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兰兰;刘俊;马为
目的 了解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现状和特征,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近年疟疾年报表、网络直报数据及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河南省近年输入性疟疾比率上升,2009~2013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分别为45、106、146、156和197例,占年发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78%、11.83%、46.50%、100%和100%;输入性疟疾全年均可发病,没有季节性限制;输入性疟疾患者主要为青壮年男性,男女性别比为45.43∶1,平均年龄为37.27岁,主要集中在20~50岁;职业以农民、工人和民工为主;输人性疟疾发病较高的市主要为郑州、洛阳、濮阳等;病例感染地主要为非洲和东南亚等地.2013年对197例输入性疟疾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4d,24h内确诊17例(8.63%),省级医疗机构确诊61例,县级疾控中心确诊60例,经药物治疗后193例痊愈,4例死亡.结论 河南省输入疟疾形势严峻,各级疾控中心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培训和疟疾防治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做好疟疾防控工作.
作者:杨成运;鲁德领;周瑞敏;钱丹;刘颖;张红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中风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收集行MRA检查的165名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辨证分为风火上扰、风痰阻络、痰热腑实、阴虚风动、气虚血瘀5型.分析ICAS与中医证候间的关系、ICAS患者病变特点、风火上扰型患者病变特点,比较男女患者病变不同点.结果 ICAS患者和未见狭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异(P0.0184),ICAS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无狭窄组(P=0.022);风火上扰型患者在ICAS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在未见狭窄患者中所占比例(P=0.0103),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其它证型(P=0.0031),平均LDLC水平低于其它证型(P=0.049),吸烟人数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证型(P=0.0009);男性的平均LDLC水平显著低于女性(P=0.0028),糖尿病患病人数比例显著低于女性(P=0.0000),吸烟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000),缺血性中风复发率高于女性(P=0.0126).结论 风火上扰在中风和ICAS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男性、吸烟的中风患者易产生风火上扰证型,此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更高.
作者:赵光峰;黄宏敏;陈兴活;许玉皎;陈琪;王家艳;刘卫花;卢瑞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常住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方法 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PPS)在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2个乡(镇、街道)预防接种门诊,对420名2~3岁的适龄儿童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建卡率为100%,建证率为100%,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使用率为96.90%;证、卡以及信息系统符合率为71.19%.接种证和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抽查接种率较高,尤其是基础免疫疫苗(卡介苗BCG、乙型肝炎HepB、脊髓灰质炎OPV、百白破DPTa、含麻疹成份疫苗MCV1、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MPV1、流行性乙型脑炎JEV1)的初次合格接种率均超过了95%,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的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率比较低.因接种记录不符合规定所占比例高为83.26%(577剂次).结论 平顶山市常住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真实可靠,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了较高水平,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的工作质量.
作者:杨秋峰;张俊杰;魏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外周血新型调节性B细胞(B10)数量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患者B10细胞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抗体的相关性,探讨B10在CIT免疫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40例CITP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10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用EU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L-10与TGF-β1的水平,FCM法检测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CITP患者外周血中CD19+B、CD5+CD19+B细胞亚群的比例均升高,而调节性B10的比例降低(t=5.52,P< 0.05),并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621,P<0.05),与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呈负相关性(r=-0.518,P<0.05);患者PBMC培养液上清IL-10、TGF-β1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B10的比例变化与IL-10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7,P<0.05),而与TGF-β1的变化无相关性(r=0.053,P0.05).结论 B10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IL-10的下调参与CITP的免疫紊乱机制,这将可为CITP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伍昌林;周雪敏;朱奕;党鑫堂;张爱根;李妙珊;邵超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1例散发型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HED)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CR扩增缝隙连接蛋白beta-6基因(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6 gene,GJBO基因外显子区,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患者、患者家庭中正常人和100例健康对照进行GJB6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患者在GJB6基因上第31位发现一错义突变,鸟嘌呤(G)被腺嘌呤(A)转换,由此,第11位氨基酸密码子由GGG突变成AGG,导致甘氨酸(G)被精氨酸(R)替代,即G11R;而患者家庭中的正常人和100例健康对照均没有发现同样的碱基改变.结论 患者GJB6基因存在错义突变(31G>A)是导致HED的主要原因.
作者:吕永梅;王建峰;孙良丹;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诊断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其耐药表型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以23S rRNA为靶序列,设计药物敏感2063A质粒和耐药2063G质粒的基因型探针及引物,构建药物敏感2063A质粒和耐药2063G质粒的RTQ-PCR定量标准曲线,并对他们进行相关性分析;对100份临床咽拭子标本进行2063A质粒和耐药2063G质粒RTQ-PCR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RTQ-PCR检测药物敏感2063A质粒和耐药2063G质粒与23S rRNA巢式PCR检测序列结果比较,RTQ-PCR鉴定100株MP临床分离株2063位点等位基因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100份临床咽拭子标本MP阳性检测率为83%(83例),耐药2063G质粒33%(33例),8%(8例)同时发现药物敏感2063A质粒和耐药2063G质粒.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快速诊断MP感染和其耐药基因型的RTQ-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郑定容;陈灿锋;周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牙周炎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13年1~ 10月来黄石市疾控中心体检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牙周炎诊断标准将体检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其中病例组492例,对照组108例.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个相关因素中有8个是影响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R0.05),分别是:年龄、糖尿病、吸烟、牙周炎知识了解程度、接受口腔检查次数、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面数、每次刷牙时间.而性别、饮酒、高血脂没有统计学意义(D0.05).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刷牙方式,牙周病知识了解程度、吸烟、口腔检查次数.结论 牙周炎病因比较复杂,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重视影响牙周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防和治疗牙周炎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卫东;董苁蓉;李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理组织中γ-选择素n-catenin/Plakoglobin)、原癌蛋白c-My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7例NSCLC和14例肺部良性病变病理切片中γ-catenin、c-Myc和VEGF的表达,并对γ-catenin、c-Myc和VEGF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瘤体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例NSCLC中γ-catenin异常表达率和c-Myc的过度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64.91%,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7.19%; 14例肺部良性病变均未见γ-catenin的异常表达和c-Myc的过度表达,VEGF有3例为“±”.γ-catenin的异常表达和c-Myc的过度表达有显著相关性,c-Myc的过度表达和VEGF的阳性表达有显著相关性.γ-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Myc的过度表达与瘤体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VEGF的阳性表达与瘤体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在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γ-catenin、c-Myc和VEGF在NSCLC中的表达变化是判断恶性肿瘤程度、浸润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γ-catenin异常表达和c-Myc的过度表达可能影响NSCLC患者的预后.
作者:宁兰兰;刘俊;马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无精子症患者配偶行ICSI后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共184例完成PESA-ICSI-ET治疗周期患者妊娠结局与影响因素,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未妊娠组、单胎妊娠组及双胎妊娠组.结果 3组女方年龄分别为[(31.06±4.29)岁、(30.13±3.42)岁、(29.69±4.24)岁]、用Gn天数[(10.89±1.78)d、(10.96±1.98)d、(10.81±2.03)d]、Gn用量[(32.02±11.65)支、(30.15±13.99)支、(30.35±10.29)支]、HCG日子宫内膜厚度[(11.95±2.39) mm、(12.01±2.13)mm、(12.07±2.77)mm]、获卵数[(11.50±5.62)、(11.58±5.87)、(11.25±5.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方的年龄未妊娠组(35.47±6.52)岁高于单胎妊娠组(33.01±5.41)岁和双胎妊娠组(33.13±5.99)岁,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正常受精率(81.67%VS82.78%VS82.86%)、正常卵裂率(81.67%、82.78%、82.8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A级胚胎[(2.85±1.86)、(3.11±2.03)、(3.03±1.81)]、B级胚胎[(3.83±2.66)、(3.48±1.97)VS(3.52±2.02)]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检验).结论 随着男方无精子症患者年龄的增加,其配偶行ICSI治疗后的妊娠机会降低.
作者:赵曼林;杨桂艳;蔡桂丰;林小民;熊永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费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标记物、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比较NSCLC肿瘤患者CEA、CA-125、CYFRA21-1的水平及CD3+、CD4+、CD8+比例变化.结果 腺癌、鳞癌患者CEA、CA-125和CYFRA21-1水平均显著增高;鳞癌患者CEA升高水平低于腺癌,而鳞癌CA-125和CYFRA21-1升高水平高于腺癌.腺癌、鳞癌患者CD3+、CD4+、CD4+/CD8+均显著降低,而CD8+升高.2个周期化疗后,缓解和部分缓解共18例,稳定和进展共22例.新辅助化疗后,鳞癌患者CA-125和CYFRA21-1显著降低,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显著降低,鳞癌、腺癌患者CD3+、CD4+、CD4+/CD8+升高,CD8+降低.结论 NSCLC的血清肿瘤标记物表达有差异,可作为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作者:吴春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南宁市高血压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南宁市2010~2012年新发登记的高血压资料,应用Crimestatlll软件实现数据分析结合ArcGIS10.0实现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建立南宁市2010~2012年的高血压分布图.结果 空间分布图显示,大部分高血压分布在西乡塘区、兴宁区以及青秀区,空间集中趋势以及离散趋势分析显示,高血压空间分布有向青秀区转移的趋势.结论 南宁市新发高血压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地区差异以及空间分布趋势的转变,为进行区域环境与高血压致病因子的空间分析识别提供了重要信息.
作者:欧阳云;唐咸艳;张海英;李景文;杨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姜黄消痤搽剂、克林霉素凝胶和阿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 96例患者平均分为A、B、C3组,A组使用姜黄消痤搽剂、克林霉素凝胶和阿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B组使用姜黄消痤搽剂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C组为克林霉素凝胶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连续治疗6周观察并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定.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B组和C组(x2分别=3.92和7.27,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P> 0.05).痊愈患者均为轻度痤疮.结论 姜黄消痤搽剂与克林霉素凝胶、阿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寻常型痤疮效果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玉文;蒙秉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玉溪市伤寒偈伤寒流行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玉溪市700例伤寒倡伤寒病例按照1∶1配比,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不同流行强度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各不相同,高流行区为经常在外就餐(x2=8.28,P< 0.05 OR=1.68)、经常吃凉菜(x2=6.78,P<0.05)和经常吃烧烤(x2=4.27,P< 0.05),中流行区为经常饮用生水(x2=21.99,P< 0.05)、经常饮井水(x2=17.35,P< 0.05),低流行区为有接触史(x2=10.06,P<0.05)、经常饮用生水(x2=11.81,P< 0.05)和经常饮井水(x2=10.06,P< 0.05).结论 玉溪市伤寒眉伤寒不同流行区域主要流行危险因素不同,高流行区流行危险因素是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凉菜和经常吃烧烤,中流行区的流行危险因素是经常饮用生水、井水,低流行区的危险因素是接触史、经常饮用生水、井水.因此根据不同区域,采取差异化防控措施是必要和可行的.
作者:李顺祥;张丽华;高良敏;付金翠;尹红;王艳芳;赵金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深圳福田2008~2012年女性HIV/AIDS流行特点,为控制女性艾滋病疫情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田区2008~2012年女性HIV/AIDS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累计报告HIV/AIDS患者1 417人,其中女性213人,各年分别为30例,49例,47例,41例和46例,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74.18%;户籍人口占61.03%,高中及以下学历占90.41%;女性感染HIV的途径主要集中在异性传播和静脉吸毒.结论 福田区女性HIV/AIDS疫情控制待较好.女性群体中HIV/AIDS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更加明显,女性HIV传播的高危人群不再局限于外来人员、娱乐场所人员.今后防控的重点应逐渐转移到性滥人群,同时要加强对社区已婚及户籍人口妇女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更好的控制女性HIV/AIDS疫情的增长.
作者:顾青;方良;吕小辉;张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5年来梅毒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探讨导致梅毒发病增长的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2年深圳市平湖地区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该地区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平均报告发病率54.26/10万高于男性发病率44.09/10万.以性活跃人群20 ~ 39岁报告发病率为高.梅毒报告病例中,隐性、Ⅰ期、Ⅱ期梅毒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8.76%,中学文化程度者占76.99%;家居待业、工人占总构成的73.81%;梅毒患者中已婚者高于未婚者;以非户籍人口为主.结论 根据该地区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控制梅毒的发病率.
作者:陈思俊;黄振豪;廖波;王开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亚胺培南等10种抗菌药物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所有菌株用VITEK2-compact分析仪鉴定到种,药物敏感试验用E-Test法进行,结果按照CLSI(2010版)推荐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2009~2013年临床非重复分离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101株,2012年该菌的检出与前三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等10种抗菌药物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体外抗菌活性显示:亚胺培南的MICMIC90低,分别为0.25/0.38(mg/L);其次为哌拉西林/三唑巴坦,MIC50/MIC.分别为0.38/0.5 (mg/L);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MI50C90分别为0.5/0.75、1.0/2.0、0.5/4.0、1.0/2.0、0.5/8.0、0.5/8.0、1.5/8.0、4.0/6.0(mg/L).结论 海南地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呈逐年增加趋势,亚胺培南是治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佳药物.
作者:吴多荣;王旭明;黄会;韩小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 2012年口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医药成本提供参考.方法 从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计算机HIS系统中调取2010~2012年各类口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数据,计算各类药品的用药频率(DDDs),日均费用(DDDc)及联合用药数据,综合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 抑制嘌呤合成类“吗替麦考酚酯”和钙调神经素抑制剂“他克莫司”的使用为广泛,平均占35.33%和36.03%,但日均费用排名却相对靠后;免疫抑制剂方案的选择中,二联疗法(吗替麦考酚酯+他可莫司/环抱素)及三联疗法(吗替麦考酚酯+他可莫司厕抱素+咪唑立宾佰罗莫司)的使用比例分别占20.3%和79.7%,三联疗法的使用比例远高于二联疗法.结论 该院口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在进一步优化联合用药方案,合理控制药品费用方面仍需加大监管力度.
作者:李卫平;龙远华;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结核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T-box基因家族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并分析在结核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hime-PCR)检测了12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和11例健康对照外周血T-bet的表达情况,使用GraphPad Prism 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淋巴结组织中T-bet的表达情况,计数每个高倍视野中CD4+细胞和CD20+B细胞T-bet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在颈淋巴结结核患者外周血PBMC中T-bet的表达水平为6.07±3.35显著低于健康对照20.12±11.31(t=4.118,P=0.0005);淋巴结核结节中,CD4+细胞T-bet阳性率为65.7%,CD20+B细胞T-bet阳性率为5.0%.结论 T-bet在颈淋巴结结核外周血中低表达,而在淋巴组织中高表达,提示T-bet在颈淋巴结结核免疫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永生;杨倩婷;苟继周;纪奕玲;张洁云;陈心春;张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共10d.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出凝血指标和复发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3.28%)明显低于对照组(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出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明显降低复发率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颖青;何超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临床护士愿意接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来源方式进行调查,探讨适合临床需求,可以在临床护士中推广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医院级别、不同科室的45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临床护士现实的学习途径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护理人员愿意接受的排在前三位的艾滋病知识培训方式是:第一位,医院组织培训活动(57.24%),第二位,专家讲座(12.44%),第三位,宣传材料(7.47%).结论 临床护士希望主要通过医院组织培训、专家讲座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与目前护士实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得途径不一致.
作者:琚新梅;袁曦;张彩虹;李瑞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