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立哌唑与帕罗西汀联用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对照研究

袁凤来;叶仕能;张小智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阿立哌唑, 帕罗西汀
摘要:目的:研究阿立哌唑单用及与帕罗西汀合用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研究.方法:对入院后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用阿立哌唑及与帕罗西汀合用两组,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而联用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单用组.结论: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加重不良反应.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使用现状

    目的:调查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4年所有住院精神病患者182例应用BZ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院时仍在服用BZD的患者66例随访,用CCMD3诊断标准诊断其BZD依赖情况.结果:调查发现18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143例应用过BZD,占78.87%,其中单用1种的123例(86.01%),2种合用的20例(13.99%),药物应用依次为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硝西泮等,随访的66例患者中,因故仅随访52例,BZD依赖18例(34.62%).结论:BZD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应用范围广泛、时间较长、剂量偏大 ,存在明显滥用情况,易导致患者出院后BZD依赖.

    作者:陶文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分裂症患者,以随机入组方式,分为健康教育组60例与非健康教育组60例对照观察治疗依从性效果.结果:健康教育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非健康教育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显著提高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吴丽红;陈琼;刘德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万拉法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研究

    目的:验证万拉法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8例广泛性焦虑症按就医顺序分为两组,分别用万拉法新及阿普唑仑进行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万拉法新和阿普唑仑两药疗效相仿,万拉法新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万拉法新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较为理想的药物.

    作者:于宏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城市农民工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城市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3 996名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城市农民工SCL-90的总分、总均分、阳性数目数、阴性数目数,各因子的均数、标准差均高于国内常模(U检验,P<0.01).城市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5.4%至39.9%之间,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意.结论:城市农民工在一系列心理社会因素的长期困扰下,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作者:骆焕荣;黄锋锐;张雪静;邓筱璇;徐少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精神病人夏秋季肠道感染的预防措施

    目的:了解精神病人夏秋季肠道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医院感染管理手册》中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对我院复退精神病人330例病史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病人夏秋季肠道感染与病程、住院时间、年龄、病情衰退不会主诉、卫生知识缺乏有关.结论: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加强饮食卫生,加强清洁消毒工作,发现肠道感染病人及时隔离,加强工作责任心,从而使我院夏秋季肠道感染发生率由1997年的23.94%下降到2004年的7.88%.

    作者:王新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舒必利和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疗效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舒必利和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必利组和维思通组进行6周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数字划消测验(CT)、修订韦氏记忆测验(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讲行检查,评估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精神症状变化关系.结果:脱落2例,58例患者在6周以后两组PANSS量表分显著下降,CT、WMS-RC、WCST测验成绩均显著提高,治疗后两组WCST成绩改善有差异,但不显著.舒必利组认知改善主要与精神症状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性症状改善有关.维思通组认知改善主要与阴性症状改善有关.结论:舒必利和维思通均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但作用机制可能不同,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的执行功能疗效更好.

    作者:成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以单相抑郁35例和双相抑郁32例为研究对象,对两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两者疗效.结果:单相抑郁患者中家族史阳性率高,自杀行为及焦虑激越突出,治疗6周总有效率为74.3%.而双相抑郁患者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为53.1%.结论: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单相抑郁治疗效果更好,支持两者为异源性疾病的观点.

    作者:冯征;廖春平;许玉梅;高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与重性抑郁症的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患者与重性抑郁症患者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15例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患者(研究组)和15例单纯诊断为重性抑郁症患者(对照组)的COMT基因多态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论是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G频率还是基因型A/A、A/G及G/G频率均无显著差异;只是在等位基因A频率上,研究组的男性患者(2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男性患者(5.56%).结论:抑郁与焦虑共病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余常红;吴怀安;胡纪泽;吴东辉;闫小华;杨海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国产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国产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住院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40例换用利培酮泊疗24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症状,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ES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PANSS总分、PANSS-C(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P(阳性症状)分、PANSS-N(阴性症状)分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ANES总分及各量表均自12周末起显著下降.说明自12周末开始显效.PANSS总分减分率为20%或以上者24例,达50%或以上者7例,有效率为60%,显效率为16.67%.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体重增加(12/40)和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国产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非常小.

    作者:郑胜云;孟宪隐;钟海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8周,并在治疗0、1、2、4、8周评定PANSS和TESS量表,在0、4、8周检查心电图和肝肾功能,在0、8周检查血催乳素和空腹血糖.结果:奎硫平与利培酮疗效相当,奎硫平与利培酮均能迅速减轻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少、严重程度轻,奎硫平很少引起催乳素变化,利培酮则会显著提高血催乳素水平.结论: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作者:王云;张子梅;孙富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TC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的应用体会

    对急性精神病症状控制后的精神病患者,采用美国戴托普戒毒康复TC(Therapeutic Commumity)疗法即治疗集体.目的是解决其临床惰性行为,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经2年临床应用,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魏方艳;徐海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山市情感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中山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WHO提供,1982年和1993年两次全国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使用的方法.结果:中山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时点患病率均为1.38‰,与1993年国内七地区比较有增高趋势(P》0.05);而城市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变化,提示今后在制定精神卫生规划时应予以重视.

    作者:李真;胡季明;陈贻华;周湘梅;马宇行;黄海峰;严惠然;王向林;关莲英;王文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奎硫平(启维)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奎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38例,疗程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4、6、8周末PANSS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显效率63.2%,总有效率为89.5%,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直立性低血压、兴奋和激越等,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轻微,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结论:奎硫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对体重影响和内分泌影响小.

    作者:袁瑗琳;张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卡马西平、碳酸锂致牛皮癣复发1例

    患者,男,19岁.患者原患有牛皮癣8年.近3年来,兴奋话多夸大,爱管闲事或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自责自罪反复交替发作,于2002年12月2日首次来我院就诊,体检:四肢、胸背部大片陈旧性皮损,表面有较多的白色皮屑,下肢偏重.

    作者:吴延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SSRIs无效的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SSRIs无效的抑郁症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使用SSRIs 6周无明显疗效的患者36例再使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6周,在0、2、4、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选择同期年龄、性别与研究组相匹配的门诊抑郁症患者36例作对照研究.结果:SSRIs治疗6周无明显疗效的抑郁症患者,使用文拉法辛缓释剂后仍取得较好的疗效,6周末有效率66.7%,临床治愈率52.8%,而对照组分别是75%和58.3%,2组无显著差异性.结论:SSRIs治疗6周无明显疗效的抑郁症患者使用文拉法辛缓释剂后仍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高新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符合CCMD-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7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为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精神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CGI评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PANSS、CG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喹硫平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有效率分别为81.9%、85.3%.喹硫平锥体外系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作者:曹长安;郭金宏;高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女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对50例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结果:心理干预前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干预后SCL-90除偏执外,其余各因子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国内常模比较,恐怖因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陈全花;赵晶媛;李艳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用自制的调查登记表对435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社会人口学资料统计及临床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20.23%,男性高于女性,各病种间攻击行为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攻击行为与既往攻击行为史、命令性幻听、激惹性、敌对猜疑、被害妄想、消极自责密切相关.结论:上述危险因素应引起精神科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罗汝琴;陈仁云;任玉生;王安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精神科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使精神病人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回归社会.方法: 本文利用问卷的形式对本市两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的150名护士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护理人员第一学历多为中专;以自学获得心理学知识者占大多数;在实施心理护理中:精神科护士掌握心理学知识与心理护理技能有限;护士与精神病人之间存在沟通障碍;精神病人家属与护士缺乏合作意识;少部分护士缺乏慎独精神.结论:精神科护士正确实施心理护理的对策将有助于解决各现存问题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崔凤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有无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之人格与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对焦虑症的人格和临床特症的修饰和影响.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定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30例伴发抑郁症状和23例不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进行测评比较.结果: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组SCL90中强迫、焦虑及恐怖分显著性较不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低,而其抑郁分较高.结论:伴发抑郁症状和不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其人格特征并无显著性差异,但伴发抑郁症状焦虑症较不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的焦虑症状轻.

    作者:余常红;周云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