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李素萍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Gensini积分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损伤指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 对158例AMI患者分别在入院的第1、3、7、14d进行hs-CRP的定量检测以及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同步浓度测定,并对其中8l例A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定量评分.血清hs-CRP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hs-CRP的水平变化以及与CK-MB、cTnI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h8-CRP高峰出现在AMI早期;hs-CRP水平与CK-MB和cTnI呈正相关(r=0.61,P<0.01;r=0.69,P<0.01);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结论 血清hs-CRP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水平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对AMI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钙镁合剂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研究对钙镁合剂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以及草酸铂神经毒性的机理作初步研讨. 方法 本研究采取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04年6月~2007年4月期间在我院消化道肿瘤内科采用草酸铂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组,研究临床应用钙镁合剂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的效果. 结果 临床使用草酸铂导致了近90%的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的神经毒性症状产生;在加用钙镁合剂组的患者中,无论是轻度的、急性的神经症状(特别是肢端麻木或感觉减退和口腔咽喉部位感觉异常),还是麻木症状长时间持续、精细动作障碍的Ⅱ-Ⅲ度毒性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中有不能耐受神经症状的病例,经即时加用钙镁合剂后.症状缓解明显,之后可以继续化疗疗程.钙镁合剂的应用明显改善了出现神经症状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 结论 草酸铂可以导致神经毒性症状的产生,钙镁合剂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效果明显,其应用也能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有神经症状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病毒Core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ore的构建

    目的 扩增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HCV-Core)基因,并构建HCV-Core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方法 设计合成HCV Core基因全长引物,提取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CV 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C区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l和SaL1双酶切后,连接到Pet32a表达载体中,并转化到BL21大肠杆菌中;然后PCR和双酶切鉴定转化茵落. 结果 扩增得到目的 基因长度约600bp,经测序证实为HCV-Core基因,表明HCV-Core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ore构建成功. 结论 成功构建HCV-Core基因表达载体Pet32a-Core,为下一步Core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基础.

    作者:杨洪;房师松;何雅青;姚相杰;张海龙;阳帆;冼慧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男性胃癌患者睾酮水平与CEA-mRNA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睾酮水平老年男性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与CEA蛋白水平差异. 方法 选择老年男性胃癌患者60例,根据睾酮水平分为睾酮低下组与睾酮正常组,分析两组胃癌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以及Brrmann分型差异,并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CEA-mRNA与CEA蛋白水平. 结果 睾酮低下组与睾酮正常组老年男性胃癌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以及Brrmann分型差异不显著(P>0.05).睾酮低下组患者相比睾酮正常组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高(P<0.05),CEA蛋白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睾酮低下老年胃癌患者容易出现外周血微转移.

    作者:吕辉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室温下24h内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方法 采用四苯硼钠沉淀剩余滴定法.在室温下24h内观察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及含量测定. 结果 在室温下24h内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在6h、8h、24h含量有轻微下降. 结论 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后24h内基本稳定,建议临时床配伍好在6h内使用.

    作者:罗敏;刘海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尿素氮尿酸及钙检测在妊高征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清尿素氮、尿酸与血清钙浓度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检测50例正常孕妇及50例妊高征患者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和血清钙(Ca2+)值,并进行比较. 结果 妊高征孕妇组血清尿素氮及尿酸浓度明显升高,与正常孕妇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妊高征孕妇组血清钙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且差异显著(P<0.01). 结论 联合检测血尿素氮、尿酸及血清钙浓度可作为预测与判断妊高征发生的监测指标,对妊高征的诊断和治疗也均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莉平;资捷;林立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TP、ADA、CEA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TP(总蛋白)、ADA(腺苷脱氨酶)、CEA(癌胚抗原)三个项目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将153例由不同病因引起胸腔积液的患者分为三组,其中由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为结核组共78例,由肺癌、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引起的为恶性组共43例,由心衰、重度营养不良引起的为漏出液组共32例.平行检测这三组胸腔积液中TP、ADA、CEA浓度. 结果 结核组ADA平均为(57.6±12.2)U/L,显著高于恶性组和漏出液组(P<0.01);恶性组CEA平均含量为(31.2±10.7)ug/L,显著高于结核组和漏出液组(P<0.01);漏出液组TP平均含量为(12.5 ±5.3)g/L,显著低于结核组和恶性组(P<0.01). 结论 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TP、ADA、CEA,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形成的原因及对相关部位疾病的诊断.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沙培林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沙培林联合顺铂与单用顺铂治疗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 方法 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治疗组胸腔穿刺注入顺铂和沙培林治疗;对照组仅用顺铂治疗.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高于对照组54.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率为4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 沙培林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国栋;刘国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抗结核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结核病这个古老的疾病,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贫困、艾滋病、流动人口和耐药等因素,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快速回升.本文简要阐述了当今世界及我国结核病发生情况,并对抗结核病药物的研究做了简要的总结与展望.

    作者:王超;朱中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保健品中西地那非的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保健品中西地那非的方法. 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法对样品提取液进行净化处理,在C18(15cm×2.1mmi.d,5um)色谱柱上,流动相为含60%甲醇的三乙胺水溶液,流速0.3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90nm. 结果 方法 相对标准偏差在0.50%-6.3%之间,回收率在94.54%-99.16%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8. 结论 建立的方法 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前处理操作简便,可应用于保健品中西地那非的测定.

    作者:何彩;仲岳桐;姜杰;陈春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NK/T细胞对肺腺癌患者生存与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NK/T细胞在肺腺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及对患者生存与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CD8作为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标记物,CD56作为自然杀伤细胞(NK)的特异性标记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肿瘤组织中NK/T细胞的分布和浸润情况. 结果 48例肺癌中,CTL无-轻度浸润的29例,5年生存率为20%;显著浸润的19例.5年生存率为57%;NK细胞无-轻度浸润的34例,5年生存率为23%,显著浸润的14例,5年生存率为64%;NK/T均显无-轻度浸润的36例,5年生存率为25%,显著浸润的12例,5年生存率为66%.经Log-rank检验.Nk/T显著浸润组和无-轻度浸润组二者的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肺腺癌组织中NK/T细胞显著浸润组的预后和生存时间明显好于轻度浸润组.其机理与机体细胞免疫有关.

    作者:李妹;龚选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亚市乙型肝炎报告质量调查

    目的 了解三亚市乙肝病例报告的实际情况,为规范乙肝报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乙肝报告发病数相对较多的各级各类医院,调查核实乙肝登记及诊断符合以及临床医生对乙肝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 临床诊断率59.4%,乙肝病例网络直报准确率30.0%,误报占已报告数的20.0%,乙肝病例重复就诊率达55.2%.大部分医生不能正确掌握乙肝诊断标准. 结论 减少乙肝病例报告中的重报、错报等报告质量问题.是今后加强乙肝报告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作者:郑家耿;李大章;杨海文;周林;郑惠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血清LDL-C均相酶法测定与Friedewald估算比较

    目的 比较均相酶法直接测定与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估算2型糖尿病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异性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方法 分别用均相酶法直接测定和F公式计算糖尿病人和正常人血清LDL-C含量,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两种方法 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别. 结果 在糖尿病人中,当1.8mmol/L≤TG<5.81mmol/L时两种方法 有显著差异(P<0.001),当TG<1.8时,两种方法 所得LDL-C值差异无显著性(P=0.203).健康人群中当1.80mmol/L≤TG<5.03mmol/L时,两种方法 无显著性差异(P=0.844),TG≤1.8mmol/L时,两种方法 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结论 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在健康人群和糖尿病人LDL-C测定时应用条件不同,建议用均相酶法直接测定LDL-C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凌利芬;余楠;黄晓丽;韦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茂港区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调查

    目的 分析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今后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本次爆发的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进行分析. 结果 2005年11~12月茂名市茂港区那花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疫情波及茂港区12个自然村,流行曲线呈双峰型,发病以学龄儿童为主. 结论 基层防保机构对传染病监测报告不灵敏,延误了对疫源的处理,是造成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防制措施不力.使疫情出现了两个流行峰波.应提高基层防保工作质量以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

    作者:张松梅;许桂锋;方正杰;刘美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宁波市2001~2005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健康人群中麻疹抗体水平,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血球凝集抑制试验对2~4.6~8、13~15和25~39岁4个年龄组健康人群检测麻疹血凝抑制抗体. 结果 不同年份之间抗体阳性率、抗体保护率及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个年龄组抗体保护率及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及时掌握人群的免疫水平.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率和加强大年龄组人群麻疹疫情的监测是消除麻疹关键所在.

    作者:傅燕;胡逢蛟;张姝;高红;边国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湖南狂犬病毒P基因和M基因分子遗传特征

    目的 了解湖南省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其与疫苗株的差异. 方法 对4株湖南狂犬病病毒P和M基因同时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 结果 同源性分析表明,4株湖南街毒P和M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3%~99.4%和98.4%~99.8%;与其它I型狂犬病病毒和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比较.P基因分别为78.4%~90.2%和81.8%~86.8%;M基因的分别为81.8%~92.1%和84.7%~90.6%.4株野毒P和M基因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0%~99.3%和98.5%~99.0%. 结论 4株病毒P基因和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我国现用的人用及兽用疫苗株存在一定差异.进化关系表明,4株病毒均为基因I型狂犬病毒;与我国宁夏分离株近;与其它I型毒株分离自菲律宾和泰国等东南亚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翼手目的 毒株关系远.

    作者:谢新遥;张永振;李明慧;祝建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宝石矽肺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及分析

    目的 探讨宝石矽肺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况,为矽肺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宝石矽肺患者66例(I期37例,II期19例,III期10例)和35名未接尘且体检健康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矽肺组均无甲状腺病史)进行血清中T3,T4及TSH水平.检测结果 用两两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患者血清中的L3及L4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P<0.01),而血清中TSH水平则相反(P>0.05);Ⅱ期矽肺与I期矽肺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Ⅲ期矽肺患者与I期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另外,各期矽肺患者血清中的TSH水平则出现了随期数的增加而稍增加的趋势(P<0.01及P<0.05),但II、III期矽肺分别与I期矽肺比较,其差异都无显著性(P>0.05). 结论 血清中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同样可以用于观察矽肺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的状况.对于矽肺的辅助诊断及防治具有一定意义,但作为矽肺期别判断的参考指标,则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陈念光;陈铿铿;刘秋英;陈锐峰;李森华;梁金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分布广,危害大的一种病毒性出血热,引起HFRS的汉坦病毒至少有10个基因型/血清型,由于汉坦病毒型别和宿主动物的不同,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防制措施也有差异.本文就HFRS的流行特征、汉坦病毒型别及其宿主动物、传播途经和防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金梅;张海林;邓淑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IL-6及其受体与炎症性疾病关系的新进展

    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前炎症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6的生物学功能只有通过和其受体形成IL-6/IL-6R/gp130复合体才能进行信号转导从而发挥作用.随着其受体信号传递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IL-6受体有望成为一个有效的治疗靶点,在炎症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其在炎症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林丽艳;张慧云;何韶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临海市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临海市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特征,评价防治效果.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临海市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防治监测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2007年共上报流行性出血热病A.32例.年发病率为2.81/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呈高度分散性,多见于农村;具有明显的秋冬季高峰,男性多于女性(24:8),多见于青壮年,占87.50%,农民多见,占78.13%, 结论 采取疫苗接种、灭鼠和环境整理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其流行.

    作者:许敏凤;徐建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淄博市农村流行性出血热鼠间带毒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淄博市农村鼠密度、鼠间带毒率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情况,以制定有效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较高的淄川区、沂源县和博山区为调查点.各调查点同时用标准鼠夹,晚放晨收.记录有效鼠夹数、捕获鼠数并分类.采集样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抗原. 结果 2004-2007年三区县调查点平均鼠密度为2.81%,其中室内、外鼠密度分别为2.38%和3.27%,褐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群;平均鼠间带毒率为8.05%. 结论 淄博市流行性出血热鼠间带毒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有效综合防制措施,降低鼠密度,灭鼠重点放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

    作者:杜俊;唐学慧;石志恺;李源;张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