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裂症患者的行为评定与护理对策

于春凤

关键词:分裂症, 病程, 行为能力,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分裂症患者行为能力与病程的关系,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3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按住院年限分15组,分别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NOSIE总评分与病程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7,经显著性检验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各因子T分经方差分析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分裂症患者的行为能力随病程的延长逐渐衰退,积极因素逐渐下降,消极因素逐渐增加,合理的护理对减缓病人的衰退很有必要.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大学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长江大学2003年入学的新生作了心理问卷调查,对有效答卷用EPQ,SCL-90及 SPSS 11.5分析系统作了统计分析.结果:有效问卷EPQ:6 491份,SCL-90:7 083份,其中EPQ-N》60占17.35%,SCL-90因子分≥2者占17.37%,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大于常模(P《0.01),男性大于女性(P《0.01或0.05),位于前三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结论:大学新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作者:郑建;李师东;杨克菲;丁万涛;彭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712例青少年精神疾病与个性特征应激因素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与个性特征、应激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6月间712例首次住我院,年龄17岁及其以下患精神疾病的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自制调查表,对他们进行个性特征、应激因素与其发病之间关系的调查.结果: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与其个性特征、应激因素有重要的关系,个性中以内向型性格的患病率高(63.6%),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次有明显应激因素诱发患病的占70.2%,其中以学习紧张,压力大,升学落榜占多数(53%).结论:青少年其个性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对社会的适应性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易诱发各种精神疾病,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王俊凤;赵树美;于兰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用自制的调查登记表对435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社会人口学资料统计及临床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20.23%,男性高于女性,各病种间攻击行为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攻击行为与既往攻击行为史、命令性幻听、激惹性、敌对猜疑、被害妄想、消极自责密切相关.结论:上述危险因素应引起精神科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罗汝琴;陈仁云;任玉生;王安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强化护理干预对脱毒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脱毒治疗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脱毒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病房管理,人性化护理和对患者家属的教育与辅导,以及出院后的联络指导.自制统计表,统计患者住院脱毒期间的依从性,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时家属对患者戒毒的主观态度,出院6个月内的复吸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的主观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吸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药物脱毒的依从性,增强家属的信心和亲密度,降低复吸率.

    作者:雷球英;成珍珍;谭玉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城市农民工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城市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3 996名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城市农民工SCL-90的总分、总均分、阳性数目数、阴性数目数,各因子的均数、标准差均高于国内常模(U检验,P<0.01).城市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5.4%至39.9%之间,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意.结论:城市农民工在一系列心理社会因素的长期困扰下,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作者:骆焕荣;黄锋锐;张雪静;邓筱璇;徐少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5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焦虑、抑郁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以下简称患者家庭成员)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查.结果:患者家庭成员SAS、SDS得分均高于常模,且有显著性差异.患者一级家庭成员SAS、SDS得分均高于二级家庭成员得分且有显著性差异,30岁以上患者家庭成员得分明显高于30岁以下家庭成员得分,有显著性差异,而SAS、SDS得分与性别、职业、学历无关.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成员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作者:王庆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伴发躯体疾病的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伴发躯体疾病的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临床特征.方法: 将228例住院流浪精神病人按伴发躯体疾病与否分为研究组(伴发躯体疾病)和对照组,用自编《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及分析.结果:躯体疾病以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传染病、骨折等占前几位.研究组:各项目资料不全者比例较高(P《0.05);由慢性病防治院送入方式较多(P《0.01);入院直接原因以脏臭流浪、少语少动、扰乱交通较多,而在言语紊乱包括骂人高歌方面较少(P《0.05);医疗费用由慢性病防治院记帐付费较多,但家属付费者更少(P《0.01).精神病院总体亏损明显.结论:流浪精神病人伴发各种躯体疾病多见,对自身及社会危害大,应引起有关决策部门重视及妥善处理.

    作者:邱友胜;方亚明;秦性好;张春玲;段卫东;高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奎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晚发性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奎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晚发性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晚发性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奎硫平和氟哌啶醇,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奎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晚发性分裂症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显著减少.结论:奎硫平治疗晚发性分裂症不良反应小而安全,且疗效确切,比较适宜于老年患者.

    作者:宋文慧;马洪涛;许家泉;邹灵芳;苏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精神病人治疗前后SCL-90测评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评定精神病人治疗前后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比分析其评分变化,了解其在精神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32例住院精神病人治疗前后使用SCL-90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患者在治疗前后SCL-90各项分值除抑郁外均有差异,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结论:SCL-90量表对精神病人治疗前后自知力判断有临床价值,可以作为精神病人治疗前后判断自知力、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的一项检查工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张平;陈琳;张月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难治性抑郁症

    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疾病,临床诊断依据为有至少两周的特有征象和症状,主要症状为情绪低沉、缺乏兴趣和精力,难以从以往享乐的活动中获取乐趣.

    作者:项春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符合CCMD-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7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为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精神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CGI评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PANSS、CG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喹硫平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有效率分别为81.9%、85.3%.喹硫平锥体外系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作者:曹长安;郭金宏;高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精神科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使精神病人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回归社会.方法: 本文利用问卷的形式对本市两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的150名护士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护理人员第一学历多为中专;以自学获得心理学知识者占大多数;在实施心理护理中:精神科护士掌握心理学知识与心理护理技能有限;护士与精神病人之间存在沟通障碍;精神病人家属与护士缺乏合作意识;少部分护士缺乏慎独精神.结论:精神科护士正确实施心理护理的对策将有助于解决各现存问题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崔凤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利培酮治疗,进行2年的随访,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治疗8周时有效率为73.1%,2年时为95.1%.结论:利培酮长期服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适合全病程治疗.

    作者:李粤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8周,并在治疗0、1、2、4、8周评定PANSS和TESS量表,在0、4、8周检查心电图和肝肾功能,在0、8周检查血催乳素和空腹血糖.结果:奎硫平与利培酮疗效相当,奎硫平与利培酮均能迅速减轻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少、严重程度轻,奎硫平很少引起催乳素变化,利培酮则会显著提高血催乳素水平.结论: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作者:王云;张子梅;孙富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使用现状

    目的:调查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4年所有住院精神病患者182例应用BZ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院时仍在服用BZD的患者66例随访,用CCMD3诊断标准诊断其BZD依赖情况.结果:调查发现18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143例应用过BZD,占78.87%,其中单用1种的123例(86.01%),2种合用的20例(13.99%),药物应用依次为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硝西泮等,随访的66例患者中,因故仅随访52例,BZD依赖18例(34.62%).结论:BZD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应用范围广泛、时间较长、剂量偏大 ,存在明显滥用情况,易导致患者出院后BZD依赖.

    作者:陶文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学生求职挫折的心理辅导

    大学生的择业是在交织着多种冲突与障碍的状态下进行的.要缓解冲突,解除障碍,就必须从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自我调节与完善,努力使自身的愿望与社会需要相互协调,达到和谐,以保持自已的心理健康.请看以下几个案例.

    作者:司荣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与重性抑郁症的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患者与重性抑郁症患者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15例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患者(研究组)和15例单纯诊断为重性抑郁症患者(对照组)的COMT基因多态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论是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G频率还是基因型A/A、A/G及G/G频率均无显著差异;只是在等位基因A频率上,研究组的男性患者(2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男性患者(5.56%).结论:抑郁与焦虑共病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余常红;吴怀安;胡纪泽;吴东辉;闫小华;杨海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住院病人58例死亡原因分析

    精神病人死亡发生率较正常人要高,除精神症状导致部分病人自杀和全身衰竭外,住院精神病人还可伴发其他的躯体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死亡.为了探讨住院精神病人死亡原因,提高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1989年1月-2005年8月期间58例死亡病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严俊;李四冬;池晖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进行了评定.结果: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方面高于男生,两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学生中女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应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稳定、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

    作者:赵淑芹;陈晓兰;牛军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女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对50例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结果:心理干预前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干预后SCL-90除偏执外,其余各因子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国内常模比较,恐怖因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陈全花;赵晶媛;李艳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