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7细胞减少机制的探讨

方木通;纪奕玲;杨桂林;陈心春;刘威龙;周伯平;张明霞

关键词:甲型H1N流感病毒, 肺炎, β生长转化因子,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摘要: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7细胞下降的可能机制. 方法 40名健康人、53名单纯甲型H1N1流感患者、16名并发肺炎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选本研究,以ELISA方法测定三组人群血浆TGF-β、IL-6、IL-1-β、IL-22、IL-23、IFN-γ水平,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三组人群PBMC中RORγt、STAT3、SOCS3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软件采用Graphpad Prism 4.0. 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浆TGF-β水平较健康人显著下降,并发肺炎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浆TGF-β水平进一步显著下降(F=32.42,P<0.0001).单纯甲型H1N1流感及并发肺炎甲型H1N1流感患者PBMC中STAT3表达显著低于健康人(F=4.599,P=0.0176). 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通过降低血中TGF-β水平抑制核转录因子STAT3的表达,从而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艾滋病患者抗艾滋病毒治疗免疫学和病毒学失败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河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失败和免疫学失败情况,为开展二线药物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河北省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病人进行免疫学和病毒学随访检测,分析其病毒学失败率,免疫学失败率和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63例病人中免疫学失败率为46.03%,病毒学失败率为58.73%,免疫学和病毒学均失败率33.33%. 结论 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艾滋病病人的随访和耐药检测,通过及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作者:路新利;白广义;赵翠英;李岩;王莹莹;陈志强;李保军;李巧敏;赵宏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济宁市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通过对济宁市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出生缺陷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0例病例和100例对照进行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被动吸烟、接触宠物、孕期感冒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呈现正关联,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3.866(1.048~14.258)、8.571(1.317~31.752)、4.720(1.168~19.073);与同事关系和谐、文化程度高、每周运动大于等于三次则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呈现负关联,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0.184 (0.137~0.450)、0.407 (0.267~0.621)、0.572(0.327~0.895). 结论 被动吸烟、接触宠物、孕期感冒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而与同事关系和谐、文化程度高、每周运动大于等于三次是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

    作者:郭立燕;张妍;李叶红;张祥峰;张雪文;侯钱英;李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海口市2009~2010年自备井水质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海口市自备井水质卫生状况,分析水质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办法,以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方法 对海口市四个辖区内的自备井进行随机抽样.依照《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方法检验其水质情况,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 2009~2010年共检测414份自备井水,总合格率为66.43%(2009~2010年合格率分别为66.18%、66.67%).感官性状指标合格率为89.86%,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为82.37%,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99.03%,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84.06%.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铁和锰,不合格的地区主要为琼山区和秀英区. 结论 海口市自备井水质主要问题是一般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应该加强对全市自备井水源的防护和管理.

    作者:朱红;叶小灵;朱振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趋化因子CXCL16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趋化因子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及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4例.另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2.61±10.37)岁.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CXCL1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等生化指标.同时,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估冠脉病变程度.观察各组之间CXCL16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IRI关系. 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CXCL16、hs-CRP水平、IRI和Gensini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中,ACS组hs-CRP、IRI和Gensini积分高于SAP组(P<0.05);SAP患者Gensini积分与CXCL16,,IRI与hs-CRP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6,0.591,P均<0.05). 结论 血浆CXCL16水平和IRI均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它们对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一定的辅助预测作用.

    作者:曾敏;吴智勇;李伟;翟鑫;蒙绪卿;符秀虹;何扬利;陈积雄;王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TLR3配体polyI:C经TRIF/NF-κB途径抑制Bewo细胞中HBV复制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3(TLR3)配体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抑制人滋养层细胞Bewo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作用机制. 方法 首先将2μg1.3倍HBV全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 (+)-HBV1.3转染Bewo细胞,12h后,以TLR3配体polyI:C处理3d.然后以polyI:C处理Bewo细胞,观察IFN-β、TNF-α表达的动力学.后,观察核因子-κB (NF-κ B)拮抗剂PDTC对polyI:C诱导Bewo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HBsAg、HBeAg和HBV DNA水平,并以ELISA和RT-PCR分别检测IFN-β、TNF-α水平及TIR结构域的转接蛋白(TRIF)、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olyI:C可显著抑制Bewo细胞中HBV复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olyI:C可显著诱导Bewo细胞产生IFN-β和TNF-α(P<0.0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DTC可抑制polyI:C诱导细胞产生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对IFN-β无显著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polyI:C可诱导HBV重组质粒转染的Bewo细胞表达TRIF mRNA(P<0.01).结论 TLR3配体polyI:C可能通过TRIF依赖性途径诱导Bewo细胞产生IFN-β和TNF-α,且TNF-α产生还涉及NF-κB途径,并终抑制Bewo细胞中HBV复制.

    作者:资捷;王前;郑磊;熊石龙;王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广西2008~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防控效果

    目的 分析广西2008~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评价乙脑防控措施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8~ 2012年乙脑疫情数据、采取的防控措施和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08 ~ 2012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430例,死亡18例,报告发病率为0.11~0.28/10万,死亡率为0.00~0.01/10万,病死率为0.00% ~ 5.88%.每年仍以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儿童发病为主,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90.23%.近5年来广西乙脑主要防控措施:一是2008年乙脑疫苗实施扩大免疫后,广大适龄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二是每年对预测甄别出的重点地区开展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或查漏补种为主的防治措施;三是加强乙脑相关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尤其以加强乙脑实验室监测工作为重点.与前5年(2003~2007年)相比发病总数下降了67.77%. 结论 在加强乙脑常规免疫接种和监测基础上,每年继续对重点地区预测甄别并落实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或查漏补种对控制乙脑流行的效果显著.

    作者:陈世毅;钟革;刘魏;邓丽丽;杨仁聪;杜进发;黄影;邓秋云;甘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研究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2009~2011年,在湖南、湖北2省3个典型的湖沼型地区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5个乡镇21个血吸虫病流行村,调查区域内的地理环境、人畜感染状况、家畜饲养方式、垸内外钉螺分布及洲滩野粪污染、水体感染和人群疫水暴露状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各相关因素的关系. 结果 累计调查村民9 297户50 857人次、家牛564户4077头次、垸内外钉螺面积11 599.12hm2、垸外有螺洲滩野粪污染和水体感染状况14处130.73hm2,结果显示,人群感染率与家畜、野粪、垸外钉螺及水体阳性率、疫水暴露率均有明显相关关系(P均<0.01),复回归方程Y人群感染率=0.424+0.242X家畜感染率+0.049X疫水姻露率.人群疫水暴露率、暴露程度及感染率受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35~60岁疫水接触频率较高的农民、渔牧民和樵民血吸虫病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职业人群(P均<0.05).结论 家畜传染源和疫水接触频率较高的职业人群对湖沼型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流行具有重要影响,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高危易感人群的监控,对湖沼型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宗传;贺宏斌;丁良;易平;任光辉;余建宏;柳会祥;徐兴建;贺正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武汉0~6岁儿童扩大免疫接种率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年0~6岁儿童扩大免疫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接种率的因素,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免疫接种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湖北省2011年各市GDP总值所占份额,在武汉地区随机抽取了三个区县,即江岸区、蔡甸区和江夏区,按人口容量比例在这三个区中共抽取5个街道和乡镇,合计612名儿童及对应的家长,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扩大免疫接种率和家长依从性及满意度的调查. 结果 所调查的612名儿童,五苗(基础)全程接种率为98.19%,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户口类型、城乡类别和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并且非农户口比农村户口接种率高,农村地区的儿童接种率高于城镇,随着家长对于接种态度的认可程度的增强而增加.信息来源、性别、居住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增强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服务,改变家长对儿童接种的态度,完善接种人口管理网络,加大疫苗接种的宣教力度.

    作者:邓宇;谭晓东;倪紫菱;杨蕊;刘羽中;叶建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CD56、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检测CD56、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D56、CK19、galectin3的表达在甲状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71例甲状腺腺癌、64例良性病变组织蜡块.将135例石蜡标本制做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56、CK19、galectin3蛋白在甲状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CD56在甲状腺腺癌组织中大多表达缺失,表达率为12.7%,在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中表达率高(92.2%),两者间表达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腺癌组织中表达较高(88.7%,93.0%),呈弥漫强阳性表达;在良性甲状腺组织中表达较低(17.2%,7.8%),主要呈散在弱阳性表达;两者间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一组织中,CD56表达缺失、CK19、galectin3表达增高的腺癌组织有59例(83.1%),良性病变0例,两者间差异明显(P<0.01). 结论 CD56在甲状腺腺癌组织中表达缺失,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增高,对甲状腺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CD56表达缺失结合CK19、galectin3的高表达对甲状腺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解娜;薛逢贵;黄幼生;高白;李雪;谭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卡泊芬净治疗艾滋病并发重症肺孢子菌肺炎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5个多月,发热6d,于2011年9月3日入院.患者5个多月前开始出现咳嗽、咳少量粘液白色痰液,无黄脓痰,当时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在当地治疗无好转于2011年3月23日来我院就诊.行肺CT提示:双肺感染性病变,在门诊给予抗感染等治疗(用药不祥)症状有所改善.50d前在海南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随访时发现CD4下降明显,给予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进行抗HIV治疗.6d前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高体温达39℃C.有咳嗽、少痰及气促,活动后气促明显,有明显乏力和食欲下降.经治疗效果不明显来我院就诊,行肺CT检查示:双肺见弥漫性斑片及条索状阴影密度不均,呈磨玻璃状.拟诊“双肺感染,艾滋病”收入院.

    作者:陈所贤;许小珍;陈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7细胞减少机制的探讨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7细胞下降的可能机制. 方法 40名健康人、53名单纯甲型H1N1流感患者、16名并发肺炎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选本研究,以ELISA方法测定三组人群血浆TGF-β、IL-6、IL-1-β、IL-22、IL-23、IFN-γ水平,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三组人群PBMC中RORγt、STAT3、SOCS3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软件采用Graphpad Prism 4.0. 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浆TGF-β水平较健康人显著下降,并发肺炎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浆TGF-β水平进一步显著下降(F=32.42,P<0.0001).单纯甲型H1N1流感及并发肺炎甲型H1N1流感患者PBMC中STAT3表达显著低于健康人(F=4.599,P=0.0176). 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通过降低血中TGF-β水平抑制核转录因子STAT3的表达,从而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

    作者:方木通;纪奕玲;杨桂林;陈心春;刘威龙;周伯平;张明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山东省输入性疟疾住院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山东省输人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对山东省2007年1月~2012年12月的126例输入性疟疾住院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结果 山东省近几年输入性疟疾住院病例逐年增加;126例疟疾病例中118例来自非洲国家,占93.65%,其中恶性疟116例,占92.06%,;间日疟8例,占6.35%,卵形疟2例,占1.59%;恶性疟主要来自非洲,2例来自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8例间日疟6例来自东南亚,1例来自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1例来自非洲苏丹.2例卵形疟均来自赤道几内亚;男性124例,占98.41%;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占98.41%;职业农民工及技术工人、司机从事野外工作的119例,占94.44%;地区分布以鲁西南地区多.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10±7)d;住院前误诊率34.9%. 结论 山东省输入性恶性疟发病人数逐年增多,且感染疟原虫虫种呈多样性,主要是恶性疟和间日疟,第一次发现卵形疟2例;误诊率高于其他疾病.为如期实现山东省消除疟疾目标,仍需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人员及出入境管理部门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健康教育和回国人员的检测管理.

    作者:于振华;王福勇;王伯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特征

    目的 观察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动态变化. 方法 入选2012年1月~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无主要并发症的单纯性流行性腮腺炎30例作对照,检测发病1~3d,第7d,第14d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 结果 合并胰腺炎组患者病程第1~3d血清IL-6,IL-8,TNF-α(6.9±3.5 pg/ml、56.9±37.6pg/ml、41.3±30.1ng/ml)高于单纯腮腺炎组(3.2±1.5 pg/ml、33.2±16.2pg/ml、42.2±23.7ng/ml,P<0.05);病程第7d血清IL-6,IL-8,TNF-α (11.5±3.2 pg/ml、55.1±38.5 pg/ml、41.3±30.1 ng/ml)也高于单纯腮腺炎组(3.2±1.5 pg/ml、23.5±24.3pg/ml、28.3±22.6ng/ml,P<0.05).结论 腮腺炎感染后血清长时间维持高水平的IL-6,IL-8,TNF-α可能促进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

    作者:陈杰;张玉林;姜太一;梁连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河北省2010~2012年婴幼儿轮状病毒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所有腹泻住院患儿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哨点医院2010~2012年5岁以下所有腹泻住院患儿发病3日内粪便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A组人类轮状病毒抗原,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鉴定. 结果 1155份粪便标本中514份标本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4.50%,12~17月龄段患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高,达到58.54%.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2月,其中11~12月份阳性率高,达到63.15%.血清型G型中主要流行血清型为G9型,占42.22%;P型中P[8]型多,占66.34%,G/P组合型主要型别为G9P [8](占35.21%). 结论 轮状病毒是河北省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

    作者:刘莹莹;谢赟;闫晓凤;郭建辉;于秋丽;刘京生;齐顺祥;李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辽宁省丹东市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通过对2006~2012年辽宁省丹东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状况进行分析,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丹东市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事件.所有事件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对事件进行定性和分级,并全部经过确认.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应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进行分析. 结果 丹东市近7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起,报告发病人数438例,死亡6例;事件种类以传染病类事件与食物中毒类事件为主,分别占总起数的52.17%与39.13%;事件程度以较大级事件为主,占总起数的43.48%;事件及时报告率为56.52%;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起,占事件总数26.09%. 结论 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健全应急体系机制,强化信息报送,开展监测预警.

    作者:赵玉红;管兆军;耿小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河北省2006~2012年儿童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河北省儿童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制定儿童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河北省6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的儿童伤害患者. 结果 2006~2012年,河北省伤害监测系统共收集16 129例儿童伤害病例,占监测总数的11.4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5:1,男、女性别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3.64,P<0.01).前五位伤害发生的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43.54%)、机动车车祸(16.40%)、钝器伤(15.52%)、非机动车车祸(6.20%)和刀/锐器伤(5.91%).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为公路/街道(31.95%)、家中(31.04%)、学校与公共场所(16.52%)、贸易和服务场所(8.46%)、公共居住场所(7.33%).伤害部位主要为头部(37.77%)、上肢(23.60%)、下肢(20.14%)、多部位(6.63%)、躯干(5.77%).以非故意伤害(90.18%)、轻度伤害(73.55%)、接受治疗后回家(70.80%)为主.不同年龄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地点、部位等差异较大. 结论 河北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儿童伤害病例的伤害原因、地点等特征与儿童年龄密切相关,应根据年龄不同有针对性的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栗华;崔泽;朱俊卿;张敬一;鲍文;张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胰腺炎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老年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对完善治疗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2年海南省人民医院疗养院25例60岁以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25例老年人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症20例,占80%,重症重症5例,占20%.治愈1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80%.病死1例,占4.0%(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20%),轻型急性胰腺炎平均住院天数(10±4)d,胰腺炎平均住院天数(25±6)d.结论 老年性急性胰腺炎以胆道感染为主要病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死亡率相对较高,但充分重视其临床特征后,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并发症的防治,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傅海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海南省2010年麻疹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评价海南省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 方法 综合分析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及AEFI监测系统资料. 结果 全省强化免疫共接种8月龄~6岁目标儿童772850人,报告接种率为96.93%,其中常住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7.05%,流动儿童报告接种率96.19%,两组人群强化免疫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557,P<0.05),分年龄组报告接种率均>95%,系统评估接种率为97.7%,调查两市县接种率无统计学意义(x2=0.812,P>0.05),2010年、2011年、2012年全省麻疹发病率分别为0.5/100万,0.47/100万、0.33/100万. 结论 海南省2010年开展MV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了8月龄~6岁儿童MV的接种率,确保了适龄儿童MV抗体水平,并形成人群有效的免疫屏障,从而巩固了我省提前消除麻疹的现有成绩,但是要确保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必须在确保常规免疫高接种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mv及时接种率,同时开展流动人口查漏补种工作.

    作者:何剑;曾雪霞;莫少雄;孙莲英;陈碧玉;李俊;李位鸿;曾昭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四川绵阳地区MSM群交行为HIV/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群交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Ⅳ)/梅毒感染,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结合滚雪球抽样法招募调查对象,进行相关行为匿名调查和血清学检测. 结果 合格调查367例,3.5%近6月有群交行为.有群交/无群交者HIV感染率7.7%/4.5%,梅毒累计感染率23.1%/21.2%、现症感染率15.4%/9.0% (x2=0.286、0.027、0.083,P均>0.05).单因素分析,群交行为与年龄、职业、接受同伴教育、寻找性伴场所、首次性行为年龄、近6月男性肛交数、近6月性伴小年龄、固定性伴侣期间多性伴、累计偶然性伴数、经常观看同志性文化影视、同志性文化影视对行为影响相关(x2分别=5.416、6.261、5.821、11.487、3.876、5.672、22.117、4.316、21.064、4.835、5.018、6.692,P均<0.05).多因素分析,MSM群交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OR=11.129)、近6月商业性行为(OR=295.842)、近6月无保护性肛交(OR=9.091)、同志性文化影视对行为影响(OR=32.810),年龄33~41岁、近6月有商业性行为、有无保护性肛交、同志性文化影视对行为有影响者群交行为的比例较高. 结论 MSM群交行为受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和同志性文化影视影响,高危行为普遍,HIV感染和传播的桥梁作用明显,应针性开展行为干预.

    作者:王毅;李六林;樊静;赵西和;贾蜀光;周力;龙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2012年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广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31 984例,重症病例2 236例,死亡123例,报告发病率为499.43/10万,病死率为0.053%.报告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占91.85%,病原学监测中EV71阳性率为39.92%,死亡病例中EV71阳性率达97.37%. 结论 2012年广西手足口病整体高发,呈点多、面广、局部有暴发流行的特征,发病高峰为4~5月,主要危及5岁以下儿童,病原以EV71为主.

    作者:莫建军;居昱;莫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