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梅;许桂锋;方正杰;刘美珍
目的 分析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疫情,指导麻疹预防控制工作.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997~2006年共发生麻疹468例,年均发病率为3.33/10万.2000年高9.81/10万,1998年低0.5/10万,无死亡病例.1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麻疹流行状态为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3~6月高发. 结论 应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提高接种质量,适时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整个人群免疫水平.
作者:朱风云;赵琳;孟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为针对性地开展MSM人群AIDS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对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MSM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5岁,49.5%的人认为与一个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伴发生性行为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近6个月,平均男性性伴数为(6.7±4.4)个.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0.6%. 结论 MSM人群艾滋病知识还有不足,存在艾滋病传播的高危性行为,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从而有效的防制MSM人群AIDS的快速蔓延.
作者:郭立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欧蒙免疫印迹法不同项目阳性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不同核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比分析251例欧蒙印迹法不同项目阳性病例的抗体谱类型与其ANA阳性核型. 结果 欧蒙印迹法抗体类型不同,ANA荧光核型有很大差别,规律不明显. 结论 依据荧光核型来推断抗ENA等抗体不可靠.
作者:张铁汉;赵永新;郑辉;王伟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白沙县流动人口疟疾感染情况,为控制流动人口疟疾感染,减少疟疾发病和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及农场医院门诊医生、防保人员和乡村医生卫生员对3年来在县内流动和进入本县的外来流动人口的血检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流动人口疟疾感染率4.29%(536/12 501),占全县疟疾阳性病例总数的44.12.%(536/1 215).其中县内流动人口血栓7349人次,阳性356例,阳性率4.84%;省内、县外流动人口血检2311人次,阳性40例,阳性率1.73%;省外流动人口2841人次,阳性140例,阳性率4.93%. 结论 流动人口是疟疾传播的高危人群,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落实防治措施是白沙县当前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作者:蔡开宁;符样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扩增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HCV-Core)基因,并构建HCV-Core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方法 设计合成HCV Core基因全长引物,提取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CV 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C区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l和SaL1双酶切后,连接到Pet32a表达载体中,并转化到BL21大肠杆菌中;然后PCR和双酶切鉴定转化茵落. 结果 扩增得到目的 基因长度约600bp,经测序证实为HCV-Core基因,表明HCV-Core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ore构建成功. 结论 成功构建HCV-Core基因表达载体Pet32a-Core,为下一步Core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基础.
作者:杨洪;房师松;何雅青;姚相杰;张海龙;阳帆;冼慧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损伤指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 对158例AMI患者分别在入院的第1、3、7、14d进行hs-CRP的定量检测以及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同步浓度测定,并对其中8l例A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定量评分.血清hs-CRP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hs-CRP的水平变化以及与CK-MB、cTnI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h8-CRP高峰出现在AMI早期;hs-CRP水平与CK-MB和cTnI呈正相关(r=0.61,P<0.01;r=0.69,P<0.01);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结论 血清hs-CRP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水平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对AMI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台州市吸毒人员构成,规模及艾滋病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7年2~5月新入戒毒所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检测HIV抗体和梅毒抗体,将上述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进行分析. 结果 吸毒人员构成,本省占48.59%,外省占51.41%;以烫吸为主,发生率为71.46%,注射吸毒发生率为26.27%,毒品以海洛因为主;93名注射者中,23.66%的人共用注射器吸毒,其中,男16名,女6名,共用注射吸毒率分别为24.62%、21.43%,男女注射吸毒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54名吸毒者中,49名发生商业性服务,发生率13.84%,每次使用安全套者为(2名)比率4.08%;吸毒人员HIV感染率0.85%,其中注射吸毒感染率3.23%;梅毒感染率0.85%. 结论 建议开展预防综合性控制措施,以消除毒品带来的社会、环境和健康问题.
作者:章亚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本研究对钙镁合剂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以及草酸铂神经毒性的机理作初步研讨. 方法 本研究采取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04年6月~2007年4月期间在我院消化道肿瘤内科采用草酸铂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组,研究临床应用钙镁合剂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的效果. 结果 临床使用草酸铂导致了近90%的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的神经毒性症状产生;在加用钙镁合剂组的患者中,无论是轻度的、急性的神经症状(特别是肢端麻木或感觉减退和口腔咽喉部位感觉异常),还是麻木症状长时间持续、精细动作障碍的Ⅱ-Ⅲ度毒性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中有不能耐受神经症状的病例,经即时加用钙镁合剂后.症状缓解明显,之后可以继续化疗疗程.钙镁合剂的应用明显改善了出现神经症状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 结论 草酸铂可以导致神经毒性症状的产生,钙镁合剂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效果明显,其应用也能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有神经症状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镉作业工人停止接触镉后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以及肾功能损害情况,探讨职业性镉接触与肾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 选择惠州某镍镉电池厂41名镉中毒观察对象(尿镉连续两次超过5umol/mol肌酐)为研究对象,分析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并通过跟踪研究他们在停止接触镉3年后,尿镉及肾功能损害指标的变化的规律. 结果 尿镉在停止接触镉后逐年下降,尿β-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停止接触镉后并没有下降,反而逐年升高,前一年相比,总体水平变化不显著,但是尿β2-微球蛋白在停止接触3年后与接触时相比有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 镉观察对象停止接触3年后,尿镉明显下降,但尿镉水平仍较高(大于5umoL/mol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升高有显著性,且尿β2-微球蛋白异常率也明显增加;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变化不显著.脱离镉接触可能会引起尿镉水平下降,但是停止接触多年后仍可引起肾功能损害.
作者:谢瑞玲;刘庆荣;张春明;李子勤;刘雪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Reiter综合征(Rs)的临床表现与发病特点,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分析8例RS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 结果 发病年龄在20~40岁,男性7例(87.5%),女性1例(12.5%);伴发热者8例(100%);关节炎中以膝关节易受累,7例(87.5%);尿道炎6例(75%),腹泻2例(25%).完全型和不完全型Reiter综合征分别为2例和6例. 结论 男性患病数明显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外周关节以膝关节易受累.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相鉴别.
作者:李治敏;董吴平;李磊;张立群;邝继文;刘立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结核病这个古老的疾病,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贫困、艾滋病、流动人口和耐药等因素,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快速回升.本文简要阐述了当今世界及我国结核病发生情况,并对抗结核病药物的研究做了简要的总结与展望.
作者:王超;朱中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慢性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 健康医护人员10例,乙肝病毒携带11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CD3+CD4+、CD3++CD8+、CD3+检测. 结果 CD3+CD4+/CD3+CD8+比值、CD3+CD8+百分率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CD3+CD4+百分率,CD3+百分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外周血CD3+CD8+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无CD3+CD4+百分率变化,可能与其功能变化有关.
作者:吴晓枫;秦浩歌;辛晓丽;刘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为制定麻疹免疫程序和消除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5~2006年中山市报告≤8月龄婴儿麻疹病例及母婴共患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中山市≤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2.86%逐年上升至2006年的13.01%;2005~2006年报告母婴共患麻疹4例,母亲年龄为25~29岁,本地及流动人口各有2例;婴儿早发病为出生36h. 结论 控制小月龄婴儿麻疹关键是控制成人麻疹,建议对婚检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作者:吕海英;舒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方法 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38例儿童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6岁占82.77%,夏秋季占64.70%.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94.96%,咽峡炎93.70%,鼻塞50.84%,淋巴结肿大94.12%,肝肿大89.50%,脾肿大50.84%,眼睑水肿57.98%.3岁以下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14岁,年长儿合并多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比婴幼儿高.实验室检查:82.35%的患儿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AL)>10%,其中71.94%在病程第2周AL>10%.嗜异性凝集反应(HA)阳性者48.85%,HA阳性率<3岁(14.55%)明显低于≥3岁(53.90%),P<0.05.EBV-VCA-IgM阳性率75.81%,各年龄组间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别. 结论 IM好发于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以夏秋季稍多.眼睑浮肿和鼻塞为IM的重要临床特点.早期及时送捡EBV抗体十分必要.
作者:岑丹阳;陈纯;薛红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健康人群中麻疹抗体水平,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血球凝集抑制试验对2~4.6~8、13~15和25~39岁4个年龄组健康人群检测麻疹血凝抑制抗体. 结果 不同年份之间抗体阳性率、抗体保护率及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个年龄组抗体保护率及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及时掌握人群的免疫水平.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率和加强大年龄组人群麻疹疫情的监测是消除麻疹关键所在.
作者:傅燕;胡逢蛟;张姝;高红;边国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时,不同抗凝剂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影响. 方法 采集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分别置于不含抗凝剂及舍肝素钠、枸缘酸钠、EDTA-K2抗凝剂的无菌试管中,分离血清和血浆后于-2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血清和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拷贝数,用配对t检验对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40例乙型肝炎患者不含抗凝剂组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的对数均数为5.66±2.10,含肝素钠组的对数均数为5.42±2.26,含枸缘酸钠组的对数均数为5.36±2.11,含EDTA-K2组的对数均数为5.58±2.16.三种含抗凝剂的标本分别与不含抗凝剂的血清组标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转换为对教经配对t检验统计处理,含肝素钠组和枸缘酸钠组的DNA拷贝数与不含抗凝剂组DNA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含EDTA-K2组的DNA拷贝数与不含抗凝剂组的的DNA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应避免使用含肝素钠和枸缘酸钠的血浆标本,使用不含抗凝剂或含EDTA-K2抗凝剂的无茵试管收集标本.
作者:潘春燕;莫宝妹;刘倩如;谢春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流动人口育龄男性生殖健康及其精液质量状况. 方法 通过本单位在大企业厂区设立计生技术服务站对厂区流动人口育龄男性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生殖系统检查及其精液质量检测分析. 结果 大多数育龄男性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及其精液质量较差(均符合WHO参考标准男性为30.43%). 结论 流动人口育龄男性生殖健康需要社会、政府和卫生计生各部门等多加关注,他们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殖保健服务等也需要不断地改善与优化.
作者:朱伟勇;徐乐凤;曾家琛;谢蝶兰;叶碧娟;师宏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79例未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9)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40).常规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72h抽血测定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设70例正常健康人群用于分析比较.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 结果 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IL-6(58.7±9.6ng/L Vs.6.4±2.4ng/L,P<0.01)和CRP(118.1±13.2mg/L Vs.2.7±1.1mg/L,P<0.01)均有显著性升高.②外周血IL-6(18.4±6.2ng/Lvs.60.7±10.1ng/L,P<0.01)、CRP的水平(15.6±6.3mg/L Vs.121.1±14.3mg/L,P<0.01)在胰岛素强化治疗72h后有显著性降低. 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和CRP的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曾候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作者:林晶;李雪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沙培林联合顺铂与单用顺铂治疗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 方法 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治疗组胸腔穿刺注入顺铂和沙培林治疗;对照组仅用顺铂治疗.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高于对照组54.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率为4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 沙培林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国栋;刘国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