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君;陈果;王乐;王学军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清IL-17水平,并分析二者相关性. 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Th17细胞阳性率和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h17细胞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r=0.896,P<0.05). 结论 Th17细胞和IL-17可能参与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过程.
作者:邹循辉;石丽君;李利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绵阳市屠宰生猪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血清分型及耐药性,为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屠宰生猪的酮体表面、回肠淋巴结和肛拭子进行采集和分离培养获得分离株;用API 20E进行菌株生化鉴定,沙门菌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分型;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 绵阳市屠宰生猪沙门菌总体污染率为24.67%(37/150),猪酮体表面、猪回肠淋巴结和猪肛拭子的污染率分别为28.33%(17/60)、18.33%(11/60)、30.00%(9/30);沙门菌分离株以B群的鼠伤寒沙门菌和阿贡纳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沙门菌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头孢西丁的敏感性均为100%,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受性高,分别为81.1%和73.0%275.7%(28/37)分离株为多重耐药株,多重耐药谱为TET-CHL-W-NAL-GNE. 结论 绵阳市屠宰生猪受沙门菌的污染情况严重,实施生猪宰前管理与检疫、宰中加工避免交叉污染是降低污染的重要环节;头孢类药物,环丙沙星仍可作为治疗沙门菌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加强畜禽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的监督管理,是避免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措施.
作者:周良君;陈果;王乐;王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明确三带喙库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及探讨吸血对抗药性的影响,以指导蚊虫抗药性的准确测定和化学杀虫剂的正确选择. 方法 从位于中缅边境地区的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现场采集吸血蚊和未吸血三带喙库蚊,采回后的第1d和第3d上午,应用WH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法分别测定其抗药性. 结果 在第1d和第3d的抗性测试中,未吸血蚊的死亡率分别是27.91%和28.15%.吸血蚊的首只击倒时间、KT50和KT95均大于相应未吸血蚊;击倒率和死亡率都小于相应未吸血蚊(击倒率,x2=-4.27,P=0.04<0.05 &x2=-5.4,P=0.02<0.05;死亡率,x2=13.28,P=0.0004<0.05&x2=8.88,P=0.0029<0.05). 结论 云南省盈江县的三带喙库蚊已对溴氰菊酯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吸血可以显著增强该抗药性.因此,在蚊虫的抗药性测定中,要尽量排除吸血的影响,以获得准确地蚊虫抗药性水平,指导杀虫剂的合理使用.
作者:徐铁龙;王英;郑彬;马素媛;艾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5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休克治疗组(Z组:26例)和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治疗组(U组:28例),U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U静注,1次/8h,连续用药7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人院时ISS评分、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治疗前(发生创伤1h内)以及治疗后第1d、3d、5d、7d各时间点血中的含量. 结果 U组和Z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入院时ISS评分、初始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MODS发生率和治疗第3d的APACHEⅢ评分较Z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与Z组患者在治疗第1d、3d、5d、7d各时间点检测血INF-α、IL-6浓度比较,U组较Z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 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TNF-α、IL-6是升高的,乌司他丁可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给予乌司他丁的干预治疗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积极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作者:钟坚;马诚;李少洪;何景招;卜会驹;温海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分析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近4年狂犬病暴露特征和发病情况,进一步探讨狂犬病防治对策. 方法 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桂林市2007~2010年被动物致伤后进行狂犬病预防的人群资料和人狂犬病发病资料. 结果 4年桂林市报告狂犬病例174例,均为暴露后未进行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而发病.农民占83.33%,犬伤所致发病占91.95%,病例暴露后伤口未处置率为61.49%,自行处置率为34.48%,疫苗注射率为7.47%,全程注射率为1.15%,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1.72%.4年来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就诊者中,免疫接种率为100%,就诊前自行伤口处理率低;犬类伤人占狂犬病暴露的86.85%,家犬伤人达74.60%,又以无反常表现外观健康动物伤人为主.Ⅲ级暴露者中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58.59%.4年规范处置的36 630例人狂犬病暴露患者无一例发病. 结论 桂林市狂犬病疫情在下降,病例多发于农村地区,犬仍是主要的狂犬病宿主动物.犬的管理和暴露后预防处置不当,疫苗接种不规范和不及时是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家犬等动物饲养管理,加大狂犬病防治知识普及力度,及时、规范、彻底处置暴露伤口、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积极选用狂犬免疫球蛋白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革莉;潘海;刘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研究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含量偏高的现象,建立了一种可排除辅酶Q10干扰的HPLC辅助滴定法测定该类样品中过氧化值的方法. 方法 采用GB/T5009.56中方法提取辅酶Q10软胶囊中的油脂,HPLC法测定油脂中辅酶Q10的含量,并采用GB/T5009.37中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分别滴定油脂和辅酶Q10的过氧化值,通过计算排除辅酶Q10的干扰达到测定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的目的. 结果 HPLC方法中辅酶Q10在2.00~32.0μg·mL-1(r=0.9998)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所建的HPLC辅助滴定法通过植物油中添加定量的辅酶Q10标准品验证了所建方法的可行性,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8.4%,RSD为0.88%. 结论 该方法排除了辅酶Q10的干扰,解决了该类样品中过氧化值含量偏高的问题,结果准确,适用于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作者:何小稳;黎承;鲁燕妮;曾德斌;邢奇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7岁以下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和免疫接种状况,探索提高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策略,为加速海南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 方法 每年3月利用外省流动人口进入海南务工、旅游、务工人员探亲返回高峰,在全省进行专项免疫状况摸底登记调查和疫苗查漏补种活动,3~5月麻疹发病流行高峰前快速补种麻疹等疫苗;通过发病率评估查漏补种效果. 结果 专项查漏补种后,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大幅提高,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率、构成比大幅下降;2009、2010年海南省麻疹发病率均为0.5/100万,降至历史和全国低水平,提前2年实现消除目标.结论 海南省流动儿童查漏补种策略控制麻疹效果显著,消除了流动儿童麻疹接种薄弱人群,为海南省提前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了必要条件,可为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提供策略依据.
作者:曾雪霞;何剑;莫少雄;符振旺;李俊;潘婷婷;孙莲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烧伤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9年8月~2011年11月从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 结果 从烧伤病房住院患者的130例标本中共分离出95株细菌.分离率排在前4位的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1.58%)、铜绿假单胞菌(25.26%)、鲍曼不动杆菌(12.63%)和大肠埃希菌(9.47%).耐药性试验提示,所分离到的病原菌绝大多数呈现多重耐药特别是对临床上常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的耐药率. 结论 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加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作者:郑启兵;张东军;李绪玲;于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麻城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与卫生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饮用水卫生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乡镇集中式供水(小型水厂)的出厂水、末梢水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供水点的水源水进行监测,采用国家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麻城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为31.7%(141/445),其中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56.3%(18/32),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29.3%(123/413). 结论 麻城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差,微生物等污染严重,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大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
作者:李文桥;刘少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使用气质联用法同时检测蔬菜中多种氨基甲酸酯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并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蔬菜中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异丙威、仲丁威、残杀威、抗芽威、速灭威、甲奈威)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方法.同时对22种蔬菜中的多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结果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蔬菜中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GC-MS方法,该方法对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6%~3.73%,回收率为86.5%~112.3%,并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在应用该方法检测的22种蔬菜中,一份空心菜检测出残杀威,一份香菜中检测出异丙威. 结论 本文建立的快速测定蔬菜中6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GC-MS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应用于蔬菜中多种氨基甲酸酯农药的同时测定.
作者:王俊;管有志;于微;谭洪兴;朱李佳;刘小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邵阳市暗娼人群无保护性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情况,为针对暗娼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和遏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娱乐场所招募暗娼,调查其社会人口学、吸毒、性行为方式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 调查的450名暗娼中,近6个月与客人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34.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平均月收入低(OR=2.50)、第一次做暗娼年龄小(OR=2.30)和近6个月主要生意地点档次低(OR=5.56)、接客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同意率低(OR=5.31)、场所的妈咪或经理支持用套少(OR=1.85)是暗娼与客人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暗娼与客人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比例较高,中低档暗娼更易发生高危性行为,需对该地区暗娼推广使用安全套,加大行为干预工作力度以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流行.
作者:罗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为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 方法 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两年间门诊病人及体检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妇女10034例,分别进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LCT). 结果 共有10034名妇女参加本次调查,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20岁组:12.2%,20~30岁组:14.9%,30~40岁组:21.4%,40~50岁组:15.8%,>50岁组:21.6%,出现30~40岁组及>50岁两个高峰期,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34例进行筛查的妇女中标本发现异常LCT共925例,占9.2%(925/10034),其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673例,占6.7%(673/1003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00例,占1.0%(100/1003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44例,占1.4% (144/10034),鳞状细胞癌(SCC)8例.不同类型标本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显示:ASCUS、LSIL、HSIL各组间的HP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将高危型HPV检测与LCT检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提高了筛查宫颈病变的准确性,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
作者:贺红梅;才秋敏;赵长燕;陈超超;赵立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的种群、密度和季节变化,为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5~2010年,选择江苏省5个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和清晨蚊帐内(室内)搜捕法进行种群和季节变化调查.利用圆形分布法对6年逐月疟疾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5~2010年,江苏省5个疟疾媒介监测点仅捕获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出现于7月上半月.疟疾发病高峰日出现于8月16日.疟疾病例分布与媒介的季节消长情况相吻合. 结论 疟疾防治中仍应继续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警惕因中华按蚊密度升高而致疟疾疫情回升.
作者:王伟明;曹俊;周华云;李菊林;朱国鼎;顾亚萍;刘耀宝;曹园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西男男性接触者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的情况,评估干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的干预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各种活动场所以及网络进行招募调查对象,对调查地区男男性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艾滋病干预服务等信息,并采血进行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 结果 共调查和检测1 128名男男性接触者,近一年85.1%的调查对象曾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63.2%曾做过艾滋病检测且知道检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来源、年龄、不同婚姻状况、在本地居住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的艾滋病干预服务的接受率不同,近一年曾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的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近一周肛交频率、同性肛交的安全套使用频率、艾滋病检测率高于未接受干预服务的调查对象,HIV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则低于未接受干预服务的调查对象(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绿城彩虹活动中心招募来源,在本地居住时间小于3个月,未婚,近一周肛交次数小于1次,近一年没做过艾滋病检测的MSM的艾滋病干预服务的接受率较低. 结论 广西的艾滋病干预服务在MSM人群的覆盖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干预的薄弱人群,加强干预的持续性与反复性.
作者:郑文彬;朱秋映;蓝光华;朱金辉;董柏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方法 对1997年1月至201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科收治的发病前一个月有境外旅居史的确诊疟疾患者192例,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结果 192例患者中发病前一个月有非洲旅居史165例(86.5%)、东南亚旅居史25例(12.5%)、南美洲旅居史2例(1.0%).发病到确定诊断平均时间8.4d±8.2d(2d~ 60d),确定诊断时疟疾快速诊断试验阳性168例(87.5%).诊断为恶性疟96例(50.0%),间日疟38例(19.8%),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26例(13.5%),未分型32例(16.7%).出现意识障碍10例(5.2%),脾肿大188例(97.9%)、血小板减少129例(67.2%)、肝功能异常70例(36.5%)、贫血61例(31.8%)、肾功能异常19例(9.9%).经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后,第5d累计外周血涂片疟原虫检查转阴者166例(86.5%);至15d累计176例(91.7%)患者治愈出院,死亡1例(0.5%). 结论 北京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以有非洲旅居史、男性中年患者为主,并且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疟疾诊断必须依靠反复外周血涂片及疟疾快速诊断试验检测,脾肿大和血小板减少可作为临床特征提示疟疾的存在,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效果可靠.
作者:宋营改;纪爱萍;王非;任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吡喹酮是当前用于血吸虫病病原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其抗虫机制尚不明确,其在杀虫过程对宿主的免疫依赖性或免疫协同机制还有待阐明.本文在对近10年相关文献复习基础上从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应答、抗体变化等方面概述吡喹酮治疗前后宿主免疫应答的变化,以期加深对吡喹酮杀虫机制的理解.
作者:杨振坤;汪伟;梁幼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生长发育与人类的进化和繁衍密不可分,而人类的生长发育主要在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史金端;黄惠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女同性恋人群生殖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知情同意原则下,匿名填写调查问卷,抽血检测梅毒和HIV抗体,采集宫颈拭子检测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应用SAS8.1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11例女性同性恋者中,未检出HIV抗体和梅毒阳性,宫颈拭子检测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均呈阴性;40.54%既往患生殖道感染;40.54%既不愿意接受妇科检查,也不愿意接受血液化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女同性恋人群既往患生殖道感染与年龄、性角色、性伴类别及异性性伴数量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伴类别是深圳市女同性恋人群既往患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深圳市女同性恋人群医疗卫生服务使用率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作者:宋亚娟;蔡于茂;张玲华;刘惠;郭伟;任雅楠;曾序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梧州市禽类环境标本禽流感病H5N1、H9N2感染情况,以应对流感流行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2009~2011年梧州市禽类环境标本126份进行反转录-聚合酶联链式反应(RT-PCR)检测. 结果 梧州市禽类环境存在禽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阳性达19.05%,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10.32%;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7.14%. 结论 梧州市禽类环境禽流感病毒存在较为广泛,提示应继续加强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了解流感病毒株的流行动态,应对流感流行、禽流感的预警、防控意义重大.
作者:姜里迦;黄贵彪;潘丽;林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ELISA二步法试剂在献血者抗-TP筛查中的应用情况并建立预测TPPA结果方案. 方法 用两个厂家的ELISA方法试剂筛查21 62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有反应性样本用TPPA方法确证,分析同方法不同厂家试剂的检测情况及其与TPPA结果的关系. 结果 21620例样本中抗-TP有反应性的129例,两个厂家试剂的结果和TPPA确证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两厂家试剂有反应性样本和仅一厂家试剂有反应性样本经TPPA确证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当S/CO值≥5时,两个厂家的试剂其阳性预测值≥88%;当S/CO值≥10时,两个厂家的试剂其阳性预测值≥98%. 结论 两个厂家试剂都会出现假阳性反应,应建立预测TPPA结果方案,以减少错误地反馈献血者检测信息的机率.
作者:巫贡晓;旷洁平;赖福春;施冬梅;张伟芳;吴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