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爱明;曹胡玲;李婷婷;陈建刚;朱华;周学军;王健
目的:观察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7例(102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55耳)和对照组(42例,47耳)。观察组采用鼓膜置管虹吸引流法联合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仅单独采用鼓膜置管虹吸引流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资料,离院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听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有效率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05, x2=7.460;P<0.05);两组在中耳积液时间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662,P>0.05);两组复发耳数及感染耳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97,x2=4.752;P<0.05)。结论:采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虹吸引流法联合腺样体切除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具有见效快、损伤小等优点,有较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杏丽;高志光;赵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为了科学分析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景,利用态势分析(SWOT)法分析了医学工程科发展面临的内部因素(包括优势和劣势)和外部因素(包括机遇和威胁)。分析表明,医学工程科的发展态势良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但仍面临人才和技术方面的诸多问题。结合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即瞄准学科定位、打造学科团队和把握临床需求提升技术水平等,以期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张和华;吴旋;向华;徐力;苌飞霸;尹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制一种成本低、可靠性高及易维护的多用途医疗纯水供给系统。方法:将多个医疗纯水用水点的初级过滤装置集中成为初级集成水过滤系统,生产出的软化水送至各用水点和纯水制备前级。根据各纯水用水点功能需求,分别进行单级或双级反渗透过滤。原水供给和软化水的输出采用双泵变频方法,确保原水和软化水供给的不间断性和稳定性。结果:经过临床应用验证,该系统性能稳定、运行成本低,易于维护和便于管理。结论:多用途医疗纯水供给系统的设计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作者:吴正煜;王萍;张立新;常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后处理系统测量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介入封堵治疗患儿70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50例,室间隔缺损20例。使用飞利浦FD20血管造影机,ACIST CVI高压注射器,碘克沙醇320造影剂,总量设定为1~1.5 ml/kg,<10岁的患儿选用5 F猪尾造影管,>10岁的患儿选用6 F猪尾造影管进行术中测量,软件为血管造影机自带测量软件,选择导管校准测量,术后对比分析。结果:67例根据病变形态和测量结果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术中封堵器脱落,改外科治疗,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结论:血管造影的后处理测量功能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测量准确等优点,为介入器材型号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刘晓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改造旧式移动式荧光屏透视机,使其成为以影像增强器为基础的透视机,改善影像质量和降低辐射剂量。方法:使用SIEMENS X1611型(Φ210 mm)影像增强器、WAT-120N+CCD和显示器替换荧光屏器件,并分别对改装前后的设备使用剂量仪器、防护仪、亮度仪、低分辨以及高分辨卡等模体进行性能和防护检测;检测标准按照国家标准WS76-2011和GBZ130-2013要求进行。结果:改装后的设备较改装前性能和防护质量有极大的改善,其低对比分辨力达到4%,3 mm,高对比分辨力由0.8l p/mm提高到1.2l p/mm,亮度提高255倍;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降低54.2%,工作人员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低82%。结论:使用增强器代替荧光屏更适用于小型农村医院,可解决医院由于缺乏专项资金而无法购置新式X射线摄影机的问题。
作者:王建超;尉可道;宋志奇;田振兴;岳保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增强CT检查时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基本因素,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CT检查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64例进行CT检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2例。观察组患者检查全程给予增强CT检查的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例采用常规检查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注射对比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发生率为3.4%;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7例,发生率为1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843,P<0.05)。结论:对增强CT检查患者实施有效的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增强检查CT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注射对比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作者:王荃;李红敏;王莉;王丽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影响全身骨显像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制定个性化扫描速度,以期保证图像质量,同时降低患者占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对1048例患者全身骨显像进行研究,分析达到满足临床需求的图像计数所需的扫描速度与摆位时头颈肩部及胸部的大计数率和小计数率、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及体重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获得便于临床应用中确定扫描速度的方法。结果:头颈肩部置于探头下时计数率的小值(R头颈肩min)与该扫描速度的相关性大,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Speedstd=7R头颈肩min+3)。结论:利用公式简捷估算每位患者所需的扫描速度,实现个体化扫描速度的设定,进而获得保证每位患者图像质量的总计数。
作者:曹仲年;耿建华;郑容;邹作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Vbeam脉冲染料激光仪是一款氙闪光灯激发型的脉冲染料激光器,用于治疗良性皮肤血管病变、妇科良性血管病变以及眶周皱纹,被广泛用于整形美容治疗中[1-2]。激光仪以一定波长发射激光脉冲能量,此波长脉冲通过选择性光热分解,可以穿过表皮和真皮,被血管中的血色素吸收,而不被周围组织所吸收。所吸收的激光能量转换为热量,使目标血管凝固,并且不会再生[3]。本故障通过分析脉冲染料激光仪的工作原理,说明此仪器预防维护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分析仪器高压脉冲调制电路的工作过程,介绍仪器常发的典型故障和分析处理方法。
作者:胡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和传统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2例肾囊肿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采用单孔后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后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疼痛模拟评分以及疤痕长度等。结果:122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手术,无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在平均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疼痛模拟评分及瘢痕长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7,t=12.365,t=4.236,t=7.371;P<0.05),而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5,P<0.05)。术后随访3~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单孔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及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操作要求高,需选择合适的病例及熟练掌握常规腹腔镜手术操作。
作者:张晓峰;常德辉;周逢海;王养民;张斌;苗鹏程;张伟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制一种多功能心肺复苏器检测装置,以满足对心肺复苏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心肺复苏器性能参数的梳理,整合压力、位移、时间及呼吸等功能检测模块,实现心肺复苏器主要技术参数的定量检测。结果:多功能心肺复苏器检测装置设计布局合理,可实现对多参数同时采集和定量检测。结论:该检测装置的研制将实现心肺复苏器性能的全面、快速检测,对提升心肺复苏器在注册生产、流通及应用等环节的检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彦忠;黄呈凤;张庆勇;张秋实;李捞摸;王继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军队医学计量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关系,保障部队卫生装备的质量安全。方法:解读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调研军队医学计量工作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属于军事医学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完善的制度规定,又包括有效的监督管理。结论:只有准确理解医学计量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关系,共同发挥技术手段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保证部队卫生装备的质量安全。
作者:吴建刚;赵鹏;刘向阳;李长兴;贾建革;武文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检验γ能谱分析中无源效率刻度技术的准确性。方法:在同一台HPGeγ能谱仪中,分别利用无源效率刻度技术和有源效率刻度技术对同一规格的水样品进行刻度实验,比较效率值的相对偏差。结果:利用无源效率刻度模拟和有源效率刻度实验,分别生成两条效率刻度曲线,通过比较无源效率与有源效率的大相对偏差<10%,多数<3%。结论:对于水样品,无源效率刻度模拟的探测效率与实测的有源探测效率吻合较好,无源效率刻度技术可较好地应用于各类规格的水样品分析中。
作者:张京;张庆;拓飞;周强;徐翠华;苏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临床工程师在工作岗位中的任务和职能的转变。方法:通过资深血透临床工程师与临床医护人员紧密协作,结合临床实践,探索在新环境下血透工程师的工作职能。结果:长期的实践验证,说明血透临床工程师的工作职责已不再是简单的故障维修,而是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预防性维护和定期质量控制的工作中。结论:随着医院以质量为根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的确立,血透临床工程师的只能终转变为质量控制和改善维修,使之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作者:贺昕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肺癌脑转移瘤行伽玛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2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肺癌病理类型、转移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是否颅外转移,对治疗前卡氏性能量表(KPS)和概率风险评估(PRA)进行评分,同时记录原发灶与脑转移瘤诊断时间间隔等资料。采用log-rank方法进行远期生存的单因素分析,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远期生存分析。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12个月累计生存率为66.67%,24个月累计生存率为26.52%,36个月累计生存率为9.85%,48月累计生存率为1.52%。Log-rank统计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转移瘤部位、转移瘤数目、是否颅外转移以及治疗前KPS和RPA评分等对伽玛刀术后远期生存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模型显示,颅外转移和治疗前RPA评分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注重颅外肿瘤的控制,配合有效的伽玛刀治疗是改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所在。
作者:俞建臣;汤可;赵亚群;赵莉;高冬晓;高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医学装备管理体系,保证医学装备质量安全及临床诊疗工作顺利开展。方法:系统阐述了国际联合委员会(JCI)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四大过程的融合方式,提出二者融合后应用在医学装备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方式。结果:将JCI标准和ISO质量管理体系相互结合,实现对医学装备管理实践的科学指导。结论:二者融合并应用到医学装备管理中可提高医学装备管理层次和综合效益。
作者:向华;张和华;吴旋;任庆惠;梁秋;尹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CompoDock全自动无菌接管机是一种高频接驳设备,适于无菌连接两根标准的无菌医用PVC管路,如血袋、去除白细胞滤器或血细胞分离套件,在管路对接之后仍然保持系统的封闭,实现无菌连接的途径,可完全阻止环境中的细菌进入封闭系统[1]。由于其用于制备特殊的血细胞成分,要绝对抱枕接驳时管路不受外界微生物的污染,因此有着严格的质量要求,现结合工作实践,将CompoDock全自动无菌接管机原理与故障维修案例进行整理小结,供同行参考。
作者:黄斌斌;陈浩;林小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二维矩阵应用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质量控制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不同医院用于IMRT治疗的6台加速器,使用市面上常见的3种品牌二维矩阵对其重要的质量控制项目进行检测分析。结果:6台加速器的不同质量控制项目检测符合相应标准,不同矩阵间未出现明显差异。结论:使用二维矩阵进行IMRT质量控制检测简单可靠,可以作为IMRT加速器质量控制检测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红红;丁艳秋;程金生;翟贺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实现持续监测膀胱冲洗自动化,减少膀胱冲洗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自动判断出血量后调节冲洗速度。出血量数据的采集通过彩色光和(或)频率传感器完成,通过标定传感器而得到精确的冲洗速度。结果:该系统能够有效监测膀胱冲洗液的颜色变化,及时调整冲洗速度,减少膀胱痉挛、堵管的发生率,并可节约冲洗液的用量,缩短护理时间。结论:持续膀胱冲洗自动化系统实用性强,可减少膀胱冲洗并发症的发生及节约冲洗液的用量、早期发现出血的症状,又能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丁爱明;曹胡玲;李婷婷;陈建刚;朱华;周学军;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