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肾病及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陈伯良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冠心病
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糖尿病及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及体检正常的对照组.留取3组人群晨尿,检测其微量白蛋白含量. 结果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的筛查,利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治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塘地区女性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检测新塘地区女性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 方法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检测370例新塘地区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并分析常用抗生素的药敏状况. 结果 370份标本中支原体阳性113例(30.5%);不同年龄组别女性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标本中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罗江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大观霉素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结论支原体感染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不同类型支原体感染表现出不一致的耐药性.支原体的药敏测定对指导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突发中毒事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目前我国中毒危害仍相当严重[1],我国疾病死亡顺位谱显示,中毒伤害死亡人数排到了第五位[2,3],各种突发中毒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带采了严重威胁.

    作者:连轶伟;谢立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X线诊断与鉴别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治疗、实验室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X线表现. 结果 9例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人中,1例为淋巴结肿大型,3例为结节型,5例为粟粒播散型.其中1例合并有肺门阴影增大、增宽、增浓,肺门淋巴结呈蛋壳样钙化;其中3例合并有胸膜增厚,其中1例合并有叶间胸膜增厚. 结论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活动期的X线表现特异性不强,须充分结合临床症状才能提出诊断,愈合期的X线表现以钙化为主.

    作者:王辉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诺尼果汁的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为了确定诺尼果汁的食用安全性. 方法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30d喂养试验、致突变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致畸试验进行检测. 结果小鼠急性经口毒性MTD>16.0g/kg·bw.三项致突变试验结果为阴性.30d喂养试验未显示明显毒性.致畸试验对孕鼠无明显母体毒性、对胎鼠无明显胚胎毒性和致畸性. 结论诺尼果汁属无毒级,是安全性食品.

    作者:冯丁山;赵毓梅;郑定仙;黄业宇;王湛;吴爱琴;张晓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静脉输液是药物摄入的重要途径,静脉炎则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炎多是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近年来,临床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作如下综述.

    作者:孙蕾蕾;何艳萍;杨莉;魏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术后患者做C-反应蛋白检测必要性的探讨

    目的讨论C-反应蛋白(CRP)对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 方法用Orion Diagnostica透射比浊法检测200例术后患者血清中的CRP水平并观察其数值变化. 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CRP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比较,CRP在好转组治疗后明显减低,而恶化组治疗数值升高. 结论 CRP对术后患者感染诊断的特异性较差,但与炎症反应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且对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黄秉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目的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方法. 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O157:H7的rfbE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用FAM荧光剂标记探针的5'端,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检测O157:H7的反应体系,应用于食物中毒快速诊断和食品微生物检测. 结果共检测11种细菌,只有大肠杆菌O157:H7有荧光信号,其余10种全无荧光信号,且与其他细菌无交叉反应,DNA灵敏度为64fg,菌液灵敏度为59cfu/ml或2cfu/PCR反应体系.应用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反应体系检测10株O157:H7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无干扰.对89份食品样品进行检测,5份O157:H7实时PCR阳性,其余样品为阴性,检测仅需2h.5份阳性样本,经传统方法培养,有3份检出大肠杆菌O157:H7. 结论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食品微生物检测,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作者:贺连华;扈庆华;石晓路;郑琳琳;李庆阁;张佳峰;庄志雄;刘小立;张顺祥;王冰;吴平芳;刘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普鲁兰多糖对小鼠的致突变性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普鲁兰多糖的潜在致突变性. 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进行观察. 结果骨髓细胞微核试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结果. 结论普鲁兰多糖在所试条件下无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作者:王京滨;谭剑斌;李欣;张静;熊习昆;黄俊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谈如何提高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

    目的提高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控制医疗机构感染. 方法通过加强医疗机构监督,规范医疗单位的消毒管理,完善医疗机构监控能力,提高消毒技术水平等措施,提高医疗机构消毒质量. 结果提高了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总合格率,有效地降低了医疗机构感染的发生率. 结论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管理,是提高消毒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武文宏;刘艳茹;郝怀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甲状腺良性及恶性占位病变的CT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甲状腺占位病变的CT表现,探讨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 42例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均经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甲状腺腺瘤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癌18 例. 结果甲状腺腺瘤平扫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18例中13例显示瘤内强化结节及周边强化环,周围脂肪间隙清晰;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局限,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影,边缘光滑,伴有囊变.甲状腺癌平扫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56%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变中8例出现囊性变伴有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甲状腺癌出现细颗粒状钙化(39%)明显高于良性病变(8%). 结论 CT对甲状腺占位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应从病变边缘、密度、有无颈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是否受侵及瘤内钙化等5个方面综合分析.

    作者:王振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丹东市二次供水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丹东市二次供水水池(箱)的卫生现状,为制定改善对策提质依据. 方法通过对市区72个经清洗的水池(箱)水质及清洗前后两个水箱水质作五项指标检验,统计出各项指标、超标率. 结果余氯、浑浊度的超标率较高,分别为34.7%和20.8%;清洗后水箱的水质有明显改善. 结论对二次供水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贾庆毅;王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Mb与CK-MB及cTnI联合检测在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对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单项定量检测及联合检测进行比较,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合理的检测指标. 方法对239例临床征象高度可疑的AMI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TnI、Mb和CK-MB,比较它们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组合. 结果在入院后24h内cTnI、Mb、CK-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6.8%、100%和76.6%,特异性分别为100%、89.4%和97.6%.AMI患者死亡率随着cTnI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cTnI、Mb、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期值为100%,阴性预期值为84.2%. 结论 cTnI、Mb和CK-MB联合检测,结果其敏感性提高到100%,阳性预期值达100%,其综合特异性也可达88.2%,同时对预后、再梗死发生及疗效有很好的观察效果.

    作者:郑志昂;李毓阳;谢志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纤维蛋白加凝血酶治疗难治性气胸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加凝血酶和高渗葡萄糖加庆大霉素在难治性气胸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41例难治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纤维蛋白加凝血酶治疗组(纤维蛋白组)和高渗葡萄糖加庆大霉素治疗组(高渗葡萄糖组).在尽可能排除患者胸腔内气体的情况下,分别注入纤维蛋白1.0+凝血酶200U或50%葡萄糖40ml+庆大霉素16万U并嘱患者转动体位2~3次. 结果纤维蛋白组中获得满意疗效和胸痛较轻的例数均明显高于高渗葡萄糖组(P<0.05). 结论纤维蛋白加凝血酶对治疗难治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开怀;陈妙爱;侯一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并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NP)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68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率55.9%(38/68),气管切开组NP发生率73.7%(28/68)(P<0.001),昏迷时间对照,并发NP组明显延长,平均分别为27.39及4.04d(P<0.001). 结论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昏迷时间、气管切开分别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NP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周信永;马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蜂胶软胶囊的毒理学实验研究

    目的对蜂胶软胶囊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实验评价. 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30d喂养试验进行检测评价. 结果雌雄小鼠经口LD50均大于20.0g/kg体重, 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d喂养试验未见试验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生化、脏体比及组织病理学有异常变化. 结论蜂胶软胶囊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初步估计大无损害作用剂量大于3.33g/kg体重,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0倍.

    作者:郑定仙;赵毓梅;黄业宇;林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RAPD扩增分枝杆菌DNA优化条件及菌型分型的诊断应用

    目的探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技术在分枝杆菌分型诊断中优化条件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优化RAPD技术扩增分枝杆菌DNA的条件,并分别扩增深圳市临床病人分离株DNA,对比RAPD电泳条带特征. 结果以条带稳定、丰富、清晰为标准,确定引物1 RAPD佳反应条件为: 50μl反应体系中,含100ng模板DNA,2.5mmol/L MgCl2,2U DNA聚合酶,引物0.5μmol/L,dATP、dGTP、dCTP和dTTP各250μmol/L, 反应40个循环,每个循环为:94℃ 1min,36℃ 1min,72℃ 2min.所扩增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的DNA条带丰富、清晰,各条带差异较明显. 结论 RAPD技术能较好地鉴别MTB和NTM.

    作者:许丽;杨应周;谭卫国;林世平;胡志上;吴清芳;张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肝病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20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FN水平,并与其他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急性肝炎与轻/中度慢性肝炎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肝炎与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P《0.001);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正相关(P《0.001). 结论血清FN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检测血清FN对估计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预后、转归均有一定意义.

    作者:杨霞;许继涛;蒋立会;张占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88例急诊重症感染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采用静脉滴入方式,每12h给药4.0g,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有效率为81.8%,细菌清除率为83.8%,不良反应率为5.7%. 结论急诊重症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可作为急诊重症感染的经验用药.

    作者:曾琦;邢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HPLC用于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α-生育酚)的方法. 方法取一定量食品样品加入无水乙醇、氢氧化钾及焦性没食子酸,80℃水浴皂化30min,石油醚提取后,氮气吹扫浓缩致干后用流动相溶解,进样5μl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Supelco C18柱(10cm×2.1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3+7),流速0.4ml/min, 柱温40℃,DAD扫描波长范围210~370nm,检测波长325nm(Vitamin A)和294nm(Vitamin E). 结果维生素A在1.0~1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8,维生素E在0.10~10.0mg/L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1.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平均回收率在96%以上. 结论该法快速、灵敏、准确,样品处理简便易行,可用于食品中脂溶性维生素A和E的同时测定.

    作者:王晖;刘红河;尹江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寻求对策. 方法在2005年1~8月把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婴幼儿发生局部硬结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后用logistic回归作分析. 结果局部硬结的发生与接种者的技术水平及患者的年龄、体重、家长配合情况有关,其相对危险度大小依次为技术、年龄、体重、家长配合. 结论接种者的技术水平及患者的年龄、体重是接种后局部硬结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认识和改进接种技术,可使局部硬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作者:陈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