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E3500原子吸收光谱仪维修案例

马洪滨;王义辉;唐伟;黄晓庆;张德昌;陈科

关键词:原子吸收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元素含量, 基态原子, 原子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方法, 样品浓度, 吸光系数, 试样, 气相, 灵敏度高, 共振吸收, 分析速度, 定量关系, 测定, 比耳定律, 准确度, 选择性
摘要: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又称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试样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由光源发出的该原子的特征性窄频辐射产生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以此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1]。通过测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量求出待测元素的含量。其特点是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选择性好、方法简便、准确度高及分析速度快。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定量关系可用郎伯-比耳定律A=abc来表示。式中,A是吸收度,a是吸光系数,b是吸收池光路长度,c是被测样品浓度。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便携式血糖仪测量准确性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5种(A~E)不同品牌血糖仪测量血糖水平的准确性,为制定便携式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应用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设计,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受试者共230例,采用便携式血糖仪对其测量指端血的血糖浓度,并与静脉血生化血糖值进行比较,计算两种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r和测量偏倚。结果:受试者生化血糖值为2.19~19.95 mmol/L,平均生化血糖浓度为(6.77±2.65) mmol/L。血糖仪C与生化测量结果的差值均数小,为0.08 mmol/L。血糖仪E与生化测量结果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0.87,-0.68)mmol/L,差别超出了等效区间(-0.83,0.83)mmol/L范围,不满足临床等效性。其他血糖仪的差值在等效区间内,满足临床等效性。5种血糖仪测量的血糖值与生化测量值之间的测量误差≤±20%或者≤±0.83 mmol/L的比例均低于95%。结论:5种血糖仪测量血糖的准确性尚可作为患者日常血糖监测,但准确度有待提高,有必要加强血糖仪准确性的持续性监测。

    作者:杜显峰;李涛;李世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TR-8000型血液透析机水路图分析

    东丽TR-8000单人血液透析机具有3CPU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可靠的控制、监视平台和安全的处理系统。甘肃省中医院透析中心现有血透机、血滤机共30台。TR-8000水路循环系统分别由RO水系统、A和B 液配比系统、平衡室密闭回路系统、脱水系统、消毒系统5部分组成。

    作者:李羽翠;滕璐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79例脑转移伴颅外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生存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脑转移伴颅外转移患者颅内、颅外多部位放疗的作用,探讨多部位放疗在颅内、颅外多发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第二炮兵总医院2007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79例脑转移伴颅外多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脑放疗(WBRT),且在放疗前或放疗后6个月内新发颅外转移灶。52例患者加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其中45例接受颅外转移灶的放射治疗。结果:随访率为97.5%,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为7个月,而单纯颅内放疗组,颅内、颅外多部位放疗组的MST分别为4个月、10个月,两组患者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3%和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19,P<0.001)。结论:颅内、颅外多部位多次放疗是脑转移颅外多发转移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成;邹跃;孙松韦;陈星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Aurora电磁跟踪系统在临床手术导航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临床上介入手术中的手术“盲区”以及微创手术中更精准的手术导航需求,采用新一代Aurora电磁跟踪技术辅助手术导航,通过与各种手术器械自由组合解决手术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方法:采用Aurora电磁跟踪系统与含有金属材料的医疗手术环境相匹配,利用电磁跟踪系统自带的控制软件,采用其配备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使用VC编程语言编写一套适合临床手术导航的实时显示系统。结果:通过临床应用,验证了该系统的优点,并体现出Aurora电磁跟踪系统的性能优越。结论:Aurora电磁跟踪系统手术的定位精确,且可供用户使用SDK,编程操作自由方便,与手术器械组合灵活,易于实现手术的智能导航,全面提升了手术导航的准确度和可控度,在医学手术导航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罗伟;李珊珊;易春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我国大学的基元管理文化

    针对我国大学的多元文化共存体系,提出一种中国大学文化的基本元素管理文化,即“诚信管理、创新管理、智慧管理、精细管理和系统管理”文化--基元管理文化,并描述其内涵。通过探讨基元管理文化的功能、价值及应用,倡导在发展基元管理文化的同时学会基元管理;通过生产活动以及对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具有基元管理文化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实现文化强校、强国和富民的梦想。

    作者:钱明理;惠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社关于邮箱变更的重要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析建立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对医院发展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院建立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对医院发展的影响,以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约医疗设备的购置资金。方法:通过对医院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的建立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客观的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结果:提升了医院医疗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结论: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已逐渐成为医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郑飞龙;张鹏;张巍;荆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

    目的: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行之有效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管理良好运行。方法:根据实验动物管理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动物设施的特点,通过调研和专家论证,编写符合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要求的标准操作规程。结果: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结论:通过制定和实施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刘艳;赵赤鸿;李晓燕;荣蓉;王子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介入放射线诊疗设备应用及不良事件检测

    目的:介绍介入放射学的设备、材料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更好地掌握介入放射治疗的方法,减少介入放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介绍各种影像设备DSA、CT、MRI等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以及介入放射线设备防护知识,分析产生介入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给出避免介入治疗不良事件的方案。结果:介入放射医生在介入放射线诊疗中增强了放射线设备防护意识,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介入放射治疗应用中存在不良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会损害医生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导致临床诊断事故,为此应做好防犯工作,使介入放射治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作者:芦静;尹今扬;胡良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无意芳名遍万家--专访飞利浦基础医疗管理团队

    淡淡色彩,遮不住浓浓情怀;缓缓飘飞,传递着切切关爱。飞利浦的“蒲公英工程”如其名,似其形,充满朝气,顺风飘扬--从中国高纬度的北极小镇、四川的千年古镇,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族“神山”……飞利浦以基础医疗业务为契点,犹如美丽而顽强的蒲公英,随风飘散到大江南北,落地生根,将殷殷希望传递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使点点健康惠及每一位普通民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国22省(市)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建设现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掌握我国负压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并统一发放“负压(BSL-2)实验室调查表”,培训后由各单位专人负责填写并回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一录入和整理分析。结果:在反馈的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共有负压BSL-2实验室358套,投入使用占95.81%。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属的负压BSL-2实验室多,占72.63%;缓冲间与核心工作间数量比例为1∶1的实验室所占比例大,为69.39%;缓冲间面积/核心工作间面积多数在1/8以上,占85.14%;安装高效排风过滤器的实验间达到77.28%;同时安装初效、中效排风过滤器的占34.67%。结论:由于缺乏针对负压BSL-2实验室的标准规范,各单位实验室从面积、压力到排风装置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尽快制订负压BSL-2实验室相关标准和规范。

    作者:刘晓宇;李思思;赵赤鸿;武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XG200C型医用诊断X射线机延时电路故障分析与检修

    目前,在西藏县级医院使用较多的医用X射线机是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XG200C型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过对其延时电路故障实例进行分析,介绍XG200C型医用X射线机延时电路的故障检修处理方法。1故障现象XG200C型X射线机开机按下SA3曝光按钮,延时电路不工作造成曝光无法进行。

    作者:窦智祥;姜洪刚;周慧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数据挖掘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医疗数据挖掘能够对医院现有数据库中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并提供有价值的医学知识,为医院管理中各项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方法:介绍数据挖掘的概念,分析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阐明医学数据挖掘的应用现状。结果:对数据挖掘技术在医院中医疗质量管理、医用耗材备货管理、手术室感染管理以及影像科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提出数据挖掘应用时必须注意的问题,肯定了快速发展的图像数据挖掘技术所具有的较高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郁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柯达CR影像成像原理及伪影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计算机X射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CR)广泛应用于各医院的放射科,是处理X射线摄影信息的数字化医疗诊断设备。本文通过对CR成像原理进行分析和列举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图像伪影,达到启发使用者处理X射线图像伪影问题的目的。

    作者:陈学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迈瑞PM7000型监护仪无创血压常见测量故障排除

    迈瑞PM7000监护仪无创血压测量采用双管路、节梯放气的震荡法,其原理是利用袖带充气达到一定压力完全阻断动脉血流。随着压力的减小,动脉血流将呈现完全阻闭-逐渐放开-完全开放,动脉血管的搏动将在袖带内产生震荡波,从而实现对收缩压、平均压及舒张压的监测。监护仪中的无创血压是其各参数当中的核心数据,无创血压模块监测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现就临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故障介绍如下。

    作者:韦凭良;雷勋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麻醉信息系统在医院临床中的应用

    医院麻醉医生不仅越来越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也越来越依赖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医院在完成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以及影像数据传输及储存系统(PACS)等业务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开始构建并应用手术麻醉信息系统,以保障医院手术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手术麻醉系统与HIS、LIS系统进行患者数据共享,对麻醉手术医疗信息闭环管理。在介绍麻醉信息系统的概念、主要功能以及麻醉信息管理预期效果的同时,指出目前医院麻醉信息系统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作者:朱弋;徐正雄;李文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万东程控X线机典型故障分析与检修

    程控X线机采用单片机为核心,通过软件和硬件达到管电压(kV)和管电流(mA)的自动及手动控制,与常规X线机相比,程控机X射线的质量高,影像的清晰度有所改善,机器具有开机自检、故障联锁保护、存储用户条件及显示故障代码等功能。由于该系列程控X线机性能稳定、结构比较合理及操作简单,在各医院得到普遍使用。该机器采用了计算机程控技术,在设备维护检修过程中必须熟悉机器的工作原理与信号流程,对程控X线机典型故障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分析。

    作者:崔新礼;苏明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基因诊断实验室的优化设计

    目的:对临床基因诊断实验室进行优化设计,保障基因扩增检验质量和生物安全,为今后相关实验室的设计改造积累方法和经验。方法:合理改造临床基因诊断实验室的结构,优化设计各实验操作区抽风系统,设置固定各室人员及室间的传递窗。结果:临床基因诊断实验室的优化设计,提高了各实验步骤中样品、模板及试剂等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了待检标本中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可能对人员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和污染,保障人员、环境的生物安全。结论:实验室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及系统配置完善,可保证基因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陈科;王义辉;郑江;卫国;唐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于Socket套接字的医学信息传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提高数字化影像系统的检索速度、传送效率以及改变传统影像保存的缺陷,提高临床影像诊断质量。方法:设计基于Socket套接字的多线程的医学信息传送模块,通过实现多个线程并行工作而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并实现图像、文件等各类资源的快速传输。结果:将基于Socket套接字的医学信息传送模块运用于医院各科室以及远程医疗系统的各个方面,提高了医学信息传输速度,节省了传输时间和资金。结论:基于Socket套接字的医学信息传送模块的利用可以对医院医学影像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作者:王维红;樊廷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卒中偏瘫早期介入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正规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初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分为康复组(56例)和对照组(34例)。康复组在发病3个月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发病3个月后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评分无统计学意义(x2=0.074,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康复组的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评分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9.32,P<0.01)。结论:在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孙丽;蒋金鹏;车媛;刘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