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茂港区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调查

张松梅;许桂锋;方正杰;刘美珍

关键词:流行腮腺炎, 爆发, 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今后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本次爆发的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进行分析. 结果 2005年11~12月茂名市茂港区那花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疫情波及茂港区12个自然村,流行曲线呈双峰型,发病以学龄儿童为主. 结论 基层防保机构对传染病监测报告不灵敏,延误了对疫源的处理,是造成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防制措施不力.使疫情出现了两个流行峰波.应提高基层防保工作质量以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血清LDL-C均相酶法测定与Friedewald估算比较

    目的 比较均相酶法直接测定与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估算2型糖尿病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异性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方法 分别用均相酶法直接测定和F公式计算糖尿病人和正常人血清LDL-C含量,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两种方法 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别. 结果 在糖尿病人中,当1.8mmol/L≤TG<5.81mmol/L时两种方法 有显著差异(P<0.001),当TG<1.8时,两种方法 所得LDL-C值差异无显著性(P=0.203).健康人群中当1.80mmol/L≤TG<5.03mmol/L时,两种方法 无显著性差异(P=0.844),TG≤1.8mmol/L时,两种方法 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结论 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在健康人群和糖尿病人LDL-C测定时应用条件不同,建议用均相酶法直接测定LDL-C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凌利芬;余楠;黄晓丽;韦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涉及多种炎症介质和瘙痒介质.ACD的发生机制及其免疫反应机制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有关ACD伴发的瘙痒机制研究甚少,瘙痒介质也不明确.评价ACD的方法 有多种,可归纳为炎症评价和瘙痒评价.目前公认的被用于评价实验动物瘙痒程度和作为临床观察瘙痒的客观指标为动物的搔抓行为.

    作者:陈蕾;樊翌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广州市部分禽类捕杀人员禽流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捕杀人员禽流感知识、态度、行为(KAP)以及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作准备.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部分捕杀人员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捕杀人员总体上对禽流感知识缺乏了解,平均得分为10.7分,低O分,高14.2分.年龄、文化程度是其影响因素,性别、月收入及居住时间均与禽流感相关知识无关.11.3%的人在捕杀过程中未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隔离衣、口罩、护目镜的使用情况较差.日常生活中接触禽肉后,无正确洗手习惯.大多数人生病后,首选自己买药、自行治疗.被调查人群对禽流感持漠然态度. 结论 应在重点人群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禽流感相关知识的风险传播,并引导他们的生活、生产习惯.

    作者:卢登球;刘于飞;赫爱华;黄翠婷;李展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检出231株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近年革兰阴性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0-2005年医院感染病例中所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茵231株的分布及药敏情况. 结果 检出的231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茵50株,肺炎克雷伯茵23株,阴沟杆菌28株,铜绿假单胞茵105株,不动杆菌25株.检出茵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尚有一定敏感性. 结论 与我院1996-1997年的资料比较革兰阴性茵的检出构成比已发生了改变.检出茵对大部分常用抗茵药物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作者:杨雪英;陈华;郑慧琼;冯佩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发病率高和流行广泛的传染病,对人类尤其是儿童健康危害严重,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住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由于大多数病人患病后不到医院就诊以及疫情漏报等原因.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得的发病率不能真实反映该病的发病水平,根据我国一些省份的入户调查资料表明,该病全人口的腹泻病发病率为0.17-0.70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2.50-3.38次/人年.本文就该病的流行强度、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谱、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林玫;董柏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磷酸哌喹用于人群疟疾预防服药的副反应调查

    目的 分析服用磷酸哌喹人群中预防疟疾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减少服药后副反应的措施,为今后调整改进磷酸哌喹使用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2007年7-9月在安徽省蒙城县对240名服用磷酸哌喹预防疟疾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3次在每月的预防服药结束后两日内进行. 结果 调查对象中副反应发生率为43.3%(103/238),以轻微头晕、恶心和口周脸颊发麻的表现为主;其中,90.2%的人在服药后2h内出现症状(体征),有90.3%的人在24h以内消退;发生副反应的人群中,不同年龄组无差别.女性高于男性.空腹服药者高于非空腹服药者. 结论 磷酸哌喹的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均轻微,持续时间短,对生活生产不构成影响,餐后服药利于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苟锦博;冯子键;李华忠;郑灿军;葛军;朱刚;尤芳红;朱东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亚市乙型肝炎报告质量调查

    目的 了解三亚市乙肝病例报告的实际情况,为规范乙肝报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乙肝报告发病数相对较多的各级各类医院,调查核实乙肝登记及诊断符合以及临床医生对乙肝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 临床诊断率59.4%,乙肝病例网络直报准确率30.0%,误报占已报告数的20.0%,乙肝病例重复就诊率达55.2%.大部分医生不能正确掌握乙肝诊断标准. 结论 减少乙肝病例报告中的重报、错报等报告质量问题.是今后加强乙肝报告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作者:郑家耿;李大章;杨海文;周林;郑惠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刚地弓形虫分子疫苗研究新进展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重要机会致病性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n),因其生活史和致病机理复杂,直至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药物[1].

    作者:王卫群;田春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损伤指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 对158例AMI患者分别在入院的第1、3、7、14d进行hs-CRP的定量检测以及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同步浓度测定,并对其中8l例A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定量评分.血清hs-CRP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hs-CRP的水平变化以及与CK-MB、cTnI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h8-CRP高峰出现在AMI早期;hs-CRP水平与CK-MB和cTnI呈正相关(r=0.61,P<0.01;r=0.69,P<0.01);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结论 血清hs-CRP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水平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对AMI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Reiter综合征8例分析

    目的 分析Reiter综合征(Rs)的临床表现与发病特点,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分析8例RS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 结果 发病年龄在20~40岁,男性7例(87.5%),女性1例(12.5%);伴发热者8例(100%);关节炎中以膝关节易受累,7例(87.5%);尿道炎6例(75%),腹泻2例(25%).完全型和不完全型Reiter综合征分别为2例和6例. 结论 男性患病数明显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外周关节以膝关节易受累.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相鉴别.

    作者:李治敏;董吴平;李磊;张立群;邝继文;刘立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男性胃癌患者睾酮水平与CEA-mRNA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睾酮水平老年男性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与CEA蛋白水平差异. 方法 选择老年男性胃癌患者60例,根据睾酮水平分为睾酮低下组与睾酮正常组,分析两组胃癌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以及Brrmann分型差异,并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CEA-mRNA与CEA蛋白水平. 结果 睾酮低下组与睾酮正常组老年男性胃癌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以及Brrmann分型差异不显著(P>0.05).睾酮低下组患者相比睾酮正常组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高(P<0.05),CEA蛋白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睾酮低下老年胃癌患者容易出现外周血微转移.

    作者:吕辉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支原体性宫颈炎粘膜HBD-2mRNA的表达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的非淋菌性宫颈炙患者人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 方法 采用RT-PCR法对10例患者皮损hBD-2mRNA检测,并以10例正常组织做对照. 结果 正常人和患者均可检测到hBD-2mRNA表达,但支原体感染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表达比明显增多. 结论 hBD-2参与了支原体性宫颈炎发病过程.

    作者:任小丽;陈晋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一起学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爆发的调查及控制

    目的 了解学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爆发的特点,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的方法对在学校发生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结果证实为茂名市第一起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脑爆发,罹患率为3‰,病死率为20%;采取相应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没有引起流脑流行. 结论 对C群脑膜炎奈瑟菌所致爆发,经采取以预防性服药为主的综合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

    作者:何展;许桂锋;龙彩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利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MEACK-MAN COULTER LH750)检测48例糖尿病病人和5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并对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小板参数测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林静华;焦晓阳;方琳丽;陈晓洁;王雪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IL-6及其受体与炎症性疾病关系的新进展

    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前炎症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6的生物学功能只有通过和其受体形成IL-6/IL-6R/gp130复合体才能进行信号转导从而发挥作用.随着其受体信号传递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IL-6受体有望成为一个有效的治疗靶点,在炎症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其在炎症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林丽艳;张慧云;何韶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457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病理学研究

    目的 探讨组织病理学诊断时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ASC)病变的价值. 方法 对457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ASC患者,做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行组织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IBS(2001)分级报告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对照分析. 结果 457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结果 显示:ASC-US组CINⅡ以上者34例,占8.15%;ASC-H组CINⅡ以上者14例,占35%;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7,P<0.01). 结论 重视液基细胞学检查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病变患者准确掌握TBS分级诊断标准,提高宫颈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陈浩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全血锌铁钙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平项山市儿童锌、铁、钙、铅体内含量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营养补剂和排铅品. 方法 对幼儿园与学校健康体检的238名儿童进行血锌、铁、钙、铅4种元素检测并统计分析. 结果 238名儿童中锌、铁、钙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标人群,其中锌低标人群比例高,占73.1%,P<0.05,铁和钙低标儿童仅有16.0%和22.7%.锌和铁的低标人群均以7岁以下年龄组较高,P<0.05,铁有15.1%的人群超标;钙低标人群以0-3岁组比例较高,P<0.05;铅中毒儿童占46.2%;铅中毒与锌缺乏率有明显相关性,与铁和钙缺乏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我区儿童锌、铁、钙均有不同程度低标人群,锌缺乏和铅中毒的流行率较高,服用锌、铁、钙补充品应参照膳食结构和体内元素含量,不可盲目补充,同时应防治铅中毒.

    作者:陈敏;和春霞;张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邹城市2005~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作者:林晶;李雪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004年丹东地区霍乱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丹东市2004年霍乱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丹东霍乱的流行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霍乱调查表对2004年霍乱的散发病例、爆发病例和带菌者进行调查,然后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年丹东地区共报告霍乱病例15例,其中13例为散发病例,2例为爆发病例,3例带菌者,发病率为0.62/10万,疫情波及振兴区有文艺演出港市3个镇,5个村(街).年龄分布主要在40~70岁,男女性别比为1:2(5:10),病例职业学生3例,离退休人员3例.工人2例.农民2例,家务及待业2例,医务人员、售货员及其他各1例.临床分型,轻型病例8例,中型3例,重型4例.血清学及噬菌体-生物分型中为小川1b型14例,稻叶1d型1例. 结论 2004年丹东地区霍乱以散发为主,轻型病例占多数,发病人数趋向于中老年群体.特殊人群如学生群体有爆发疫情发生.这些特点为霍乱防治增加了难度. .

    作者:于丹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006年南宁市市辖区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

    目的 为检查了解全市各医疗单位疫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保证疫情报告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及时有效. 方法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及质量调查方案>对南宁市市辖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等4城区省、市、乡三级医院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 南宁市市辖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等4城区医院的漏报率为1.81%.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89.85%.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完整率为91.34%,准确率为92.6l%,一致率为95.54%. 结论 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南宁市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质量均有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漏报和迟报现象.

    作者:徐斌;唐莉;黄夏萍;覃曲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