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多功能心肺复苏器检测装置的设计

赵彦忠;黄呈凤;张庆勇;张秋实;李捞摸;王继升

关键词:心肺复苏器, 检测装置, 多功能, 设计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多功能心肺复苏器检测装置,以满足对心肺复苏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心肺复苏器性能参数的梳理,整合压力、位移、时间及呼吸等功能检测模块,实现心肺复苏器主要技术参数的定量检测。结果:多功能心肺复苏器检测装置设计布局合理,可实现对多参数同时采集和定量检测。结论:该检测装置的研制将实现心肺复苏器性能的全面、快速检测,对提升心肺复苏器在注册生产、流通及应用等环节的检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图像分析在脑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资料,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再现(VR)成像、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结果:影像资料显示,在43例患者中动脉瘤6例,动静脉畸形1例,动脉狭窄8例,先天发育异常1例,未见血管异常27例。43例脑血管图像质量分析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并且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同时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具有安全、快速、基本无创及图像清晰的特点,可作为脑动脉病变有效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袁德清;侯新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全身骨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对影响全身骨显像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制定个性化扫描速度,以期保证图像质量,同时降低患者占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对1048例患者全身骨显像进行研究,分析达到满足临床需求的图像计数所需的扫描速度与摆位时头颈肩部及胸部的大计数率和小计数率、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及体重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获得便于临床应用中确定扫描速度的方法。结果:头颈肩部置于探头下时计数率的小值(R头颈肩min)与该扫描速度的相关性大,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Speedstd=7R头颈肩min+3)。结论:利用公式简捷估算每位患者所需的扫描速度,实现个体化扫描速度的设定,进而获得保证每位患者图像质量的总计数。

    作者:曹仲年;耿建华;郑容;邹作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双源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5例行DSCTA检查的临床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DSCT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及冠状动脉分支显示与CAG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①冠状动脉CAG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149支,中度狭窄81支,重度狭窄55支, DSCTA分别准确评估140支、79支和54支,准确率为95.79%,一致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79,P<0.05);②冠状动脉CAG检查冠状动脉分支显示<3支、3~5支及>5支的分别为8例、68例及19例,DSCTA分别准确检出8例、65例及15例,准确率为92.63%,一致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08,P<0.05)。结论:DSCTA在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及显示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方面效果良好,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柏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γ能谱分析中无源效率刻度技术在饮用水放射性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检验γ能谱分析中无源效率刻度技术的准确性。方法:在同一台HPGeγ能谱仪中,分别利用无源效率刻度技术和有源效率刻度技术对同一规格的水样品进行刻度实验,比较效率值的相对偏差。结果:利用无源效率刻度模拟和有源效率刻度实验,分别生成两条效率刻度曲线,通过比较无源效率与有源效率的大相对偏差<10%,多数<3%。结论:对于水样品,无源效率刻度模拟的探测效率与实测的有源探测效率吻合较好,无源效率刻度技术可较好地应用于各类规格的水样品分析中。

    作者:张京;张庆;拓飞;周强;徐翠华;苏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管造影测量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后处理系统测量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介入封堵治疗患儿70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50例,室间隔缺损20例。使用飞利浦FD20血管造影机,ACIST CVI高压注射器,碘克沙醇320造影剂,总量设定为1~1.5 ml/kg,<10岁的患儿选用5 F猪尾造影管,>10岁的患儿选用6 F猪尾造影管进行术中测量,软件为血管造影机自带测量软件,选择导管校准测量,术后对比分析。结果:67例根据病变形态和测量结果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术中封堵器脱落,改外科治疗,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结论:血管造影的后处理测量功能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测量准确等优点,为介入器材型号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刘晓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婴儿培养箱终末消毒装置的设计及其效果评价

    目的:设计婴儿培养箱终末消毒装置,为解决现有婴儿培养箱消毒效果不彻底,以及婴儿培养箱塑料外壳老化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方法:利用汽化过氧化氢能杀灭芽孢的原理,设计一款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及触摸屏等技术的婴儿培养箱终末消毒装置,由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容纳婴儿培养箱的不锈钢舱柜及气体连通管路等组成。将婴儿培养箱清洁干燥后推入不锈钢舱柜,设置好参数后一键启动,消毒结束后推出培养箱即可,消毒效果通过化学指示剂变色情况和生物指示剂的杀灭情况进行判断。结果:该终末消毒装置气体分布均匀、无消毒死角,低温消毒效果好且易于验证。婴儿培养箱具有材料兼容性好、安全可靠及操作方便等特点,化学指示剂由绿色变为黄色,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培养7 d,无细菌生长。结论:婴儿培养箱终末消毒装置消毒效果好,易于验证,其材料兼容性好,安全可靠,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临床新生儿科及危重科室婴儿培养箱终末消毒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金春锋;宋成利;夏信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军队医学计量和质量控制的关系及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军队医学计量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关系,保障部队卫生装备的质量安全。方法:解读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调研军队医学计量工作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属于军事医学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完善的制度规定,又包括有效的监督管理。结论:只有准确理解医学计量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关系,共同发挥技术手段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保证部队卫生装备的质量安全。

    作者:吴建刚;赵鹏;刘向阳;李长兴;贾建革;武文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医学实验室中离心机的应用与技术保障

    目的:规范医学实验室离心技术的应用与仪器维护。方法:正确选择与应用离心技术,掌握相对离心力(RCF)、S值及K值等常用离心参数的运用与计算方法,合理配置离心转头与离心容器,根据材质的理化耐受性选用和处理离心容器,制定基于风险控制的操作规范、监测、维护、保养以及生物安全等系列措施,建立实验室离心机技术保障。结果:通过规范医学实验室离心技术的应用,使实验室离心机的故障率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结论:保障离心机正常使用,必须坚持从实验应用到工程维护的全技术流程管理。

    作者:周末;姚璐;高建;崔泽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手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含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手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差异。方法:选择11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将其分为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指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水平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2,t=4.521,t=5.395,t=4.937;P<0.05);②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1,t=5.022,t=4.672;P<0.05);③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IL-6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NF-α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4,t=5.138,t=8.362,t=7.173;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有助于减少胃癌患者的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提升术后免疫功能并优化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邹文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支原体肺炎胸部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减少误诊。方法:对31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依据评价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结果显示,31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发生于单侧为22例(占70.97%);双肺同时受累为9例(占29.03%)。22例单侧病例中发生于左肺为12例(占38.71%),其中位于上叶为2例(占6.45%),位于下叶为10例(占32.26%)。发生于右肺为10例(占32.26%),其中位于上叶为4例(占12.90%),位于下叶为4例(占12.90%),同时累及中叶及下叶为2例(占6.45%)。 CT影像表现提示改变多样,可见磨玻璃影、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支原体肺炎患者影像学改变多样,胸部多层螺旋CT对其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应结合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分析。

    作者:吴道勇;李国晖;吕红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东芝系列CT机TCT-300故障二例浅析

    CT机在医院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技术含量高,价格昂贵,维修成本也较高。在CT机出现故障后应根据原理结构,围绕故障现象,认真分析排查,尽量自行解决,以降低医院维修成本[1]。现介绍两例东芝TCT-300机的故障现象和具体解决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路宝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磁共振含钆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含钆造影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率,为临床抢救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方法:对17930例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患者静脉注射钆造影剂0.2~0.6 mm/kg后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793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27例,轻度不良反应25例,重度不良发应2例。结论:MR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但须做好必要的检查前准备,完善积极的应对措施是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祝红线;李相生;王萍;方红;樊红霞;田雨;梁鹏;侯中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GE Vivid E9心脏超声诊断系统主显示器花屏维修实例

    Vivid E9心脏超声诊断系统,是新一代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产品采用AVA系统平台,超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实现快速成像及图像传输,同时兼顾优异的图像质量[1]。现将工作中遇到该机主显示器花屏现象与针对此故障维修实例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作者:侍伟伟;谢凤鸣;仲辉;成定胜;马宪礼;黄善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胎儿横纹肌瘤的超声诊断方法、技巧及结局,提高对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诊断认识。方法:选择3例胎儿心脏肿瘤病例进行超声追踪随访,以四腔心为主要切面,同时取五腔心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左心长轴切面、心室短轴切面以及流出道长轴切面等,反复探查肿块形态、位置、数量、界限、活动度及同周边的关系,并结合彩色多普勒对心脏结构等进行评价。结果:3例资料中2例引产经病理证实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另1例要求继续妊娠者,随诊观察,每隔3~4周复查1次超声心动图追踪超声变化,随访至产后4个月,肿瘤有缩小情况。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可靠方法,并可随时追踪其变化,在诊断胎儿横纹肌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丹;任继媛;李静;王丽丽;李春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投稿指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一种多用途医疗纯水供给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研制一种成本低、可靠性高及易维护的多用途医疗纯水供给系统。方法:将多个医疗纯水用水点的初级过滤装置集中成为初级集成水过滤系统,生产出的软化水送至各用水点和纯水制备前级。根据各纯水用水点功能需求,分别进行单级或双级反渗透过滤。原水供给和软化水的输出采用双泵变频方法,确保原水和软化水供给的不间断性和稳定性。结果:经过临床应用验证,该系统性能稳定、运行成本低,易于维护和便于管理。结论:多用途医疗纯水供给系统的设计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作者:吴正煜;王萍;张立新;常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二维矩阵用于加速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检测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二维矩阵应用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质量控制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不同医院用于IMRT治疗的6台加速器,使用市面上常见的3种品牌二维矩阵对其重要的质量控制项目进行检测分析。结果:6台加速器的不同质量控制项目检测符合相应标准,不同矩阵间未出现明显差异。结论:使用二维矩阵进行IMRT质量控制检测简单可靠,可以作为IMRT加速器质量控制检测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红红;丁艳秋;程金生;翟贺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DR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眼底激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率为67.9%,视力下降率为13.2%,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 x2=3.87;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底出血、渗出、视网膜水肿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t=3.92,t=4.06;P<0.05)。结论:针对DR患者采用眼底激光与雷珠单抗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视网膜相关症状,对其视力恢复具有良好推动作用。

    作者:张书林;尧雪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青壮年动脉硬化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动脉硬化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意义。方法:选择89名颈部血管超声异常患者行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动脉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50岁,共检出冠状动脉病变84例(占94.38%),其中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19例,患病率为21.34%。结论:颈动脉超声异常的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对筛查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晶;刘芳勋;张华;王仁贵;牛志红;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放射医学与防护信息平台的建立

    目的:通过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信息化平台的设计模式,体现出放射医学信息平台为公众服务的重要性,提高建设速度与实际应用水平,实施与平台建设配套的学科馆员培养制度。方法:分析当前信息平台内容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的设计应用方案及相应对策。结果:培养学科馆员和实际应用性强的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其各自职能,对核辐射应急的顺利进行起到保障作用。结论:设计构建科学完整的放射医学与防护信息平台,有效地发挥学科馆员制度优势,是提高核事故应急反应机制的重要保证。

    作者:毛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