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刘芳勋;张华;王仁贵;牛志红;刘芳
Vivid E9心脏超声诊断系统,是新一代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产品采用AVA系统平台,超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实现快速成像及图像传输,同时兼顾优异的图像质量[1]。现将工作中遇到该机主显示器花屏现象与针对此故障维修实例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作者:侍伟伟;谢凤鸣;仲辉;成定胜;马宪礼;黄善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研究肝癌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实现自动识别肝癌病灶特征区域,达到辅助医生诊断的目的。方法:针对图像分割及识别等技术难点,在传统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基础上,改进并提出新的图像预处理及图像分割方法;根据已有的大规模标注图像数据进行肝部病灶智能分类,从多方位对肝部病灶进行判断,以提高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可用性。结果:通过试验可较好地对病灶区域进行分割及识别,初步实现了肝癌病灶的识别。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可敏锐地识别肝癌病灶的细微变化,为肝癌辅助诊断提供参考指标,提高肝部恶性肿瘤识别的准确性。
作者:刘道践;李源;安维民;顾风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含钆造影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率,为临床抢救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方法:对17930例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患者静脉注射钆造影剂0.2~0.6 mm/kg后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793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27例,轻度不良反应25例,重度不良发应2例。结论:MR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但须做好必要的检查前准备,完善积极的应对措施是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祝红线;李相生;王萍;方红;樊红霞;田雨;梁鹏;侯中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项尿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6例DN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干化学法检测的尿蛋白定性结果将其进一步分为弱阳性(±)DN组(9例),阳性(+)DN组(9例),强阳性(++)DN组(30例),超强阳性(+++)DN组(28例);同时选择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尿液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以及免疫球蛋白G(IgG)项目;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24 h尿蛋白(UTP)项目;采用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尿蛋白定性项目,并比较两组各项尿蛋白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mAlb、IgG及TRF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Z=-3.43,Z=-2.61,Z=-3.51;P<0.01)。UTP项目尿蛋白弱阳性DN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5);尿蛋白阳性、强阳性及超强阳性DN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Z=-2.66,Z=-2.89,Z=-4.03;P<0.01)。α1-MG和β2-MG两项:尿蛋白弱阳性DN组和尿蛋白阳性D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尿蛋白强阳性DN组和尿蛋白超强阳性DN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Z=-3.89,Z=-5.37,Z=-2.64,Z=-3.71;P<0.01)。结论:多项尿蛋白联合检测对诊断早期DN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mAlb、IgG及TRF三项对DN早期诊断更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邸平;徐菡;乐家新;徐丽娟;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构建基因PLEKHQ1的原核质粒及真核质粒。方法:全长编码基因PLEKHQ1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经EcoRⅠ和Kpn1双酶切后,分别与双酶切后的载体pGEX-4T-2及载体pCMV-Myc相连,在pGEX-4T-2-PLEKHQ1转化E.coli DH5α提取质粒后,转化E.coli BL21中诱导GST-Q1融合蛋白表达,利用谷胱甘肽琼脂糖4B纯化诱导的融合蛋白;而pCMV-Myc-PLEKHQ1则瞬转至293TX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ST-Q1和Myc-Q1融合蛋白表达。结果:将获得的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得到约1500 bp的目的片段,符合预计大小。质粒经测序分析正确后,Western blot检测到诱导及纯化后的GST-Q1和转染293TX后的Myc-Q1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的pGEX-4T-2-PLEKHQ1和pCMV-Myc-PLEKHQ1重组质粒,为深入研究PLEKHQ1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陆琤;周晨辰;张鹏飞;张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规范医学实验室离心技术的应用与仪器维护。方法:正确选择与应用离心技术,掌握相对离心力(RCF)、S值及K值等常用离心参数的运用与计算方法,合理配置离心转头与离心容器,根据材质的理化耐受性选用和处理离心容器,制定基于风险控制的操作规范、监测、维护、保养以及生物安全等系列措施,建立实验室离心机技术保障。结果:通过规范医学实验室离心技术的应用,使实验室离心机的故障率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结论:保障离心机正常使用,必须坚持从实验应用到工程维护的全技术流程管理。
作者:周末;姚璐;高建;崔泽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动脉硬化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意义。方法:选择89名颈部血管超声异常患者行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动脉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50岁,共检出冠状动脉病变84例(占94.38%),其中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19例,患病率为21.34%。结论:颈动脉超声异常的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对筛查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晶;刘芳勋;张华;王仁贵;牛志红;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波分析技术在肝肿瘤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超声获取的肝肿瘤组织图像,经Photoshop技术变换后的小波系数与图像的组织纹理空间分布及局部特征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即行细节按列排序、列细节按行排序及对角线细节按Z排序。结果:通过小波分析技术对肝肿瘤组织纹理图像的量化分析,提供了频谱数据及图像的纹理分析信息,获取了病灶区域与正常组织纹理定量的数据描述。结论:小波分析技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肝肿瘤提供了分辨、分析病灶性质及程度的可靠依据。
作者:王倩云;温雪娟;陆婉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7例(102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55耳)和对照组(42例,47耳)。观察组采用鼓膜置管虹吸引流法联合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仅单独采用鼓膜置管虹吸引流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资料,离院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听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有效率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05, x2=7.460;P<0.05);两组在中耳积液时间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662,P>0.05);两组复发耳数及感染耳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97,x2=4.752;P<0.05)。结论:采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虹吸引流法联合腺样体切除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具有见效快、损伤小等优点,有较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杏丽;高志光;赵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Savina呼吸机是德尔格Dr?ger医疗设备推出的一款涡轮增压式呼吸机,不需要空气压缩机,体积小巧,在断气断电的状态下仍可继续工作30 min以上,便于医院内带机患者的转运,也可用于成人和儿童重症管理[1]。该机小潮气量为50 ml,适用于复苏室、急诊室和亚急症护理环境。Savina呼吸机含有可用于成人和儿童几乎所有通气模式,其屏幕与操作面融为一体,单一旋扭式操作,直观快捷,呼吸波形及监测参数可同时显示,便于医务人员的观察。Savina呼吸机采用全自动定标及自检方式,具有漏气补偿功能,使参数设置更灵活。使用更方便[2]。
作者:强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制一种多功能心肺复苏器检测装置,以满足对心肺复苏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心肺复苏器性能参数的梳理,整合压力、位移、时间及呼吸等功能检测模块,实现心肺复苏器主要技术参数的定量检测。结果:多功能心肺复苏器检测装置设计布局合理,可实现对多参数同时采集和定量检测。结论:该检测装置的研制将实现心肺复苏器性能的全面、快速检测,对提升心肺复苏器在注册生产、流通及应用等环节的检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彦忠;黄呈凤;张庆勇;张秋实;李捞摸;王继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糖皮质激素及环孢素A联合应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取7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均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糖皮质激素及环孢素A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小板(PLT)、白细胞数(WBC)及血红蛋白(Hb)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PLT、WBC及Hb分别为(14.41±2.11)×109/L、(8.92±1.01)×109/L及(119.32±9.8)g/L,治疗后分别为(118.92±14.50)×109/L、(9.01±1.05)×109/L及(120.14±6.84)g/L,治疗后血小板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69,P<0.001)。治疗前、后WBC、H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535,t=0.594;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7/75),不良反应率为4.0%。结论:联合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糖皮质激素及环孢素A治疗ITP的疗效佳,能显著提高血小板数,值得推广。
作者:孔凡霞;陈晓乐;杜秋香;李楠;罗清霞;段红萍;顾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资料,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再现(VR)成像、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结果:影像资料显示,在43例患者中动脉瘤6例,动静脉畸形1例,动脉狭窄8例,先天发育异常1例,未见血管异常27例。43例脑血管图像质量分析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并且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同时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具有安全、快速、基本无创及图像清晰的特点,可作为脑动脉病变有效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袁德清;侯新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实现持续监测膀胱冲洗自动化,减少膀胱冲洗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自动判断出血量后调节冲洗速度。出血量数据的采集通过彩色光和(或)频率传感器完成,通过标定传感器而得到精确的冲洗速度。结果:该系统能够有效监测膀胱冲洗液的颜色变化,及时调整冲洗速度,减少膀胱痉挛、堵管的发生率,并可节约冲洗液的用量,缩短护理时间。结论:持续膀胱冲洗自动化系统实用性强,可减少膀胱冲洗并发症的发生及节约冲洗液的用量、早期发现出血的症状,又能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丁爱明;曹胡玲;李婷婷;陈建刚;朱华;周学军;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5例行DSCTA检查的临床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DSCT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及冠状动脉分支显示与CAG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①冠状动脉CAG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149支,中度狭窄81支,重度狭窄55支, DSCTA分别准确评估140支、79支和54支,准确率为95.79%,一致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79,P<0.05);②冠状动脉CAG检查冠状动脉分支显示<3支、3~5支及>5支的分别为8例、68例及19例,DSCTA分别准确检出8例、65例及15例,准确率为92.63%,一致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08,P<0.05)。结论:DSCTA在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及显示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方面效果良好,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柏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CT机在医院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技术含量高,价格昂贵,维修成本也较高。在CT机出现故障后应根据原理结构,围绕故障现象,认真分析排查,尽量自行解决,以降低医院维修成本[1]。现介绍两例东芝TCT-300机的故障现象和具体解决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路宝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手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差异。方法:选择11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将其分为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指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水平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2,t=4.521,t=5.395,t=4.937;P<0.05);②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1,t=5.022,t=4.672;P<0.05);③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IL-6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NF-α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4,t=5.138,t=8.362,t=7.173;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有助于减少胃癌患者的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提升术后免疫功能并优化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邹文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为了科学分析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景,利用态势分析(SWOT)法分析了医学工程科发展面临的内部因素(包括优势和劣势)和外部因素(包括机遇和威胁)。分析表明,医学工程科的发展态势良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但仍面临人才和技术方面的诸多问题。结合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即瞄准学科定位、打造学科团队和把握临床需求提升技术水平等,以期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张和华;吴旋;向华;徐力;苌飞霸;尹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