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原体性宫颈炎粘膜HBD-2mRNA的表达

任小丽;陈晋广

关键词:支原体, HBD-2, 宫颈炎
摘要: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的非淋菌性宫颈炙患者人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 方法 采用RT-PCR法对10例患者皮损hBD-2mRNA检测,并以10例正常组织做对照. 结果 正常人和患者均可检测到hBD-2mRNA表达,但支原体感染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表达比明显增多. 结论 hBD-2参与了支原体性宫颈炎发病过程.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佛山市市售食品3-氯丙醇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佛山市市售食品3-MCPD的实际污染情况. 方法 2006-2007年对佛山市市售,包括酱油、蚝油、鸡精、婴儿食品和饮用纯水等食品,在市场进行随机抽样检测. 结果 在本次抽检的食品中蚝油、鸡精、婴儿食品、饮用纯水3-MCPD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酱油合格率为92%;参照欧盟标准则酱油、蚝油、鸡精、婴儿食品、饮用纯水的合格率分别为34%、72.2%、60%、66.7%、100%. 结论 虽然市售食品3-MCPD的污染情况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政府相关部门仍要继续加大对产品的监管力度,杜绝食品3-MCPD的污染情况的发生,切实保证食品安全.

    作者:韩劲松;张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疫情,指导麻疹预防控制工作.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997~2006年共发生麻疹468例,年均发病率为3.33/10万.2000年高9.81/10万,1998年低0.5/10万,无死亡病例.1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麻疹流行状态为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3~6月高发. 结论 应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提高接种质量,适时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整个人群免疫水平.

    作者:朱风云;赵琳;孟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目的 研究慢性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 健康医护人员10例,乙肝病毒携带11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CD3+CD4+、CD3++CD8+、CD3+检测. 结果 CD3+CD4+/CD3+CD8+比值、CD3+CD8+百分率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CD3+CD4+百分率,CD3+百分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外周血CD3+CD8+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无CD3+CD4+百分率变化,可能与其功能变化有关.

    作者:吴晓枫;秦浩歌;辛晓丽;刘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弓形虫依钙蛋白激酶Calpain-like的克隆及生物学特性

    目的 克隆弓形虫RH株Calpain(依钙蛋白酶)-like基因,分析免疫生物学功能,筛选预防弓形虫感染的疫苗候选分子. 方法 利用人类、鼠类和其它寄生虫的Calpain基因同源性比较的保守区域合成混合引物,以弓形虫的RNA为模板.应用RT-PCR扩增弓形虫Calpain-like 基因片段,扩增的片段通过TA克隆插入克隆载体pET32A,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双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用克隆的基因片段制备特异性基因探针,经Northern blot技术证实弓形虫Calpain-like基因mRNA. 结果 RT-PCR扩增了316bp弓形虫Calpmn-like基因,其DNA序列与日本血吸虫Calpain基因同一区域的同源性为70%,与计算机推测的弓形虫Calpain-like基因的同源性为100%.Northern blot显示了弓形虫Calpmn-like基因mRNA的大小约6300bp. 结论 弓形虫RH株基因组中存在Calpmn-like基因,Calpain-like基因在弓形虫RH株中高度表达.

    作者:陈雪艳;付玉才;李璐;耿艺介;黄达娜;高世同;张仁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尿素氮尿酸及钙检测在妊高征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清尿素氮、尿酸与血清钙浓度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检测50例正常孕妇及50例妊高征患者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和血清钙(Ca2+)值,并进行比较. 结果 妊高征孕妇组血清尿素氮及尿酸浓度明显升高,与正常孕妇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妊高征孕妇组血清钙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且差异显著(P<0.01). 结论 联合检测血尿素氮、尿酸及血清钙浓度可作为预测与判断妊高征发生的监测指标,对妊高征的诊断和治疗也均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莉平;资捷;林立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室温下24h内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方法 采用四苯硼钠沉淀剩余滴定法.在室温下24h内观察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及含量测定. 结果 在室温下24h内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在6h、8h、24h含量有轻微下降. 结论 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后24h内基本稳定,建议临时床配伍好在6h内使用.

    作者:罗敏;刘海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18例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麻疹发病与免疫史的关系,探讨麻疹防制对策和措施. 方法 对本溪市传染病医院2005年4月~2006年5月收住院的118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疫苗接种与发病的关系. 结果 118例麻疹患者中,成人占39%,6~8月龄占5%,外来人口占9.3%.无疫苗接种史11例占6.8%,其中3例未到8月龄初免年龄,另外8例为漏种,有接种史42例占16.9%,其中20例8月龄~6岁儿童只接种二针疫苗.22例7岁以上患者占18.6%;预防接种史不详者65例,占55%. 结论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措施,及时进行2针接种能有效控制麻疹的发生.

    作者:刘巧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发病率高和流行广泛的传染病,对人类尤其是儿童健康危害严重,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住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由于大多数病人患病后不到医院就诊以及疫情漏报等原因.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得的发病率不能真实反映该病的发病水平,根据我国一些省份的入户调查资料表明,该病全人口的腹泻病发病率为0.17-0.70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2.50-3.38次/人年.本文就该病的流行强度、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谱、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林玫;董柏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原特异性及总IgE的检测

    目的 为了解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过敏原及血清总IgE水平变化. 方法 采用酶免疫分析法(ELISA)对100例10种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血清过敏原及总IgE水平进行了定量检测. 结果 1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过敏原阳性率以尘螨为高,其次为蟑螂和牛奶,且病患血清中总IgE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及总IgE酶免疫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合理寻找相应过敏原,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林惠玲;龚海涛;林连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淄博市农村流行性出血热鼠间带毒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淄博市农村鼠密度、鼠间带毒率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情况,以制定有效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较高的淄川区、沂源县和博山区为调查点.各调查点同时用标准鼠夹,晚放晨收.记录有效鼠夹数、捕获鼠数并分类.采集样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抗原. 结果 2004-2007年三区县调查点平均鼠密度为2.81%,其中室内、外鼠密度分别为2.38%和3.27%,褐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群;平均鼠间带毒率为8.05%. 结论 淄博市流行性出血热鼠间带毒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有效综合防制措施,降低鼠密度,灭鼠重点放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

    作者:杜俊;唐学慧;石志恺;李源;张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血清LDL-C均相酶法测定与Friedewald估算比较

    目的 比较均相酶法直接测定与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估算2型糖尿病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异性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方法 分别用均相酶法直接测定和F公式计算糖尿病人和正常人血清LDL-C含量,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两种方法 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别. 结果 在糖尿病人中,当1.8mmol/L≤TG<5.81mmol/L时两种方法 有显著差异(P<0.001),当TG<1.8时,两种方法 所得LDL-C值差异无显著性(P=0.203).健康人群中当1.80mmol/L≤TG<5.03mmol/L时,两种方法 无显著性差异(P=0.844),TG≤1.8mmol/L时,两种方法 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结论 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在健康人群和糖尿病人LDL-C测定时应用条件不同,建议用均相酶法直接测定LDL-C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凌利芬;余楠;黄晓丽;韦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沙培林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沙培林联合顺铂与单用顺铂治疗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 方法 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治疗组胸腔穿刺注入顺铂和沙培林治疗;对照组仅用顺铂治疗.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高于对照组54.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率为4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 沙培林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国栋;刘国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磷酸哌喹用于人群疟疾预防服药的副反应调查

    目的 分析服用磷酸哌喹人群中预防疟疾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减少服药后副反应的措施,为今后调整改进磷酸哌喹使用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2007年7-9月在安徽省蒙城县对240名服用磷酸哌喹预防疟疾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3次在每月的预防服药结束后两日内进行. 结果 调查对象中副反应发生率为43.3%(103/238),以轻微头晕、恶心和口周脸颊发麻的表现为主;其中,90.2%的人在服药后2h内出现症状(体征),有90.3%的人在24h以内消退;发生副反应的人群中,不同年龄组无差别.女性高于男性.空腹服药者高于非空腹服药者. 结论 磷酸哌喹的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均轻微,持续时间短,对生活生产不构成影响,餐后服药利于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苟锦博;冯子键;李华忠;郑灿军;葛军;朱刚;尤芳红;朱东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前瞻性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综合干预对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并进行社区综合干预的成本效益分析. 方法 将我院所属34个社区内55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干预.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并发症、住院率、病死率,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调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住院率、病死率低.且干预组医疗成本明显降低,效益/投入比为5.89. 结论 综合干预可提高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王正英;邓振宇;徐庆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两种方案治疗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效果及血清学效果. 方法 103例早期梅毒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n=57)和对照组(n=46).治疗组采用头孢曲松钠2g/d连用10-15d,同时联合苄星青霉素240万U,1 次/wk,共用2-3次;对照组应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wk,共用2-3次. 结果 治疗组血清学试验(TRUST)阴转率达100%,平均阴转时间5.6d;对照组血清学试验(TRUST)阴转率88.3%,平均阴转时间9.7d,两组差异显著(P<0.05和P<0.001) 结论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高并能显著缩短梅毒血清阴转时间.

    作者:邹循辉;宗国勇;吴海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脐血来源的不同增殖能力的两种内皮祖细胞

    目的 比较两种脐血来源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抗凋亡能力. 方法 采用Annexin V/PI的凋亡检测比较两种细胞抵抗凋亡的能力;用增殖实验等方法 比较两种内皮祖细胞的增殖特点;用集落形成实验比较两种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 结果 发现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PP-EPCs)显示比循环成血管细胞(CACs)具有更强的抗凋亡能力.CACs只能达到4-6个倍增,而HPP-EPCs能达到60多个倍增.CACs的单个细胞不能形成集落,HPP-EPCs的单个细胞中能在14d的培养期间形成了次级集落和三级集落. 结论 HPP-EPCs比CACs具有更强的抗凋亡能力、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

    作者:段华新;卢光绣;程腊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宝石矽肺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及分析

    目的 探讨宝石矽肺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况,为矽肺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宝石矽肺患者66例(I期37例,II期19例,III期10例)和35名未接尘且体检健康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矽肺组均无甲状腺病史)进行血清中T3,T4及TSH水平.检测结果 用两两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患者血清中的L3及L4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P<0.01),而血清中TSH水平则相反(P>0.05);Ⅱ期矽肺与I期矽肺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Ⅲ期矽肺患者与I期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另外,各期矽肺患者血清中的TSH水平则出现了随期数的增加而稍增加的趋势(P<0.01及P<0.05),但II、III期矽肺分别与I期矽肺比较,其差异都无显著性(P>0.05). 结论 血清中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同样可以用于观察矽肺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的状况.对于矽肺的辅助诊断及防治具有一定意义,但作为矽肺期别判断的参考指标,则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陈念光;陈铿铿;刘秋英;陈锐峰;李森华;梁金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损伤指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 对158例AMI患者分别在入院的第1、3、7、14d进行hs-CRP的定量检测以及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同步浓度测定,并对其中8l例A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定量评分.血清hs-CRP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hs-CRP的水平变化以及与CK-MB、cTnI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h8-CRP高峰出现在AMI早期;hs-CRP水平与CK-MB和cTnI呈正相关(r=0.61,P<0.01;r=0.69,P<0.01);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结论 血清hs-CRP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水平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对AMI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79例未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9)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40).常规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72h抽血测定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设70例正常健康人群用于分析比较.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 结果 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IL-6(58.7±9.6ng/L Vs.6.4±2.4ng/L,P<0.01)和CRP(118.1±13.2mg/L Vs.2.7±1.1mg/L,P<0.01)均有显著性升高.②外周血IL-6(18.4±6.2ng/Lvs.60.7±10.1ng/L,P<0.01)、CRP的水平(15.6±6.3mg/L Vs.121.1±14.3mg/L,P<0.01)在胰岛素强化治疗72h后有显著性降低. 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和CRP的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曾候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山市小于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状况分析

    目的 为制定麻疹免疫程序和消除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5~2006年中山市报告≤8月龄婴儿麻疹病例及母婴共患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中山市≤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2.86%逐年上升至2006年的13.01%;2005~2006年报告母婴共患麻疹4例,母亲年龄为25~29岁,本地及流动人口各有2例;婴儿早发病为出生36h. 结论 控制小月龄婴儿麻疹关键是控制成人麻疹,建议对婚检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作者:吕海英;舒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