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检测TP、ADA、CEA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李雪梅

关键词:胸腔积液, 鉴别诊断, TP, ADA, CEA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TP(总蛋白)、ADA(腺苷脱氨酶)、CEA(癌胚抗原)三个项目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将153例由不同病因引起胸腔积液的患者分为三组,其中由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为结核组共78例,由肺癌、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引起的为恶性组共43例,由心衰、重度营养不良引起的为漏出液组共32例.平行检测这三组胸腔积液中TP、ADA、CEA浓度. 结果 结核组ADA平均为(57.6±12.2)U/L,显著高于恶性组和漏出液组(P<0.01);恶性组CEA平均含量为(31.2±10.7)ug/L,显著高于结核组和漏出液组(P<0.01);漏出液组TP平均含量为(12.5 ±5.3)g/L,显著低于结核组和恶性组(P<0.01). 结论 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TP、ADA、CEA,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形成的原因及对相关部位疾病的诊断.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发病率高和流行广泛的传染病,对人类尤其是儿童健康危害严重,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住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由于大多数病人患病后不到医院就诊以及疫情漏报等原因.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得的发病率不能真实反映该病的发病水平,根据我国一些省份的入户调查资料表明,该病全人口的腹泻病发病率为0.17-0.70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2.50-3.38次/人年.本文就该病的流行强度、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谱、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林玫;董柏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三十六味消渴胶囊中靛玉红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三十六味消渴胶囊中的靛玉红的HPLC测定方法. 方法 以靛玉红对照品作对照,采用HPLC法测定三十六味消渴胶囊中的靛玉红含量.色谱柱:依利特色谱柱C18 SinoChrom ODS-BP 51xrn(4.6mm.I.D.×200mm);检测波长:280nm;流动相:0.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22:78);柱温:40℃;进样量:10μl,采用外标法. 结果 在优化色谱条件下,三十六味消渴胶囊中的靛玉红线性范围0.02148-0.5370μg,r=0.9997,回归方程为:A=4783.6449C-24.4227,含量测定的回收率为:98.18%,RSD=0.89%.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 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 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对三十六味消渴胶囊中的靛玉红含量的测定.

    作者:常一丁;栾国华;李立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TP、ADA、CEA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TP(总蛋白)、ADA(腺苷脱氨酶)、CEA(癌胚抗原)三个项目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将153例由不同病因引起胸腔积液的患者分为三组,其中由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为结核组共78例,由肺癌、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引起的为恶性组共43例,由心衰、重度营养不良引起的为漏出液组共32例.平行检测这三组胸腔积液中TP、ADA、CEA浓度. 结果 结核组ADA平均为(57.6±12.2)U/L,显著高于恶性组和漏出液组(P<0.01);恶性组CEA平均含量为(31.2±10.7)ug/L,显著高于结核组和漏出液组(P<0.01);漏出液组TP平均含量为(12.5 ±5.3)g/L,显著低于结核组和恶性组(P<0.01). 结论 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TP、ADA、CEA,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形成的原因及对相关部位疾病的诊断.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液氮冷冻治疗皮炎、湿疹及瘙痒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液氤冷冻治疗皮炎、湿疹、瘙痒性皮肤病的效果. 方法 300例被门诊确认为皮炎、湿疹、瘙痒性皮肤病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次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1wk为一疗程.治疗组在以上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合并使用液氮冷冻,隔日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液氮冷冻治疗皮炎、湿疹、瘙痒性皮肤病疗效确切.

    作者:李智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佛山市市售食品3-氯丙醇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佛山市市售食品3-MCPD的实际污染情况. 方法 2006-2007年对佛山市市售,包括酱油、蚝油、鸡精、婴儿食品和饮用纯水等食品,在市场进行随机抽样检测. 结果 在本次抽检的食品中蚝油、鸡精、婴儿食品、饮用纯水3-MCPD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酱油合格率为92%;参照欧盟标准则酱油、蚝油、鸡精、婴儿食品、饮用纯水的合格率分别为34%、72.2%、60%、66.7%、100%. 结论 虽然市售食品3-MCPD的污染情况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政府相关部门仍要继续加大对产品的监管力度,杜绝食品3-MCPD的污染情况的发生,切实保证食品安全.

    作者:韩劲松;张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卫生执法文化建设

    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卫生执法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卫生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树立人民健康卫士的新形象,是摆在卫生执法机构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课题.现就卫生执法文化建设的内涵.目前我国卫生执法不文明的表现及其原因,加强卫生执法文化建设的思路:正确把握卫生执法文化建设方向;依托栽体,求实创新,全面推进卫生执法文化建设等方面作阐述.

    作者:李戈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79例未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9)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40).常规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72h抽血测定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设70例正常健康人群用于分析比较.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 结果 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IL-6(58.7±9.6ng/L Vs.6.4±2.4ng/L,P<0.01)和CRP(118.1±13.2mg/L Vs.2.7±1.1mg/L,P<0.01)均有显著性升高.②外周血IL-6(18.4±6.2ng/Lvs.60.7±10.1ng/L,P<0.01)、CRP的水平(15.6±6.3mg/L Vs.121.1±14.3mg/L,P<0.01)在胰岛素强化治疗72h后有显著性降低. 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和CRP的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曾候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目的 研究慢性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 健康医护人员10例,乙肝病毒携带11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CD3+CD4+、CD3++CD8+、CD3+检测. 结果 CD3+CD4+/CD3+CD8+比值、CD3+CD8+百分率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CD3+CD4+百分率,CD3+百分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外周血CD3+CD8+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无CD3+CD4+百分率变化,可能与其功能变化有关.

    作者:吴晓枫;秦浩歌;辛晓丽;刘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镉作业工人停止接触后镉接触和肾功能损害指标变化

    目的 了解镉作业工人停止接触镉后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以及肾功能损害情况,探讨职业性镉接触与肾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 选择惠州某镍镉电池厂41名镉中毒观察对象(尿镉连续两次超过5umol/mol肌酐)为研究对象,分析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并通过跟踪研究他们在停止接触镉3年后,尿镉及肾功能损害指标的变化的规律. 结果 尿镉在停止接触镉后逐年下降,尿β-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停止接触镉后并没有下降,反而逐年升高,前一年相比,总体水平变化不显著,但是尿β2-微球蛋白在停止接触3年后与接触时相比有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 镉观察对象停止接触3年后,尿镉明显下降,但尿镉水平仍较高(大于5umoL/mol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升高有显著性,且尿β2-微球蛋白异常率也明显增加;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变化不显著.脱离镉接触可能会引起尿镉水平下降,但是停止接触多年后仍可引起肾功能损害.

    作者:谢瑞玲;刘庆荣;张春明;李子勤;刘雪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Reiter综合征8例分析

    目的 分析Reiter综合征(Rs)的临床表现与发病特点,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分析8例RS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 结果 发病年龄在20~40岁,男性7例(87.5%),女性1例(12.5%);伴发热者8例(100%);关节炎中以膝关节易受累,7例(87.5%);尿道炎6例(75%),腹泻2例(25%).完全型和不完全型Reiter综合征分别为2例和6例. 结论 男性患病数明显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外周关节以膝关节易受累.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相鉴别.

    作者:李治敏;董吴平;李磊;张立群;邝继文;刘立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IL-6及其受体与炎症性疾病关系的新进展

    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前炎症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6的生物学功能只有通过和其受体形成IL-6/IL-6R/gp130复合体才能进行信号转导从而发挥作用.随着其受体信号传递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IL-6受体有望成为一个有效的治疗靶点,在炎症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其在炎症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林丽艳;张慧云;何韶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男性胃癌患者睾酮水平与CEA-mRNA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睾酮水平老年男性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与CEA蛋白水平差异. 方法 选择老年男性胃癌患者60例,根据睾酮水平分为睾酮低下组与睾酮正常组,分析两组胃癌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以及Brrmann分型差异,并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CEA-mRNA与CEA蛋白水平. 结果 睾酮低下组与睾酮正常组老年男性胃癌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以及Brrmann分型差异不显著(P>0.05).睾酮低下组患者相比睾酮正常组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高(P<0.05),CEA蛋白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睾酮低下老年胃癌患者容易出现外周血微转移.

    作者:吕辉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台州市354名吸毒人员调查

    目的 了解台州市吸毒人员构成,规模及艾滋病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7年2~5月新入戒毒所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检测HIV抗体和梅毒抗体,将上述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进行分析. 结果 吸毒人员构成,本省占48.59%,外省占51.41%;以烫吸为主,发生率为71.46%,注射吸毒发生率为26.27%,毒品以海洛因为主;93名注射者中,23.66%的人共用注射器吸毒,其中,男16名,女6名,共用注射吸毒率分别为24.62%、21.43%,男女注射吸毒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54名吸毒者中,49名发生商业性服务,发生率13.84%,每次使用安全套者为(2名)比率4.08%;吸毒人员HIV感染率0.85%,其中注射吸毒感染率3.23%;梅毒感染率0.85%. 结论 建议开展预防综合性控制措施,以消除毒品带来的社会、环境和健康问题.

    作者:章亚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尿素氮尿酸及钙检测在妊高征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清尿素氮、尿酸与血清钙浓度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检测50例正常孕妇及50例妊高征患者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和血清钙(Ca2+)值,并进行比较. 结果 妊高征孕妇组血清尿素氮及尿酸浓度明显升高,与正常孕妇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妊高征孕妇组血清钙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且差异显著(P<0.01). 结论 联合检测血尿素氮、尿酸及血清钙浓度可作为预测与判断妊高征发生的监测指标,对妊高征的诊断和治疗也均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莉平;资捷;林立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与精液生化参数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弹性蛋白酶(PMN-Elastase)水平及生化参数的关系,以了解生殖系感染程度、疗效观察及评判男性生育力.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精浆PMN-Elastase,精浆果糖、中性α-葡糖苷酶、酸性磷酸酶、精子顶体酶及锌的浓度采用生化方法 检测.将PMN-Elastase检测结果 分为正常组(未受感染)、隐性感染组、显性感染组.分析与之相应的精浆生化参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279例不育男性.生殖系感染患者97例(PMN-Elastase>200ng/ml)占34.77%.精浆PMN-Elastase水平随生殖系感染严重程度而升高,而果糖、中性α-葡糖苷酶、酸性磷酸酶、锌的水平则随之降低,呈负相关. 结论 PMN一Elastase水平随生殖系感染严重程度而升高,精子生成的内环境受到影响,精浆生化参数发生改变,PMN-Elastase水平升高是反映生殖系感染的一项可靠指标.

    作者:陈桂冰;张然;赵香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损伤指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 对158例AMI患者分别在入院的第1、3、7、14d进行hs-CRP的定量检测以及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同步浓度测定,并对其中8l例A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定量评分.血清hs-CRP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hs-CRP的水平变化以及与CK-MB、cTnI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h8-CRP高峰出现在AMI早期;hs-CRP水平与CK-MB和cTnI呈正相关(r=0.61,P<0.01;r=0.69,P<0.01);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结论 血清hs-CRP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水平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对AMI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两种方案治疗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效果及血清学效果. 方法 103例早期梅毒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n=57)和对照组(n=46).治疗组采用头孢曲松钠2g/d连用10-15d,同时联合苄星青霉素240万U,1 次/wk,共用2-3次;对照组应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wk,共用2-3次. 结果 治疗组血清学试验(TRUST)阴转率达100%,平均阴转时间5.6d;对照组血清学试验(TRUST)阴转率88.3%,平均阴转时间9.7d,两组差异显著(P<0.05和P<0.001) 结论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高并能显著缩短梅毒血清阴转时间.

    作者:邹循辉;宗国勇;吴海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钙镁合剂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研究对钙镁合剂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以及草酸铂神经毒性的机理作初步研讨. 方法 本研究采取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04年6月~2007年4月期间在我院消化道肿瘤内科采用草酸铂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组,研究临床应用钙镁合剂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的效果. 结果 临床使用草酸铂导致了近90%的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的神经毒性症状产生;在加用钙镁合剂组的患者中,无论是轻度的、急性的神经症状(特别是肢端麻木或感觉减退和口腔咽喉部位感觉异常),还是麻木症状长时间持续、精细动作障碍的Ⅱ-Ⅲ度毒性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中有不能耐受神经症状的病例,经即时加用钙镁合剂后.症状缓解明显,之后可以继续化疗疗程.钙镁合剂的应用明显改善了出现神经症状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 结论 草酸铂可以导致神经毒性症状的产生,钙镁合剂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效果明显,其应用也能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有神经症状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病毒Core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ore的构建

    目的 扩增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HCV-Core)基因,并构建HCV-Core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方法 设计合成HCV Core基因全长引物,提取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CV 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C区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l和SaL1双酶切后,连接到Pet32a表达载体中,并转化到BL21大肠杆菌中;然后PCR和双酶切鉴定转化茵落. 结果 扩增得到目的 基因长度约600bp,经测序证实为HCV-Core基因,表明HCV-Core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ore构建成功. 结论 成功构建HCV-Core基因表达载体Pet32a-Core,为下一步Core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基础.

    作者:杨洪;房师松;何雅青;姚相杰;张海龙;阳帆;冼慧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状况调查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传染病.云南省血吸虫病曾流行于4个地(州)、18个县(市).经过多年防治,截至2000年,已有2个州及12个县(市、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3个县(市)达到传播控制标准,3个县尚未控制流行.

    作者:熊孟韬;冯锡光;李文豹;杨光怀;李劲松;李炳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