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添
目的:回顾性分析61例胰腺癌患者行常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随后缩野行放射治疗加量或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1例胰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维适形放疗加量治疗组21例(三维-CRT组)和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加量治疗(SBRT加量组)40例。对61例胰腺癌患者先行常规三维适形放疗(胰腺病灶+腹膜后淋巴结引流区域,TD40 Gy/20 Fx)后重新扫描;其中三维-CRT组针对胰腺病灶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放射治疗加量至TD46~50 Gy;SBRT加量组使用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治疗追加14~16 Gy,共7~8次。结果:两组总中位生存时间为11.3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44.95%。单因素分析显示,卡氏评分(KPS)≥90分、接受过化疗及女性患者疗效更佳,其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92,x2=4.056, x2=3.953;P<0.05)。三维-CRT组与SBRT加量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5个月和13.0个月,两组治疗相关急性和后期副反应无差异。结论:适形放射治疗加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而言耐受性好,有提高患者生存期的趋势。放射治疗前KPS评分高、放射治疗联合化疗以及女性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胡斌;侯艳丽;马秀梅;曹鸿斌;叶明;白永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II(APACHE II)系统是目前临床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广泛且极具权威的危重患者病情评价系统。APACHE II能够正确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评估患者预后,分值越高病情越重,且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已成为世界上应用为广泛的危重病预后评价系统。追溯APACHE II系统的历史发展以及在重症监护领域的应用现状,对其应用的局限性进行回顾和探讨,提示在临床重症监护中充分利用APACHE II系统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使之更好的为临床服务,使危重病评分系统在重症监护工作中得到更广泛更合理的应用,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和重症监护水平。
作者:侯云静;唐晟;王彬;李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设计一种便携式内窥镜的冷光源系统,以外接的方式为内窥镜提供高质量的照明。方法:采用特制的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冷光源,以光纤为传导介质,设计LED到内窥镜前端的光学系统;以TPS61165为大电流驱动芯片,芯片STM32产生PWM信号,设计LED的控制电路;通过外接镶嵌的方式设计LED照明的散热系统。结果:经过临床测试,冷光源系统照度稳定,显色指数高,色温低,散热效果好。结论:便携式内窥镜冷光源的照明系统非常适合便携式内窥镜的运用。
作者:周文光;孔悦;王春飞;许新建;毛坤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具有正常生育能力、围绝经期和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BMD)测量值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分析身体成分对BMD的影响。方法:采用韩国OsteoSys公司生产的EXA-3000型前臂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器,检测在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非惯用手前臂远端BMD,对300例围绝经期妇女、300例绝经早期妇女和300例正常生育妇女进行BMD测量,记录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围绝经期和绝经早期妇女的体质量、BMI和BMD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低体重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OP)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骨量流失从围绝经期开始,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工作应及早实施。
作者:黄喜顺;吴义森;兰宇频;邱耀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针对特种设备的采购流程和使用安全管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具体分析特种设备购置时应具备的产品资质、使用人员应具备的操作资质以及安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从制度、流程等方面全面强化特种设备采购和使用的安全管理。结果:总结购置时的资质审核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可有效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减小使用安全隐患。结论:医院设备管理人员了解特种设备采购及日常安全管理流程,从制度、措施上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作者:徐恒;徐艳芳;田金;许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为加强对生物显微镜的质量控制与监督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方法:以国家标准GB/T 2985-2008生物显微镜为基础,阐述物镜、目镜和聚光镜等光学部件的主要质量控制参数及意义,探讨其参数参与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的质量控制工作提出对策。结果:生物显微镜的物镜和聚光镜的数值孔径以及物镜和目镜的齐焦距离偏差等光学参数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成像质量。结论:三大光学部件的主要质量控制参数对控制生物显微镜的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考虑将其纳入质量控制的范畴。
作者:邵玉波;孟祥峰;刘艳珍;张超;苑富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干胶质瘤(BSG)病理分级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的关系。方法:对98例BS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理级别将其分为两组,其中66例为低级别组BSG,32例为高级别组BSG,并分析不同病理分级BSG的MRI影像表现。结果:对两组患者胶质瘤生长方式进行比较无差异,但高级别组基底动脉包绕、坏死及跨中线生长的比例显著高于低级别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48,x2=22.970,x2=9.393;P<0.01)。而低级别组患者囊性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高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25,P<0.01)。高级别组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比例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1,P<0.05)。高级别组强化形态主要以花环样、壁结节为主,强化程度明显强于低级别组,强化均匀性方面主要表现为不均匀性特征。两组MRI测量小厚度比较无差异,但高级别组MRI测量大厚度、大厚度与小厚度的比值及差值明显大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89,P<0.001)。结论:BSG的MRI影像及MRI增强特征可预测和判断BSG的病理分级及恶性程度。
作者:郝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缺血型烟雾病与出血型烟雾病磁共振(MR)影像特点的差别,提高预测烟雾病出血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MR影像学资料。结果:64例烟雾病患者中,大年龄49岁,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38.2岁;其中缺血型烟雾病患者21例(占32.8%),以额叶及顶叶分布为主;出血型烟雾病患者43例(占67.2%),以背侧丘脑(共28例,占65.1%)、基底节区(共9例,占20.9%)、单纯脑室内(共4例,占9.3%)以及单纯蛛网膜下腔(共2例,占4.6%)分布为主。出现脑底烟雾状异常血管网、脉络膜前动脉及胼胝体背侧动脉增粗、大脑后动脉与皮质软脑膜血管增粗、眼动脉增粗、颈外动脉分支血管增粗在缺血型烟雾病及出血型烟雾病分别为15例共28侧支(占71.4%)和38例共62侧支(占88.4%)、12例共24侧支(占57.1%)和35例共45侧支(占81.4%)、8例共16侧支(占38.1%)和30例共58侧支(占69.8%)、5例共10侧支(占23.8%)和13例共24侧支(占30.2%)、7例共11侧支(33.3%)和27例共54侧支(62.8%)。结论:迂曲扩张的脉络膜动脉及颅底异常增生的血管网是烟雾病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
作者:谢安明;丁耀军;李功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观测尿毒症患者人工动静脉造瘘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人工动静脉造瘘血管进行超声检查、分析。结果:高频超声检测出47例尿毒症患者瘘管内径4.5~7.4 mm,瘘管血流充盈好,呈“五彩镶嵌”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3例瘘口狭窄;2例瘘口血栓形成;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2例血管瘤样扩张。结论:高频超声能观察血管内径及管腔内回声,实时动态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铁柱;张志锋;王宁;段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在舟状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选择19例数字X射线摄影(DR)舟状骨骨折不明显或怀疑舟状骨骨折的患者行DTS检查。对其中7例患者行CT三维重建,观察对比各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19例患者经DTS检查,其中17例可明显显示舟状骨骨折征象,排除2例疑似病例。7例CT三维重建均显示骨折。结论: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图像质量明显高于DR摄影,可以较好的显示隐匿性骨折;且具有辐射剂量低、价格低廉、图像成像清晰以及诊断准确率较高等优势,其显示的骨骼解剖结构空间位置比CT更直观,能够得到更多骨骼细节信息,是CT、MRI检查的重要延伸和补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陈巍;袁吴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ICU治疗的92例心脏骤停并成功复苏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院内ICU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院内ICU优化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神经功能情况、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停留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占4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7%;病死率为4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9%,两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P<0.05);两组在并发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ICU优化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功能,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慧智;钱秦娟;董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为及早地在高危人群中发现和预防糖尿病。方法:选择兰州某大型三甲医院的323例2型糖尿病及IFG、IGT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采用Apriori算法和SPSS Clementine 12软件设计,建立2型糖尿病的预测模型。结果:共形成10条强关联规则,其中蕴含着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一些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结论:通过这些关联规则以实现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简便而准确的初判断。
作者:韦哲;于启炟;辛迈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针对血站的关键物料质量控制要求,加强关键物料的质量确认,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引入戴明循环法(PDCA)进行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确保输血工作的安全。方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订血站关键物料管理规定和操作指南,在日常工作中利用PDCA循环法进行全程质量跟踪管理。设计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案和实施措施,对于措施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血站的关键物料进行质量控制,血站购进关键物料的入库验收合格率和质量部门质量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关键物料的质量控制责任重大,质量控制应落到实处,经过全过程精细跟踪管理,并且持续改进管理方法,保证了血液质量、献血安全和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李珊珊;刘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和传统器械清洗程序的应用价值差异,探讨改良后的器械清洗程序在眼科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眼科手术室使用的手术器械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清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接受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器械清洗程序),比较清洗和功能质量抽检结果、隐血试验阳性率、器械更换率及眼部感染发生率等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接受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后其清洗质量和功能质量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采用传统清洗程序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33,x2=6.920;P<0.05);②观察组器械清洗后的隐血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86,P<0.05);③观察组器械清洗后的报损率和发生眼部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44,x2=3.942;P<0.05)。结论: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可以有效提高眼科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减少器械带血及带菌,降低器械报损及更换率。
作者:邓素云;李晓燕;巫丹;龙瑶;谢梯;王海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如何在生产和运输环节,医院内部物流及使用环节中规范植入性医用耗材的管理。方法:针对植入性医用耗材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特点,依照国家的相关法规,依托信息化条件,规范植入性医用耗材原材料、产品加工、销售、仓储运输以及患者使用环节的追踪溯源,并对植入性医用耗材溯源规范化管理进行探讨。结果:建立植入性医用耗材各个环节的溯源管理流程,形成植入性医用耗材规范化管理模式,通过不完整信息快速检索实现双向溯源,从而有效控制植入性医用耗材的不良事件发生,降低医疗风险。结论:通过探讨为植入性医用耗材溯源制定相关的规范化管理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仇保跃;蒋勇;闫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针对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系统故障率较传统加速器高的问题,分析影响TomoTherapy开机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日常故障记录,总结影响TomoTherapy开机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TomoTherapy开机率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温度冷却系统、空气压缩系统、易损性部件和数据安全系统。结论:对影响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开机率的4个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养和维护对策,以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作者:张晋建;黎静;文婷;叶柳清;余咏兰;尹智宇;靳怀志;王雅冰;金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解决高效液相色谱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多种技术问题。方法:总结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使用过程常发生的柱压力不稳、基线噪音增大、色谱柱柱效下降以及化合物保留时间漂移等问题,提出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结果:通过分析判断,解决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技术问题,有效提高了仪器完好率和使用率,保证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结论: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可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发挥仪器设备的大效益。
作者:宋学英;杨华;赵逸松;唐静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制中药热雾治疗仪,将热雾治疗垫内的药液雾化后激活成具有活性的分子微粒,经皮肤进入人体深层,以促进药灶区域的血液循环、代谢物质的交换和损伤组织的修复。方法:通过采样温度信息,单片机输出PWM波控制热雾治疗仪内的发热元件,加热药物并进行治疗。结果:中药热雾治疗仪的研制,在疗养院康复医学科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依据个人热耐受程度任意调整设定温度,获得舒适的治疗效果。结论:中药热雾治疗仪温度提升快且连续可调,热雾治疗垫内的药液雾化更充分,且故障率低。
作者:李朝波;何树成;王娜娜;王世浩;谢博多;王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病理样本数据库,以规范病理样本管理流程,并为病理样本存储和研究提供工作平台。方法:病理样本库管理系统采用了J2EE、JSP及组件对象模型等技术,建立了病理样本库工作平台,实现了病理资源网络化、文档化及智能化。结果:该系统建立了病理样本管理系统架构和工作流程,为病理样本的收集、存储及分析提供了平台。结论:系统设计可提高样本检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从而提高样本分析的准确性,为相关科室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作者:朱芮;王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Vitros350干式化学分析仪是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分析系统。仪器采用多层膜干化学技术,通过测定干片颜色变化来确定化和物浓度,具有连续随机上样和急诊插入功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满足临床准确、快速和灵活的诊断需求[1]。
作者:强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