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陈善龙

关键词:真菌, 感染, 诊治
摘要:深部真菌感染(Systemic mycotic infection)可致念珠菌性肺炎和脑膜炎、隐球菌性肺炎和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念珠菌性败血症、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放线菌病、奴卡菌病等.但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低,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现对真菌感染的病原、耐药性、病理诊断、实验室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概述.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球形肺炎的临床X线诊断与鉴别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治疗、实验室等检查确诊为球形肺炎的X线表现. 结果病变呈球形块状阴影13例,其中8例为椭圆形,5例为圆形;病灶位于右下肺野5例,位于左中肺野4例,位于右上肺野2例,位于左下肺野2例;病变大小在2~8cm之间;球形病变部分边缘模糊,部分边缘清楚;病灶周缘呈充血征;抗炎治疗2~4周,病灶多数有吸收缩小. 结论 X线检查能为球形肺炎患者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定性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王辉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以干扰试验测定. 结果本药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15EU/ml,在3.333~0.400mg/ml的浓度范围内,不干扰细菌内毒素试验. 结论细菌类毒素凝胶法较家兔热原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易行及重现性好等优点, 本品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法.

    作者:温碧珍;刘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杀虫剂复配对淡色库蚊毒力的测定

    目的了解杀虫剂复配对不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的杀灭效果. 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测定了五种杀虫剂两两复配对三种抗性品系蚊虫的增效效果. 结果残杀威+三氯杀虫酯、残杀威+氯氰菊酯、DDVP+三氯杀虫酯三种复配形式对抗残杀威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DDVP+三氯杀虫酯、DDVP+氯氰菊酷、残杀威+三氯杀虫酯、残杀威+氯氰菊酯四种复配形式对抗DDVP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氯氰菊酯+残杀威、氯氰菊酯+DDVP、DDVP+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三氯杀虫酯四种复配形式对抗氯氰菊酯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 结论当淡色库蚊产生抗药性后,应用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与拟除虫菊酯类或有机氯类杀虫剂混用,能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

    作者: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氟康唑联合结膜瓣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治疗近穿孔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 方法 12例近穿孔性真菌性角膜溃疡均予全身静滴和球结膜下注射氟康唑治疗;手术在局麻下清理刮除病灶并行前房穿刺冲洗后,根据溃疡大小行桥状结膜瓣移植,术后继续全身及局部应用氟康唑至炎症彻底控制. 结果 12例患者均保住眼球,症状消失,角膜溃疡呈纤维血管膜样愈合. 结论氟康唑联合结膜瓣移植术能有效治疗近穿孔性真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黄雄高;邢键强;王康宏;吴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药物灌肠治疗临床分析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侵及直肠、结肠粘膜,常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大肠炎症性疾病.本症病因不明,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程缓慢,容易反复发作,亦有急性爆发者.2003年~2005年诊治7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目的建立HPLC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的方法. 方法采用ALLSPHERE ODS LENGTH 250×4.6mm色谱柱,分析时间18min左右,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2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0nm,发射波长440nm. 结果线性关系良好,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回收率在87.8%~102.1%之间,变异系数2.33%~3.48%, 低检出浓度B1、B2、G1、G2分别为0.20μg/kg,0.05μg/kg,0.20μg/kg,0.05μg/kg. 结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操作安全、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作者:林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尿液标本中检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分析从尿液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并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 结果尿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分别为0、16.7%、17.5%和21.5%;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表现出很高的耐药率,分别为96.3%、79.9%、79.6%和73.2%. 结论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用药.

    作者:吕婉飞;王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86例耐药肺结核的胸部X线影像与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耐药肺结核病人的胸部X线表现特点及其疗效. 方法对86例耐药肺结核病人(Ⅰ组)的X线表现与同期不耐药的肺结核79例(Ⅱ组)的胸部X线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病人病变部位无明显不同. 耐药肺结核病人胸部病灶播散程度、空洞形成、纤维化程度及毁损肺发生率比初治肺结核高.Ⅰ组病人病情进展重于Ⅱ组,治疗效果Ⅰ组不明显,而Ⅱ组明显. 结论耐药肺结核胸部X线表现病情严重,活动灶明显,治疗效果差.

    作者:梁肇和;王秀丽;张乐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华枝睾吸虫病患者血液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

    目的检测华枝睾吸虫患者血液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华枝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择36例不同感染程度的华枝睾吸虫病患者,采用厚膜涂片法对粪便虫卵进行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与Th2型细胞因子IL-4,分析细胞因子水平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华枝睾吸虫病患者血液Th1型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中度和重度感染患者IL-2显著低于轻度感染患者;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度感染患者显著高于轻度感染者. 结论华枝睾吸虫病患者血液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失调,表现为Th1型细胞因子水平下降,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提示华枝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作者:肖桂初;黄维加;刘键;李振华;莫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检验及耐药性分析

    流感嗜血杆菌(以下简称Hi)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也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较常见病原菌,由于该菌生长营养要求较高,需要x因子和v因子,而且受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的干扰,临床检出率往往偏低.我们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中加入lsovitex因子促进Hi的生长,并在该培养基中加入万古霉素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大大的提高了Hi的检出率,并对21株Hi进行了产β-内酰胺酶及耐药性检测分析,其报告如下.

    作者:姜钧惠;王文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雨花区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掌握长沙市雨花区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消毒质量情况,查找消毒薄弱环节,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雨花区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结果两种医疗机构消毒总合格率为76.8%,其中村卫生室为68.1%,个体诊所为85.6%,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雨花区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消毒工作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尤其是村卫生室消毒效果更差,应切实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管理、监督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印字水松纸的毒性及致突变研究

    目的对印字水松纸进行安全性评价. 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30d喂养试验对印字水松纸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①急性毒性试验显示印字水松纸的LD50>21.5g/kg BW;②骨髓细胞微核试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均为阴性结果;③30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印字水松纸未见毒性反应,未见体内蓄积中毒. 结论印字水松纸在所试条件下属无毒级,无致突变作用、无明显体内蓄积毒性.

    作者:王京滨;张静;谭剑斌;黄建康;李欣;熊习昆;黄俊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的能力. 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培养液中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联合培养进行定向诱导,分别于1周和2周后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经诱导后细胞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的表达. 结果诱导1周后RT-PCR检测MSCs示AFP表达,诱导2周后的MSCs AFP呈阴性,而ALB检测结果呈阳性. 结论 MSCs在体外特定的条件下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

    作者:林泽伟;陈斌;倪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新会区粮食制品中甲醛含量本底值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新会区生产的粮食制品中甲醛含量本底值. 方法采用食品中甲醛次硫酸钠的测定方法测定新会区14间粮食制品生产厂生产的米、面制品甲醛含量. 结果 103份样品中有71份样品检出甲醛,检出率为69.9%,检出样品中甲醛含量为1.0~4.5 mg/kg. 结论新会区粮食制品中甲醛含量的本底值为低于4.5 mg/kg.

    作者:徐灼均;陈国荣;赵伟良;林小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胰激肽原酶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的疗效. 方法 85例T2DM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同时,A组口服坎地沙坦酯4mg/d, B组在用坎地沙坦酯的基础上加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40u,每日3次.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UAER)和尿B2微球蛋白的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1),A、B两组尿微量白蛋白(UAER)显著减少(P<0.05),B组尿B2微球蛋白明显减少(P<0.05).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坎地沙坦酯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可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P<0.01),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坎地沙坦酯联合治疗更有效降低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对T2DM早期肾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姚勇利;白秀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银盐法测定食品中总砷应注意的问题

    砷是人体必须元素,砷虽为非金属元素,然而人们称其为准金属.FAO/WHO在考虑化学污染物时,将砷排在优先研究的有毒金属的第一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至少有5 000多万人口正面临着地方性砷中毒的威胁,大多数为亚洲国家,而中国正是受砷危害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引起人们砷中毒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砷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有专家分析,市场上的部分食物可能存在严重的砷超标问题[1].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防止食源性砷中毒和保证居民的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党柒;周兴;陈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恙虫病12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恙虫病引起误诊的各种原因,以提高对恙虫病的早期诊断率. 方法对12例误诊病例的诊治经过作回顾性分析,从中找出误诊的原因. 结果发现引起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体格检查不全面、遗漏重要体征和对恙虫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以致对病情分析不全面造成误诊. 结论认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不放过细微的体征,充分认识恙虫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对可疑病例尽早做相关辅助检查,可提高对恙虫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林漫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氯胺酮的临床应用

    氯胺酮(Ketamine ket)是苯环已哌啶的衍生物,于1936年合成,由Domino等于1965年首次引入临床使用.ket因其具有遗忘作用,镇痛效能强,毒性较低,在麻醉药中一直享有独特的地位,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在全身麻醉中已被广泛使用.随着这些年对ket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全身麻醉作用以外的其它临床应用逐渐被开发出来,越来越引起人们更多地关注.现将其全麻作用以外其它用途简述如下.

    作者:王学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江门市近10年疟疾监测及防治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江门市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监测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使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疟疾病人个案表确定病例性质和发病前所从事的职业.媒介监测以半通宵人诱法,然后将捕获的按蚊进行种群鉴定和解剖. 结果 1995~2004年江门市报告疟疾627例,年发病率在0.024/万~0.668/万之间;十年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587例,平均每年检出58.7例,其中外来人口疟疾病占66.67 %,本省居民占 33.33 %.通过职业分析,从事砍伐、打石和种养等职业患病率高.近十年间日疟是江门市流行的唯一虫种,偶见输入性恶性疟.在10个病灶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人诱捕获6种按蚊,未发现子孢子自然感染.用除虫菊酯浸泡蚊帐防治疟疾及传疟媒介获得良好效果,可作处理流动人口疟疾疫点的重要措施. 结论江门市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目前疟疾流行以散发或输入为主,主要对病例的早治疗和疫点的早处理,以阻断疟疾在江门市的传播.

    作者:李凤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rhIFN-γ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将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给予保肝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IFN-γ及维生素E,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LT、AST及血清前胶原Ⅲ(PⅢP)、胶原Ⅳ(Ⅳ-C)、层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水平及治疗前后肝脏病理炎症积分,分析疗程结束时两组肝纤维化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ALT、AS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PⅢP、Ⅳ-C、H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LN无明显的变化;对照组PIIIP、Ⅳ-C、HA、LN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炎症、纤维化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变.治疗后治疗组各期病理逆转率及总逆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γ联合维生素E对肝纤维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此疗法具有较好疗效、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曾伟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