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4年某哨点医院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祝朝勇

关键词:流感, 监测, 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流感病毒的流行和菌株变化情况,为流感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监测的流感样病例和送检标本检测结果.结果 2004年海南省人民医院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197份,阳性29例,阳性率14.72%,其中H3型13例,B型16例.结论 2004年海南省流感流行高峰可能在4~9月份,流行菌株为H3型和B型.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3~2006年临沂市正常人群百白破免疫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临沂市正常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以下简称百白破)免疫水平,评价临沂市的百白破免疫效果,制定有效免疫规划.方法 根据临沂市区域划分特点,选取兰山、郯城、沂水、莒南、平邑、蒙阴6个县区作为采血点,按照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进行测定.结果 白喉抗体阳性率6个县区均在90%以上,抗体阳性率在6个县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MT均明显高于保护水平;百日咳抗体阳性率在6个县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百日咳免疫GMT<1:320,低于保护水平,保护率仅为20.26%;破伤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6地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破伤风抗体CMT均明显高于保护水平.结论 白喉、破伤风抗体保护率均已达到可控制发病水平.百日咳免疫效果不甚理想.

    作者:夏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AML-M5b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特点

    目的 研究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特点,并分析分选的患者T细胞经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其TCR Vβ亚家族的利用及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 运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初治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利用和克隆性增殖,免疫磁珠分选患者T淋巴细胞,体外利用自体白血病DC细胞联合CD3单抗、CD28对T细胞进行诱导、活化,并对诱导后T细胞进行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分析.结果 9例患者T细胞在体外获得增殖,TCR Vβ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部分Vβ亚家族,体外诱导前后的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特点不完全相同,有部分出现新的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有部分Vβ亚家族在诱导前后始终表现为克隆性增殖,体外杀伤性分析发现诱导后的T细胞对自体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识别作用.结论 AML-M5患者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在诱导前后始终保持克隆性增殖状态,可能是机体针对白血病相关抗原的特异性CTL,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患者T细胞TCR、Vβ亚家族表达数量增加,并出现新的克隆性增殖Vβ亚家族T细胞,提示体外诱导活化能够产生白血病患者自体的白血病特异性CTL.

    作者:张玉平;王彩霞;许艳丽;王汉平;王顺清;杜庆华;莫文健;陈小卫;李庆山;毛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面神经F波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面神经F波对于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仪对53例早期(3d内)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患者分别检测健侧和患侧面神经F波.结果 其中37例严重病变患者患侧面神经F菠消失,健侧面神经F波存在.16例轻至中度病变患者患侧面神经F波存在,但患侧面神经F波的平均潜伏期、潜伏期小值及潜伏期大值和健侧相比明显延长,患侧F波出现率和健侧相比明显减少.所有53例患者的统计结果表明F波健侧与患侧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健侧明显高于患侧.结论 面神经F波作为一种能准确评价面神经颅内段功能的简单、敏感的客观方法,为一种早期诊断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客观指标,将在面神经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作用.

    作者:王冰雁;吴小丽;邢贻刚;廖小平;文国强;龙志刚;欧阳锋;高允锁;黄仕雄;吴宏胜;邓益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脏TNF-α变化及地塞米松干预作用

    目的 研究TNF-α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肺脏的变化和意义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方法 3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ANP组、假手术组(SO组)、地塞米松处理组(DXM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脏TNF-α蛋白的表达,并测定PaO2、肺湿/干重(W/D)、血清淀粉酶(AMS)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光镜下现察胰腺及肺脏病理改变.结果 ANT组PaO2下降,W/D、AMS及血清TNF-α、IL-6明显升高,肺脏TNF-α蛋白表达上调,光镜下胰腺和肺脏明显损伤,地塞米松组INF-α蛋白在肺脏的表达和IL-6的产生以及组织的损伤程度均低于其他组,而PaO2高于其他组.结论 TNF-α参与了大鼠ANP时肺组织的损伤,地塞米松对ANP时肺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下调的TNF-α可能参与其保护作用.

    作者:赵光荣;雷明盛;高绪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2例报告

    结膜吸吮线虫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主要寄生于猫、犬等动物眼部,亦可寄生于人体眼部.近年来,国内陆续有对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的报道[1,2],现对十堰市2006年确诊的2例结膜吸吮线虫病报告如下.

    作者:张光玉;郭鄂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血睾酮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血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有致孕史的男性,根据吸烟量和烟龄分为A、B、C 3组,检测精液参数(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睾酮水平.结果 精子密度、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A、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子前向运动率B、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睾酮水平A、B组无明显差异,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大量吸烟可抑制睾丸的睾酮合成,对精液参数及睾酮合成有不良影响,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影响越明显.

    作者:房磊臣;刘嫱;陈雪银;徐雯;苟欣;黄元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海南昌江县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昌江县女性性工作者(CSW)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和与艾滋病相关的危险行为状况,为制定该人群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由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对分布在该县城乡娱乐场所的CSW运一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和分析.结果 共调查378名CSW,AIDS传播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0%,MDS三条传播途径都答对占43.1%.商业性行为时近一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27.5%,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为54.5%.结论 CSW对AIDS传播知识知晓率及安全套坚持使用率都比较低,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多部门联合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力度对此类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作者:吉金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妊娠糖代谢异常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及妊娠糖耐量低减(GIGT)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多因素分析方法,对GDM 56例(GDM组)、GIGT 34例(GIGT组)和90例糖代谢正常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对GDM和GIGT发病的影响.结果 GDM组及GIGT组孕妇平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确诊前孕妇平均每周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P<0.01);GDM组及GIGT组孕妇孕次、既往产次及不良孕产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GDM组及GIGT组糖尿病家族史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快均为妊娠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结论 孕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快为GDM和GIGT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多次妊娠、不良孕产史及糖尿病家族遗传史对GDM和GIGT发病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独立高危因素.

    作者:赖丽萍;邵豪;陆泽元;庄荀芳;李翠吟;邹钢;尤晓玲;陈春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鸽脑磷脂软胶囊改善人体记忆的研究

    目的 研究鸽脑磷脂软胶囊对记忆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104名战士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检测.将受试者按记忆商高低分成均衡的两组,每组52人.随机选择一组为实验组口服试样(每日3次,每次2粒),另一组为对照组服用等量的安慰剂,连续服用30d.结果 试验后实验组MQ为95.5±9.8,比服用前的84.2±11.8有明显提高,也与对照组MQ 85.8±11.6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鸽脑磷脂软胶囊对改善人体记忆有一定效果.

    作者:王琼瑶;阮征;李俊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三亚市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三亚市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三亚市农村学生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三亚市10间乡镇中学和4间乡镇中心小学的在校学生共12 650人进行营养状况分析.结果 三亚市农村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44.70%处于较高水平,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女生高于男生;营养过剩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结论 应加强学生营养教育,平衡膳食,使其获得良好营养,尽快改善健康状况.

    作者:陈莲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囊虫病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选择抗囊药物治疗佳的疗效模式.方法 采用3种药物,6种疗法对脑囊虫病1 146例进行分析.结果 吡喹酮杀虫效果可靠,但在体内产生强烈的反应.阿苯达唑使囊尾蚴在脑组织内缓慢死亡,不引起强烈反应,联合用药效果佳.结论 增加药物剂量和延长疗程,联合用药发挥协同作用,是提高治愈率的佳选择.

    作者:王维真;王琳;杨淑芳;毛德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提高贫困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服务模式研究

    目的 探讨提高贫困地区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免疫服务模式.方法 采用不同的免疫服务模式.分别由不同的接种人员采用不同的方式为不同的接种对象提供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服务,分析比较不同服务模式对提高贫困地区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效果.结果 项目实施后,预充疫苗组和常规疫苗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丰较项目前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前者明显高于后者(χ2=16.03,P<0.01);在家分娩新生儿由村医接种者及时接种率高于乡级防保员接种者,使用预充疫苗者高于常规疫苗者(χ2=20.09,P<0.01;χ2=16.03;P<0.01);筛查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4.4%,远高于未筛查组(χ2=26.51,P<0.01).结论 采用自毁型预充式乙肝疫苗.并且在冷链外存放,由村医负责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是提高在家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佳服务模式.开展孕妇筛查对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能阻断母婴传播和减少接种后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作者:孙莲英;曾昭长;符振旺;莫永强;蔡开宁;李文师;邓海英;曾雪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心脏肿瘤的临床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成人及小儿心脏检查时多切面仔细观察心室腔和心包腔内有无肿块及检测肿块所致的血流梗阻和病理变化.结果 超声诊断心脏肿瘤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6例,其中左房粘液瘤13例、右房粘液瘤1例、右室横纹肌瘤1例、右房淋巴瘤1例.声像图特征:在心房、心室腔内可见一个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的低回声,或中强回声肿块.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肿瘤的可靠方法,对于肿瘤定位,评估继发性病理改变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世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阿维A胶囊,第1周20mg/d,餐中服,第2周30mg/d,对皮损无好转的患者第3周以后40mg/d,病情痊愈或明显好转后,每周减10mg/d,维持量10mg/d,维持2~4周.同时外用迪银霜,每日2~3次.对照组服用郁金银屑片,4片/次,3次/d,连服8周,外用药同治疗组.用药期间每周复诊1次,观察疗效指导用药,并记录不良反应,用药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8用后,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56%和51.16%(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用药后早1周见效,第4周皮损明显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时照组用药后早3周见效,第6周皮损明显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有效、安全、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军秀;韩杰;陈艳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通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联合应用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脑血栓形成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也是中老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各种医疗设备的不断普及,使得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及时和有效.本文对16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给予血通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卢艳;刘龙;李秀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建水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现状

    水是生命之源,让广大农民能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概况,掌握有关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本底资料,根据《中国(云南)农村饮用水与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实施方案》,于2006年8~10月,开展了建水县农村生活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钱艳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广州地区2 400例孕妇夫妇G6PD缺乏症筛查分析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孕妇夫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发生情况.方法 应用C06PD定量比值法,对门诊产检的孕妇及其配偶各1 200例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检测结果应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1 200例孕妇和1 200例丈夫中G6PD缺乏症检出率分别为5.58%和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孕妇和本地孕妇中G6PD缺乏症发生率分别为6.0%和5.17%,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丈夫和本地丈夫中G6PD缺乏症发生率分别为3.67%和2.83%,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地区夫妇中,孕妇和丈夫中C6PD缺乏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在性别相同的情况下,G6PD缺乏症在外来人群与本地人群中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樊瑜;李广华;毕燕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49例女患者反复发作泌尿道感染的病因分析

    女性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是外阴和尿道临近肛门,常受粪便、阴道分泌物的污染,同时女性尿道短而直,易致泌尿道感染(简称尿感).尿感反复发作对病人影响很大,为了解尿感反复发作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他病因,指导以后的诊治,现对49例做过尿离心镜检、细菌培养、抗酸菌检查的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文莲;李艳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杏丁注射液联合福辛普利治疗IgA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现察杏丁注射液联合福辛普利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6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杏丁注射液联合福辛普利组和福辛普利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4周后,联合组24b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血白蛋白(AIb)水平升高(P<0.01),疗效优于福辛普利组;4周后,联舍组BUN有一定程度下降(P<0.01),疗效优于福辛普利组,联合组和单用福辛普利组治疗后,SCr比较,联合组明显低于福辛普利组(P<0.05).结论 杏丁注射液联合福辛普利治疗IgA肾病的患者,可以减轻尿蛋白,改善和稳定肾功能,疗效优于单用福辛普利者.

    作者:韩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聚类分析在艾滋病中医望诊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艾滋病中医望诊检查分类中的应用,为艾滋病的中医诊断和筛检艾滋病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5年12月~2006年2月在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驻马店市、开封市、南阳市及商丘4个地区抽取艾滋病服药病人550名及对照454名,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艾滋病的中医望诊主要症状可以聚为四类,第一类主要有姿态、舌病、舌态等;第二类为舌下脉络;第三类为舌形;第四类为牙齿.结论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中医望诊信息进行较好的中医证型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艳丽;孙长青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