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唐少虎;韩向君

关键词:眷柱结核, 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摘要: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34例,全部进行X线检查、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 34例中CT及MPR图像显示共66个椎体受累,28个破坏椎体中见死骨,累及椎弓根4例,32个椎间盘受累,34例椎旁、前或腰大肌脓肿.4例见钙化.10例椎管狭窄,3例椎体后滑脱.结论 常规的X线检查为脊柱结核诊断的基本检查方法,螺旋CT扫描结合其MPR后处理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细节、死骨、钙化、脓肿以及椎间盘的改变,对病变范围、椎管狭窄程度及脊髓压迫情况具有优越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评价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91例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药物包括硝酸酯类口服,美托洛尔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口服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粉针.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脂、血糖及对患者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而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 血栓通粉针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谢屏东;颜小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上海市某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HIV/AIDS行为学调查

    目的 了解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HIV/AIDS的KABP现状,探索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 以访谈和自主填写调查表的方法、匿名的方式对两家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并对部分女性服务者采血进行HIV、RPR检测.结果 目前娱乐场所的女性从业人员对与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使用安全套多数均持认同态度;对于HIV/AIDS的态度较宽容. 结论上海某区艾滋病的防治条件有一定的优势,但尚存在较大的潜在威胁,是预防控制HIv在该类人群中传播的有力时机.

    作者:杨怀霞;倪莹青;高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训炼前后心理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380名二炮新兵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新兵训练期3个月中,对心理干预组200名新兵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在新训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心理状态测定;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新兵新训前后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训练结束时心理干预组新兵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的分值,SAS和SDS中的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新兵CD3*、CD3+CD4+、淋巴细胞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8+和CD3-CD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适当的综合心理干预对提高新兵心理健康和免疫功能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徐纪平;王小海;黄绍兵;黄文;朱伟;李兆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更正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云南巴尔通体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

    目的 基于glt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云南巴尔通体的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 用云南省1999年至今分离到的并已在GenBank中公布的32个巴尔通体变异体(gltA基因)为目标株,利用网上核酸序列比对程序BLAST进行核酸序列同源性搜索,调出相似性高且有效发表种典型菌株为对比株,进行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32个巴尔通体变异体可归为B.elizabethae、B.tribocomm、B.grahamii、B.washoensis、B.taylrii、B.phoceensm和B.yunnannensis 7个分枝.同一枝中所有分离的变异体与其发育关系密切且有效发表种典型的菌株间的sltA基因序列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部分变异体与有效发表种典型的菌株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结论 云南巴尔通体菌不仅具系统发育多样性,而且还具有其特异性和可能有潜在的新种.一些不明原因的疾病有可能与巴尔通体的感染有关不容忽视.

    作者:杨发莲;白鹤鸣;杨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梅毒螺旋体重复蛋白K的克隆表达

    目的 体外克隆并表达梅毒螺旋体重复蛋白K,为制备预防性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PCR反应及基因重组技术,扩增重复蛋白K编码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8b(+)/TprK,IPTG诱导表达.结果 PCR法扩增出了1350bp的目的 片段,原核表达质粒pET28b(+)/TprK酶切鉴定正确,测序结果与Gengbank上公布的该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并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人pET28b(+)grprK原核表达载体,并能高效表达TprK蛋白,为梅毒的预防性疫苗的制备以及进一步研究其血清学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作者:向华国;熊礼宽;王晓红;李凌云;周亚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治疗1例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艾迪生病.是因肾上腺本身的慢性疾病而致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的一较少见的内分泌疾病.多见于成年男性,儿童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汉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站Rh阴性血浆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已将不规则抗体筛查列入血液制剂常规检测,而我国对血液制剂中的不规则抗体的检查还尚未进行[1],特别是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多数临床医院血库的配血水平的提高还比较滞后,有的医院甚至还在延用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甚至对于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原则是按ABO血型相容原则输注,不做交叉配血.

    作者:骆钧;范恩勇;孙海英;郭铭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支原体培养及药敏与PCR检测对女性支原体感染诊治的效果

    目的 探讨支原体培养药敏试验与PcR检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的效果.方法 将妇科门诊328例初诊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142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确诊46例支原体感染;B组186例通过支原体培养确诊48例支原体感染并做药敏试验.A组46例凭临床经验首选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药物治疗7~14d一个疗程.B组48例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首选敏感药物治疗7~14d一个疗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分离的支原体菌株对3大类9种药物的耐药性: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无明显差异,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药性明显增高.A组无按药物敏感试验治疗一个疗程,A组46例患者中,痊愈率65.2%,显效率82.6%;B组48例患者中,痊愈率89.6%,显效率95.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单纯以支原体感染情况按临床经验用药可能导致支原体耐药率上升,而且疗效差;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治疗支原体感染疗效好,疗程短,在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赵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禽、畜肝组织中镉

    目的 建立禽、畜肝组织中镉(Cd)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方法.方法 采用混合酸体系消解样品,以NH4H2PO,+Mg(NO3)2作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结果 本方法在0~5.0μg/L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4,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6.8,对国家标准物质:猪肝(GBW08551)、大米粉(GBW10010),杨树叶(GBW08513)中Cd的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 结论 本方法具有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适用于禽、畜肝组织中Cd含量的测定.

    作者:邱棋伟;张海霞;李继绸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深圳市石岩区域2003~2007年孕产妇梅毒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孕产妇梅毒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石岩人民医院产前保健及分娩的孕产妇梅毒监测资料、阳性登记随访表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25 912名孕产妇进行免费血清检测,共发现梅毒阳性孕产妇94例,阳性率为362.75/10万.在梅毒阳性孕产妇中,年龄小的为18岁,大的43岁.各年龄组孕产妇梅毒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梅毒阳性率高的是35岁以上组,梅毒阳性率低的为20岁以下年龄组;各职业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人孕产妇梅毒阳性率高,干部职员发病率低;各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及以下梅毒阳性率高,大专及以上低;不同户籍类别的梅毒孕产妇梅毒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高为暂住,其次是流动和常住. 结论深圳市石岩街道孕产妇梅毒略低于深圳市平均阳性率,应加强宣教,大力开展妊娠梅毒的普查和综合性干预工作.

    作者:廖辉陵;张永雄;陈倩盈;王进娣;陈丽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枫蓼肠胃康颗粒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目的 研究大鼠灌胃枫蓼肠胃康颗粒后芦丁等黄酮类成分在血浆、肝、肾、小肠及小肠内容物中的分布.方法 大鼠灌胃枫蓼肠胃康颗粒溶液(0.9g·100g-1)按时间取血、肝、肾、小肠等组织及小肠内容物,血浆及组织酶水解样品及小肠内容物样品用二极管阵列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AD)测定.结果 式大鼠血浆中被检测到至少3个代谢产物,其中之一是槲皮素,未知物没有鉴定.小肠组织有芦丁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肝中发现未知化合物而肾中则未发现.结论 枫蓼肠胃康颗粒可能起靶向治疗作用.

    作者:陈峰;符乃光;刘明生;任守忠;张俊清;郭佳亮;高靖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恶性疟原虫对S-P抗药性流行病学及机制研究进展

    疟疾是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疟原虫尤其是恶性疟原虫对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是有效治疗疟疾面I临l的主要问题.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高水平抗性使许多国家把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作为一线抗疟药.随着该药的使用,恶性疟原虫的抗性迅速发展.各疟区已有使用该复方治疗失败的报道.本文综述该复方抗药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抗药性产生的机制及促使抗药性产生发展的因素.

    作者:李超群;向征;杨照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海南某哨点医院2006~2007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本院2006~2007流感监测结果,为制定控制流感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儿科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人的咽拭子标本,送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流感实验室检验并对结果作出分析.结果 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410份,流感病毒阳性61株,分离率为14.88%,其中,A1型(H1N1)17例、A3型(H3N2)10例、B型34例,分别占总分离数的7.87%,16.40%,55.74%;2006年流感病毒优势株是A1(H1N1)型,2007年是B型;流行高峰期是3~9月. 结论感染人群中流感病毒株A1型、A3型、B型活动交替应加强人群的流感监测.

    作者:祝朝勇;王丽萍;林尤斌;陈媛;余秀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予丹参粉干针和常规治疗,治疗组用曲美他嗪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加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凝血、生化指标, 结果 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纽凝血、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不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水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34例,全部进行X线检查、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 34例中CT及MPR图像显示共66个椎体受累,28个破坏椎体中见死骨,累及椎弓根4例,32个椎间盘受累,34例椎旁、前或腰大肌脓肿.4例见钙化.10例椎管狭窄,3例椎体后滑脱.结论 常规的X线检查为脊柱结核诊断的基本检查方法,螺旋CT扫描结合其MPR后处理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细节、死骨、钙化、脓肿以及椎间盘的改变,对病变范围、椎管狭窄程度及脊髓压迫情况具有优越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唐少虎;韩向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胸腺五肽中乙醚残留量

    目的 建立项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胸腺五肽中乙醚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以乙醇为内标,采用HPFFAP(30mx0.25ram,0.25p.m)25英毛细管柱测定胸腺五肽中乙醚的残留量.结果 乙醚在0.0178~0.1426 mg/m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4;加标回收率为95.77%;RSD为0.9%.低.检出浓度为0.82μg/mL(S/N=3).结论 本方法快捷,灵敏度高,可用于胸腺五肤残留乙醚的检测.

    作者:张万科;李玉龙;庞素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子痫前期与胎盘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为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是造成围产期孕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围生医学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其病因尚未明确.近年研究发现胎盘细胞凋亡在子痫前期患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失衡可能为子痫前期患者的病因之一.本文综述了胎盘细胞凋亡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观察、子痫前期与细胞凋亡关系及导致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细胞凋亡失衡的因素及作用机制.

    作者:任力群;王云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391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的概况、特征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药物.方法 利用湖南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对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分离的391株铜绿假单胞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统计391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其分布情况.结果 391株铜绿假单胞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氨苄西林,舒巴坦92.8%、美洛西林81.1%、氯霉素83.0%、复方新诺明76.0%、头孢曲松84.9%、头孢噻肟8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4.2%、头孢哌酮66.2%、庆大霉素69.6%、妥布霉素66.8%、阿米卡星64.7%、左氟沙星40.4%、氨曲南59.3%、环丙沙星45.0%、头孢他啶54.0%、头孢吡肟50.4%、美洛培南23.3%. 结论铜绿假单胞院内感染情况严重,以ICU病区、呼吸内科病区和神经外科病区为严重,美洛培南可作为治疗的首选,其次为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因此,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以降低其耐药性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院内感染扩散.

    作者:李文广;陈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患病率调查

    目的 分析儿童臀肌挛缩症在本地区的流行分布特点、发病原因、普及诊断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整体抽样二级梯度筛选方法,对琼海地区本病高发区域农村的4~18岁的500名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普查,并对已在我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患者的出生时间大约在70年代或以后.并集中在同一乡村的居多,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臀部注射次数多者所占比例大.结论 儿童臀肌挛缩症与反复多次接受苯甲醇溶媒青霉素臀部注射有关,并膝下蹲试验与行走步态试验简单有效易行,是筛选的可靠指标,掌握发病特点,及早发现本病并提供手术治疗.

    作者:许时良;陈德洪;陆志夫;李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