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APD扩增分枝杆菌DNA优化条件及菌型分型的诊断应用

许丽;杨应周;谭卫国;林世平;胡志上;吴清芳;张玉华

关键词:分枝杆菌, 非典型性, 结核杆菌, RAPD, 分型
摘要:目的探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技术在分枝杆菌分型诊断中优化条件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优化RAPD技术扩增分枝杆菌DNA的条件,并分别扩增深圳市临床病人分离株DNA,对比RAPD电泳条带特征. 结果以条带稳定、丰富、清晰为标准,确定引物1 RAPD佳反应条件为: 50μl反应体系中,含100ng模板DNA,2.5mmol/L MgCl2,2U DNA聚合酶,引物0.5μmol/L,dATP、dGTP、dCTP和dTTP各250μmol/L, 反应40个循环,每个循环为:94℃ 1min,36℃ 1min,72℃ 2min.所扩增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的DNA条带丰富、清晰,各条带差异较明显. 结论 RAPD技术能较好地鉴别MTB和NTM.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均使用钙尔奇D 600mg,中药作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密盖息肌注. 结果治疗组治疗12周镇痛有效率88%,24周为96%. 结论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不仅能有效缓解骨痛,还能提高骨质量,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

    作者:杨映娟;傅若珊;林宜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并脑梗死病人血浆hs-CRP及VWF分析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VWF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塞的预示作用. 方法收集32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发病72h内)及31例1、2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32例老年正常者的血浆,测定其血浆hs-CRP和VWF浓度. 结果老年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组血浆hs-CRP和VWF含量均明显高于老年高血压病组及老年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老年高血压病组hs-CRP和VWF含量也较老年正常对照组高(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改变及内皮细胞损伤.1、2级高血压病患者亦有明显的炎症改变及内皮细胞损伤.

    作者:殷华勇;赵雁翎;黄江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巨噬细胞活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核因子-κB、肝脏枯否细胞、神经肽受体等多种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曾仕平;蔡笃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亦称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问题. 临床特点是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小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易冲动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

    作者:戴宪国;刘志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基因 (IL-1ra)基因型的分布,探讨IL-1ra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方法应用PCR及电泳检测等技术,对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IL-1ra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骨质疏松症的易感性进行分析. 结果在广东人群中IL-1ra基因多态性与骨质密度紧密相关性,骨质疏松组和健康对照组在IL-1ra等位基因性的分布上有明显差异. 结论本研究人群中IL-1ra 基因型可能作为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指标.

    作者:刘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圳市环境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初步调查

    目的了解深圳市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分布情况. 方法采集深圳市的几家大的市属医院和各区人民医院的处理前后污水以及医院候诊室、病房、输液室的空调过滤网灰尘,另外采集各区有代表性的居民生活区明沟污水和各区农贸市场的污水(特别是肉类、禽类、鱼类摊挡的污水),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结果各样本培养的阳性率,医院污水处理前为87.5%、处理后为37.5%、医院空调为6.3%、农贸市场污水为54.5%、居民区生活污水为70.3%、沐浴场海水为25%、生态区海水为0、沙滩沙为0、宾馆喷泉为12.5%、生活区水景池水为0、居民游泳池水为0、山泉水、井水为0. 结论环境非结核分枝杆菌在医院污水、居民区明沟污水、农贸菜场污水存在较多,应引起重视,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人群的身体健康.

    作者:罗道泉;杨应周;林世平;谭卫国;梅国华;张爱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探讨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补体(C)、免疫复合物(IC)、免疫球蛋白(Ig)成分含量变化和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对MPP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gA、IgG、IgM、C4和C3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G、IgM、IC、C3、C4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P重症组血清IgA、IgG、IC、C3、C4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或0.05). 结论 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判定病情严重程度有实用价值.

    作者:吴志钢;鞠忠玲;欧阳林静;滕丽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健康体检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浓度及A/G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健康人员血清中总蛋白(TP)浓度、白蛋白(ALB)浓度、球蛋白(GLB)浓度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情况. 方法对477例20~70岁健康人群血清中TP浓度、ALB浓度、GLB浓度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TP血清浓度升高为47.6%(213/447);GLB血清浓度升高为73.4%(328/447);ALB血清浓度升高为0.004%(2/447),A/G下降为55.0%(246/447). 结论 TP血清浓度、GLB血清浓度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增高,A/G却下降了,应重新确定其正常参考值范围.

    作者:罗俊生;黄龙;郑定容;赖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菌贮存区空气细菌超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无菌贮存区空气细菌超标的因素及对策. 方法采用平板暴露沉降法对无菌贮存区采样测定空气中细菌总数,对采取措施前后10次监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采取措施前空气菌落总数均超标,采取措施后监测5次无一次超标. 结论只有加强无菌贮存区环境监控,不断完善监控条件,才能保证空气质量达标.

    作者:吴玲;巫凤娇;许喜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谈如何提高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

    目的提高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控制医疗机构感染. 方法通过加强医疗机构监督,规范医疗单位的消毒管理,完善医疗机构监控能力,提高消毒技术水平等措施,提高医疗机构消毒质量. 结果提高了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总合格率,有效地降低了医疗机构感染的发生率. 结论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管理,是提高消毒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武文宏;刘艳茹;郝怀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各类发热病人疟原虫检出情况

    目的了解景洪市不同人群疟原虫感染情况,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由景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市)各医院、农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对各类发热病人进行涂片镜检或送检疟原虫. 结果 2002年1~12月全市血检各类发热病人11 841人,疟原虫阳性947例,平均疟原虫检出率为7.99%,间日疟占72.02%、恶性疟占27.98%.其中各类流动人群的疟原虫平均检出率为10.41%(402/3 682),明显高于当地居民的6.83%(545/7 979)(χ2=44.81,P<0.01). 结论各类流动人群发热病人的疟原虫检出率高,做好流动人口,特别是出、入境边民的管理是控制目前景洪市疟疾旒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李兴亮;刀应华;李天军;李金海;杨昌;雷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标准剂量和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慢性ITP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标准剂量和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慢性ITP的疗效. 方法 71例血小板(PLT)《10×109/L的慢性IT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用大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剂量为500~1 000mg/d;B组用标准剂量的醋酸泼尼松(pred)治疗,剂量为1mg/kg/d;分别比较两组第3、5、7d血小板计数上升值,并比较副作用的发生率. 结果在治疗开始后的第3d, 两组间PLT计数上升值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而在第3、5d,两组间PLT计数上升值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 结论对于初治的慢性ITP并有血小板明显下降的患者使用大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不能提高疗效.

    作者:陈江声;杨燕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联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 方法 4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分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使用葡萄糖、维生素、肝太乐、联苯双酯、白蛋白等.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联合治疗,观察两组黄疸消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下降情况. 结果对照组黄疸明显消退,ALT、AST有所下降,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ALT、AST明显下降(P《0.05). 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茵桅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王旭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口服克拉霉素与莫西沙星在轻中度CAP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口服的克拉霉素与莫西沙星在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疗效. 方法把78例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予以克拉霉素250mg,bid,另外一组予以莫西沙星400mg,qd,观察2~4周. 结果在38例克拉霉素组,治愈23 例,显效12 例,进步2 例,无效1 例,治愈率为60.5% 有效率92.1% ;在40例莫西沙星组,治愈25 例,显效11 例, 进步3 例,无效1 例,治愈率62.5% ,有效率90.0% .胃肠道反应,克拉霉素组为3例,占7.9%;莫西沙星组为4例,占10.0% .两组有效率以及治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口服的克拉霉素与莫西沙星在轻中度CAP的治疗中,疗效相当,耐受性良好.克拉霉素具有更加经济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使用推广.

    作者:关远志;赖均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痰涂片检查在呼吸道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呼吸道疾病是临床上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老年和儿童致病和致亡的普遍原因[1].因此确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对呼吸道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为重要.对痰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能够较为直接了解病人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从而较快地对疾病做出诊断和治疗.

    作者:吴多荣;张淑芳;张冬霞;冯瑞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甲状腺良性及恶性占位病变的CT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甲状腺占位病变的CT表现,探讨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 42例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均经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甲状腺腺瘤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癌18 例. 结果甲状腺腺瘤平扫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18例中13例显示瘤内强化结节及周边强化环,周围脂肪间隙清晰;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局限,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影,边缘光滑,伴有囊变.甲状腺癌平扫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56%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变中8例出现囊性变伴有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甲状腺癌出现细颗粒状钙化(39%)明显高于良性病变(8%). 结论 CT对甲状腺占位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应从病变边缘、密度、有无颈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是否受侵及瘤内钙化等5个方面综合分析.

    作者:王振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993~2004年深圳市龙岗区病残儿医学鉴定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出生缺陷发生原因,为优生优育制订有效预防措施. 方法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及《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原则》,对龙岗区辖区范围内1993~2004年间上报的102例病残儿资料进行审查和分析. 结果智力低下病残儿共41例,占40.2%;神经及精神类疾病较其他系统疾病多,共62例,占62.8%;遗传性疾病有17例,占16.6%,其余为非遗传性疾病.智力低下原因不明者占31.7%,产程窒息者占21.9%. 结论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避免出生缺陷患儿,必须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开展孕前筛查、加强围产期保健监护及合理治疗.

    作者:蔡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分化增殖及其对中枢系统疾病的治疗

    1 神经干细胞1.1 存在、来源 1992 年,Reynolds 等[1]从成年鼠脑纹状体中首次分离出能在体外持续增殖且具有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群;表明在成年鼠脑内存在着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1998 年,Eriksson 等[2]证实成年人脑同样存在神经干细胞,使人们对神经系统再生的机制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均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詹焱;马涤辉;张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RAPD扩增分枝杆菌DNA优化条件及菌型分型的诊断应用

    目的探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技术在分枝杆菌分型诊断中优化条件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优化RAPD技术扩增分枝杆菌DNA的条件,并分别扩增深圳市临床病人分离株DNA,对比RAPD电泳条带特征. 结果以条带稳定、丰富、清晰为标准,确定引物1 RAPD佳反应条件为: 50μl反应体系中,含100ng模板DNA,2.5mmol/L MgCl2,2U DNA聚合酶,引物0.5μmol/L,dATP、dGTP、dCTP和dTTP各250μmol/L, 反应40个循环,每个循环为:94℃ 1min,36℃ 1min,72℃ 2min.所扩增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的DNA条带丰富、清晰,各条带差异较明显. 结论 RAPD技术能较好地鉴别MTB和NTM.

    作者:许丽;杨应周;谭卫国;林世平;胡志上;吴清芳;张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湛江市2003~2005年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调查湛江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纳入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 方法 2003年乙脑流行时对6月~10岁儿童采取突击应急接种方案,2004年起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按程序8月龄,18~24月龄和6岁各接种1剂.并对2003~2005年乙脑疫情流行病学资料中2003年乙脑流行时的应急接种和2004年起的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控制乙脑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湛江市2003~2005年共发生乙脑118例,发病率逐年下降.每年5~7月流行,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高峰;年龄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以4-6岁多,占总病例数的46.61%;地区分布为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 结论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及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后,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显示应急接种和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肯定.

    作者:何琼芬;陈治玲;陈轮;吴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