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探讨

吴志钢;鞠忠玲;欧阳林静;滕丽珍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肺炎, 补体, 免疫复合物, 免疫球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补体(C)、免疫复合物(IC)、免疫球蛋白(Ig)成分含量变化和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对MPP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gA、IgG、IgM、C4和C3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G、IgM、IC、C3、C4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P重症组血清IgA、IgG、IC、C3、C4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或0.05). 结论 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判定病情严重程度有实用价值.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RAPD扩增分枝杆菌DNA优化条件及菌型分型的诊断应用

    目的探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技术在分枝杆菌分型诊断中优化条件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优化RAPD技术扩增分枝杆菌DNA的条件,并分别扩增深圳市临床病人分离株DNA,对比RAPD电泳条带特征. 结果以条带稳定、丰富、清晰为标准,确定引物1 RAPD佳反应条件为: 50μl反应体系中,含100ng模板DNA,2.5mmol/L MgCl2,2U DNA聚合酶,引物0.5μmol/L,dATP、dGTP、dCTP和dTTP各250μmol/L, 反应40个循环,每个循环为:94℃ 1min,36℃ 1min,72℃ 2min.所扩增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的DNA条带丰富、清晰,各条带差异较明显. 结论 RAPD技术能较好地鉴别MTB和NTM.

    作者:许丽;杨应周;谭卫国;林世平;胡志上;吴清芳;张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减少日立全自动生化仪试剂死腔量浪费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得到广泛应用.从2005年7月1日起,大型仪器检查费用被大幅度下调,致使出现了有的检查项目维持保本经营,在这样的情况下节约开支、节省成本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操作才能减少日立全自动生化仪试剂死腔量的浪费,我院检验科应用日立全自动生化仪已有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普鲁兰多糖对小鼠的致突变性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普鲁兰多糖的潜在致突变性. 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进行观察. 结果骨髓细胞微核试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结果. 结论普鲁兰多糖在所试条件下无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作者:王京滨;谭剑斌;李欣;张静;熊习昆;黄俊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塘地区女性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检测新塘地区女性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 方法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检测370例新塘地区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并分析常用抗生素的药敏状况. 结果 370份标本中支原体阳性113例(30.5%);不同年龄组别女性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标本中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罗江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大观霉素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结论支原体感染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不同类型支原体感染表现出不一致的耐药性.支原体的药敏测定对指导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观察

    肾综合征出血热起病急,病情变化复杂,病死率高,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的临床观察及精心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西安市第八医院6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提示:(1)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情复杂、变化快,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及时治疗赢得时机.(2)加强饮食指导及营养和液体的补充,配合临床治疗,按照各期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3)健康教育计划要有针对性,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此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消除恐惧情绪.

    作者:王卫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氯氮平与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单用氯氮平及氯氮平与舒必利两药联用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 方法将64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氯氮平治疗,实验组则联用氯氮平与舒必利.治疗8周后作简明的疗效评定. 结果实验组显效率75%,高于对照组的56.3%(P<0.05). 结论氯氮平与舒必利联用能提高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

    作者:许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126例脑卒中患者按顺序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66例与对照组60例.综合康复组采用药物治疗、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等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中频电疗、针灸治疗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综合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9%和76.7%(χ2=7.658,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疗效.

    作者:李惠华;梁珍;彭明霞;李仁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复方混合杀虫粉剂套餐使用对德国小蠊的灭效研究

    目的探讨几种杀虫粉剂混合配方、交叉使用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情况,为德国小蠊的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用奋斗呐、胺菊脂、残杀威、蝇克星按一定的剂量比例交换混合配伍,套餐交叉使用. 结果灭效提高,抗药性降低,复合性配方杀虫剂可以应用于德国小蠊的防制. 结论杀虫粉剂混合配伍、交叉使用,可提高杀灭效率,并可降低抗药性的发生.

    作者:陈伟;谢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阴道镜及HPV16检测诊断宫颈疾病的分析

    目的比较阴道镜及HPV16临床检测诊断宫颈疾病的价值. 方法对840例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在镜下取活检,同时以原位杂交即蜡块组织内检测HPV16. 结果经病理证实慢性宫颈炎614例,CIN 221例,宫颈癌5例;HPV16阳性675例,其中CIN患者HPV16阳性205例,发生率92.8%. 结论阴道镜对慢性宫颈炎、CIN、宫颈癌等宫颈疾病作出筛选,并可作为诊断依据,HPV16是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检测可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玉珠;匡海燕;林碧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谈如何提高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

    目的提高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控制医疗机构感染. 方法通过加强医疗机构监督,规范医疗单位的消毒管理,完善医疗机构监控能力,提高消毒技术水平等措施,提高医疗机构消毒质量. 结果提高了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总合格率,有效地降低了医疗机构感染的发生率. 结论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管理,是提高消毒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武文宏;刘艳茹;郝怀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子痫前期患者钠钾ATP酶活性及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红细胞膜钠钾ATP酶(NKA)活性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及他们在疾病中的作用. 方法检测45例子痫前期患者红细胞膜钠钾ATP酶(NKA)活性及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水平. 结果与正常妊娠孕妇相比,子痫前期患者红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明显降低, 血清MDA水平明显升高.在子痫前期患者中,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组较非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组红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明显降低.子痫前期患者组红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与血清MDA呈负相关. 结论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下降参与了妊高征的发生发展,且可能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下降与脂质过氧化代谢有密切关系.

    作者:杨尚武;苟文丽;文梦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海洋抗病毒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海洋是地球上资源丰富的领域,海洋生物是抗病毒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近十几年来,已从不同的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了许多结构新颖的抗病毒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研究和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海洋生物抗病毒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倪学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与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液用于麻醉与镇痛的效果并与芬太尼比较. 方法 8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成瑞芬太尼(R组,n=36),芬太尼(F组,n=44),两组分别按0.5~1μg/kg静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2.0~2.5mg/kg异丙酚.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异丙酚总用量、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留院观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呼吸循环变化. 结果两组起效时间、HR、SpO2、MAP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术中F组异丙酚追加量及总用量较R组多(P《0.05);苏醒时间、留观时间也显著长于R组(P 《0.01).R组镇痛效果较F组满意(P《0.05),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发生率较F组低,但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两组相似. 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与芬太尼药效、安全性相似,但镇痛效果较满意、苏醒快、留观时间短,特别适用于门诊手术.

    作者:吴多志;Lee Tat Leang;梁敏;孙蒙;周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进行非随机方便取样,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试验组的干预措施为有系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研究者分别于手术后5~7d、出院后1个月、2个月时访视患者并填写问卷. 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部分生理状况改善时间明显缩短;试验组患者抑郁和焦虑得分在出院后1个月、2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缓解部分生理症状,改善其抑郁、焦虑心理,从而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作者:张瑞莲;史云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静脉输液是药物摄入的重要途径,静脉炎则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炎多是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近年来,临床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作如下综述.

    作者:孙蕾蕾;何艳萍;杨莉;魏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口服克拉霉素与莫西沙星在轻中度CAP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口服的克拉霉素与莫西沙星在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疗效. 方法把78例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予以克拉霉素250mg,bid,另外一组予以莫西沙星400mg,qd,观察2~4周. 结果在38例克拉霉素组,治愈23 例,显效12 例,进步2 例,无效1 例,治愈率为60.5% 有效率92.1% ;在40例莫西沙星组,治愈25 例,显效11 例, 进步3 例,无效1 例,治愈率62.5% ,有效率90.0% .胃肠道反应,克拉霉素组为3例,占7.9%;莫西沙星组为4例,占10.0% .两组有效率以及治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口服的克拉霉素与莫西沙星在轻中度CAP的治疗中,疗效相当,耐受性良好.克拉霉素具有更加经济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使用推广.

    作者:关远志;赖均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临床分析

    糖代谢紊乱在新生儿期不少见,由于常被原发或继发疾病所掩盖,如未能及时发现及妥善处理均可能加重致影响新生儿脑正常发育和脑功能损害.我们通过对高危儿血糖测定,监测血糖水平变化,早期发现并及时纠正糖紊乱,对其预后有重要影响.现对2000年3月~2005年11月入住我科的血糖异常患儿进行分析.

    作者:傅海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两种国产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血清学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被犬、猫、鼠等动物咬、抓伤者接种不同种类狂犬病疫苗免疫后的效果. 方法将被犬、猫、鼠等动物咬、抓伤者随机分为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A1)组和接种国产人用液体狂犬病纯化疫苗(A2)组.均按五针法(0、3、7、14、28d)程序进行,五针疫苗接种后7~10d采血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对检测抗体阴性者,再增加二针于0、7d各接种一针,即七针接种后再检测抗体. 结果第一次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结果显示,A1、A2组抗体阳性分别为95.25%(703/738),89.0%(438/492),A1组明显高于A2组(P《0.01).第一次检测抗体阴性者再接种二针后狂犬病毒抗体均达到阳性. 结论两种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均良好,冻干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优于人用液体狂犬病纯化疫苗.

    作者:吴传娣;梁光;陈国玲;林芬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一宗伤寒流行疫情的调查

    目的分析一宗伤寒疫情的发生、流行原因和疫情控制效果,为人口密集地区的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控制积累经验.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相关的饮水和饮食卫生进行分析,核实诊断,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流行原因及特点及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结果共发生28例伤寒确诊病例,波及11间工厂,造成本次流行的主要原因为外出进餐、饮用生水等. 结论饮食卫生管理不到位是造成疫情发生的主要因素.采取隔离治疗现症病人、严格进行消毒和对接触者及重点人群预防服药、加强饮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等综合措施能及时有效控制伤寒的流行.

    作者:张起文;林琳;刘渠;张茂棠;董建;叶伟雄;陈嘉慧;王文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993~2004年深圳市龙岗区病残儿医学鉴定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出生缺陷发生原因,为优生优育制订有效预防措施. 方法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及《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原则》,对龙岗区辖区范围内1993~2004年间上报的102例病残儿资料进行审查和分析. 结果智力低下病残儿共41例,占40.2%;神经及精神类疾病较其他系统疾病多,共62例,占62.8%;遗传性疾病有17例,占16.6%,其余为非遗传性疾病.智力低下原因不明者占31.7%,产程窒息者占21.9%. 结论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避免出生缺陷患儿,必须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开展孕前筛查、加强围产期保健监护及合理治疗.

    作者:蔡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