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朋波;张杰英
目的:了解中山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WHO提供,1982年和1993年两次全国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使用的方法.结果:中山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时点患病率均为1.38‰,与1993年国内七地区比较有增高趋势(P》0.05);而城市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变化,提示今后在制定精神卫生规划时应予以重视.
作者:李真;胡季明;陈贻华;周湘梅;马宇行;黄海峰;严惠然;王向林;关莲英;王文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脱毒治疗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脱毒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病房管理,人性化护理和对患者家属的教育与辅导,以及出院后的联络指导.自制统计表,统计患者住院脱毒期间的依从性,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时家属对患者戒毒的主观态度,出院6个月内的复吸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的主观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吸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药物脱毒的依从性,增强家属的信心和亲密度,降低复吸率.
作者:雷球英;成珍珍;谭玉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单用及与帕罗西汀合用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研究.方法:对入院后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用阿立哌唑及与帕罗西汀合用两组,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而联用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单用组.结论: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加重不良反应.
作者:袁凤来;叶仕能;张小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精神病人死亡发生率较正常人要高,除精神症状导致部分病人自杀和全身衰竭外,住院精神病人还可伴发其他的躯体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死亡.为了探讨住院精神病人死亡原因,提高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1989年1月-2005年8月期间58例死亡病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严俊;李四冬;池晖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2-2004 年, 作者对我院首发抑郁患者抗抑郁药的应用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宏光;胡文东;李志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利培酮治疗,进行2年的随访,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治疗8周时有效率为73.1%,2年时为95.1%.结论:利培酮长期服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适合全病程治疗.
作者:李粤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维思通应用于临床,使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症状很快得到控制,疗效显著.同时,这些药物的应用,对造血系统、肝、胆系统以及心、脑电图的影响,已引起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服用正常剂量氯丙嗪、氯氮平、维思通三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谷丙转氨酶的改变,借此指导临床更安全的用药.
作者:徐朋波;张杰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自建国初期逐渐形成了由卫生、民政、公安三家共同管理的格局.民政部门在精神卫生方面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收养、治疗、管理民政工作对象中的精神病人. 随着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民政系统的精神卫生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精神病福利院为资源核心,社区康复站为依托,家庭康复为基础的精神卫生防治、康复网络.
作者:周跃明;赵灵;高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精神病人夏秋季肠道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医院感染管理手册》中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对我院复退精神病人330例病史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病人夏秋季肠道感染与病程、住院时间、年龄、病情衰退不会主诉、卫生知识缺乏有关.结论: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加强饮食卫生,加强清洁消毒工作,发现肠道感染病人及时隔离,加强工作责任心,从而使我院夏秋季肠道感染发生率由1997年的23.94%下降到2004年的7.88%.
作者:王新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以下简称患者家庭成员)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查.结果:患者家庭成员SAS、SDS得分均高于常模,且有显著性差异.患者一级家庭成员SAS、SDS得分均高于二级家庭成员得分且有显著性差异,30岁以上患者家庭成员得分明显高于30岁以下家庭成员得分,有显著性差异,而SAS、SDS得分与性别、职业、学历无关.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成员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作者:王庆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尝试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已婚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60例已婚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喹硫平(商品名:舒思苏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且精神异常症状缓解(采用BPRS量表评定,总分均《35分).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家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两组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的基础上仅研究组定期辅以家庭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并在治疗后对两组病人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及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测定量表的评定,资料用spss10.0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家庭治疗,可不同程度的改善已婚精神病人的家庭及婚姻质量.结论:家庭治疗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李轶琛;王继中;周新芳;姜文娟;欧阳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器质性精神障碍,又称器质性脑症状群(Organic brain syndrome,OBS),是由严重脑或躯体器质性损害所引起.由于OBS与器质性损害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使病情更趋复杂.1994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OBS病人30例,未发生任何意外,且疗效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于福荣;王兴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大学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长江大学2003年入学的新生作了心理问卷调查,对有效答卷用EPQ,SCL-90及 SPSS 11.5分析系统作了统计分析.结果:有效问卷EPQ:6 491份,SCL-90:7 083份,其中EPQ-N》60占17.35%,SCL-90因子分≥2者占17.37%,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大于常模(P《0.01),男性大于女性(P《0.01或0.05),位于前三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结论:大学新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作者:郑建;李师东;杨克菲;丁万涛;彭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患者与重性抑郁症患者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15例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患者(研究组)和15例单纯诊断为重性抑郁症患者(对照组)的COMT基因多态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论是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G频率还是基因型A/A、A/G及G/G频率均无显著差异;只是在等位基因A频率上,研究组的男性患者(2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男性患者(5.56%).结论:抑郁与焦虑共病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余常红;吴怀安;胡纪泽;吴东辉;闫小华;杨海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城市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3 996名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城市农民工SCL-90的总分、总均分、阳性数目数、阴性数目数,各因子的均数、标准差均高于国内常模(U检验,P<0.01).城市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5.4%至39.9%之间,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意.结论:城市农民工在一系列心理社会因素的长期困扰下,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作者:骆焕荣;黄锋锐;张雪静;邓筱璇;徐少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氯氮平与奋乃静为广谱抗精神病药,由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较长,其具有一定不良反应.为了比较两种药对肾功能的影响情况,探讨精神科用药,本文通过对本院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和奋乃静后血尿素、血肌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陈莹;曹翔;刘清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例住院精神病(研究组)死亡病例与24例随机抽取的同期住院精神病生存病例(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和病情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年龄(t=0.78,P》0.05)、男女性别(x2=0.248,P》0.05)差异无显著性.由抗精神病药物抗胆碱能作用所致的肠麻痹噎食病例(x2=3.9,P《0.05),有拒食自杀行为病例(x2=3.9,P《0.05),心电图不正常病例(x2=5.5,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研究组的由于抗精神病药物抗胆碱能作用所致肠麻痹噎食、有拒食自杀行为者、心电图不正常者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作者:侯英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特征,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对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量表L、F、K、Hs、D、Pd、Mf、Pa、Pt、Sc、Ma分值高于常模(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各量表相关,而且测验成绩差的病人其疗效和预后均较差.
作者:钱春;李存芬;刘小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奎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晚发性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晚发性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奎硫平和氟哌啶醇,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奎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晚发性分裂症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显著减少.结论:奎硫平治疗晚发性分裂症不良反应小而安全,且疗效确切,比较适宜于老年患者.
作者:宋文慧;马洪涛;许家泉;邹灵芳;苏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大学生的择业是在交织着多种冲突与障碍的状态下进行的.要缓解冲突,解除障碍,就必须从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自我调节与完善,努力使自身的愿望与社会需要相互协调,达到和谐,以保持自已的心理健康.请看以下几个案例.
作者:司荣婷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