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严俊;李四冬;池晖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分裂症患者,以随机入组方式,分为健康教育组60例与非健康教育组60例对照观察治疗依从性效果.结果:健康教育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非健康教育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显著提高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吴丽红;陈琼;刘德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疾病,临床诊断依据为有至少两周的特有征象和症状,主要症状为情绪低沉、缺乏兴趣和精力,难以从以往享乐的活动中获取乐趣.
作者:项春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器质性精神障碍,又称器质性脑症状群(Organic brain syndrome,OBS),是由严重脑或躯体器质性损害所引起.由于OBS与器质性损害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使病情更趋复杂.1994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OBS病人30例,未发生任何意外,且疗效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于福荣;王兴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裂症患者行为能力与病程的关系,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3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按住院年限分15组,分别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NOSIE总评分与病程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7,经显著性检验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各因子T分经方差分析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分裂症患者的行为能力随病程的延长逐渐衰退,积极因素逐渐下降,消极因素逐渐增加,合理的护理对减缓病人的衰退很有必要.
作者:于春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TaqI A多态性、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Ser9Gly功能多态性、5-羟色胺2A(5-HT2A)受体基因A-1438G、T102C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伴发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无TD及TD严重程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LP)法分析TD组和非TD组的各受体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结果:DRD2基因TaqI A 的等位基因频率(P》0.05)和基因型(P》0.05)分布在TD组(n=42)与非TD组(n=52)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且不同基因型间的AIMS总分值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DRD3基因Ser9Gly的等位基因频率(P》0.05)和基因型(P=0.08)分布在TD组(n=42)与非TD组(n=52)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且不同基因型间的AIMS总分值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位点与A-1438G为完全连锁不平衡,TD组(n=42)与非TD组(n=51)的基因型总体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x2=4.36,υ=1,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DRD2基因的TaqI A多态性、DRD3功能基因的Ser9Gly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T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5-HT2A受体基因的T102C、A-1438G多态性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D相关联.
作者:许晓峰;张晓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验证万拉法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8例广泛性焦虑症按就医顺序分为两组,分别用万拉法新及阿普唑仑进行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万拉法新和阿普唑仑两药疗效相仿,万拉法新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万拉法新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较为理想的药物.
作者:于宏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代谢酶,它存在二种形式即膜结合型COMT(MB-COMT)、可溶型COMT(S-COMT).
作者:杜召云;刘平;杨绪霞;王广新;成义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为探讨氯氮平合并丁二酸洛沙平与丁二酸洛沙平单用二种方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而作此研究.
作者:叶仕能;袁凤来;谈金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前,氯氮平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精神病,其不良反应引起血小板减少较少见.现将所观察到的1例血小板减少报道如下.
作者:邱堂威;黄巧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患者与重性抑郁症患者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15例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患者(研究组)和15例单纯诊断为重性抑郁症患者(对照组)的COMT基因多态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论是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G频率还是基因型A/A、A/G及G/G频率均无显著差异;只是在等位基因A频率上,研究组的男性患者(2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男性患者(5.56%).结论:抑郁与焦虑共病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余常红;吴怀安;胡纪泽;吴东辉;闫小华;杨海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以单相抑郁35例和双相抑郁32例为研究对象,对两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两者疗效.结果:单相抑郁患者中家族史阳性率高,自杀行为及焦虑激越突出,治疗6周总有效率为74.3%.而双相抑郁患者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为53.1%.结论: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单相抑郁治疗效果更好,支持两者为异源性疾病的观点.
作者:冯征;廖春平;许玉梅;高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以下简称患者家庭成员)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查.结果:患者家庭成员SAS、SDS得分均高于常模,且有显著性差异.患者一级家庭成员SAS、SDS得分均高于二级家庭成员得分且有显著性差异,30岁以上患者家庭成员得分明显高于30岁以下家庭成员得分,有显著性差异,而SAS、SDS得分与性别、职业、学历无关.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成员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作者:王庆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大学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长江大学2003年入学的新生作了心理问卷调查,对有效答卷用EPQ,SCL-90及 SPSS 11.5分析系统作了统计分析.结果:有效问卷EPQ:6 491份,SCL-90:7 083份,其中EPQ-N》60占17.35%,SCL-90因子分≥2者占17.37%,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大于常模(P《0.01),男性大于女性(P《0.01或0.05),位于前三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结论:大学新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作者:郑建;李师东;杨克菲;丁万涛;彭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2-2004 年, 作者对我院首发抑郁患者抗抑郁药的应用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宏光;胡文东;李志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某村民小组近几年精神病人突然增多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全组112人采取线索与逐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CCMD-2-R为诊断标准,并采送水质作化验.结果:共检出精神分裂症13例,占11.6%;精神发育迟滞6例,占5.27%.其中精神分裂症近6年内发病占10例.结论:经济及生存环境恶化,村民整体素质低下,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及家族遗传为主要发病相关因素;应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村民素质,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精神卫生宣教.
作者:周元甲;鲁文兴;段义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例住院精神病(研究组)死亡病例与24例随机抽取的同期住院精神病生存病例(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和病情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年龄(t=0.78,P》0.05)、男女性别(x2=0.248,P》0.05)差异无显著性.由抗精神病药物抗胆碱能作用所致的肠麻痹噎食病例(x2=3.9,P《0.05),有拒食自杀行为病例(x2=3.9,P《0.05),心电图不正常病例(x2=5.5,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研究组的由于抗精神病药物抗胆碱能作用所致肠麻痹噎食、有拒食自杀行为者、心电图不正常者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作者:侯英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尝试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已婚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60例已婚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喹硫平(商品名:舒思苏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且精神异常症状缓解(采用BPRS量表评定,总分均《35分).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家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两组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的基础上仅研究组定期辅以家庭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并在治疗后对两组病人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及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测定量表的评定,资料用spss10.0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家庭治疗,可不同程度的改善已婚精神病人的家庭及婚姻质量.结论:家庭治疗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李轶琛;王继中;周新芳;姜文娟;欧阳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中山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WHO提供,1982年和1993年两次全国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使用的方法.结果:中山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时点患病率均为1.38‰,与1993年国内七地区比较有增高趋势(P》0.05);而城市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变化,提示今后在制定精神卫生规划时应予以重视.
作者:李真;胡季明;陈贻华;周湘梅;马宇行;黄海峰;严惠然;王向林;关莲英;王文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SSRIs无效的抑郁症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使用SSRIs 6周无明显疗效的患者36例再使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6周,在0、2、4、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选择同期年龄、性别与研究组相匹配的门诊抑郁症患者36例作对照研究.结果:SSRIs治疗6周无明显疗效的抑郁症患者,使用文拉法辛缓释剂后仍取得较好的疗效,6周末有效率66.7%,临床治愈率52.8%,而对照组分别是75%和58.3%,2组无显著差异性.结论:SSRIs治疗6周无明显疗效的抑郁症患者使用文拉法辛缓释剂后仍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高新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变态心理学是近年来发展于医学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对于临床工作者认识心理障碍、神经症及某些精神障碍的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晔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