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12例青少年精神疾病与个性特征应激因素相关分析

王俊凤;赵树美;于兰娟

关键词:青少年, 精神疾病, 个性特征, 应激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与个性特征、应激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6月间712例首次住我院,年龄17岁及其以下患精神疾病的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自制调查表,对他们进行个性特征、应激因素与其发病之间关系的调查.结果: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与其个性特征、应激因素有重要的关系,个性中以内向型性格的患病率高(63.6%),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次有明显应激因素诱发患病的占70.2%,其中以学习紧张,压力大,升学落榜占多数(53%).结论:青少年其个性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对社会的适应性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易诱发各种精神疾病,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卡马西平、碳酸锂致牛皮癣复发1例

    患者,男,19岁.患者原患有牛皮癣8年.近3年来,兴奋话多夸大,爱管闲事或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自责自罪反复交替发作,于2002年12月2日首次来我院就诊,体检:四肢、胸背部大片陈旧性皮损,表面有较多的白色皮屑,下肢偏重.

    作者:吴延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精神科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使精神病人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回归社会.方法: 本文利用问卷的形式对本市两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的150名护士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护理人员第一学历多为中专;以自学获得心理学知识者占大多数;在实施心理护理中:精神科护士掌握心理学知识与心理护理技能有限;护士与精神病人之间存在沟通障碍;精神病人家属与护士缺乏合作意识;少部分护士缺乏慎独精神.结论:精神科护士正确实施心理护理的对策将有助于解决各现存问题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崔凤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与正常人社会心理因素和负性情绪的对照研究

    目的:为探寻社会心理因素,个性特征和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病因学联系.方法: 对86例脑卒中患者和85例正常人应用MMSE,LES,SSRS,EPQ,HAMD,HAMA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对照调查.结果:与正常组对照,脑卒中组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0.01);在个性特征方面脑卒中组有更高的E分、N分,更多的外倾行为和情绪不稳定性格;负性情绪方面脑卒中组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绝望、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不良个性特征和负性情绪可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唐江萍;邹文华;王民主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34例精神病人解除关锁治疗后7年疗效随访

    目的:了解曾被关锁精神病人解除关锁后社区治疗的长期效果.方法:对1997年发现的34例被关锁精神病人,在社区精神病防治网点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并与治疗前作比较.结果:经7年的精神病社区治疗后,这组病人的疗效肯定,社会功能改善明显,个别病人病情有过波动或恶化,也能在防治网点指导下加强治疗或送住院治疗而得到及时控制.结论:精神病社区防治网点是一种适合我国目前国情、民情的切实措施.

    作者:黄玉琴;马淑君;李植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女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对50例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结果:心理干预前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干预后SCL-90除偏执外,其余各因子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国内常模比较,恐怖因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陈全花;赵晶媛;李艳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精神病人夏秋季肠道感染的预防措施

    目的:了解精神病人夏秋季肠道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医院感染管理手册》中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对我院复退精神病人330例病史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病人夏秋季肠道感染与病程、住院时间、年龄、病情衰退不会主诉、卫生知识缺乏有关.结论: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加强饮食卫生,加强清洁消毒工作,发现肠道感染病人及时隔离,加强工作责任心,从而使我院夏秋季肠道感染发生率由1997年的23.94%下降到2004年的7.88%.

    作者:王新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氯丙嗪、氯氮平、维思通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谷丙转氨酶变化的对照分析

    随着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维思通应用于临床,使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症状很快得到控制,疗效显著.同时,这些药物的应用,对造血系统、肝、胆系统以及心、脑电图的影响,已引起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服用正常剂量氯丙嗪、氯氮平、维思通三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谷丙转氨酶的改变,借此指导临床更安全的用药.

    作者:徐朋波;张杰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例住院精神病(研究组)死亡病例与24例随机抽取的同期住院精神病生存病例(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和病情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年龄(t=0.78,P》0.05)、男女性别(x2=0.248,P》0.05)差异无显著性.由抗精神病药物抗胆碱能作用所致的肠麻痹噎食病例(x2=3.9,P《0.05),有拒食自杀行为病例(x2=3.9,P《0.05),心电图不正常病例(x2=5.5,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研究组的由于抗精神病药物抗胆碱能作用所致肠麻痹噎食、有拒食自杀行为者、心电图不正常者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作者:侯英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MMPI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特征,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对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量表L、F、K、Hs、D、Pd、Mf、Pa、Pt、Sc、Ma分值高于常模(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各量表相关,而且测验成绩差的病人其疗效和预后均较差.

    作者:钱春;李存芬;刘小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以单相抑郁35例和双相抑郁32例为研究对象,对两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两者疗效.结果:单相抑郁患者中家族史阳性率高,自杀行为及焦虑激越突出,治疗6周总有效率为74.3%.而双相抑郁患者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为53.1%.结论: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单相抑郁治疗效果更好,支持两者为异源性疾病的观点.

    作者:冯征;廖春平;许玉梅;高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多巴胺受体与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目的:研究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TaqI A多态性、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Ser9Gly功能多态性、5-羟色胺2A(5-HT2A)受体基因A-1438G、T102C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伴发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无TD及TD严重程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LP)法分析TD组和非TD组的各受体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结果:DRD2基因TaqI A 的等位基因频率(P》0.05)和基因型(P》0.05)分布在TD组(n=42)与非TD组(n=52)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且不同基因型间的AIMS总分值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DRD3基因Ser9Gly的等位基因频率(P》0.05)和基因型(P=0.08)分布在TD组(n=42)与非TD组(n=52)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且不同基因型间的AIMS总分值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位点与A-1438G为完全连锁不平衡,TD组(n=42)与非TD组(n=51)的基因型总体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x2=4.36,υ=1,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DRD2基因的TaqI A多态性、DRD3功能基因的Ser9Gly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T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5-HT2A受体基因的T102C、A-1438G多态性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D相关联.

    作者:许晓峰;张晓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强化护理干预对脱毒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脱毒治疗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脱毒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病房管理,人性化护理和对患者家属的教育与辅导,以及出院后的联络指导.自制统计表,统计患者住院脱毒期间的依从性,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时家属对患者戒毒的主观态度,出院6个月内的复吸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的主观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吸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药物脱毒的依从性,增强家属的信心和亲密度,降低复吸率.

    作者:雷球英;成珍珍;谭玉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家庭治疗合并富马酸喹硫平对已婚精神病人家庭质量的疗效观察

    目的:尝试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已婚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60例已婚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喹硫平(商品名:舒思苏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且精神异常症状缓解(采用BPRS量表评定,总分均《35分).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家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两组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的基础上仅研究组定期辅以家庭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并在治疗后对两组病人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及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测定量表的评定,资料用spss10.0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家庭治疗,可不同程度的改善已婚精神病人的家庭及婚姻质量.结论:家庭治疗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李轶琛;王继中;周新芳;姜文娟;欧阳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37例住院女性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的分析及护理

    自杀行为是精神科临床上常见而后果又为严重的意外事故之一.在疾病急性发作期,受妄想幻觉等病态支配下可发生;而在疾病康复期,自杀行为却往往因某些心理社会因素所诱发.因此,防范病人自杀行为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者:李小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分裂症患者,以随机入组方式,分为健康教育组60例与非健康教育组60例对照观察治疗依从性效果.结果:健康教育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非健康教育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显著提高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吴丽红;陈琼;刘德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大学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长江大学2003年入学的新生作了心理问卷调查,对有效答卷用EPQ,SCL-90及 SPSS 11.5分析系统作了统计分析.结果:有效问卷EPQ:6 491份,SCL-90:7 083份,其中EPQ-N》60占17.35%,SCL-90因子分≥2者占17.37%,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大于常模(P《0.01),男性大于女性(P《0.01或0.05),位于前三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结论:大学新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作者:郑建;李师东;杨克菲;丁万涛;彭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精神病人治疗前后SCL-90测评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评定精神病人治疗前后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比分析其评分变化,了解其在精神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32例住院精神病人治疗前后使用SCL-90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患者在治疗前后SCL-90各项分值除抑郁外均有差异,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结论:SCL-90量表对精神病人治疗前后自知力判断有临床价值,可以作为精神病人治疗前后判断自知力、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的一项检查工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张平;陈琳;张月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服用氯氮平与奋乃静对肾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氯氮平与奋乃静为广谱抗精神病药,由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较长,其具有一定不良反应.为了比较两种药对肾功能的影响情况,探讨精神科用药,本文通过对本院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和奋乃静后血尿素、血肌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陈莹;曹翔;刘清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舒必利和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疗效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舒必利和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必利组和维思通组进行6周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数字划消测验(CT)、修订韦氏记忆测验(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讲行检查,评估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精神症状变化关系.结果:脱落2例,58例患者在6周以后两组PANSS量表分显著下降,CT、WMS-RC、WCST测验成绩均显著提高,治疗后两组WCST成绩改善有差异,但不显著.舒必利组认知改善主要与精神症状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性症状改善有关.维思通组认知改善主要与阴性症状改善有关.结论:舒必利和维思通均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但作用机制可能不同,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的执行功能疗效更好.

    作者:成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符合CCMD-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7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为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精神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CGI评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PANSS、CG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喹硫平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有效率分别为81.9%、85.3%.喹硫平锥体外系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作者:曹长安;郭金宏;高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