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省澜沧县一起旋毛虫病暴发的调查

王春泉;吴方伟;王兴荣;许海兵;李二;龙贵平;李树春;白美玲;黄艳

关键词:旋毛虫病, 暴发, 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2013年3月云南省澜沧县发生一起旋毛虫病暴发事件.方法 对爆发的旋毛虫病进行病原学、血清学和动物宿主调查,诊断和治疗病人.结果 共有27人患旋毛虫病,死亡1例.取2例重症患者腓肠肌样本直接压片镜检结果均阳性,26例现症病人ELISA查旋毛虫抗体全部阳性.患者均有生食猪肉史,口服阿苯达唑治疗,7d痊愈.结论 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自宰猪肉检疫,改变不科学的传统饮食习惯是控制旋毛虫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患者免疫状态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发病、转归过程中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连续变化及其对患者的病情、病程、疗效转归的影响.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潜伏感染者、现患者及健康未感染者血清中IFN-γ、IL-4、IL-17等相关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血清中IL-4、IL-17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FN-γ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潜伏感染组血清中IL-4、IL-17水平亦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例组血清中IL-4、IL-17水平高于潜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水平要低于潜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1). 结论 部分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患者病情、病程、疗效转归有紧密的关系,检测IFN-γ、IL-4、IL-17等有助于指导肺结核的治疗,为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黄文焰;刘晋洪;郑军;陈涛;温贵华;陈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厄洛替尼对MKN45细胞株放射增敏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厄洛替尼联合放射线对MKN45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厄洛替尼对其放射增敏机制.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厄洛替尼、5-氟尿嘧啶(5-Fu)对MKN4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KN45细胞经厄洛替尼、5-Fu及联合放射线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及周期分布情况;Westem Blots法检测厄洛替尼、5-Fu及联合放射线对MKN45细胞的Bax与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厄洛替尼、5-Fu均能抑制MKN45细胞的生长,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P<0.01).厄洛替尼联合组使C2/M、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明显,与5-Fu联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70.32±0.65vs58.25±0.42,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多,与5-Fu联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19.21±1.23vs13.11±0.76,P<0.01);厄洛替尼联合组作用于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蛋白表达则明显增加,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厄洛替尼的放射增敏机制与增加MKN45细胞的细胞凋亡率、G2/M和G0/G1期细胞比率;降低Bcl-2、升高Bax蛋白表达,从而降低Bcl-2/Bax比率有关.

    作者:张圣林;刘春丽;黄群;苏小强;刘兰芳;李青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DWI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评价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5例宫颈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及化疗后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评价化疗前后肿瘤及转移性淋巴结在DWI图像及其ADC值的变化.结果 (1)25例宫颈癌化疗后肿瘤实性成分ADC值较化疗前明显升高,且肿块体积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WI序列对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敏感性高于T2WT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的淋巴结DWI信号减低,ADC值增高.(3)宫颈癌病理分型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序列评价宫颈癌化疗前后疗效早于肿瘤体积变化,检测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I.

    作者:申艳光;刘越雄;涂蓉;金松;黎明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性医院患者抗-HIV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及门诊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8~2012年237 73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分析其阳性结果.结果 初筛阳性173例,确认阳性167例,符合率为96.53%,阳性率为0.07%.167例感染者中男117例,女50例,年龄0~80岁,男性感染者主要分布于31~50岁年龄段(68.37%);女性感染者主要分布于31~40岁和>60岁之间(60.00%);科室分布:内科、外科、妇科、门诊抗-HIV阳性率分别为0.047%、0.093%、0.057%和0.071%;HIV感染者以性传播为主,已婚者占多数,文化程度越低,感染率越高,职业分布以无业、农民和经商者多.结论 对全民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能有效降低HIV抗体阳性率,医务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使用质量好的试剂可提高检测准确性.

    作者:陈桂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广西孕产妇艾滋病相关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广西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为孕产妇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1及2012年的4~8月确定为监测时间,监测期间就诊于广西35个孕产妇艾滋病监测哨点的所有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吸毒及性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3~5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及HCV抗体检测,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 (1)共调查了28 078名孕产妇,回收有效问卷26 883份,调查问卷的有效应答率为95.74%.监测期间,采集血样28 077份,HIV感染率为0.10%(29/28 077)、梅毒感染率为0.81%(227/28 077)、HCV感染率为0.23%(64/28 077).(2)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8.43%,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7.31%~86.44%,对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8.93%~97.14%.(3)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丈夫吸毒、有丈夫以外性伙伴、丈夫艾滋病/性病以及HCV阳性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是其他文化程度者的4.40倍(P=0.01,95%CI=(1.37,14.12)),丈夫为艾滋病或性病患者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是丈夫为非艾滋病非性病者的152.57倍(P=0.01,95%CI=(49.06,474.47)).结论 广西孕产妇HIV和HCV感染率尚处于较低水平,梅毒感染率略高;需重点关注丈夫吸毒、丈夫为艾滋病患者、多男性伴、HCV阳性以及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孕产妇,加强随访和HIV检测是减少垂直传播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栏心;董柏青;陈怡;朱秋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43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的肝肾功能观察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对婴幼儿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43例HCMV感染的婴幼儿的肝肾功能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移酶(GGT)、血肌酐(S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0~0.05).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6.22%,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6.99%.结论 婴幼儿HCMV感染时多数存在肝功能损害,部分存在肾功能损害,诊治时应注意监测和保护肝肾功能.

    作者:吴起武;赵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RNA干扰用于柯萨奇病毒B3感染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观察自行构建的siRNA表达载体对柯萨奇病毒B3 (CVB3)感染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 以CVB3聚合酶编码区基因序列为靶点,构建发夹型siRNA真核表达载体pGCsi-U6/GFP/P及与CVB基因组序列无关的阴性对照pGCsi-U6/GFP/N.利用脂质体转染进入Hela细胞后,用CVB3毒株进行攻击,观察感染后Hela细胞病变情况,并用RT-PCR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CVB3负链RNA水平.结果 构建的表达质粒pGCsi-U6/GFP/P在Hela细胞能够正确表达,其表达产物能够使CVB3基因沉默,并间接抑制了CVB3的复制.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能够抑制CVB3的发夹状siRNA表达质粒,该质粒具有增强细胞抗CVB3感染的能力.

    作者:陈洁;何嘉莉;陈佳琪;戴玲珊;陈佳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的含量

    目的 建立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5μm,4.6×250m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0.04mol· 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乙腈(68∶17∶15),流速1.0mL· min-1,检测波长252nm.结果 浓度在11.48~137.76μg·mL-1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9.4%(n=9).60批注射液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明显低于UV法测定结果.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精密度良好,为评价和控制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露;蔡姗英;鲁秋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果糖氢呼气试验在顽固性腹泻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A2]LHBT)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顽固性腹泻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丹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89例胃切除术后腹泻患者,经临床诊断顽固性腹泻行LHBT检测,分析LHBT检测值与腹泻症状的相关性;对LHBT阳性腹泻患者给予利福昔明治疗1周,之后应用培菲康治疗3周,观察LHBT阴转率及其与消化道症状改善的关系.结果 在8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顽固性腹泻患者中,LHBT阳性率为60.7%(54/89),高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无腹泻组的1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HBT阳性组与LHBT阴性组的腹泻症状积分分别为13.6±2.8和10.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LHBT阳性者中,18例经序贯治疗LHBT阴转;36例仍为LHBT阳性,治疗后LHBT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腹泻症状积分和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顽固性腹泻患者肠道中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比例较高,通过检测LHBT不仅可以反映小肠细菌的生长情况,同时也能判断发生腹痛、腹泻的程度,并可预测短疗程抗菌治疗对缓解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相关症状的疗效.

    作者:胡江鸿;魏云龙;曹锁玉;姜爱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南通市2003~2012年农村居民肠道线虫感染情况

    目的 了解南通市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病感染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农村居民肠道线虫卵感染情况;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农村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和小学1~2年级学生蛲虫卵感染情况.结果 2003 ~ 2012年的10年间,我市农村居民肠道线虫病总感染率为1.93%,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总感染率分别为0.97%、0.72%和0.24%.人群的总感染率和各单虫感染率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农村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蛲虫病总感染率为1.87%.结论 大规模人群集体驱虫服药是农村居民肠道线虫病感染率下降的主要措施;另加强室教活动,减少类便接触也是农村居民肠道线虫病感染率下降的另一主要因素.

    作者:丁桂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海南省疟疾联防20年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和评价海南省疟疾联防机制对控制疟疾疫情的作用. 方法 通过收集1991~2010年海南省14个疟疾联防市县疟疾疫情报表、流动人口报表、血检登记表和疟疾监测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 结果 海南省14个联防市县20年共报告疟疾病人94 314例,死亡34例,年平均发病率92.4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3/10万,占全省疟疾发病病例的98.58%,占全省疟疾死亡病例的94.44%.疟疾发病从1991年的8 920例下降到2010年的74例,降幅为99.17%.海南省疟疾联防区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3 319 846人次,检出疟疾阳性62 369例,阳性率为1.89%.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643 468人次,检出疟疾阳性29 144例,阳性率为4.53%,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1.85%,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居民(x2=16787.07,P<0.01).结论 海南省通过连续20年的疟疾联防,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下降到历史低水平.

    作者:王光泽;王善青;胡锡敏;朱其先;曾文;蔡红林;李雨春;蒙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黄埔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中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7389例,年平均发病率434.39/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重症病例2例,重症率为0.03%;发病呈现双峰特点,主高峰为4~7月,次高峰为9~10月;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黄埔街报告病例数多,共1327例,穗东街发病率高,为740.41/10万;4年报告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共7021例,占95.02%,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15: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检测251份手足口病病例标本,肠道病毒阳性率70.92%,其中CoxA16阳性率25.90%、EV71阳性率24.30%、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19.92%;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99起,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占88.44%,对73起疫情采样,60起肠道病毒阳性,其中EV71阳性率32.88%,CoxA16阳性率28.77%,CoxA16和EV71同时检出阳性率8.22%.结论 2009~ 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手足口病处于高发状态,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和人群特征,幼儿园是发生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场所;CoxA16和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黄埔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应加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和病原监测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作者:罗小华;孙颖颖;周焰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猪圆环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猪圆环病毒主要侵害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可以引起多种猪圆环病毒相关性疾病,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威胁.本文结合国内外对猪圆环病毒疫苗的研究结果,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对新型猪圆环病毒疫苗的研究作了展望,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刘玲利;崔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MSCTA与DSA对脑膜瘤血供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法对脑膜瘤血供进行对比评价,进一步了解两种检查方法在脑膜瘤血供方面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对20脑膜瘤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每个病例于一周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脑膜瘤血供情况(包括瘤体供血动脉、引流静脉、静脉窦、对肿瘤周围血管走行及对颅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20例行MSCTA与DSA检查患者均清晰显示瘤体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静脉窦,后者较前者在对细小分支的显示上略占优势;在近颅骨侧血管的显示方面DSA较MSCTA有明显优势;而在瘤体对周围血管的压迫、推移等方面MSCTA则具有三维立体的优势;窦旁脑膜瘤受侵的显示中,MSCTA可因骨质影响而高估静脉窦受侵情况的存在,DSA则不受影响;MSCTA可准确评估瘤体与骨质关系,并可为术前模拟手术入路提供三维立体影像.结论 MSCTA与DSA均能够提供准确的瘤体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静脉窦等重要信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在显示瘤体与周围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以及无创、快捷、价格低廉等方面MSCTA更具优势.

    作者:吴烨华;陈建强;战跃福;韩向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云南省澜沧县一起旋毛虫病暴发的调查

    目的 了解2013年3月云南省澜沧县发生一起旋毛虫病暴发事件.方法 对爆发的旋毛虫病进行病原学、血清学和动物宿主调查,诊断和治疗病人.结果 共有27人患旋毛虫病,死亡1例.取2例重症患者腓肠肌样本直接压片镜检结果均阳性,26例现症病人ELISA查旋毛虫抗体全部阳性.患者均有生食猪肉史,口服阿苯达唑治疗,7d痊愈.结论 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自宰猪肉检疫,改变不科学的传统饮食习惯是控制旋毛虫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作者:王春泉;吴方伟;王兴荣;许海兵;李二;龙贵平;李树春;白美玲;黄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常德市2006~2012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掌握常德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2年甲乙类传染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06~2012年共报告22种甲乙类传染病81 9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4.55/10万.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呈现高度散发状态,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逐年上升态势.年平均发病率居前七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乙肝、梅毒、痢疾、肝炎(未分型)、淋病.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年龄分布以成人为主.结论 常德市传染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应根据该变化特点和人群分布特征,在抓好分类管理的同时,突出以农民为重点人群,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淋病等为代表的多发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特别要注意落实行为干预措施,遏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上升势头.

    作者:聂俊雄;周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衡水市水源性高碘地区儿童碘营养与甲状腺肿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高碘地区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以及病情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居民饮用水水碘中位数在150~300μg/L的3个高碘乡,监测8~10岁儿童尿碘含量、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B超法)、居民饮用水碘含量、居民户盐碘含量.结果 本次共应用B超检8~10岁儿童643人,甲状腺肿大47人,平均肿大率为7.31%.检测8~10岁儿童尿碘323份,尿碘中位数456.7μ g/L.水碘39份,水碘中位数为256.4μg/L.居民户盐样320份,无碘盐率为78.4%.结论 衡水市水源性高碘地区8~10岁儿童碘营养过量,儿童甲肿率处于较高发病水平,重点人群受高碘危害较为严重,形势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改水及无碘盐供应管理,确保高碘地区群众健康.

    作者:王玉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联合弥可保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微循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及对症治疗.治疗组(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弥可保治疗,对照组给予弥可保治疗,疗程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等指标变化.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0%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以正中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改善均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α硫辛酸联合弥可保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弥可保单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姣;王群;聂荣杰;闻智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南宁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南宁市赴非洲等国家的回国返乡人员疟疾发病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疾病防控措施,达到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上半年疟疾疫情.结果全市输入性疟疾疫情较以往同期大幅度升高,上林县出现暴发.6月份达到高峰,全市六县七城区均有发病,县份高于城区,平均年龄(36.30±9.14)岁,从非洲国家务工返乡占99.27%.结论南宁市2013年1~6月份输入性疟疾呈上升态势,应加大对从非洲、东南亚等国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力度;及时做好输入性病例处置.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腾冲县2009~2012年肺结核患者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腾冲县2009~2012年肺结核登记患者特征,分析患病特点,为制定中国边境地区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下载腾冲县2009~2012年经胸部X光、CT、DR、PPD、痰检(+)(痰涂片检查)确诊并进(报)入疫情报告系统的肺结核病人登记资料,剔除县外诊断报告的本地患者及本县诊断的外地患者,将患者年龄分为<20岁,20~29,30~39,40~49,50~59岁,≥60岁6组,并根据不同性别、职业、民族等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腾冲县2009~2012年共报告本县肺结核患者717例,总患病率为27.4/10万.平均患病年龄40.6岁,其中20~40岁组患者构成比高,占46%(331/717).男性患者占69.6%(499/717),且患病率是女性患者的2.29倍;农民和民工患者占82.8%(594/717);少数民族占7.5% (54/717),其中傈僳族和景颇族患病率较高,为58.2/10万.结论 腾冲县肺结核患者在其年龄、性别、职业及民族分布上具有统计学差异,今后应基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加以分类防治管理.

    作者:郭超;黄正芹;黄祖芬;黄东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