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衡水市水源性高碘地区儿童碘营养与甲状腺肿现状调查

王玉春

关键词:水源性高碘, 碘营养, 甲状腺肿, 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高碘地区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以及病情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居民饮用水水碘中位数在150~300μg/L的3个高碘乡,监测8~10岁儿童尿碘含量、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B超法)、居民饮用水碘含量、居民户盐碘含量.结果 本次共应用B超检8~10岁儿童643人,甲状腺肿大47人,平均肿大率为7.31%.检测8~10岁儿童尿碘323份,尿碘中位数456.7μ g/L.水碘39份,水碘中位数为256.4μg/L.居民户盐样320份,无碘盐率为78.4%.结论 衡水市水源性高碘地区8~10岁儿童碘营养过量,儿童甲肿率处于较高发病水平,重点人群受高碘危害较为严重,形势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改水及无碘盐供应管理,确保高碘地区群众健康.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果糖氢呼气试验在顽固性腹泻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A2]LHBT)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顽固性腹泻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丹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89例胃切除术后腹泻患者,经临床诊断顽固性腹泻行LHBT检测,分析LHBT检测值与腹泻症状的相关性;对LHBT阳性腹泻患者给予利福昔明治疗1周,之后应用培菲康治疗3周,观察LHBT阴转率及其与消化道症状改善的关系.结果 在8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顽固性腹泻患者中,LHBT阳性率为60.7%(54/89),高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无腹泻组的1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HBT阳性组与LHBT阴性组的腹泻症状积分分别为13.6±2.8和10.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LHBT阳性者中,18例经序贯治疗LHBT阴转;36例仍为LHBT阳性,治疗后LHBT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腹泻症状积分和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顽固性腹泻患者肠道中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比例较高,通过检测LHBT不仅可以反映小肠细菌的生长情况,同时也能判断发生腹痛、腹泻的程度,并可预测短疗程抗菌治疗对缓解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相关症状的疗效.

    作者:胡江鸿;魏云龙;曹锁玉;姜爱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血清及羊水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患者120例,其中对照组40例,子痫前期患者80例.采用ELISA法检测分娩前、分娩后7d血清及羊水TNF-α、IL-1β水平.结果 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及羊水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358,P<0.01).患者产后7d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较产前下降(t=1.358,P<0.01).结论 细胞因子TNF-α、IL-1β在子痫前期中表达异常,提示子痫前期的发病可能与炎症有关.

    作者:陈芳荣;龚护民;施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DWI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评价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5例宫颈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及化疗后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评价化疗前后肿瘤及转移性淋巴结在DWI图像及其ADC值的变化.结果 (1)25例宫颈癌化疗后肿瘤实性成分ADC值较化疗前明显升高,且肿块体积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WI序列对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敏感性高于T2WT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的淋巴结DWI信号减低,ADC值增高.(3)宫颈癌病理分型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序列评价宫颈癌化疗前后疗效早于肿瘤体积变化,检测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I.

    作者:申艳光;刘越雄;涂蓉;金松;黎明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泛昔洛韦联合微波治疗女性生殖器疱疹8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泛昔洛韦联合微波治疗女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178例女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9例给予泛昔洛韦片,0.25,口服,3次/d,10d为一个疗程,治疗组89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微波患处局部治疗,隔日一次.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如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皮损愈合时间等),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一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相比:止疱时间(0.7±0.3vs1.3±0.5d,t=40.0)、结痂时间(1.6±0.2vs2.9±0.5d,t=25.0)、皮损愈合时间(5.1±0.5vs6.9±0.6d,t=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P<0.05).随访一年后,治疗组的复发率为35.96%,对照组的复发率为5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3,P<0.01).结论 泛昔洛韦联合微波治疗女性生殖器疱疹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复发频率,价格低廉,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修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海南省育龄妇女和8~10岁儿童碘营养与甲状腺功能调查

    目的 了解海南省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及其甲状腺功能状况,以评价近年的防治效果,为今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海南省东、中、西部和海口及周边4个区域作为调查地区,选择8~10岁儿童、18~45岁育龄妇女两类重点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随意采集他们1次尿样、静脉血及家中食用盐,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用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状腺功能[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结果 调查地区碘盐覆盖率为98.33% (590/6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33% (584/600);育龄妇女和8~ 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1.1μg/L和195.4 μg/L;育龄妇女亚甲亢的检出率为9.0%(30/330),亚甲低的检出率为1.2%(4/330);8~ 10岁儿童亚甲亢的检出率为0.3%(1/330)、亚甲低的比例为0.9%(4/330).结论 调查地区育龄妇女和8~10岁儿童碘营养适宜,近年来的防治效果良好.

    作者:吴红英;王红美;苏英迪;符艳;王兴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RNA干扰用于柯萨奇病毒B3感染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观察自行构建的siRNA表达载体对柯萨奇病毒B3 (CVB3)感染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 以CVB3聚合酶编码区基因序列为靶点,构建发夹型siRNA真核表达载体pGCsi-U6/GFP/P及与CVB基因组序列无关的阴性对照pGCsi-U6/GFP/N.利用脂质体转染进入Hela细胞后,用CVB3毒株进行攻击,观察感染后Hela细胞病变情况,并用RT-PCR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CVB3负链RNA水平.结果 构建的表达质粒pGCsi-U6/GFP/P在Hela细胞能够正确表达,其表达产物能够使CVB3基因沉默,并间接抑制了CVB3的复制.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能够抑制CVB3的发夹状siRNA表达质粒,该质粒具有增强细胞抗CVB3感染的能力.

    作者:陈洁;何嘉莉;陈佳琪;戴玲珊;陈佳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43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的肝肾功能观察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对婴幼儿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43例HCMV感染的婴幼儿的肝肾功能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移酶(GGT)、血肌酐(S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0~0.05).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6.22%,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6.99%.结论 婴幼儿HCMV感染时多数存在肝功能损害,部分存在肾功能损害,诊治时应注意监测和保护肝肾功能.

    作者:吴起武;赵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性医院患者抗-HIV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及门诊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8~2012年237 73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分析其阳性结果.结果 初筛阳性173例,确认阳性167例,符合率为96.53%,阳性率为0.07%.167例感染者中男117例,女50例,年龄0~80岁,男性感染者主要分布于31~50岁年龄段(68.37%);女性感染者主要分布于31~40岁和>60岁之间(60.00%);科室分布:内科、外科、妇科、门诊抗-HIV阳性率分别为0.047%、0.093%、0.057%和0.071%;HIV感染者以性传播为主,已婚者占多数,文化程度越低,感染率越高,职业分布以无业、农民和经商者多.结论 对全民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能有效降低HIV抗体阳性率,医务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使用质量好的试剂可提高检测准确性.

    作者:陈桂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福建三明市2006~2012年麻疹流行特征及消除麻疹措施效果

    目的 通过对2006~2012年三明市麻疹流行特征及麻疹防控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三明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三明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399例,年平均发病率2.17/10万.<15岁病例占58.90%,年龄别发病率以0岁高,为21.85/10万;9岁、10~14岁次之,发病率分别为10.38/10万、10.13/10万;病例以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居多.399例病例中,无免疫史80.20%,免疫史不详5.51%.2009年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措施后,人群IgG抗体阳性率、GMT水平显著升高,麻疹年平均发病率较强化前下降97.83%.2006~2012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排除发病率由0.91/10万上升2.48/10万,血清标本采集率由33.03%上升100%,实验室确诊比例由16.49%上升100%.结论 扩大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作者:林其汉;蔡和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衡水市水源性高碘地区儿童碘营养与甲状腺肿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高碘地区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以及病情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居民饮用水水碘中位数在150~300μg/L的3个高碘乡,监测8~10岁儿童尿碘含量、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B超法)、居民饮用水碘含量、居民户盐碘含量.结果 本次共应用B超检8~10岁儿童643人,甲状腺肿大47人,平均肿大率为7.31%.检测8~10岁儿童尿碘323份,尿碘中位数456.7μ g/L.水碘39份,水碘中位数为256.4μg/L.居民户盐样320份,无碘盐率为78.4%.结论 衡水市水源性高碘地区8~10岁儿童碘营养过量,儿童甲肿率处于较高发病水平,重点人群受高碘危害较为严重,形势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改水及无碘盐供应管理,确保高碘地区群众健康.

    作者:王玉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数字化X线胸片计算机辅助检测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系统对肺单发结节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7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单发结节(直径0.9-3cm)的数字化X线(DR)胸片病例.随机抽取50例年龄、性别与受检组相近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扫描,并由多名高年制胸部放射医师共同诊断.高年制和低年制放射诊断医师各5名,分别独立对用和不用CAD X线数字化胸片进行阅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来衡量观察者所记录积分.结果 平均ROC曲线下面积从不用CAD的0.755增加至用CAD的0.829 (P<0.05).在使用CAD时,低年制放射医师比高年制放射医师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增加更多.结论 数字化X线胸片CAD系统有助于提高肺结节性病灶的检出率.

    作者:秦梓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五华县2011~2012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五华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卫生状况.方法 对2011 ~2012年五华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全县16个镇的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调查,2011年共采集水样416份,总合格率为45.4%,2012年采集水样392份,总合格率为36.0%;出厂水、末梢水、地下水、泉水、河水2011年的合格率分别为61.1%、55.6%、48.1%、46.9%、22.45%,2012年的合格率分别为57.1%、50.0%、47.1%、26.1%、9.30%.结论 五华县16个镇的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污染和人为的污染,水质较差.水质微生物严重超标,存在引发肝炎、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流行的潜在性危险,需加强监管.为保障五华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必须加强对现有水源的保护,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现状,从而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作者:张少忠;黄文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黄埔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中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7389例,年平均发病率434.39/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重症病例2例,重症率为0.03%;发病呈现双峰特点,主高峰为4~7月,次高峰为9~10月;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黄埔街报告病例数多,共1327例,穗东街发病率高,为740.41/10万;4年报告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共7021例,占95.02%,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15: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检测251份手足口病病例标本,肠道病毒阳性率70.92%,其中CoxA16阳性率25.90%、EV71阳性率24.30%、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19.92%;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99起,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占88.44%,对73起疫情采样,60起肠道病毒阳性,其中EV71阳性率32.88%,CoxA16阳性率28.77%,CoxA16和EV71同时检出阳性率8.22%.结论 2009~ 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手足口病处于高发状态,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和人群特征,幼儿园是发生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场所;CoxA16和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黄埔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应加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和病原监测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作者:罗小华;孙颖颖;周焰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云南省澜沧县一起旋毛虫病暴发的调查

    目的 了解2013年3月云南省澜沧县发生一起旋毛虫病暴发事件.方法 对爆发的旋毛虫病进行病原学、血清学和动物宿主调查,诊断和治疗病人.结果 共有27人患旋毛虫病,死亡1例.取2例重症患者腓肠肌样本直接压片镜检结果均阳性,26例现症病人ELISA查旋毛虫抗体全部阳性.患者均有生食猪肉史,口服阿苯达唑治疗,7d痊愈.结论 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自宰猪肉检疫,改变不科学的传统饮食习惯是控制旋毛虫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作者:王春泉;吴方伟;王兴荣;许海兵;李二;龙贵平;李树春;白美玲;黄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伯氏疟原虫CSP片段与肝细胞特异结合的生物学特性

    目的 明确去除伯氏疟原虫CSP基因的中央重复序列不影响该蛋白的膜定位及与肝细胞特异结合的特性. 方法 将去除中央重复序列的伯氏疟原虫CSP基因片段(PbCSP’)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免疫大鼠获得相应抗体;用流式细胞仪筛选表达EGFP-PbCSP’的Hela细胞,应用Con focal显微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表达的蛋白是否定位于细胞膜及能否与小鼠肝癌细胞(H22)特异结合. 结果 pGEX-PbCSP’的原核表达及纯化、免疫大鼠获得抗体,在Hela细胞表达的EGFP-PbCSP’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并能与小鼠肝癌细胞(H22)特异结合. 结论 去除中央重复序列的伯氏疟原虫CSP片段与肝细胞特异结合,为进一步研究其是否可作为肝细胞的靶向分子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姿蓉;余新炳;李艳文;陈晓湘;袁竹青;马长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厄洛替尼对MKN45细胞株放射增敏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厄洛替尼联合放射线对MKN45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厄洛替尼对其放射增敏机制.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厄洛替尼、5-氟尿嘧啶(5-Fu)对MKN4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KN45细胞经厄洛替尼、5-Fu及联合放射线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及周期分布情况;Westem Blots法检测厄洛替尼、5-Fu及联合放射线对MKN45细胞的Bax与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厄洛替尼、5-Fu均能抑制MKN45细胞的生长,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P<0.01).厄洛替尼联合组使C2/M、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明显,与5-Fu联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70.32±0.65vs58.25±0.42,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多,与5-Fu联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19.21±1.23vs13.11±0.76,P<0.01);厄洛替尼联合组作用于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蛋白表达则明显增加,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厄洛替尼的放射增敏机制与增加MKN45细胞的细胞凋亡率、G2/M和G0/G1期细胞比率;降低Bcl-2、升高Bax蛋白表达,从而降低Bcl-2/Bax比率有关.

    作者:张圣林;刘春丽;黄群;苏小强;刘兰芳;李青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肺结核患者免疫状态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发病、转归过程中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连续变化及其对患者的病情、病程、疗效转归的影响.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潜伏感染者、现患者及健康未感染者血清中IFN-γ、IL-4、IL-17等相关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血清中IL-4、IL-17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FN-γ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潜伏感染组血清中IL-4、IL-17水平亦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例组血清中IL-4、IL-17水平高于潜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水平要低于潜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1). 结论 部分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患者病情、病程、疗效转归有紧密的关系,检测IFN-γ、IL-4、IL-17等有助于指导肺结核的治疗,为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黄文焰;刘晋洪;郑军;陈涛;温贵华;陈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武汉市汉阳区流动人口结核病发病情况及转归分析

    目的 探讨武汉市汉阳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开展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武汉市汉阳区2008年1月~2012年12月登记管理426例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方式、年龄特点、临床表现、X线胸片病灶分布特点、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情况,并与1 038例同年龄段本地户籍患者比较.结果 426例流动人口新发肺结核中15~45岁青壮年患者385例(90.4%,385/426);以健康体检方式发现者253例(59.4%,253/426)、肺部病变累及两个或以上肺叶者267例(62.7%,267/426)、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阳性者152例(35.7%,152/426),均高于户籍患者(x2值分别为98.19,37.38,39.29,P值均<0.001);流动人口新发肺结核治疗成功333例,占78.2%,(333/426),明显低于户籍人口(94.8%,984/1038)(x2=92.46,P<0.001).结论 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病变范围广、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高、治疗成功率低,增加了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难度.

    作者:周利;周美兰;张剑;王长武;朱建;曾文霞;刘华;陈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海南省疟疾联防20年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和评价海南省疟疾联防机制对控制疟疾疫情的作用. 方法 通过收集1991~2010年海南省14个疟疾联防市县疟疾疫情报表、流动人口报表、血检登记表和疟疾监测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 结果 海南省14个联防市县20年共报告疟疾病人94 314例,死亡34例,年平均发病率92.4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3/10万,占全省疟疾发病病例的98.58%,占全省疟疾死亡病例的94.44%.疟疾发病从1991年的8 920例下降到2010年的74例,降幅为99.17%.海南省疟疾联防区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3 319 846人次,检出疟疾阳性62 369例,阳性率为1.89%.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643 468人次,检出疟疾阳性29 144例,阳性率为4.53%,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1.85%,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居民(x2=16787.07,P<0.01).结论 海南省通过连续20年的疟疾联防,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下降到历史低水平.

    作者:王光泽;王善青;胡锡敏;朱其先;曾文;蔡红林;李雨春;蒙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瞬时弹性成像系统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

    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Scan)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HBV感染者342例,包括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1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00例,乙肝肝硬化(LC)27例,分析Stiffness值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tiffness值与血清学检验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Stiffness值与HA、ALB、ALT、LN和T.BIL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LC组Stiffness值显著高于CHB组和ASC组(P<0.05),CHB组Siffness值显著高于ASC组(P<0.05).结论 FibroScan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