEC染色体基因组中含有致病岛,大小约为40Kb左右,与数据库中的一个37Kb的致病岛(AF200363.1)序列极为相似,相似度达到99%.结论 完成了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组精细测序分析,PAI是EPEC致病的关键,为进一步研究菌株的进化关系提供了基因数据.
作者:陈重;李多云;程航;邓向斌;邓名贵;潘伟光;杨唯枝;王红燕;姚伟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2014年结核标本检测结果并比较4种实验室常用检测方法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792份结核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对罗氏改良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法、涂片金胺O染色法及T-SPOT.TB等四种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92例标本中共有37例阳性,占4.7%;培养法具有高的灵敏度(100.0%),TB-PCR法特异度可以达到100.0%,金胺O染色灵敏度较低为64.9%,T-SPOT.TB灵敏度为97.3%、但特异度不足90%.结论 金胺O染色和结核培养可以应用于基层医院;对于有条件的医院,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特征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科学地结合TB-PCR和/或T-SPOT.TB,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许宏涛;陈东科;赖惠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海口市2012~ 2014年孕产妇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规律,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2 ~ 2014年在海口市3所监测医院产科入院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海口市2012~2014年共监测的孕产妇32063例,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34.31%,危重孕产妇发生率0.22%,危重孕产妇病死率1.39%.<20岁及≥35岁年龄组的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多其发病率增高,随着孕期产检次数的增多其发病率降低,阴道分娩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剖宫产,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大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多学科合作和提高危重孕产妇的综合救治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环节.
作者:王景妹;谢志玲;梁仲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及空腹血糖(FPG)的检测对糖尿病(DM)诊断、治疗及控制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61例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以酶法分别检测HbA1c、GSP、FPG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26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HbA1c、GSP、FPG的升高率分别为54.0%(141/261)、60.9%(159/261)和93.5% (244/2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GSP、FPG平均含量分别(7.6±1.3)%、(270.4±38.8) μmol/L、(10.5±2.0) mmol/L;62例健康体检者HbA1c、GSP、FPG含量分别为(4.8±1.2)%、(179.2±57.0) μmol/L和(4.8±1.2)mmol/L,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FPG阳性率高,提示FPG为检测即时血糖,受到影响因素多,难以代表患者在管理治疗过程中真实血糖水平.因此,如能联合HbA1c和GS检测,对糖尿病评价更有意义.
作者:何煦芳;程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病原菌株的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12月份分离出的7 852株病原菌,用DL-96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并对其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共收集到非重复临床分离菌7 8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5.9%(5 176/7 852),革兰阳性菌20.5%株(1 613/7852),真菌13.5%(1 062/7 852).构成比排名前5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4.2%)、大肠埃希菌(13.0%)、肺炎克雷伯菌(8.3%)、鲍曼不动杆菌(7.0%)、金黄色葡萄球菌(6.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占4.3%和27.1%,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较高,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0.4%、24.3%,ESBLs阳性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阴性的菌株.非发酵菌仅对粘菌素、多粘菌素B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且耐药性较高,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提高临床标本送检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作者:毛春燕;吴华;刘玲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100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血压、脂谱、血糖、血清25(OH)D3水平等.测定所有入组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分析血清25(OH)D3水平和三组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的SBP、FPG、2hPG、HbA1c、TG和LDL-C显著高于正常组,25(OH)D3和HDL-C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1.血清25(OH)D3和HOMA-B及HOMA-IS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3和0.229,P<0.05;血清25(OH)D3和HOMA-IR之间存在负相关,r=-0.236,P<0.05;回归方程分别为HOMA-B=0.413×VD+0.432,HOMA-IS=0.229×VD+0.238,HOMA-IR=-0.236×VD+0.52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低,可能与其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和胰岛素抵抗有关,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
作者:鄢燕琼;陈传绮;郭铁成;钟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变化,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疾病监测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全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三间分布特征,采集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咽拭子及疱疹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 15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5.89/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6~7月份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52∶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占总病例数的88.62%,以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中心城区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于周边城区.2009~2013年共检测2061例手足口病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 699例,阳性检出率为82.43%.阳性标本中,EV71、CoxA16及其它肠道病毒的构成比分别为32.84%、44.61%和22.54%,结论 2009~2013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发病呈波浪式上升趋势;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构成比有变化.
作者:阿不都热依木.阿不都克力木;高枫;陈薇;艾孜买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糖类抗原(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34例,另选32例肝硬化患者及同期在医院内体检的健康者39例作对照,检测3组的血清AFP、AFU、CA19-9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肝癌(PHC)组AFP、AFU、CA19-9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组;原发性肝癌(PHC)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1.2%,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43.8%及健康组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血清AFP、AFU、CA19-9的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率,对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洪;王光栋;刘娴;黎其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陕北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法,选择8个村作为调查点,以调查点≥3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调查对象粪便中蛔虫、钩虫、鞭虫虫卵,12周岁以下儿童以透明胶纸法检测蛲虫卵.在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8户以上的家庭,对家庭成员进行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卫生行为调查.结果 共粪检1 352人,阳性4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0.29%;蛲虫感染检测108人,阳性11人,蛲虫感染率为10.18%;入户调查329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8.29%,62%以上的调查者有良好卫生行为.结论 陕北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但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人群卫生行为较好,但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应继续加强防治工作,促进健康教育,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危害.
作者:马莉;景彩霞;薛亚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地龙蛋白和牛磺酸对小鼠抗疲劳的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负重游泳试验法测定负重游泳时间、运动后尿素氮含量、血乳酸曲线下面积和肝糖原含量,观察其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采用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碳廓清试验测定免疫指标,观察其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地龙蛋白和牛磺酸能够显著延长高剂量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1),中剂量小鼠血清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P<0.01)并增加肝糖原贮量(P<0.05);迟发变态反应试验中,中、高剂量组小鼠足跖增厚值显著增加(P<0.05),小鼠碳廓清试验,低、高剂量组碳廓清吞噬指数增加(P<0.05).结论 地龙蛋白和牛磺酸具有抗疲劳的作用,而且对细胞免疫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具促进作用.
作者:杨美玲;陈瑞仪;张紫虹;胡帅尔;李文立;陆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结核菌是细胞内病原体.抗结核保护性免疫主要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免疫,但近来的研究表明B细胞和体液免疫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CD4+T细胞是细胞免疫中的关键细胞,然而其新亚群Th17在肺结核时升高并参与了免疫病理机制,调节性T细胞则在细胞免疫中起抑制性作用.抗结核菌的免疫过程也给机体带来了免疫损伤造成组织病理改变,包括肉芽肿形成、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及纤维化发展,使肺结构受到破坏和呼吸功能障碍.只有阐明肺结核免疫机制才能为其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改善预后.
作者:苏瑾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深圳市HIV-1病毒亚型、传播途径的分布特征,为艾滋病的整体防控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采集528例HIV-1病毒感染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及标本,运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病毒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确定基因亚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8例HIV-1感染者中86.6%为性传播途径感染.528份样本中共发现CRF01_AE、CRF07_BC、CRF08_BC、CRF02_ AG等4种毒株及B、B’、C、A1等4种亚型,其中以CRF01_AE、CRF07_BC、B为主要流行毒株或亚型,其构成情况为54.5%(288/528)、25.0%(132/528)、9.3%(49/528).CRF01_AE在男男同性恋感染者、异性性途径感染者、吸毒感染者的构成比分别为51.2%、59.3%、66.0%.结论 深圳市HIV-1感染者以性传播途径为主.病毒型别呈现多样性特征,性传播、吸毒感染人群中以CRF01_AE为主要流行毒株,血液途径感染人群以B亚型为主要流行毒株.
作者:孔东锋;王晓辉;秦彦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血清中8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根据不同性别、不同人群、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的病原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227例患者中病原体的阳性率为39.3%,其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高,其他依次为:嗜肺军团菌、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男性与女性患者病原体阳性率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人群病原体感染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成人组明显高于儿童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的嗜肺军团菌、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儿童组,而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阳性率显著低于儿童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病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2013年阳性率,两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病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夏季、秋季和冬季的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阳性率在不同的人群、年份和季节性存在差异,在性别间无差异,感染病原体以甲型流感病毒和嗜肺军团菌为主,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衣原体流行有季节性特点,副流感病毒和嗜肺军团菌全年散发,未见明显季节性变化.
作者:张淑艳;李婧;刘杰;赵满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含莫西沙星联合微卡方案治疗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2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6 LfxZPtoPK/18LfxZPtoP治疗,实验组采用6MfxZPtoPK+微卡/18 MfxZ-PtoP+微卡治疗,疗程结束时共有121例病例完成疗程且疗末痰菌阴转,其中实验组81例痰菌阴转,对照组40例痰菌阴转,调查分析两组痰菌阴转病例2年的随访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愈后6个月、1年和2年的细菌学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实验组患者总的细菌学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此外,实验组患者治愈后6个月、1年和2年的胸部X线病灶恶化率及总的胸部X线病灶恶化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莫西沙星联合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具有很好的远期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蔡清河;李鸿槟;江芸;刘文君;林奇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术对支气管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波消融组和对照组.微波消融组给予全身抗结核药物和微波消融术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病灶改变、临床症状好转、痰菌转阴和复发等方面情况.结果 在病灶改变方面,微波消融组治愈31例,好转26例,未愈3例.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27例,未愈13例,微波消融组的病灶改变优于对照组(Z=-2.634,P=0.008);在临床症状方面,微波消融组显效30例,好转27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2例,好转25例,无效13例.微波消融组的症状好转明显比对照组好(Z=-2.171,P=0.03).微波消融组痰菌转阴的患者比对照组多(x2=9.367,P=0.002).而微波消融组复发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少(x2=4.324,P=0.038).结论 微波消融术对支气管结核患者效果显著,副作用少.
作者:杨贤明;陈伟生;翁嘉豪;郑绍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氧化应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海南省农垦总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60例为病例组,同期选择2型糖尿病无OSAS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记录血糖波动指标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值(MODD)及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检测8-异前列腺素F2α、C-反应蛋白(CRP)、血脂、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吸烟、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8-异前列腺素F2α、MODD和MAGE分别为17.63 ng/L、1.93 mmol/L、5.66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4.84 ng/L、1.71 mmol/L和5.0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异前列腺素F2α与MODD (β=3.22,95%CI:2.15~4.31)及MAGE(β =0.83,95%CI:0.08~1.57)存在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氧化应激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无OSAS患者,氧化应激指标8-异前列腺素和血糖波指标MODD、MAGE存在正相关.减少血糖波动可能减少其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吴祖荣;陈宗存;符茂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对2010~2012年深圳市报告的两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原体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 利用C6/36细胞从病人血清中分离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对分离得到的CHIKV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其分子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分离得到两株CHIKV,分别命名为SZ_20101028和SZ 20120702,SZ_20101028全基因组长为12377bp,SZ_20120823全基因组长为11893bp;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SZ_20101028是印度洋亚型,ECSA型的后裔.SZ_20120702为Asian亚型.结论 SZ_20101028与近10年来在印度洋岛屿爆发流行新亚型且与2010年由输入性引发起东莞疫情爆发的毒株亲源性高,为99%;而SZ_20120702为Asian亚型,不是近年来爆发流行株.
作者:许少坚;任燕;孙华杰;李贻汉;蔡剑辉;何小媚;白江涛;阳帆;王金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高危人群潜伏结核感染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结核菌暴露程度将与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纳入高危组,无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的健康人群纳入低危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采用ELISPOT的方法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果 高危组的IG-RA阳性率为24.4%(11/45),高于低危组的4.5%(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7,P=0.018).高危组中医务人员的IGRA阳性率为24.1%(7/29),与结核患者家属的25%(4/16)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30岁(OR=21.250,95%CI=0.005~195.804)和结核菌暴露时间≥3年(OR=6.429,95% CI=1.201~34.407)为高危人群LTBI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 结核菌感染高危人群的LTBI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人群,并且与年龄和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应加强LTBI的早期筛查;医务人员与结核患者家属的LTBI发生率相当,应建立系统的医务人员结核感染和患病筛查制度,改善防护设施,加强监督管理,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作者:丁立;陈惠丽;刘泽霞;黄曦;夏瑾瑜;黄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了解深圳市性病疫情监测报告机构梅毒重报情况,分析梅毒疫情重报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取20家性病疫情报告机构皮肤性病科、妇产科和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梅毒患者进行个案调查,获得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联系方式、既往就诊情况等信息.分别建立本次调查获得的患者个案信息数据库及2004~2009年网络报告中梅毒疫情报告数据库,用SAS 9.1软件筛选出两个数据库中患者姓名一致或姓名相似(同音不同字)的卡片,将其姓名及其他信息整合成分析用的数据库.根据本次调查拟定的重卡判断标准对上述数据库中每一例调查个案信息进行人工核对和确认重卡.结果 本次调查患者770例,主诉为复诊的梅毒患者占59.22%.本次调查发现被重复报告个案95例,确定重卡率12.58%,被重复报告111次,其中当年重复报告个案占62.11%,跨年占37.89%.影响梅毒疫情重报的因素主要是患者进行多次、跨地区、跨年度就诊,以及在重复就诊时填报的病种、职业、现住址、年龄等不一致.经调整后梅毒发病率为65.65/10万,比调整前下降10.63%.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梅毒重报情况不容忽视,应对目前常规查重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应加强各级医疗机构梅毒疫情报告质量的督导力度.
作者:蓝丽娜;冯铁建;洪福昌;郝元涛;罗珍胄;吴肖冰;陈祥生;胡国清;朱琦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