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慧娟;华伟湘;蒋小伟;曾凡权;汪栋
目的 评估海南省脊灰野病毒输入和传播的风险,科学指导制定预防控制策略,防范和应对脊灰野病毒输入疫情.方法 对全省适龄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疑似病例(AFP)、脊灰抗体水平及流动人员等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评估海南省脊灰野病毒输入与传播的风险.结果 海南省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均达到98.00%以上,三个地区(18个市县)脊灰疫苗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达到了99.00%以上适龄儿童脊灰Ⅰ、Ⅱ、Ⅲ型IgG抗体阳性率均达到98.00%以上,AFP病例报告发病率等7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结论 海南省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的风险,但输入脊灰野病毒在海南省扩散传播的风险较低,需要重点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后在免疫状态薄弱的流动儿童当中引发二代个案病例.
作者:曾昭长;金玉明;莫少雄;潘婷婷;曾雪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海口市蚊幼虫的种类、密度、季节消长及蚊幼虫孳生地的类型,掌握蚊幼虫种群动态变化的本底资料,为制定蚊虫综合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海口市东、西、南、北、中五个不同方位,各选择1个居民区和附近的其他场所的水缸、桶、轮胎等小型水体及河流、水池等大中型水体,分别采用幼虫吸管法和幼虫勺捕法采集蚊幼虫,并进行鉴定.结果 库蚊、伊蚊、按蚊3种蚊属均有发现,库蚊除了景观瓶外所有阳性水体中均有生长,按蚊仅在洼地中发现,伊蚊主要在小型水体中孳生,调查的11种29个大中型水体中,阳性水体有3种8个,阳性率27.59%,勺舀指数12.57,阳性水体中下水道阳性率高,为80%.小型水体5种1 988个,阳性容器654个,阳性率(容器指数)为32.90%,其中轮胎的容器指数高,为52.94%;蚊幼虫孳生一年四季均有活动,大中型水体8月份密度高,1月份密度低,小型水体8月份密度高,2月份密度低.结论 海口市蚊虫防制工作的重点是在每年的8月份,小型积水、下水道、污水沟是治理重点.
作者:陈金燕;王晓花;陈永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HIV感染已成为全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人们发现HIV感染及其疾病进展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关,尤其是在天然免疫中占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然杀伤细胞.了解自然杀伤细胞在HIV感染中发挥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HIV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就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HIV感染中的作用上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贾曼雪;李丹;邵一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东亚人群VDR基因ApaI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系统检索所有2012年1月前在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上发表的ApaI多态性与银屑病关联分析的文献,然后按一定的标准选择合格的研究并从每个纳入研究中提取相关信息.对于Apal多态位点,我们进行基于等位基因、显性遗传模式和隐性遗传模式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通过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的优势比(Odds ratio,OR).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异质性并探索其来源.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检测出版偏倚.结果 有4个研究符合我们的标准进入本Meta-分析.基于等位基因、显性及隐性遗传模式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东亚人群中,等位基因A不是银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异质性x2=14.48,P=0.002,I2=79.3%;OR随机效应模型=1.110,95%CI=0.667~1.847,z=0.40,P=0.689;基因型AA与aa均与银屑病发病不相关:显性遗传模式,异质性x2=1 3.76,P=0.003,I2=78.2%,OR随机效应模型=1.034,95%CI=0.547,1.955,z=0.10,P=0.918;隐性遗传模式,异质性x2=10.61,P=0.014,I2=71.7%,OR随机效应模型=1.406,95%CI=0.514,3.848,z=0.66,P=.507.敏感性分析显示来自韩国的一个研究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当排除该研究后,同样表现了上述趋势.另外,本Meta-分析所纳入的文献均不存在显著的出版偏倚.结论 在东亚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l位点不是银屑病的易感位点.
作者:刘军麟;鞠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生精细胞p5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5只雄性SD大鼠建立单侧隐睾模型.术后12d将隐睾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隐睾固定组、隐睾固定+生理盐水组、隐睾固定+L-NAME组,建立隐睾下降固定模型.术后分别于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或L-NAME.术后第12d于腹腔内给药后2h大鼠尾部采血,取血清测定NO含量及NOS活性.术后第24d脱颈椎处死大鼠,TUNEI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右侧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p53的表达.结果 隐睾固定+L-NAME组血清中NO浓度、NOS活性以及生精细胞凋亡率及p53的表达低于隐睾固定组和隐睾固定+生理盐水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低,低于其它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NAME降低隐睾下降固定后NO的产生,降低p53的表达,减少生精细胞凋亡,提示NOS抑制剂能促进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的睾丸提高生精能力.
作者:石金凤;谢远杰;李美香;龙治峰;郑翔;赵国军;杜雅兰;贺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SD大鼠56只随机分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脑出血组(ICH组).ICH组又分为6h组、24h组、3d组、7d组和14d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测定血肿周边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外渗量,以EB外渗量反映BBB通透性的变化,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脑出血后3d内,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呈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第3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对照组与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及BBB通透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HIF-1 α蛋白阳性表达率60.42%(29/48),对照组HIF-1 α蛋白阳性表达牢为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HIF-1 α蛋白表达于出血后3d达到高峰并维持到第7d,脑出血后不同时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的表达变化与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1 α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的表达与BBB通透性改变及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王爱岳;李强;周治平;许琼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猩红热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深圳市2006~2011年猩红热疫情资料.结果 2006-2011年深圳市猩红热发病1517例.201 1年发病率高为7.32/10万;2010年发病率低,为1.31/10万.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2011年发病数大幅上升,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散居儿童、学生和幼托儿童三项职业报告猩红热病例数占全部病例数的94.13%.男女比例为1.85:1.发病主要集中于1~10岁年龄段的儿童.高发期集中在3~5月份和12~1月份.结论 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场所,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工作;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防控意识.
作者:秦彦珉;谢旭;梅树江;孔东锋;路滟;李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日本脑炎病毒核心蛋白(JEV C蛋白)基因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检测其蛋白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的毒性及对酵母细胞内报告基因的自激活效应.方法 PCR扩增JEV C蛋白cDNA全基序并克隆入载体pGBKT7的EcoR1/BamHI酶切位点之间,酶切及测序鉴定;PE G/LiAc法将构建好的诱饵质粒pGBKT7-JC及载体pGBKT7分别转化人酵母菌株Y2H Gold感受态细胞,经酵母氨基酸缺陷培养及表型筛选检测其对酵母细胞毒性及自激活作用;用Western-blotting法分析酵母菌中诱饵蛋白BD-JC的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pGBKT7-JC经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与Genebank公布的JEV SA14-14-2株中JEV C蛋白编码基序完全一致;成功转化质粒pGBKT7-JC及空载体pGBKT7的酵母菌株Y2H Gold感受态细胞均只在SD/-Trp、SD/-Trp/X培养基上生长,二者菌落数、菌落大小、分布无明显差异且不变蓝,且SD/-Trp液体培养基30℃过夜培养测OD600值均>0.8,在SD/-TrpPMA培养基上均不生长;经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到酵母菌能表达分子量约为35KDa的特异性融合蛋白BD-JC.结论 成功构建了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质粒pCBKT7-JC;其诱饵蛋白BD-JC对酵母细胞无细胞毒性及自激活效应,为筛选及验证与pCBKT7-JC相互作用蛋白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丁德平;冯国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疟区发热病人易患疟疾的危险因素,为早期从发热病人中筛检血检对象或服药对象提供借鉴.方法 以《发热病人情况登记表》在疟疾传播期收集研究现场发热病人流行病学特征(年龄、性别、发病与就诊日期间隔、家属四邻近期疟疾情况等),对其采血涂制标准血片进行镜检.计算机录入资料、建立数据库,以SPS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发热病人1 508例,其中疟疾病人241例.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就诊时间间隔、蚊帐使用情况、露宿、家属四邻近期有疟疾病人、休止期服药与发热病人患疟疾有显著相关.结论 发热病人中1d内就诊、没有防蚊措施、有露宿习惯、其家属四邻近期患疟疾、未进行休止期服药者,其感染疟疾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可以考虑作为血检对象或服药对象.
作者:朱东山;葛军;朱刚;周毓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蛋白及P5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结直肠癌发生、侵袭及转移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4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TG、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PTTG、P53蛋白在结直肠癌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程度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直肠癌组织中PTTG蛋白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1%和97.6%,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TG蛋白的表达与P53蛋白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TTG蛋白可以反映结直肠癌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TTG蛋白与P53蛋白无显著相关性.PTTG蛋白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潜在淋巴结转移和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若丹;钟碧玲;李亦明;王明贵;陈艳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GF-I、VECF、CRP、UA及Hcy的变化与血压分级和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清IGF-I、VEGF、CRP、UA及Hcy水平,并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三个等级,心室肥厚与否分为两类,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IGF-I、VECF、CRP、UA及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压分级越高者其水平也越高,且伴有心室肥厚者高于不伴有心室肥厚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GF-I、VEGF、CRP、UA及Hcy水平与血压分级及是否伴有心室肥厚均有较大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
作者:李艳华;何春辉;罗祖军;杨竞凌;林棋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深圳市外来劳务工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了解其膳食结构,以便制定合理的膳食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工业区集体食堂14所、830名劳务工进行膳食调查;采用称重法、3d24h膳食回顾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获取膳食信息,运用理想膳食模式评分法(DDP)评价深圳市劳务工的膳食营养状况.结果 深圳市劳务工的DDP分值为91.4分,但食用油的摄入量超过了大允许量.从食物类别的分类上看,谷类DDP得分为31 22分,高于理想得分30.00分.豆类、蛋类、水果、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低,肉类的DDP得分为30.70分,稍低于理想得分35.00分;肉类食物DDP得分南山区较低为26.86分,宝安区高为3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动物性食物评分(包括肉类、鱼类、蛋类的得分总和)已接近理想膳食模式得分.结论 不均衡的膳食结构是深圳市劳务工膳食结构的主要特点.建议减少油脂摄入,适当地增加豆类、水果、蛋类、奶及奶制j品等食物的摄入.
作者:刘建平;程锦泉;彭朝琼;黄薇;张锦周;黄海雄;李斌;李维克;孙群露;罗贤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狂犬病病毒C基因和N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为研究融合基因疫苗打下基础.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质粒pVax-G中克隆出狂犬病毒G和N基因,经连接及鉴定成功后与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es2连接,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 融合基因pVax-G/N测序结果与预期完全符合.结论 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Yes2-pVax-G/N,为进一步研究稳定、安全的狂犬病疫苗奠定基础.
作者:王政;王小英;蔡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为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内脏真菌病.肺隐球菌病如其名,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其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常常难以及时做出诊断,易漏诊或误诊为肺癌、肺结核、肺吸虫等其它肺部疾病,终确诊常需送病理诊断.
作者:陈恩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手足口病病毒分离培养的可能因素以及方法的改进.方法 取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肛拭子或脑脊液、疱疹液、咽拭子,其中以粪便为主,经Hank's平衡缓冲液(HBSS)重悬震荡后,离心取上清液接种于横纹肌肉瘤传代细胞(RD-A细胞),二次传代后通过肠道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分析及EV71、CA16及肠道病毒通用试剂盒进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来鉴定病毒分离效果.结果 RD-A细胞能够有效的分离EV71、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采样时间在发病3日内,病毒分离效果达到66.7%,3日以上,病毒分离效果仅有29.1%.未添加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和制菌霉素的病毒分离,污染率达到75%,分离效率为13.6%,添加三种抑制细菌和霉菌的抗生素后,污染率达到3.93%,分离效率达到54.9%.结论 采样时间在发病3日内,有效的抑制细菌及霉菌的生长,合理的细胞接种密度可以明显提高病毒的分离培养效率.
作者:罗敏;杨洪;张海龙;冼慧霞;陈惠玲;吴微;姚相杰;何雅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住院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川芎嗪+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每日2次,30min内滴完,疗程均为14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7d及14d后,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7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50.0%,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14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并能更好地控制脑梗死的进展,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颖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农村贫困地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结核贫困人群结核病防治的现状、困难及需求.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福建省贫困人群肺结核患病率.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结核病可疑症状者、患者就诊情况、费用支出情况.结果 福建省农村地区肺结核患病率仍然较高,101例正在治疗肺结核患者中53例(52.5%)就诊延迟、37例(36.6%)确诊延迟,首次就诊至确诊平均医疗费用为1 870元,10例(9.9%)不清楚当地有肺结核病诊疗专业机构.结论 福建省农村肺结核疫情仍然不可忽视,结核病防治优惠政策应该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
作者:黄智忠;陈求扬;林淑芳;杜永成;郑金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在回顾性分析99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病例临床特征.方法 番禺区中心医院肿瘤科2004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所有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病例.结果 符合条件的临床病例共99例,中位生存时间83月(1.4月~ 38.5月).43例(43.4%)发生骨相关事件.化疗后发生骨转移的患者更常见发生骨相关事件(P=0.020),使用唑采膦酸可能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P=0.075).单因素分析显示,PS状态(P=0.049)、是否发生骨相关事件(P=0.001)影响生存.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为是否合并肝转移(P=0.044)、是否发生骨相关事件(P=0.000).既往曾行肺原发灶放疗患者预后可能较好(P=0.085).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骨转移并使用唑来膦酸可能可以减少非小细胞肺癌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并改善预后.
作者:邹国荣;胡家柱;李济时;黎益华;黄福喜;曹小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乙醛脱氢酶2基因rs671多态性与海南汉族饮酒青年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11例汉族饮酒青年心肌梗塞病例及100例饮酒对照的基础上进行DNA的提取及包含rs671片段的扩增,对目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统计rs671位点的多态性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DH基因rs671位点可检测到三种基因型,GGGAAA三种基因型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5%、15%、6%,在AMI组中的分布频率为54%、22.5%、23.4%.等位基因G在对照组及AMI组中出现的频率为84.5%及65.3%,A为15.5%及34.6%.结论 rs671基因多态性与海南汉族青年急性心梗的发生显著相关,其中等位基因A可能对青年心梗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
作者:孔月琼;王柱贤;云美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与出院后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C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07年6月~2009年12月在普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和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非急性胰腺炎30例,检测所有实验对象血浆PT、APTT、FIB、D二聚体及出院后HbAlc及C肽水平,对AP患者入院时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与出院3月后HbAlc及C肽水平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P患者血浆Pr、APTT及D二聚体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入院时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与出院3月后HbAlc及C肽水平存在相关性.结论 AP患者入院时血浆PT、APTT及D二聚体与出院3月后HbAlc正相关,与出院3月后血浆C肽水平呈负相关;提示AP组患者入院时血浆PT、APTT及D二聚体水平可能能预测AP患者出院后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钟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