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熙
目的 通过对495例女性标本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药敏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IST支原体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495例标本中,阳性标本189例,占38.18%;单一Uu感染115例,占61.4%;单一Mh感染17例,占8.4%; Uu+Mh混合感染57例,占30.2%.药敏结果,支原体对强力霉素、原始霉素、交沙霉素比较敏感,对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高.结论 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Uu感染率高,临床首选药物应为强力霉素、原始霉素、交沙霉素,以便指导临床选择用药.
作者:周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深圳市外来劳务工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了解其膳食结构,以便制定合理的膳食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工业区集体食堂14所、830名劳务工进行膳食调查;采用称重法、3d24h膳食回顾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获取膳食信息,运用理想膳食模式评分法(DDP)评价深圳市劳务工的膳食营养状况.结果 深圳市劳务工的DDP分值为91.4分,但食用油的摄入量超过了大允许量.从食物类别的分类上看,谷类DDP得分为31 22分,高于理想得分30.00分.豆类、蛋类、水果、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低,肉类的DDP得分为30.70分,稍低于理想得分35.00分;肉类食物DDP得分南山区较低为26.86分,宝安区高为3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动物性食物评分(包括肉类、鱼类、蛋类的得分总和)已接近理想膳食模式得分.结论 不均衡的膳食结构是深圳市劳务工膳食结构的主要特点.建议减少油脂摄入,适当地增加豆类、水果、蛋类、奶及奶制j品等食物的摄入.
作者:刘建平;程锦泉;彭朝琼;黄薇;张锦周;黄海雄;李斌;李维克;孙群露;罗贤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医院监测染色体畸形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5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间北京市西城区产科医院孕13周一产后7d的胎儿及新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率及顺位等分析.结果 (1)监测到染色体畸形118例,发生率为30.39/万;(2)监测到24种染色体畸形,发生率前三位依次是唐氏综合征(17.25/万)、18-三体(3.09/万)、特纳征(5.08/万);(3)染色体畸形患儿产前诊断率为75.42%,活产率为21.19%,其母亲高龄构成比为54.24%.结论 西城区具有较高的染色体畸形产前诊断率;监测到染色体畸形种类较多.
作者:闫学明;夏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部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管道的污染状况,为提出合理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查深圳市长期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11家公共场所,对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以及β-溶血性链球菌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所抽取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合格率为69.0%,细菌总数合格率为100.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100.0%,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为100.0%.结论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卫生安全问题,应加强卫生管理.
作者:严燕;林阮群;刘可;姜立民;严宙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弓形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对该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技术及疫苗研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分子诊断技术的开发应用,使弓形虫病难以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的现状得到明显改善.现对弓形虫病的研究概况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王跃兵;杨向东;杨国荣;于彬彬;黄文丽;马永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东亚人群VDR基因ApaI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系统检索所有2012年1月前在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上发表的ApaI多态性与银屑病关联分析的文献,然后按一定的标准选择合格的研究并从每个纳入研究中提取相关信息.对于Apal多态位点,我们进行基于等位基因、显性遗传模式和隐性遗传模式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通过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的优势比(Odds ratio,OR).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异质性并探索其来源.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检测出版偏倚.结果 有4个研究符合我们的标准进入本Meta-分析.基于等位基因、显性及隐性遗传模式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东亚人群中,等位基因A不是银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异质性x2=14.48,P=0.002,I2=79.3%;OR随机效应模型=1.110,95%CI=0.667~1.847,z=0.40,P=0.689;基因型AA与aa均与银屑病发病不相关:显性遗传模式,异质性x2=1 3.76,P=0.003,I2=78.2%,OR随机效应模型=1.034,95%CI=0.547,1.955,z=0.10,P=0.918;隐性遗传模式,异质性x2=10.61,P=0.014,I2=71.7%,OR随机效应模型=1.406,95%CI=0.514,3.848,z=0.66,P=.507.敏感性分析显示来自韩国的一个研究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当排除该研究后,同样表现了上述趋势.另外,本Meta-分析所纳入的文献均不存在显著的出版偏倚.结论 在东亚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l位点不是银屑病的易感位点.
作者:刘军麟;鞠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在回顾性分析99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病例临床特征.方法 番禺区中心医院肿瘤科2004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所有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病例.结果 符合条件的临床病例共99例,中位生存时间83月(1.4月~ 38.5月).43例(43.4%)发生骨相关事件.化疗后发生骨转移的患者更常见发生骨相关事件(P=0.020),使用唑采膦酸可能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P=0.075).单因素分析显示,PS状态(P=0.049)、是否发生骨相关事件(P=0.001)影响生存.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为是否合并肝转移(P=0.044)、是否发生骨相关事件(P=0.000).既往曾行肺原发灶放疗患者预后可能较好(P=0.085).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骨转移并使用唑来膦酸可能可以减少非小细胞肺癌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并改善预后.
作者:邹国荣;胡家柱;李济时;黎益华;黄福喜;曹小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收集襄阳市2009~2011年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监测资料,分析相关行为变化及HIV感染流行艾滋病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哨点监测统一方案的要求,对男男性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HIV、梅毒和丙肝抗体检测.结果 2009~2011年共调查1124人,56%以上通过网络寻找性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8.22%,近6个月男男肛交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23.43%,存在知行分离.HIV感染率为3.11%,梅毒阳性率为4.18%;丙肝阳性率为0.36%.结论 通过网络平台开展MSM人群行为干预是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提高该人群自我保护意识是今后宣传教育的关键.
作者:谢爱齐;齐星;崔德勇;温明霞;张明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猩红热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深圳市2006~2011年猩红热疫情资料.结果 2006-2011年深圳市猩红热发病1517例.201 1年发病率高为7.32/10万;2010年发病率低,为1.31/10万.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2011年发病数大幅上升,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散居儿童、学生和幼托儿童三项职业报告猩红热病例数占全部病例数的94.13%.男女比例为1.85:1.发病主要集中于1~10岁年龄段的儿童.高发期集中在3~5月份和12~1月份.结论 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场所,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工作;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防控意识.
作者:秦彦珉;谢旭;梅树江;孔东锋;路滟;李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有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LVEDd,NT-proBNP和hs-CRP较治疗前出现明显的降低(P<0.01),而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而LVEF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的升高(P<0.01),观察组的增高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改善心功能,能降低NT-proBNP和hs-CRP的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张建峰;周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MMP-9)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时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及20例对照组早产儿(无颅内出血等并发症)血浆MMP-2、MMP-9含量.结果 PVH-IVH患儿MMP-2、MMP-9比对照组早产儿显著升高(均P<0.01),随着出血程度加重,血浆MMP-2、MMP-9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 血浆MMP-2和MMP-9含量的变化,可客观早期的判断PVH-IVH的发生、损伤程度.
作者:江明荣;黄循斌;谢晓彬;周曙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26种采自滇东南红河州原始森林中草药的80%乙醇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及对MRSA活性,筛选出抑菌效果好的药材进一步提取分离并追踪其有效成分.方法 制备26种云南中草药乙醇提物,采用常规琼脂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钢绿假单胞菌以及临床分离得到的MRSA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倍比稀释法测定MIC(小抑菌浓度)、MBC(低杀菌浓度).结果 26种云南中草药的醇提物中有16种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27853)、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ATCC Y0109)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野梧桐,乔木茵芋等8种中草药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在11~24mm之间,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抑菌活性在9—26mm之间,MIC在8~512μg/mL之间.结论 野梧桐,乔木茵芋等8种中药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且对MRSA菌株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新娟;左国营;孙菱;余巍;王根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GF-I、VECF、CRP、UA及Hcy的变化与血压分级和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清IGF-I、VEGF、CRP、UA及Hcy水平,并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三个等级,心室肥厚与否分为两类,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IGF-I、VECF、CRP、UA及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压分级越高者其水平也越高,且伴有心室肥厚者高于不伴有心室肥厚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GF-I、VEGF、CRP、UA及Hcy水平与血压分级及是否伴有心室肥厚均有较大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
作者:李艳华;何春辉;罗祖军;杨竞凌;林棋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住院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川芎嗪+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每日2次,30min内滴完,疗程均为14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7d及14d后,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7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50.0%,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14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并能更好地控制脑梗死的进展,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颖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疟区发热病人易患疟疾的危险因素,为早期从发热病人中筛检血检对象或服药对象提供借鉴.方法 以《发热病人情况登记表》在疟疾传播期收集研究现场发热病人流行病学特征(年龄、性别、发病与就诊日期间隔、家属四邻近期疟疾情况等),对其采血涂制标准血片进行镜检.计算机录入资料、建立数据库,以SPS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发热病人1 508例,其中疟疾病人241例.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就诊时间间隔、蚊帐使用情况、露宿、家属四邻近期有疟疾病人、休止期服药与发热病人患疟疾有显著相关.结论 发热病人中1d内就诊、没有防蚊措施、有露宿习惯、其家属四邻近期患疟疾、未进行休止期服药者,其感染疟疾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可以考虑作为血检对象或服药对象.
作者:朱东山;葛军;朱刚;周毓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的免疫效果.方法 电子检索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运用RevMan 4.2.8软件对YDV免疫效果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5ugYDV免疫后5~10年与免疫后1年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的OR值为0.96,其95%可信区间为(0.46,1.99);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的OR值为1.10,其95%可信区间为(0.69,1.75),免疫后5~10年与免疫后1年的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无显著差别.结论乙肝疫苗在5~10年内的免疫效果良好,不须开展加强免疫.
作者:蔡志坤;周勇;潘伟毅;陈俊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海南省脊灰野病毒输入和传播的风险,科学指导制定预防控制策略,防范和应对脊灰野病毒输入疫情.方法 对全省适龄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疑似病例(AFP)、脊灰抗体水平及流动人员等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评估海南省脊灰野病毒输入与传播的风险.结果 海南省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均达到98.00%以上,三个地区(18个市县)脊灰疫苗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达到了99.00%以上适龄儿童脊灰Ⅰ、Ⅱ、Ⅲ型IgG抗体阳性率均达到98.00%以上,AFP病例报告发病率等7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结论 海南省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的风险,但输入脊灰野病毒在海南省扩散传播的风险较低,需要重点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后在免疫状态薄弱的流动儿童当中引发二代个案病例.
作者:曾昭长;金玉明;莫少雄;潘婷婷;曾雪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SD大鼠56只随机分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脑出血组(ICH组).ICH组又分为6h组、24h组、3d组、7d组和14d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测定血肿周边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外渗量,以EB外渗量反映BBB通透性的变化,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脑出血后3d内,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呈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第3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对照组与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及BBB通透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HIF-1 α蛋白阳性表达率60.42%(29/48),对照组HIF-1 α蛋白阳性表达牢为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HIF-1 α蛋白表达于出血后3d达到高峰并维持到第7d,脑出血后不同时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的表达变化与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1 α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的表达与BBB通透性改变及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王爱岳;李强;周治平;许琼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体外造血微环境中KG1a细胞粘附分子CD44和CD49d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正常人和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模拟造血微环境,与KG1a细胞共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条件下As2O3对KG1a细胞CD44和CD49d表达的影响.结果 来源于正常人或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与KG1a细胞共培养都可明显增加KG1a细胞CD44、CD49d表达(P≤0.01),但两种不同来源的骨髓基质细胞上调KG1a细胞CD44、CD49d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骨髓基质细胞与KG1a细胞共培养的时间对CD44和CD49d表达无影响(P>0.05).在共培养体中,不同浓度As2O3均可下调KG1a细胞CD44、CD49d的表达.用1μmol/L的As2O3分别作用24h及48 h后,KG1a细胞表面CD44分别为(94.32±0.77)%和(88.97±1.74)%(P<0.05); CD49d分别为(41.12±0.37)%和(34.12±1.77)%(P<0.05),随时间延长表达下降.当As2O3浓度增高为2μmol/L时,CD44表达率由(99.08士0.29)%降至(85.6士0.88)%,CD49d表达牢由(47.48士0.1)%降至(37.03±0.96)%(P<0.01).结论As2O3能降低体外造血微环境中KC1a细胞表面CD44、CD49d表达,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作者:段永涛;吴秉毅;宋朝阳;郭坤元;庞绍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农村贫困地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结核贫困人群结核病防治的现状、困难及需求.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福建省贫困人群肺结核患病率.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结核病可疑症状者、患者就诊情况、费用支出情况.结果 福建省农村地区肺结核患病率仍然较高,101例正在治疗肺结核患者中53例(52.5%)就诊延迟、37例(36.6%)确诊延迟,首次就诊至确诊平均医疗费用为1 870元,10例(9.9%)不清楚当地有肺结核病诊疗专业机构.结论 福建省农村肺结核疫情仍然不可忽视,结核病防治优惠政策应该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
作者:黄智忠;陈求扬;林淑芳;杜永成;郑金凤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